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辨证简介.ppt

上传人:h**** 文档编号:197065 上传时间:2018-07-16 格式:PPT 页数:22 大小:1.57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其他辨证简介.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其他辨证简介.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其他辨证简介.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其他辨证简介.ppt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其他辨证简介.ppt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一、六经辨证概要二、卫气营血辨证概要三、三焦辨证概要四、经络辨证概要,其他辨证方法概要,其他辨证,第十章,第一节 六经辨证概要1、六经辨证的源流:素问热论张仲景伤寒论2、六经辨证的概念:以六经的生理病理为基础,将伤寒热病过程中的证候归 纳为太阳病、阳明病、少阳病、太阴病、少阴病、厥阴病 “六经证候”。3、六经辨证的基本方法: 正盛邪实,为热、为实者:三阳病,为阳证 正虚邪衰,为寒、为虚者:三阴病,为阴证4、六经证候的规律: (一般情况):寒邪表寒证入里化热正虚阳衰里虚寒证 (阳虚之人):寒邪直犯三阴里虚寒证5、六经辨证的适用范围: 重点应用于外感风寒所致的热病 亦可应用于内伤杂病,六经病证及特

2、点,阴阳,三阴,三阳,太阳阳明少阳,太阴少阴厥阴,以六腑的病变为基础,其特点为正盛邪实,抗病力强,病势抗奋,表现为热、为实,以五脏的病变为基础,其特点是正气虚衰而病邪未除,抗病力弱,病势虚衰,表现为寒、为虚,太阳经证,太阳病证,太阳中风,恶风发热,汗出,头项强痛,脉浮缓,鼻鸣干呕,太阳伤寒,恶寒发热,无汗,头项强痛,体痛,脉浮紧,或喘,太阳腑证,太阳蓄水,恶寒发热,脉浮(或数),小便不利,少腹满,饮入即吐,消渴(渴欲饮水),太阳蓄血,少腹急结,硬满,小便自利,如狂发狂,健忘,大便色黑如漆,脉沉涩或沉结,太阳经证:风寒侵袭肌表,邪正相争,营卫不和。 主症主脉:恶寒(发热),头项强痛,脉浮。,太阳

3、腑证:太阳经证不解,化热内传膀胱,或与水结,或与血结。,六经辨证,阳明病证,主症主脉:身热,不恶寒,反恶热,汗自出,脉大。,阳明经证,身大热,面赤,汗大出,大渴引饮,心烦躁扰,气粗似喘,舌红苔黄燥,脉洪大,阳明腑证,脐腹胀满疼痛拒按,大便秘结不通,日晡潮热,手足濈然汗出,神昏谵语,甚则狂乱不安,不得眠,舌红有芒剌,苔黄燥或焦黑燥裂,脉沉迟实或滑数,少阳病证,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口苦,咽干,目眩,嘿嘿不欲饮食,心烦欲呕,脉弦。,邪热充斥阳明经脉弥漫全身,邪热与肠中糟粕相搏,燥屎内结,少阳病证,邪犯少阳内结胆腑枢机不利,六经辨证,太阴病证,太阴病证,腹满时痛,食不下,自利,口不渴,四肢欠温,脉沉缓

4、而弱,少 阴寒化证,无热恶寒,但欲寐,肢厥,下利清谷,呕不能食,食入即吐,脉微细。或身热反不恶寒面赤,心烦不得眠,口燥咽干,舌尖红,脉细数,脾阳虚衰寒湿内生,心肾阳虚病邪入里从阴化寒阴寒独盛,少 阴热化证,心肾阴虚邪气入里从阳化热虚热内盛,少阴病证,主要脉症:脉微细,但欲寐。,六经辨证,厥阴病证,厥阴病证,伤寒后期邪入厥阴阴阳对峙各趋其极寒热交错厥热胜复,上热:厥阴之火上炎伤津,肝气横 逆莫制消渴,气上撞心, 心中疼热,饥不欲食下寒:下焦有寒,肝木乘犯下 利不食,食则吐蛔,六经辨证,六经病证的传变,传经:病邪由外侵入,逐渐向里发展,由某一经的病证转变为另一经的病证。其中又分: 循经传:按伤寒六

5、经顺序相传(太阳、阳明、少阳、太阴、少阴、厥阴); 越经传:隔一经或两经经上相传; 表里传:互为表里的两经相传。 传变条件:受邪轻重、病体强弱、治疗当否。直中:伤寒不经三阳经传入,而病邪初起即直入于三阴者。合病:不经传变,两经或三经病证同时出现者。并病:伤寒一经之证未罢,又见他经病证者。,六经辨证,卫气营血辨证概说,卫气营血辨证是清叶天士在外感温热篇中所创立的一种论治外感温热病的辨证方法。温热病邪侵入人体,由外到内,分为卫、气、营、血四个阶段,用以说明病位深浅、病情轻重和传变的规律,并指导临床治疗。,卫气营血辨 证,(一)卫分证,温热病邪,发热,微恶风寒,头痛,口微渴,舌边尖红,苔薄黄,脉浮数

6、;或咳嗽,咽喉肿痛,侵犯机表内犯于肺,温热病邪侵袭肌表,卫气功能失调,肺失宣降,以发热、微恶风寒、脉浮数等为主要表现的证候。,辨证依据:发热、微恶风寒、舌边尖红,脉浮数等。,卫气营血辨 证,(二)气分证,内传脏腑正盛邪实阳热亢盛,温热病邪,发热,不恶寒反恶热,口渴,心烦,尿赤,汗出,舌红苔黄,脉数有力。或兼咳喘胸痛咯痰黄稠,为热壅于肺;或兼心烦懊憹,坐卧不安,为热扰胸膈;或兼潮热,腹胀痛拒按,大便秘结或下利稀水,或谵语狂乱等,为热结肠道;或兼口苦,胁痛,干呕,心烦,脉弦数,为热郁胆经。,温热邪气内传脏腑,正盛邪炽,阳热亢盛所表现的里实热证。,辨证依据:发热不恶寒,反恶热,舌红苔黄,脉数有力。,

7、卫气营血辨 证,(三)营分证,温热病邪,身热夜甚,口不甚渴或不渴,心烦不寐,甚或神昏谵语,或斑疹隐隐,舌红绛无苔,脉细数。,劫灼营阴扰乱心神,温热病邪内陷,营阴受损,心神被扰,以身热夜甚、心烦不寐、斑疹隐隐、舌绛等为主要表现的证候。,辨证依据:身热夜甚、心烦不寐、舌绛、脉细数等。,卫气营血辨 证,(四)血分证,深入阴血耗血动血伤阴动风重者可致亡阴亡阳,温热病邪,身热夜甚;狂躁不宁,甚则昏谵;斑疹紫黑,吐血,鼻血,便血,尿血,舌深绛,脉细数。或抽搐,颈项强直,角弓反张,目睛上视,牙关紧闭,或四肢厥冷,脉弦数。或持续低热,暮热早凉,五心烦热,神疲欲寐,耳聋,体瘦,或手足蠕动瘛疭,脉虚细。,温热病邪

8、深入血分,耗血、动血、伤阴、动风,以发热、谵语、神昏、四肢抽搐或手足蠕动、斑疹、吐衄、舌深绛等为主要临床表现的证候。病变主要累及心、肝、肾三脏。,辨证依据:身热夜甚、谵语神昏、抽搐或手足蠕动、斑疹、吐衄、舌深绛、脉细数等。,卫气营血辨 证,卫气营血病证的传变,顺传:按卫气营血传变,示病邪由表入里,由浅入深,病情由轻而重,由实转虚。为温热病发展的一般规律。 逆传:由卫分不经气分而直接入营入血,示病情急剧、重笃。 此外,临床亦可起病即见气分或营分证者,或出见卫气分,或气营分,或气血分等同病者,即所谓卫气同病、气营两燔、气血两燔。,卫气营血辨 证,三焦辨证概说,三焦辨证是清吴鞠通在温病条辨中对外感温

9、热病进行辨证归纳的一种方法。三焦辨证根据内经三焦所属脏腑的概念,在六经辨证及卫气营血辨证的基础上,将外感温热病证候归纳为上、中、下三焦病证,用以阐明三焦所属脏腑在温热病发展过程中不同阶段的病理变化、证候表现及传变规律,用以指导临床治疗。 上焦病证:手太阴肺及心厥阴心包病变,前者多为温病初起; 中焦病证:手阳明大肠、足阳明胃及手太阴脾病变,邪入阳明多从燥化而为里热燥实证,邪入太阴多从湿化而为湿温病证; 下焦病证:足少阴肾及足厥阴肝病证,多为肝肾阴虚,属温病末期。,三焦辨证,三焦辨证,(一)上焦病证,温热病邪,侵犯肺卫逆传心包,发热,微恶风寒,汗出口渴,头痛,咳嗽,舌边尖红,脉浮数或两寸独大;(表

10、热证)或但热不寒,咳嗽,气喘,汗出,口渴,舌红苔黄,脉数;(肺热证)或高热,神昏谵语,或昏愦不语,舌謇肢厥,舌红绛。(逆传心包证),温热邪气侵袭手太阴肺及手厥阴心包,以发热汗出、咳嗽气喘、或谵语神昏等为主要表现的证候。,辨证依据:发热汗出、咳嗽气喘、或谵语神昏等。,(二)中焦病证,温热病邪侵犯中焦邪从燥化或从湿化,邪热炽盛,迫肺扰神,津伤肠燥 身热面赤,呼吸气 粗,神昏谵语,渴欲冷饮,口干唇裂,小便短赤,腹满便秘,舌红绛苔黄燥或焦黑起剌,脉沉实有力。,温热入里胃阳素盛邪从燥化,温热入里脾湿素盛邪从湿化,湿热内盛,郁阻中焦,阻滞气机 胸脘痞闷,泛恶欲吐,身热不扬,头身困重疼痛,大便不爽,或溏泄;

11、舌红,苔黄腻,脉濡数。,温热病邪侵袭中焦脾胃,邪从燥化或从湿化,以发热、口渴、腹满便秘,或身热不扬、呕恶脘痞、便溏等为主要表现的证候。,辨证依据:发热口渴、腹满便秘,或身热不扬、呕恶脘痞、便溏等。,三焦辨证,(三)下焦病证,温热病邪,侵犯下焦肝肾阴伤,神倦,耳聋,脉虚,甚或时时欲脱;手足蠕动,或瘛疭;身热颧红,手足心热,口燥咽干,心中憺憺大动,舌绛苔少,脉虚大。,温热邪气侵犯下焦,劫夺肝肾之阴,以身热颧红、手足蠕动或瘛疭、舌绛苔少等为主要表现的证候。,辨证依据:身热颧红、手足蠕动或瘛疭、舌绛苔少等。,三焦辨证,三焦辨证的传变,顺传:由上焦至中焦,至下焦。病邪由浅入深,病情由轻到重。 逆传:邪由

12、肺卫传至心包者,为邪热炽盛,病情重笃。 三焦病证亦有不传者,或由上焦而径入下焦者,亦有两焦或三焦并见者。 温病条辨曰:“温病由口鼻而入,鼻气通于肺,口气通于胃。肺病逆传则为心包。上焦病不治,则传中焦,胃与脾也。中焦病不治,即传下焦,肝与肾也。始上焦,终下焦。”,三焦辨证,经络辨证概说,概念:经络辨证是以经络学说为理论依据,对病人所表现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综合,以判断病属何经、何脏、何腑,进而确定病因、病性及病机的一种辨证方法。原理:经络分布周身,运行全身气血,联络脏腑肢节,沟通上下内外,使人体各部相互协调,共同完成各种生理功能。人体患病时,经络又可成为病邪传递的途径;体表经络循行部位,特别是经气

13、聚集的腧穴之处,在疾病时即可出现各种异常反应,如酸胀、麻木、疼痛、对冷热刺激敏感、或穴位皮肤色泽改变等,由此即可辨别病变所在脏腑、经络。地位:经络辨证是对脏腑辨证的补充和辅助,在针灸、推拿中尤为常用。,经络辨证,一、辨十二经脉病证,十二经脉病证规律:(一)经络循行部位症状:经脉受邪,经气不利,所现病症多与循行部位有关;(二)经络及所属脏腑症状:经络受病可影响脏腑,脏腑病变亦可反映于经络,常表现为脏腑病候与经络所属部位症状相兼。(三)多经合病的症状:经脉相连,若一经受邪,可影响其他经脉,从而表现为多经合病的症状。,经络辨证,经络辨证,二、辨奇经八脉病证,其病证由其所循行的部位和所具有的特殊功能所决定。 督脉总督一身之阳,任脉总任一身之阴,冲脉为十二经之海,三脉皆起于胞中,一源而三歧,与足阳明胃经、足少阴肾经联系密切。故三脉病证常与人之先天、后天真气相关,常表现为生殖功能异常。 带脉环绕腰腹,其病变常见腰脊绕腹而痛、子宫脱垂、赤白带下等。 阳跷阴跷病变多为肢体运动障碍;阴阳维维系诸阳经及诸阴经,为全身之纲维。阳跷为病多见寒热;阴跷为病多见心胸、脘腹、阴中疼痛等。,经络辨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重点行业资料库 > 医药卫生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