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团学骨干学习总书记 7.2 重要讲话心得体会精选 6 篇篇一 教育,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进步的根本所在。中国一向很注重教育事业的发展,注重青少年学生的健康成长,教师节举办的全国教育大会再一次向我们证实了这一点。 习主席的讲话中有两点令我尤其印象深刻。其一是克服唯分数、唯升学、唯文凭、唯论文、唯帽子,的确,就个人感受,中国在这方面存在的问题还是较为严重的,许多单位对人才的评价标准过于单一和死板,不过这种问题也绝非一朝一夕可以解决,我们还是要对政府有足够的信心,事实上,我也认识不少还在上初中甚至小学的亲戚,感觉他们受的教育方式、评价方式已比我那时灵活很多、科学很多,说明这些年来的改革还是很有成
2、效的,相信以后一定可以探索出一条健康高效地培养综合素质的教育之路。其二就是以美育人、以文化人,回想我小学时,还是只强调体育,而且体育也时常不能满足,可是现在,我们政府在强调树立健康第一,开齐开足体育课的同时(而且我感觉现在的体育教育已经很充分和科学了),又提出了要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这让我也不由联想起了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变,新时代人民对于美好、对于精神层面的要求显然对政府工作提出了新要求,也就对教育模式的丰富有了新启发,新时代的人才除了要有过硬的素养,还必须具备高尚的人品、深厚的人文修养,这也使我暗暗对自己有了新要求,绝不能落后于时代的步伐。 李总理的讲话给我印象最深的则是创新。总理不止一次
3、提到创新,还强调了互联网+在教育中可能发挥的重要作用。的确,我想在这个信息化、大数据的时代,倘若能结合数据挖掘、人工智能对教师进行协助、对学生进行个性化分析与辅导,一定能带来意想不到的惊喜。恰好我也是计算机专业的学生,这也不失为一个有价值、有意义、便民利民的研究方向。 篇二 教育是国之大计,是社会进步的基础,是精神文明建设必不可少的环节,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德政工程。我国的人口基数庞大,而九年义务教育的覆盖已经让教育覆盖的数量取得了惊人的成就。不过,正如同我国基本矛盾从有到优的转变一样,当下的教育更应该注重质量的提升。在全国教育大会中,习主席强调了立德树人、培养综合素质的育人目标,重申扎根中
4、国大地办教育、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教育的使命,提出从根本上解决教育评价指挥棒问题,指出教育投入要更多向教师倾斜的举措,这些都是结合了目前实际的教育形式总结出的真正有利于高水平素质教育的措施。我们作为学生,也要牢记习主席的嘱托,心无旁骛求知问学,努力培养自己的综合素质和创新思维,为成为更优秀的自己而努力。 篇三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的讲话中谈到了六个下功夫,而这正是我们在校大学生在自身学习发展的过程中需要注意的几个方面正和我们学校的校训德才兼备相匹配。在道德情怀方面首先要坚定信仰,人民有信仰国家才有力量,其次要加强品德,踏踏实实努力成为有大爱大德大情怀的人。在才能方面,要在增长知识见识上
5、下功夫珍惜学习时光,心无旁骛沿着求真理的方向前进。其中培养自身的奋斗精神是德才发展的保障,在历练中敢于担当、奋斗。才能够以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和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齐心共建中国梦。 篇四 在全国教育大会上,习书记教导我们,克服唯分数、唯升学、唯文凭、唯论文、唯帽子的陋习。要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健全立德树人落实机制,扭转不科学的教育评价导向,坚决克服唯分数、唯升学、唯文凭、唯论文、唯帽子的顽瘴痼疾,从根本上解决教育评价指挥棒问题。此外,习书记还表示,思想政治工作是学校各项工作的生命线,各级党委、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学校党组织都必须紧紧抓在手上。在家庭教育方面,要给孩子讲好人生第一课。办好教育事业,家庭、
6、学校、政府、社会都有责任。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要给孩子讲好人生第一课,帮助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 篇五 习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长期以来,广大教师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教书育人,呕心沥血,默默奉献,为国家发展和民族振兴作出了重大贡献。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历史文化重要的传承人,他们传道、授业、解惑,为国家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源源不断的输送高质量的人才,可以说没有教师就没有我们的今天。我认为发展教育事业,教师是基础和核心,希望会有越来越多的人才能够加入教师的队伍,能够对社会主义现代化教育事业添砖加瓦。 篇六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关乎国家和民族的未来,施教者是教育的重中之重,近年来,国家的教育投入不断提高,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加快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上升为国家战略。如何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和福利待遇,如何增强普通民众的教育获得感尤为重要,新时代新形势,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对教育和学习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来到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时期,我们要抓住机遇、超前布局,以更高远的历史站位、更宽广的国际视野、更深邃的战略眼光,对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作出总体部署和战略设计,将教育事业的发展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统一起来,用人才和知识引导社会的进步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