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教学案例分析.doc

上传人:99****p 文档编号:1974777 上传时间:2019-03-25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3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教学案例分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教学案例分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教学案例分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教学案例分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教学案例分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教学案例分析“季先生的散文创作,是当代文坛的上乘之作他的散文,看来质朴无华,没有什么雕刻和修饰,实际上光彩照人、韵味无穷,这正是他运用语言的高超之处。当然,季羡林的散文之所以感人,还在于它是作者真情实感的体现。 ”选入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的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就是这样一篇散文名作。这篇课文短小精悍却意蕴深远,作者在娓娓讲述德国风景民俗的同时,点明了通俗易懂、意味深长的哲理。反复朗读此文,朴实恬淡的表达风格氤氲字里行间,隽永深邃的感悟哲思令人回味无穷。而作为课文,作为一个语文教学的例子,教师又该怎样去解读与教学这个特殊的文本呢?一、纳入单元体系,正确解读

2、课文正确地解读课文是确立适宜教学内容、选择合适教学策略,实现有效教学的基石。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一文的主旨,很容易被误读成一种道德说教。文中有“人人为我,我为人人。我觉得这一种境界是颇耐人寻味的”一句,往往会在第一时间被教师关注,被开发成唯一的语文教学内容,从而使学习者对语文学习潜移“板”化,以为学习语文就是获得这类道理、认识;而在实际教学中,也确实有学生认为“德国人具有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高尚品质” 。 “德国人做事处处先想着别人” 。当然“花美” “境界美”的造就与德国人确实是息息相关的,但无论如何,仅仅把“人人为我,我为人人”定位于课文主旨是有失偏颇的。首先,来关注本课在教材中所处的位置

3、:它是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八单元的开篇精读课文。单元主题是“异域风情” 。单元提示语中指出:“五彩斑斓的世界里,既有让我们引以为豪的祖国的锦绣河山、优秀的中华文化,也有我们还不太了解的外国风光、异域文化。本组课文为我们展示了一幅幅多姿多彩的异国风情画卷,就让我们同作者一道,到世界上的一些地方去走一走,看一看。 ”本单元的四篇课文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 威尼斯的小艇 与象共舞 彩色的非洲意在引领师生领略欧亚非不同国度的独特风情,而不是放大夸耀某个地区人民的高尚品质。其次,从文章体裁来看,本文虽不同于一般写景物风情类的文章,不是纯粹描写景物,但也是在讲述德国风景民俗的同时,于“奇丽景色”的赏叹中抒发自

4、己的独特感悟。再者,虽然我们对最早德国人为什么要这样种花已无从了解,但看文中“莞尔一笑” “正是这样” “任何” “家家户户” “又都”这些语言文字的细节,处处体现着这样种花对德国人来说早已习以为常。这种自然行为正如中国人过端午节要吃粽子、赛龙舟一样,随着时间的推移,已沉淀成德国人的一种风情、一种文化。而至于花是养在窗外让别人看还是养在屋内供自己欣赏,更是没有什么优劣可言的。所以说,在课文研读中,教师要避免仅把“人人为我,我为人人”解读为此文之“道” ,这只是作者在看到“奇丽景色”后引发的具有强烈自我体验的独特感悟,是作者感受到的“美”的一个支点。理清了这一点,也就会使教者更加清晰地处理甚至淡

5、化学生在与教师、文本对话过程中产生诸如“德国人具有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高尚品质” “德国人做事处处先想着别人”的认识,把学生的认知引领到对“美丽”内涵的体验与感悟中去,从而实现对散文特点、语言形式的悄然内化。二、关注学生已知,聚焦“美丽”文眼曾有教师在教学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时,抓住“多么奇丽的景色” “多么奇特的民族”两个直接抒发作者感叹的句子切入教学,引导学生分别去体会:“奇丽、奇特在何处?”然后引生共同就“人人为我,我为人人”这一境界的认识交流自己的见解。这样的教学给人强烈的“板块感” ,无视于作者那份在 35 年后仍然见证“不变的美丽”时的感慨与感悟,忽略了文章伊始作者“爱美大概也是人

6、的天性吧”的开宗明义,影响了学生对作者表达内容与谋篇布局的认识,使教与学不能“浑然一体” 。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作为散文名篇,其“魂”到底是什么?具体到教学策略的实施,又如何依托文本之“魂”设计清晰的教学思路?下面是笔者的教学实录片段:【片段一】师:现在请同学们用简练的语言说一说文章留给你印象最深的一点是什么?【通过对“文章留给你印象最深的一点是什么?”这一问题的交流,教师能够自然而然地了解到学生初读本文后的第一感受,探明学生的“已知” ,实现对学生初读感知后的总体把握。 】生: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而走在街上又看别人的花。生:德国人那奇特的养花方式让我印象深刻。生:德国人那种“人人为我,我

7、为人人”的精神。生:德国人爱花之真切让我感到印象深刻,他们家家户户都在养花。师:同学们,当我读完这篇文章后,作者所说的, “变化是有的,但是美丽并没有改变。 ”这句话引起了我的思考。我不禁要与同学们一起探讨:这“不变的美丽”指的是什么呢?【教师在课堂上首先要作为学习的参与者与学生、文本对话互动,一起交流自己的认识。当然这种认识是基于教师课文研读的一种有意的教学预设,而且这种教学预设要定位于“了解学生现状、高于学生认识” ,只有这样才会产生有效的教学效果。 】生:那花团锦簇、姹紫嫣红的花海。生:还有德国人心里的美。师:能把你的意思说得更清楚吗?生:就是德国人做事处处先想着别人的美德。师:说“这种

8、美是季先生从德国人奇特的养花方式中感悟到的”会更准确。生:那种“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境界。师:综合大家的发言, “不变的美丽”其实可以归结为两点:一是“花”美;二是行走于这“奇丽的美景”之中,德国人那奇特的养花方式让作者感悟到的“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境界”美!(板书“花、境界” )师:其实, (指板书)明白了这“不变的美丽” ,我们就对文章的主要内容有了大致的了解,而我们学习语文不仅要通过语言文字了解文章内容,更要通过品味语言看作者是怎样运用语言来表达出这份“美”的!【通过这段对话交流,理解渐进,感悟渐深,学思渐明。教师不仅了解到学生对“不变的美丽”的零星认识,更帮助学生把对“美丽”感悟

9、归纳梳理,明确内涵,还指出通过品味语言体会对“美”的表达效果是下一步学习的重头戏,明确了学路。三、关注理解表达,引生走个来回当前阅读教学课堂上,重视内容领悟(写了什么) 、弱化语言表达揣摩(怎么写的)的现象普遍存在。这既有文本自身特点的原因,更多的是教者缺少对课文语言现象、语言形式等研读的意识,也是语文教师对“语文教学要体现和完成自有它独当其任的任 ”(叶圣陶语)的无视与遗忘。如何在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教学中,借助重点词语、句段,实现对文本内容的感知、语言表达的揣摩,引导学生在“写了什么”与“怎么写的”中走个来回?【片段二】师:下面请同学们浏览课文,找出描写“奇丽景色”的语句,试着读一读!(学

10、生自读,标画句子,教师巡视)生(读):走过任何一条街,抬头向上看,家家户户的窗子前都是花团锦簇、姹紫嫣红。许多窗子连接在一起,汇成了一个花的海洋,让我们看的人如入山阴道上,应接不暇。(学生读破“让我们看的人如入山阴道上”部分,教师示范朗读,帮助学生读通读顺)师:这部分内容集中描写了花海之美。还有谁也标出了这些语句?(绝大部分同学举手) (课件出示这些语句)师(指大屏幕):请同学们潜心默读这两句话,边读边想,看你的脑海中浮现出了怎样的画面?(生默读思考)生:五颜六色的花朵竞相开放,非常美丽。生:花朵有红的、白的、粉的、黄的好多好多种,这些花一团团地簇拥在一起,开得非常茂盛!生:真的是繁花似锦的景

11、象!师:是啊!这五彩缤纷、色彩斑斓的娇艳花朵都想尽情展现自己的美丽,而那窗台的空间又是极其有限的。此时此刻,你仿佛又看到了怎样探头望窗外的花呢?生:这些花都争先恐后地想要探出窗台!师:“争先恐后”这个词语用得好,仿佛让我们感受到这些花朵唯恐自己落在后边的急切心情。生:花儿们都想把自己的美丽展现给路人看。生:它们使劲地弯着脊梁,一个劲地往外生长。师:是啊,它们争啊,抢啊,它们拥在一起,抱成一团,争相向路人绽放那可爱的笑脸、娇艳的容颜!想象为我们描绘出了一幅幅美丽的画面。在阅读这段文字时,是哪几个词语带给你这样的画面感?(学生沉思)生:花团锦簇、姹紫嫣红。师:谁跟她的见解相同?(大多数学生举手)生

12、:还有“花的海洋”!【文学作品的教学要使语言文字形象化、形象立体化。让学生潜心读文,于脑海中还原语言描写画面的教学方法,既调动了学生生活经验的积累,又使文字描写具备鲜明学习个体烙印的丰富内涵,使景物在场面、数量、颜色、情态、视角等方面鲜活灵动起来,在学生头脑中形成一幅幅“活动”的美景。 】师:这三个词语都是来描写花之美的。那这三个词语所描绘的美景是否就是那“奇丽的景色”?再读这段文字,看是否有我们的未察之处?(学生再次潜心读文)【“这三个词语所描绘的美景是否就是那奇丽的景色?”一问与学生反馈预习环节中对“奇丽”一词的初步感知相照应,肯定“花团锦簇、姹紫嫣红、花的海洋”的景象是美的,质疑这是否就

13、是“奇丽的景色”?从而把学生思维引向“揣摩作者是怎样运用语言写出景色之奇丽 ”的。 】生:我又关注了“任何”这个词语,透过这个词语,我了解到无论是大街还是小巷,抬头向上看,都是“花团锦簇、姹紫嫣红”的景色。这个词语让我了解到美景范围之广,所以作者才说是“花的海洋”!生:我想说的是“家家户户” “都”这两个词语,从中可以看出不是一家一户的窗前是这样的景色,而是每家每户都是这样种花的。生:还有“汇”字,看到这个词语,就感觉一朵朵、一簇簇美丽的花好像是水流汇在一起那样,成了花的海洋!生:其实,窗子跟窗子之间是有间隔的,但窗子前花枝繁茂,花朵都连在了一起,所以作者说“许多窗子连接在一起” 。生:我关注

14、的词语是“山阴道上” 。在德国的大街小巷中看到这么多的花,这么美,就像到了浙江真正的山阴道上一样!师:你联系了刚才我们搜集的“山阴道”的资料来理解,做到了学以致用,了不起!生:我想说的是“应接不暇” ,每一家每一户都种着美丽的花,多得都让人看不过来了!师:所以说,不仅仅是“花团锦簇、姹紫嫣红、花的海洋”这些直接描写花朵美丽的词语,还有大家刚刚谈到的“任何、家家户户、汇、山阴道上,应接不暇”这些不是直接描写花美的词语,却让我们真切地感受、触摸到了那奇丽的景色!先前大家在谈到对“奇丽”一词的理解时提到的“神奇而美丽、一种壮观的美丽”其实就奇在此处,我想此时此刻,大家对“奇丽”一词的理解也就更深刻、

15、更形象了!(生点头)这让我们不得不感慨作者“用词之准确”!(板书:用词准确)【当学生潜心阅读、真正与文本对话的时候,他们的眼睛、思维、心灵都在与作者一起发现、共鸣!这个教学现象的出现印证了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体会课文关键词句在表达情意方面的作用” “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体会其表达效果”的高年级阅读教学建议是科学的、有效的;实现了单元导读中指出的“阅读本组课文,要抓住主要内容,了解不同地域的民族风情特点,还要揣摩作者是怎样写出景物、风情的特点的” 。对关键语句的揣摩品味、领悟其表达效果恰恰促进了学生对内容的理解,而理解内容与揣摩表达本来就是相辅相成,只不过不同文章需要侧重的方面不一样罢了。这样的教学就逐步达到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一课的教学,通过纳入单元体系,正确解读文本;关注学生已知,聚焦“美丽”文眼;关注理解表达,引生走个来回这一教学设计,最大限度地开发了课文“表达”方面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在语文实践活动中内化、揣摩、理解、运用语言,掌握了语言运用的规律,实现了“用教材教”的语文教学目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毕业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