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学总论.ppt

上传人:h**** 文档编号:196557 上传时间:2018-07-16 格式:PPT 页数:21 大小:8.76M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药学总论.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中药学总论.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中药学总论.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中药学总论.ppt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中药学总论.ppt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医学课件,1,规划教材,河南农业大学农学院中药材系,中药学,医学课件,2,总 论,中药的起源和中药学的发展中药的产地和采集中药的炮制中药的性能中药的配伍用药禁忌用药剂量与用法,医学课件,3,中药学,中药学是研究中药基本理论和各种中药的来源、采制、性能、功效、临床应用等知识的一门学科。,基本概念,中药,中药是指在中医药理论的指导下,用来防病治病的天然药物及其加工制品。,本草,由于中药以植物药居多(约占80),且植物药的使用也最普遍,故有“诸药草类最多,诸药以草为本”的说法。自古相沿把中药称做“本草”。,医学课件,4,民族药,指中国少数民族地区所习用的药物。,基本概念,草药,指广泛流传于民间,在正

2、规中医院应用不太普遍,为民间医生所习用,且加工炮制尚欠规范的部分中药。,中草药,是指中药和草药的混称。,中成药,是中药复方或单方使用的成品药剂。,医学课件,5,第一章 中药的起源和中药学的发展,一、先秦时期,酒剂的发明,伊尹创制汤液,黄帝内经,五十二病方,医学课件,6,二、秦汉时期,简称本经,约成书于东汉末年(一说西汉末年至东汉初年),载药365种,分上、中、下三品。它是对汉以前药学知识和经验的第一次大总结,为现存最早的本草学专著,中医四大经典之一。,医学课件,7,三、魏晋南北朝时期,作者,梁陶弘景(公元456536年),成书于公元500年左右,共七卷,载药730种,首创按药物自然属性分类法;

3、对于药物的寒热性味用朱、墨点予于区别,以朱点为热,墨点为冷,无点为平;总括诸病通用的药物。 是本经之后对药物的又一次总结。,医学课件,8,作者,南朝(公元420479年)雷敩,是我国第一部炮制专著。书中系统的介绍了多种炮制方法以及炮制的作用、目的,对后世中药炮制的发展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三、魏晋南北朝时期,医学课件,9,四、隋唐时期,又名唐本草,唐苏敬、李勣等编写,成书于公元659年。载药844种,新增药物114种,采用图文并茂的方法,开创了世界药学著作的先例。是我国第一部官修本草,也是世界公开颁布的最早的药典。,医学课件,10,五、宋金元时期,作者,宋代唐慎微,成书于公元1082年,载药15

4、58种,附方3000余首。在集前人著作大成方面作了极大贡献,为后世保存了大量古代方药的宝贵文献。,医学课件,11,六、明 代,作者,明代李时珍,成书于公元1578年,共52卷,载药1892种,附方 11096首,新增药物374种。全面总结了明以前的药性理论,保存了大量医药文献,还介绍了植物学、动物学等多学科知识,是我国科技史上极其辉煌的硕果。,医学课件,12,七、清 代,作者,赵学敏,成书于公元1765年。共十卷,载药921种,其中新增药物716种,是新增药物最多的古代本草之一。在纲目的基础上创造性的发展了本草学,是我国本草学的第六次大总结。,医学课件,13,八、当 代,成书于1999年,几乎

5、涵盖了当今中药学的全部内容,总结了我国两千多年来的中药学成就,载药8980种,增加了化学成分、药理等内容,超过了以往的本草文献,可以说该书是一部反映20世纪中药学科发展水平的综合性本草巨著。,医学课件,14,第二章 中药的产地与采集,一、产 地,道地药材,又称地道药材,是指历史悠久、产地适宜、品种优良、产量丰富、炮制考究、疗效突出、带有地域特点的药材。,举例,四川黄连、川芎、附子江苏薄荷、苍术广东砂仁、云南茯苓东北人参、细辛、五味子河南四大怀药(地黄、牛膝、菊花、山药)山东阿胶,医学课件,15,第二章 中药的产地与采集,二、采 集,采集时间,矿物类,动物类,植物类,全草,叶类,树皮、根皮,根、

6、根茎,果实、种子,花,花粉,植物枝叶茂盛、花朵初开时采集,花蕾将放或正盛开时采集,采收未开的花蕾或刚开放的花朵,花朵盛开时采集,果实成熟时采收,阴历二月、八月采收,植物生长旺盛时采收,根据生长活动季节采集,全年可采,不拘时间,择优采选,医学课件,16,第三章 中药的炮制,一、炮制的目的,降低或消除药物的毒副作用,保证用药安全。 增强药物的作用,提高临床疗效。 改变药物的性能或功效,使之更能适应病情的需要。 改变药物的某些性状,便于贮存和制剂。 纯净药材,保证药材品质和用量准确及矫臭、矫味, 以便于服用。,医学课件,17,第三章 中药的炮制,二、炮制的方法,修治纯净、粉碎、切制。 水制漂洗、浸泡

7、、闷润、喷洒、水飞 。 火制 炒、炙、烫、煅、煨。 水火共制煮法、蒸法、炖法、潬法、淬法。 其他制法 制霜、发酵、精制、药拌、发芽。,医学课件,18,第四章 中药的性能,中药治病的基本原理,扶正祛邪,消除病因,纠正阴阳气血的偏盛偏衰。即以药物的偏性来纠正疾病所表现出来的阴阳偏盛偏衰。,中药的作用,包括治疗作用和不良作用,前者又称为中药的功效;后者包括副作用和毒性反应。,中药的性能,简称“药性”,是药物与疗效有关的性质和性能的统称。它包括药物发挥疗效的物质基础和治疗过程中所体现出来的作用。,医学课件,19,第四章 中药的性能,药性理论,研究药性形成的机制及其运用规律的理论称为药性理论,其基本内容

8、包括四气五味、升降浮沉、归经、有毒无毒等。,性能与性状,性能是对中药作用性质和特征的概括,是依据用药后的机体反应归纳出来的,是以人体为观察对象。,性状是指药物形状、颜色、气味、滋味、质地(包括轻重、疏密、坚软、润燥等),是以药物(药材)为观察对象。,医学课件,20,第一节 四气,含义,指药物寒热温凉四种不同的药性,又称四性。,平性药,指寒热界限不很明显、药性平和、作用较缓和的一类药。,四气的确定,以用药为依据,病证寒热为基准。,能够减轻或消除热证的药物,一般属于寒性或凉性。,能够减轻或消除热证的药物,一般属于热性或温性。,医学课件,21,第一节 四气,作用与适应证,寒凉药,温热药,作用:清热泻火、凉血解毒、泻热通便等,适应证:实热烦渴、血热吐衄等阳热证,作用:温里散寒、暖肝散结、补火助阳等,适应证:中寒腹痛、寒疝作痛等阴寒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重点行业资料库 > 医药卫生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