1、1中俄自由贸易区相关性前景分析【摘要】本文依据国际贸易理论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理论的指导,分析了中俄贸易特点,提出了中俄贸易结构中存在的问题;然后结合对中俄贸易相关性的分析及建立中俄自由贸易区的基础条件,得出建立中俄自由贸易区的可行性。最后针对中俄贸易结构存在的问题对建立中俄自由贸易区提出了若干建议。 【关键词】中俄自由贸易区 贸易结构 互补性 竞争性 一、中俄双边贸易状况 从 1992 年低水平的发展至今,中俄双面贸易历经数十年的发展,呈现出以下一些趋势:一是贸易方式朝多元化发展,服务贸易成为新亮点。二是贸易主体多元化,私营企业和外商投资企业崛起。三是两国的相互投资增多,经济技术合作日趋活跃。
2、俄罗斯对中国商品进出口的特点为:一是中国对俄罗斯出口商品结构虽然不断改善,但高新技术产品比重低。二是俄罗斯对中国出口的商品主要以原材料、能源为主,商品贸易结构没有多大改变。 而中俄贸易结构仍存在现实问题:双边贸易形式单一,结构失衡; 中俄当前的贸易结构没有反应两国的潜力,使中国在中俄贸易中处于被动的地位,中俄贸易的互补性受到一定的挑战,不利于贸易的稳定。二、中俄贸易的相关性分析 2(一)中俄贸易具有很强的互补性 双方贸易联系程度和相互依赖程度的指标一般通过贸易结合度(TCD)指数来衡量。公式为: TCDij= (1) 其中,TCDij 表示 i 国对 j 国的贸易结合度指数,Xij 表示 i
3、国对 j国的出口额,Xi 表示 i 国的出口总额;Mj 表示 j 国的进口额,Mw 表示世界进口总额。TCDij1,则表明两国在贸易方面联系紧密。图 2-1 列明了20002011 年中俄和俄中 TCD 指数。 图 1 20002011 年中俄(CR)和俄中(RC)贸易结合度 资料来源:根据国家统计局国际统计年鉴 、WTO 货物贸易统计数据库、中国海关总署数据库提供的数据计算而得。 从图中可以看出,中俄 TCDCR 指数自 2000 年以来一直在 1.11.3之间波动(2009 年受金融危机的影响略有下降) ,表明中俄贸易联系比较紧密;而俄中 TCDRC 指数自 2001 年达到 2.06 的
4、高点后便一直呈下滑趋势,2004 年中国对俄的贸易结合度首次超过俄罗斯对中国的贸易结合度,2006 年开始,俄罗斯对中国的 TCD 一直维持在小于 1 水平,2011 年仅为0.97。以上数据表明中俄的经贸往来虽然比较紧密,但仍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二)中俄贸易竞争性分析 显性比较优势指数(Revealed Comparative Advantage, RCA)为:RCAxik= (2) 3其中:X 代表出口,W 代表世界出口(或进口) ;i 代表国家,k 代表产品分类。RCA 指数不仅考虑了一国某类产品的出口,同时也考虑了该类产品的世界市场份额,也就是考虑了一国出口的总体规模。一般认为,若
5、RCA 指数大于 2.5 则具有强竞争优势;若小于 2.5 但大于 1.25 则具有较强竞争优势;若在 0.8 到 1.25 之间,则具有中等竞争优势;若小于0.8,则具有弱竞争优势。 (三)中俄贸易相关性特点 一是中俄双边货物贸易的互补性相对较为稳定,具有强烈的互补性,尤其是在俄罗斯出口初级产品方面;二是中国的优势产品与俄罗斯的优势产品互不相同。中国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类是劳动密集型产品,俄罗斯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类是初级产品;三是中俄贸易结构的互补性恰好显示出双方的比较优势。 三、建立中俄自由贸易区的若干建议 第一,中俄双方政府应顺应潮流,积极参与中俄自由贸易区建设。 第二,中俄贸易自由化的实
6、施可依据双方的实际情况和相关条件的成熟程度,在某些领域和某些方面采取分区推进的方式,如某些政策和规定可以先在俄远东西伯利亚地区实行,然后再扩展到俄罗斯欧洲部分。第三,转变双边贸易方式,调整双边贸易结构。两国应加大科技交流力度,注重知识密集型和资本密集型企业发展,提高高附加值产品的出口比重。 四、中俄自由贸易区前景 4近几年来,俄罗斯对中国在其战略全局中重要性的认识,不只限于两国存在长期的战略依托,而且表现在积极主动地谋求两国经贸合作,特别是区域经济的合作,以实现其东部地区的开发与开放战略。而对中国来讲,建立中俄自由贸易区,加强对俄区域合作,有利于实现全方位开放,深化国际经济合作这一总目标。20
7、09 年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东部地区与俄罗斯远东及西伯利亚地区合作规划纲要(20092018) ,对今后建立中俄自由贸易区,开展区域经济合作具有指导性意义。 参考文献 1记者:裴智勇.温家宝与普京共同主持中俄总理第十六次定期会晤N.人民日报,2011-10-12(A10). 2杜德斌.世界经济地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56-57, 315-328. 3Peter Ferdinand.Russia and China:converging responses to globalizationJ.International Affairs,2007(04):655-680. 4N.Volovik,K.Kharina.Foreign TradeJ.Russian economy: trends and perspectives,2011(January):29-32. 5丁振辉.中俄贸易的比较优势与互补性J. 俄罗斯中亚东欧市场,2010(09):43-49. 6赵传君.创建中俄自由贸易区问题探索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0:42-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