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中国式影子银行:不容小觑的金融中介机构当前影子银行作为中国金融市场最令人关注的热点之一,在快速发展的同时,在受到利率市场化和监管套利等因素的影响下,更应关注其对金融体系稳健运行的影响。 中国影子银行发展现状 内涵及界定。金融危机之后,对影子银行的定义分为广义和狭义两种。广义影子银行指从事信用中介的非银行类机构,而狭义影子银行则指游弋于实体银行系统之外,存在监管套利并有可能导致系统性金融风险的金融机构或金融行为。2013 年年末的关于加强影子银行监管有关问题的通知 (以下简称通知 )结合我国的具体国情,将影子银行划分成三大类:无金融牌照、完全不受监管的中介机构,包括第三方理财机构、创新型金融网
2、络公司等;无金融牌照、监管不足的中介机构,包括小额贷款公司、融资担保公司等;有金融牌照,但业务本身存在逃避监管或监管不到位,包括资产证券化、货币基金以及部分理财业务等等。规模。近年来,由于对我国影子银行的规模测算不统一,业内对影子银行的测算从几万亿元到几十万亿元不等。根据通知对影子银行的界定,初步认为我国影子银行总体规模可控,但存在的风险却不容忽视。我国的社会融资总量在 2013 年达到 17.29 万亿元,创造了年度历史最高水平,其中由信托公司和其他影子银行提供的贷款绝对额达 5.2 万2亿元,创历史新高,占社会融资总量的 30%,较 2012 年高出近 7 个百分点,可见影子银行惊人的发展
3、速度不容忽视。 特点。一是影子银行主体仍为商业银行。国外影子银行的主体主要是银行以外的金融机构及非金融机构,与传统银行是平行发展的关系,在一定程度上形成竞争关系。而当前我国影子银行则以商业银行为主导,商业银行为规避现有监管政策对其业务所带来的约束,大力发展影子银行业务,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成本。而其他类型金融机构的参与,绝大多数也是为商业银行规避监管提供服务和便利。因此,我国影子银行又被称为“银行的影子” ,是商业银行传统业务的延伸,并没有形成传统银行的“平行系统” 。 二是我国影子银行证券化程度较低。国外影子银行以资产证券化为核心,其资金主要来源于资本市场,有着较高的杠杆。而我国影子银行产生时间
4、相对较短,资产证券化程度不高,杠杆率较低或者几乎不存在杠杆,其资金来源渠道与传统银行相似,主要功能仍是信用创造,适当补充银行融资金额。 三是我国影子银行融资方式以零售为主。不同于国外影子银行主要通过资产支持证券(ABS) 、资产支持商业票据(ABCP)等金融工具进行的批发性融资,我国影子银行则主要通过银行柜台以零售方式向居民和企业筹集资金,与金融市场的相关性较低,对资产价格的变动也不敏感。中国影子银行的风险和问题 影子银行在近几年里已成为一种有别于传统银行的金融媒介并得到3了迅猛发展。当前影子银行存在的风险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期限错配风险。影子银行严重的期限错配蕴藏着较大的流动性风险
5、。影子银行利用其规模优势和相对灵活的流动性管理,将缺乏流动性的长期资产与相对具有较强流动性的负债相匹配,在一定程度上易导致流动性风险的发生。 二是系统性风险。影子银行业务没有纳入当前的隐形存款保险体系,最后贷款人制度相对缺失,缺乏风险预警机制,在出现挤兑时易导致流动性危机,更为严重的是可能出现系统性风险。 三是缺乏有效监管。我国影子银行主要指不受或少受监管的金融中介机构,其潜在风险不容忽视。 严控风险,加强监管 鉴于中国式影子银行体系与传统商业银行体系具有较高的相关性,它作为金融抑制环境下的一种金融创新,在一定程度上,推进了利率市场化,也缓解了宏观调控对金融机构的负面影响。但是伴随着影子银行违
6、约风险事件的不断发生,如何加强影子银行的监管,已成为迫在眉睫的问题。下一步应从以下几个方面予以着手。 一是加快推进利率市场化。利率市场化改革是一项涵盖金融业务创新、金融市场重建和改变金融服务理念的一项复杂的系统性工程。加快我国的利率市场化改革,全面推动我国货币政策和金融监管政策进入市场化轨道是加强影子银行监管的必要前提。 二是构建存款保险制度。尽快出台适应中国国情的存款保险制度并将部分影子银行业务纳入保障体系,而对没有纳入保障体系的则要加强4监管,实现对存款者利益的保护、对银行信用的维护并稳定金融秩序。 三是相关监管部门各尽其责。一行三会应进一步落实监管责任。各级地方人民政府也要履行相应监管职责,按要求实行统一规则下的地方政府负责制。另外,通过金融监管协调部际联席会议制度对跨行业、跨市场的相关交叉业务实施有效监管。 四是尽快对影子银行的范围和统计口径进行界定。相关监管部门要达成共识,统一统计口径,将与影子银行业务有关的业务量、机构数、风险等一并计入统计评估范畴。合理测算,避免随意性,防止夸大或缩小影子银行的实际规模,为决策部门提供信息参考,提高货币当局对宏观经济调控的灵活性和有效性。 五是尽快出台监管实施细则,加强监督检查,以保证对我国影子银行体系的有效监管。 (作者单位:中央财经大学金融学院、人民银行西安分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