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老县城地区圈养羊项目建议书第一章 规划背景及必要性老县城村坐落于秦岭腹地的山谷盆地之中,为群山所环抱。这个行政村现有农户 38 户。他们世世代代在这里繁衍生息,以近似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耕作着。如果说有改变,那就是如今政府在那里建立了自然保护区,不许挖药,不许滥伐,也不准打猎了。而这,却正是他们数百年来赖以生存的主要生活方式。因为这里东与周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相连,南与佛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接壤,西与长青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毗邻,北接太白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连接 4 个岛屿化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重要环节,对整个秦岭大熊猫的基因交流和种群复壮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世界自然基金会(wwf)在这里鼓励当地村民
2、积极参与环保发展生产的活动,其中一项就是资助村民发展新的生产项目。wwf 向村民发放无偿贷款,帮助他们建立以家庭为单位的“农家乐”和养蜂。这里夏季短而凉爽,冬季长而寒冷,所以旅游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和时间性。夏季为旅游盛季,一般双休息日或节假日游客较多。养蜂产业在这里也存在一定的气候风险,这里无霜期只有 120 天,每到春季植物开花时节,正是产蜜、发展蜂群的好时节。可往往一场霜降,花瓣脱落(这也是当地不能种植果树的重要原因),蜂产业就会遭受严重的打击,大大减少了经济效益。我国是养羊大国,与世界一样,肉羊产业是养羊业的支柱。发展肉羊产业,提高养羊业的整体效益,完全符合我国农业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是符
3、合生态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要求,迎接挑战,提高农业经济水平,推动农业发展的重要举措。而由于放牧对植被和环境的破坏很大,禁止放牧,提倡舍饲,将对改善生态环境调整和优化资源配置,优化畜牧结构,提高畜牧业生产水平,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及目的意义老县城村在已有的 wwf 资助和政府相关政策的扶持下,生活水平得到了大大的改善。农民在解决温饱的前提下,人均收入也成倍翻番。但是农民的绝对收入还是处在比较低的水平。当地农民为了增加收入,不惜于违法和冒生命危险上山采药。由于年轻劳力外出打工,致使农业劳作缺乏劳力。农作物产量低,经济效益低,当地农户平均每家都有三至四亩
4、搁荒地,大大浪费了土地资源。当地家畜采用放养方式,品种单一,生长速度慢,而且破坏植被,污染环境。本项目结合当地实际,在保护环境的前提下,致力于发展当地的经济,采取舍饲的方式,发展繁殖和生长速度快的养羊产业。充分利用农业资源和农业劳动力,用搁荒地种植牧草提供饲养原料,用羊的粪便作为肥料补给农田,形成一个循环生态系统。此项目考虑到当地农民见效快的心理,易激发其生产热情。目标是建立起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生态农业,实现可持续发展,服务于三农。项目建设的可行性近年来,羊肉独占食品的“卖方市场”优势,价格始终处于攀升趋势。养羊产业前景看好。目前,我国大部分地区发展养羊的主要限制因素是
5、饲草资源不足,对于老县城来说,由于平均每家都有三四亩的搁荒地,可以充分利用这些搁荒地种植牧草,解决饲草资源不足的问题。同时改变传统分散放养为集中圈养。对现行的农业种植结构做战略性调整,由传统的二元种植结构(玉米、蔬菜作物),向三元种植结构(玉米、蔬菜、饲料作物)转变,有计划地利用搁荒地、轮作田和中低产田,建立稳产、高产饲料地。在不影响原有作物种植面积的前提下,充分利用搁荒地农业资源,并与秸杆过(羊)腹还田相结合,实现农(种植业)、牧(养羊)业的良性循环。wwf 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联合致力于秦岭大熊猫栖息地周边社区生态产业技术的服务。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地处国家杨凌农业高新产业示范区,距大熊猫栖息地
6、周边社区仅百公里之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动物科技学院具有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草业科学等相关本项目的学科专业,为本项目发展储备了强大的权术人才和科技支持。第二章 项目区概况自然资源概况老县城自然保护区地处中纬度地带中国西北部的暖温带南缘,属典型的内陆季风气候区。在这一地区冬季盛行偏北、西北气流,寒冷而干燥,降水偏少;夏季受西南及太平洋暖湿气流影响,气候炎热湿润;春秋季处于冬夏季的过渡期,气候变化较大,四季分明,7-9月降水量较多,约占全年降水量的 50% ,有利于植物生长。由于老县城保护区处于秦岭腹地,三面环山,北有高达 3767 米的秦岭主峰太白山,东有秦岭山脉自跑马梁至光头
7、山段,南有被称为兴隆岭的光头山、黄桶梁,基本上形成较为封闭的山间谷地,又有较高的山体,山地小气候特征及气候的垂直分布十分明显。由于受山地条件及大气环流的影响,老县城具典型的亚高山气候特点,并形成明晰的垂直变和气候带。从气候垂直变化来看,由低向高依次出现了温带和寒温带两个气候带。水资源与开发地貌类型决定了其充分发育的河流。老县城保护区位于秦岭的南坡,属于长江流域的汉江水系,区内主要的河流仅有湑水河 1 条,保护区的所有区域均属于湑水河的上游,湑水河发源于保护区东南部的光头山,在保护区的大致走向是从东南的光头山流向西北部的龙洞沟口,然后向西经黄柏塬二郎坝,再向南在城固县境内流入汉江。在保护区内除湑
8、水河干流外,主要的支流有正南沟、塔尔河、阮全沟、杨家沟龙洞沟等,除龙洞沟发源于太白山保护区外,其余各支流均发源于老县城保护区,并在保护区内汇流入湑水河,再经青龙寨流出保护区。各河流的年径流量没有进行过观测,无法知道具体的数据,湑水河上游也没有观测资料,但从保护区处于秦岭南坡最大降水带上,且受印度洋暖湿气流的影响来看,湑水河上游的水量充沛,流量稳定,水质很好,多年来很少发生洪涝灾害,即使 2002 年 6 月 4 日的大暴雨也未造成灾害。湑水河不仅是汉中盆地农业及生活用水重要的来源,也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重要水源补充,同时还是西安引水工程的重要后备水源。社会经济状况1999 年以前,该地区的经济
9、主要靠木材采伐、加工和运输等产业,人均收入较高。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后,村民经济收入持续下降。目前,保护区周边社区收入主要来自农业、牧业及非农业方面。社区村民支出主要用于生产性支出和生活性支出。生产性支出主要包括种子的购置费、部分农药化肥的费用等;生活性支出包括两部分,一是日常支出,如电费、电话的购置费、油盐酱醋等费用,二是特殊支出,如子女上学、看病、建房、人情花费等,目前村民最大的生活性支出是子女上学(现在老县城的孩子都要到外面去上学,村子里的学校因学生太少荒置了)和看病的费用。农业发展概况在上世纪九十年代,老县城的农业生产力延续着清朝的水平,种子是一代一代沿袭下来的。品种退化,产量极底。所有
10、粮食在内,人均产量不到 200 公斤。九十年代中期,经有关专家的实地考察,依靠科技提高粮食产量,选用良种。种植各种蔬菜。现在老县城的粮食总产量达十几万公斤,人们解决了温饱问题。由于人少地多,农作物不外销,再加上有的作物没有经济效益。导致每户都有几亩搁荒地,造成农业资源的严重浪费。第三章 项目区农业发展的优劣势分析比较优势分析老县城村当地土地面积由 700 多亩,人均耕地 3 亩多,而且撂荒地很多,这些撂荒地可以种植一定面积的苜蓿草等优良性牧草。老县城村当地还有各种农作物的秸秆,如玉米秸、稻草、小麦秸、豆秸、等都是养羊的好饲料。玉米秸等秸秆切短、揉搓后经过青贮、氨化、微贮等处理后提高了适口性和营
11、养价值,是养羊的基础饲料。老县城的农业几乎很少使用农药,羊肉的农药残留会低于其它同类产品。羊肉品质好,质量高。圈养是规模化饲养的一种科学管理方式,是科学喂养技术的进一步深化,它能合理利用包括农作物秸秆在内的草资源和有限的土地资源,多数不易放牧的田间地头、林(果)园牧草可刈割养羊,也可实行粮、林、经、草多元种植,以草养羊,羊粪肥田(园),不仅充分利用了牧草和土地资源,同时可有效避免山羊放养对植物的危害,有助于发展生态农业。制约因素分析1)交通因素。老县城村唯一连接外界的就是一条翻越秦岭梁至厚畛子镇的土沙石路,由于山路特别崎岖,一般的车都不敢走这条路。这严重的制约了当地经济的发展。2)老县城村位于
12、秦岭南麓,夏季短而凉爽,冬季长而寒冷,秋季低温多雨,年降雨量 980mm,相对来说气候比较潮湿,小尾寒羊喜欢清洁干燥的环境,如长期处在潮湿又不清洁的环境中,很容易发生下痢、疥癣、腐蹄病等疾病,造成不应有的损失。3)圈养要科学饲养,除了以各种农作物的秸秆、干草、青贮、氨化饲料为主外,还要适当补饲玉米、饼类等精饲料。增加了养殖的成本。4)圈养要注意疫病的防治每年春、秋两季进行驱虫,每年要定期进行预防注射。平时,要搞好圈舍卫生,定期对羊舍内外、饲养用具等进行消毒、防止疫病发生。这就增加了养殖的成本和劳力。5)圈养要修建圈舍,还要购买一定的机器设备,这就增加了投资的规模。结论1)老县城村当地目前有俩家
13、养羊的农户,采用的是传统的放养的形式,这将对当地的生态可能造成一定的影响破坏。随着“引黑工程”的开通,西安市政府将明令禁止在黑河源头放养牲畜,所以针对老县城村当地的实际,必须改变传统的放养形式,而采用圈养的形式。2)针对老县城村当地实际情况,养羊的规模不宜太大,以家庭单位为主,一般以十几只为适,不适宜跟群放牧,以拴养、圈养为主。建立生态的养羊模式,在利用当地的资源优势的同时而不破坏当地的生态平衡。3)老乡城村当地的经济发展相对比较落后,养羊必须通过 wwf 或政府在资金上给以资助。4)wwf 或政府除了在资金上给以资助外,还要在技术上给以农户一定的帮助。为农户的养羊联系好技术依托单位,并定期对
14、农户提供必要的技术培训。第四章 总体思路与发展目标指导思想 以“三个代表”的精神为指导,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基于保护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农业,增加老县城村农民收入为最终目标,从老县城村农业资源充分利用和产业结构多元化提高经济效益入手,采取创新和积极引进并重的原则,重点解决老县城村农业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的趋势,建立适合老县城村情况的养殖业。引导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使老县城村总体经济收入及农业产业状况得到根本改善。基本原则 始终坚持“环境保护,增加农民收入的可持续发展”的方针。更好地保护秦岭大熊猫栖息地,缓解社区对大熊猫栖息地的压力,引入外部的科学技术力量,在社区发展新的农业产业,改进传统的直
15、接利用自然资源的生产生活方式,提高社区的经济收入。基本思路 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动物科技学院合作,对舍饲羊产业进行科学的规划、设计,提供养殖技术。少户示范带动多户。提高老县城村总体经济收入并使农业产业状况得到根本改善。发展目标集中一切力量,先发展几家的方式养羊,使这种技术在老县城地区完全成熟,并切实产生明显的经济效益。使老县城村的农户看到这个项目带来的经济效益,自愿的接受这种养殖方式,然后带动多家发展圈养羊。最终达到环境保护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目标。第五章 项目区产业发展规划产业组织改造与培育规划本项目由 wwf 出资,老县城农户经营。鉴于在以前箱式养蜂项目中,由于某些不可预知的因素,没有专门的技
16、术支持和指导组织。仅村长在保护站长的鼓励和支持下,坚持住了箱式养蜂这个新项目,最后得到了明显的经济效益。在实施本项目的过程中,老县城村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动物科技学院合作,项目户和专家教授长期联系。在日常管理过程中遇到问题可随时与专家教授联系,专家教授定期和不定期赴老县城进行技术指导。逐步使农户学习到一定的专业知识,在长期的实践中总结出自己的养殖经验。产业规划首先由少部分农户进行示范养殖,最后扩展到有能力养殖的农户。使大多数农户得到受益,最大限度的增加农民收入。本项目皆在保护环境的前提下增加农民收入,但环境保护是基本。本项目不支持粗放性的大规模养殖,不集中于一户或几户养殖。作到小规模,大面积,使
17、大多数农户受益。第六章 市场分析与前景展望市场分析6.1.1 市场现状:养羊业是一项投资小,见效快,经济效益高的产业。它可充分利用牧草、农作物秸秆和其它农副产品等再生资源,生产肉、乳、皮、毛等多种产品,使农作物秸秆和农副产品实现第二次增值,产生相应的使用价值和经济价值。近年来,肉羊业已成为国内外畜牧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外养羊业现状:20 世纪 50 年代前,国外养羊业一般以饲养毛用羊为主,肉用羊为辅,即“毛主肉从”。50 年代以后,随着化纤合成工业和服装业的飞速发展,羊毛在纺织工业中的比重逐渐下降,毛用羊的饲养受到了很大冲击。同时,由于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及自身保健意识的增强,人类对羊肉的需求量逐年增加,羊肉的生产效益远高于羊毛生产。因此,国外养羊业的发展逐渐由毛用型转向了肉用型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