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镇化能推动我国经济增长吗?.doc

上传人:99****p 文档编号:1974622 上传时间:2019-03-25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4.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城镇化能推动我国经济增长吗?.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城镇化能推动我国经济增长吗?.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城镇化能推动我国经济增长吗?.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城镇化能推动我国经济增长吗?.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城镇化能推动我国经济增长吗?.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城镇化能推动我国经济增长吗?【摘要】城镇化能否促进经济增长是目前学界讨论的热点问题。本文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说明,单靠投资驱动的造城运动只能在短期内推动经济增长,但不具有可持续性。中国的城镇化运动只能通过进一步制度变革、释放制度红利,才能提高经济效率,从而有效地推动经济持续增长。 【关键词】城镇化 集聚效应 技术进步 制度变革 一、引言 近几年来,中国经济增速开始下降。2010 年,GDP 增长率为10.4%,2011 年为 9.3%,2012 年下降到 7.8%,2013 年仅为 7.7%。如何推动经济持续增长,继贸易和投资之后,城镇化被寄予厚望。一些学者和官员表示, “城镇化可以推动中国经济

2、增长 20 年” ( 辜胜阻,2013) 。 近期,政府制定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 。城镇化,作为一台动力十足的经济引擎,似乎已经呼呼欲出。不过,其他个别学者也提出谨慎的相反意见,告诫“单纯城镇化不是经济增长引擎” ( 迈克尔?斯宾塞,2013) 。因此,厘定清楚城镇化和经济增长的关系具有理论和实践价值。 二、城镇化与经济增长关系的理论分析 实证研究表明,我国经济发展与城镇化存在长期的均衡关系(贾云?,2012) 。既然存在均衡关系,那么至少存在一个方向上的“因果关系” 。争论在于,到底存在哪个方向上的因果关系。可惜,数据本身很难回答问题。 几乎一致认同的是,城镇化内生于经济增长。技术进步促进经济

3、增长,经济增长的后果是居民收入增加。根据恩格尔定律,随着居民收入增加,需求结构必然发生变化:对农产品的相对需求下降,对工业品和服务品的相对需求上升。农业生产受制于自然条件,具有分散性的特点;相反,工业生产能够产生集聚效应为了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工业大多集中于城市。需求创造供给,随着技术进步和需求结构变动,最终从事工业生产的收入大大优于农业,人口便不断向工业和城市转移。推动人口快速城镇化的直接因素是,经济增长导致的居民需求结构变动,而根本因素则是技术进步。 那么,城镇化能否推动经济增长呢?答案是令人满意的。因为城镇化带来的要素集聚,可以产生集聚效应,如知识外溢、规模效应、范围经济等(约翰?奎格利

4、,2010) 。该逻辑的问题在于,经济增长导致城市化,经济增长导致的城市化反过来促进经济增长追根溯源:经济增长导致进一步的经济增长。该思路说明,技术进步和经济增长具有内生性的特点,城镇化只是传导机制的桥梁,其本身没有贡献任何力量。城镇化的功能在于,将自己从经济增长继承来的能量顺势传递出去。 三、中国城镇化的现实 按照以上逻辑,城镇化是经济增长的结果,也就无所谓政府推动,从而也就无法成为经济增长的引擎。但上文所言乃完全市场化的城镇化路径,政府似乎都不存在过;但对中国而言,该假设很难符合现实。 关于中国城镇化,第一个问题:城镇化水平是超前、协调还是滞后?无论超前还是滞后,都是相对于经济发展水平而言

5、,因为城镇化是内生于经济增长。学者持有各种观点,莫衷一是,原因在于“要跟谁比”?一般研究方法是,控制经济发展等众多因素之后,将我国的城市化率与其他同等发展水平的市场化国家进行对比。由于存在异质性,直接对比没有太大意义。最简单的方法,即观察政府在城镇化进程中扮演了什么角色。如果政府是推动力量,更大的可能是超前城镇化;如果相反,那应倾向于滞后城镇化。由于我国政府在计划经济时期设置了大量不利于城镇化的制度障碍,并且至今仍然延续,因此中国城镇化只能是滞后,不可能是超前。该观点也与最新的实证研究结论相符合(熊俊,2009) 。 具体而言,中国城镇化滞后,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数量和质量。由于制度设计不合理

6、,农民进城的预期收益被人为降低,导致一部分农村劳动力仍未转移出来,此为数量滞后。质量滞后,是相对于已经被“半城市化”的这部分居民而言。2011 年,按常住人口统计的城镇化率达 51.27%,而如果按城镇户籍统计,我国城镇化率大概仅为 35%这中间差距体现的全都是利益。 第二个问题:推动城镇化能否促进我国经济增长?在一定程度上,答案是肯定的。中国城镇化的滞后,是由于制度障碍。如果将这些制度障碍消除,一方面,能直接作用于经济增长;另一方面,消除制度障碍促进城镇化,并通过集聚效应推动经济增长。此处的城镇化具有额外的经济增长效应,原因在于,此时的城镇化非直接源于经济增长,而是一种“补课城镇化” (暂且

7、这样称呼之) 。作为“补课”的城镇化具有经济增长效应,不过是经济增长通过城镇化进一步推动经济增长的效果, “滞后”地释放出来。 城镇化只是在“一定程度上”有效,这与其“有效”的原因是一致的,即其性质是“补课城镇化” 。等到将缺乏的都补充完好,其进一步发挥效应的空间也便没有了。因此,我们很难指望城镇化能推动经济增长20 年。一旦我国城镇化发展至合理水平,也即城镇化的制度障碍全部消除之时,我国的城镇化进程也便将重回至与经济增长的循环空间。 四、总结性评述 根据以上分析,最终促进经济增长的还是制度变革,城镇化只是经济实现内生增长的一个桥梁。如果制度存在不合理之处,说明制度变革仍大有可为,制度红利还存

8、在进一步挖掘的空间。纯粹的造城运动确实无法提供持续动力,投资只会造成众多的“鬼城” 。由于我国目前仍然存在的许多多制度约束,所以仍然具有很大的制度红利有待释放。因此中国经济持续增长,依然只能寄望于技术进步和制度变革。 参考文献: 1辜胜阻.新型城镇化是未来 20 年经济增长新引擎新动力.http:/ 2贾云?.城镇化、工业化、农业现代化与经济增长关系研究,城市发展研究,2012,12. 3美迈克尔?斯宾塞.单纯城镇化不是经济增长引擎,http:/ 4美约翰?奎格利.城市化、集聚效应与经济增长,比较,2010,2. 5熊俊.对中国城市化水平国际比较中若干问题的探讨兼论中国城市化水平的滞后性,中国人口科学,2009,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毕业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