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8 我眼中的改革开放 40 周年征文【十篇】1.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1978 年,改革开放的号角在神州大地吹响。四十年艰辛奋斗,四十年沧桑巨变,40 年历史变迁如洪流滚滚而过,我们的家庭、婚姻、事业、生活裹挟其中,或主动或被动地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作为一名 80 尾,我对 40 年前的中国或许感受不深,只能从电影、书籍等一些资料上了解。但是对比前后,这种日新月异的变化振奋人心。 前段日子观看了厉害了、我的国纪录片,让我感受良多,这部影片反应的就是中国在改革开放以后所取得的巨大改变,这种改变彰显着大国的格局,也是综合国力的体现。中国路、中国桥,这些在过去的中国也许都不敢想象
2、,但是现在却给大家带来无限的便利。 大山大河,大路大桥这些都只是外在,并无多少神奇。真正厉害的是改变大山大河、创造大路大桥的那些人;那些走乡串户推进精准扶贫的人,那些在努力拼搏,奋力脱贫的人;那些在通过勤劳和智慧创造价值的人;那些勇于追赶梦想,追求幸福的人以及那些人的身体里驻留的精气神。 幸福是一种感觉,幸福是一种心态,幸福也是一个目标。我出生在农村,当时的农村物质条件还是很缺乏的,童年时候的我们会因为一件新衣服高兴许久,但在改革开放四十年后的今天,我们的生活不知发生了多少变化,现在的我们不再为温饱问题而烦恼。我们的祖国强大了,今天的我们不止生活富裕了,还赶上了这个信息化的时代。学会了电脑,用
3、上了微信、支付宝等,出门不用带现金,连银行卡都不用带了,带个手机就可走遍全国。这在改革开放前想都没法想,今天的幸福会永远围绕着我们。 我每次和老一辈的人交谈,聊一些杂七杂八的事,能清清楚楚感受到他们身上精气神的变化精神上越来越富足,越来越好奇,也越来越期待更好的时代,发生在天边的事情也能牵动他们的心。另外,看我们身边的同龄人以及比我们更年轻的人,也能够发现主流的状态,是更加自信、更加成熟、更加有担当、更加奋发有力。 我们的党讲初心和使命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而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物质和精神的富足不正是这种幸福的体现嘛!我们自古以来所信仰的,就是我们的家国本身
4、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以及在我们家国情怀中生生不息的精气神遇山开路,遇水架桥,自强不息,永不低头,永远意气风发。现在民族所复兴的正是这种精神,也正是这种精神,为我们的幸福提供保障。 2. 昆山之变 2018 年是我国改革开放 40 周年。40 年前,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揭开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的序幕。由此,中国走上了改革开放的道路,党领导炎黄子孙在古老的神州大地上开始书写翻天覆地的历史篇章。 作为一名昆山人,我满怀幸福感,真切地感受到改革开放以来人们在党的领导下付出的辛勤努力,家乡昆山之变获得的丰收硕果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江
5、南是白居易舒怀赏心的佳所,这首诗总是把人们的思绪牵到风景如画的江南。如今的昆山人居环境就是一首诗,未必黯然于过去!高楼大厦拔地而起,公路纵横交错它们鉴证的是昆山作为百强县之首的繁华,夜晚华灯初上,闪烁的灯光折射出欣欣向荣的一派景象。但作为一名昆山人,引以为傲的不止于此,更令人流连的还是小桥流水,柳岸花明,古朴自然之中别是一番滋味!人人尽说周庄好,游人只和江南老。如今的周庄早已享有人间天堂之美誉,河湖交错,水网纵横,田园村舍总在悄无声息中把人带入如诗如画的境界,无怪乎吸引了成千上万慕名而来的追随者。漫步在古镇千灯,偶尔从茶社传来吴侬细语、江南丝竹,真是别有韵味,徜徉在顾炎武故居,古典园林式的建筑
6、曲径回廊、魅力无穷,最妙的还是在阴雨绵绵之际,撑一把雨纸伞,静静坐在船头听雨眠,何等惬意舒适。在此不得不提的是水,水是江南的特质,在昆山你所见到的河道湖泊虽不能像洞庭湖八月胡水平那样有气派,但也颇有一点烟波浩渺之势。每逢望夜,一轮当空,月光闪耀在整个城市,上下空濛,整个城市闪烁一片岑寂。无论是傍河而居的农居人家,还是设施齐全、现代化住房的小区,总是将水作为精美的符号,与水共舞的建筑使得整个城市水灵起来,化为阡陌里的只只飞燕。生活在如此秀美而又不乏现代气息的城市让人无不惊叹昆山这座城市是造物的神奇?还是人工的伟大? 昆山这座城市是上天赐予人间的一件精美艺术品,走上改革开放之路后更是迅猛发展。而今
7、的昆山早已拥有国家经济技术开发区、出口加工区等著名园区。产业结构不断优化,近几年第二产业依托外来直接投资的大量涌入而获得了长足的发展,而大量外来高收入人群的涌入为昆山的第三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强劲的需求基础。外来资金的大量涌入,个人投资的红火,无不彰显这座城市的活力,无怪乎人们戏称昆山是上海产业链中的一环。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无论是有惊世一语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顾亭林,还是唐宋派代表人物之一的归有光,亦或是著有文赋一文的陆机都是昆山人引以为傲的先贤,昆山自古就具有浓重的人文气息。而今的昆山人上至领导下至普通民众,无不延续着一脉相承的人文之风。 文化最好的载体是人,昆山人深知学校在文化传承中的重要作
8、用,于是乎,在市政府的支持下,一所所崭新的学校拔地而起,市政府还曾以签约资助的形式鼓励一部分高考高分者报考师范院校,这无疑增强了昆山教育事业的师资力量。从基础教育开始,昆山人在尽力构建和谐的社会文化。除了学校,现代化的医院和人们的日常生活紧密联系,可喜的看到:昆山现在的医患、护患及内部人员之间都是一种和谐的人文关系,全市各大医院非常注重医生业务技术水平,实行医生上岗考试竞争制度,还注重医德医风建设,使医院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处于有序发展的状态。不仅是学校医院,各企业也竭力提倡构建终身教育体系,相信高素质的市民必能传承文化氛围。作为普通市民也能够从生活中感受到昆山和谐的文化氛围越来越浓,比如文化
9、下乡、各街道文娱比赛等活动越来越多。和谐的文化不仅存在于上层知识分子和学习者身边,对于普通的市民,也是近在咫尺。优美惬意的人居环境,迅猛发展的经济,和谐的人文氛围使得越来越多的投资者将目光聚焦在昆山,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作为东道主的昆山人民也一直以开放的姿态欢迎五湖四海的朋友。 一直很喜欢国学大师季老的一句话:一个人,一个组织,一个国家,在永恒不断流逝的时间的长河中,到了一定的时候,应该回头看看,看看走过的历程中自己走得是否完全正确,正确的要坚持,不正确的要扬弃。回顾改革开放以来我们昆山走过的路程,作文一个普通人,一个昆山人,我的内心充满了喜悦,满怀对党的感激,这 40 年来的创新之路印证
10、了党的正确领导,更加坚定了我们对党的执着信念;作为一名中共党员,回顾这一切又使我感到非常自豪,正是有了这样一群智慧和勇气并存的领路人,人民才能真正走上幸福安康之路。 佛教说人生世间都是无常的,世间没有永恒不变的东西,但我却坚信:不管这个世界如何沧桑变化,总有一种情怀是亘古不易的,那就是中共党人对广大人民的承诺和责任。它不会因为时空的变化而变质。值此改革开放 40 周年之际,让我们一起为党喝彩祝福,祝福伟大的党永葆蓬勃生机,永远充满力量!我们坚信在党的正确领导下,坚持走改革开放之路,昆山的明天将更加灿烂辉煌,伟大的祖国将更加繁荣昌盛。 3. 我与改革开放 相信大家对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
11、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这首春天的故事都不陌生, 1978 年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上邓小平同志提出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 今年,正好是 40 周年,90 后的我沐浴着改革开放的阳光茁壮成长。改革开放的 40 年,是中国经济迅速蓬勃发展的 40 年!幢幢高楼拔地而起,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中国人民过上了好日子。 今天,就让我们伴随着春天的故事的旋律,回顾改革开放 40 年来那些激动人心的变化。 小时候,我家住在周市镇的兰泾村,记忆中的兰泾村,连接各家各户的都是石子路,没有路灯,一到晚上只能凭着月光或邻居家微弱的灯光摸索回家,到了春夏天,路边的野草都要盖住路面,行走起来
12、很不方便。现在我家边上的长江路已成为连接昆山南北重要的道路,每天来往的车辆不计其数。村里街道也修成水泥路或柏油路,装上路灯,路的两侧种植了树木和花草。夜晚街道商铺的霓虹灯交相辉映,那是多么美妙的风景!我家也早已住上了舒适的住宅小区,虽然不在市中心,但是小区的环境优美,政府还在小区边上规划了公园,居住条件可谓大幅度改善! 2014 年我进入昆山市玉山镇朝阳小学担任一名数学教师,初出茅庐的我亲眼目睹了改革开放给昆山教育带来的巨大变化。记得以前我上小学时,村里的小学就两三个班级,整个学校就两个老师,一个负责幼儿园,一个负责小学,一个老师几乎包揽了全部课程。上学的孩子不多,一个教室里待两个年级的学生,
13、老师前半节课先给一个年级上课,另一个年级做作业,半节课再交换。教室里的座椅也破破烂烂,学校没有食堂,只能自带饭或家长送饭现在的教室都配备了先进的多媒体,有根据学生升高可调节的课桌椅。学校食堂也给学生提供了可口的饭菜,并接受由家长、学生、教师组成的膳食委员会的监督与管理。没有书本费了,每个学生都能拿到国家发放的免费教材。家校的联系密切了,qq、微信、智慧昆山,家长能很快了解孩子在学校的一些情况。在改革开放步伐的带领下,各个学校都以推进教育现代化为主线,不断深入地推进课程改革,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使每一个孩子都能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啊,中国,中国,你展开了一幅百年的新画卷,捧出万紫千红的春天。 4
14、0 年的改革征程,中华民族以崭新的姿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40 年的沧桑巨变,40 年的光辉历程,铸就了一个民族近百年的梦想!我坚信,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上,必将出现一个又一个辉煌的 40 年! 4. 辉煌的四十年 四十年,助力中国梦,沧海变桑田。春华秋实,寒来暑往,时光荏苒,岁月如歌。弹指一挥间,四十年悄然而去,从 1978 的拨乱发正到 2018 的稳步前行,还是那片饱经沧桑的土地,还是那个坚强不屈的民族,不同的是,这片土地已经生机勃勃,富强繁荣,这个民族已经昂首挺胸,阔步向前。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中华民族历来是崇尚教育的民族,早在一千多年前,韩愈就在师说中写下这振聋发聩的
15、一句话。国家要发展,教育必先行,羸弱的教育孕育不出强壮的国家,重视教育的民族,必然能历久弥新。回首改革开放四十年来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进程,有挫折,有失误,有不足,但更多的是成就,是收获,是累累硕果,奋战在教育战线上的前辈们已经交出了令人满意的答卷。 1978 年是我国改革开放历史的正式开始之年,它不仅标志着一个时代的开始,也标志着之前一个时代的结束。如果要给 1978 年中国课程现状做一个总体描述的话,那么最核心的主题词可能就是大一统或者整齐划一。简而言之,无论是课程内容还是课程的实施方式以及评价标准都是国家给定的,它们之间互相依赖和强化,整齐划一的课程体系相当成熟、成型。 一、对课程的认识不
16、断拓展、深化和丰富 改革开放 40 年,我国的课程理论研究和实践变革迎来了一段亘古未有的光辉岁月,并呈现出越来越蓬勃的发展劲头。回顾 40 年来我国课程建设的发展历程,尤其是伴随着 2001 年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启动和实施,我们对课程的体认、理解与阐释日趋多样、充盈和丰富。在这个过程中,钟启泉等课程人做出了不可磨灭的历史贡献。 40 年间人们对课程认识的拓展深化主要体现在三方面,首先是对课程内涵和外延的认识逐渐深入。认识到课程包括学科和活动两部分,再到树立大课程观,把课程改革作为核心推动整个基础教育体系的变革的关键政策工具。其次是对课程目标的认识不断升级,从重视双基到强化三维目标再到培育核心素养,可以看出人们对课程所肩负、承载的不同教育使命以及价值差异所在。对目标认识的深化,其实反映的就是人们对课程改革在培养四有新人以及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中的角色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