玻璃VS陶瓷:两类信息与文化.doc

上传人:99****p 文档编号:1975648 上传时间:2019-03-25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28.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玻璃VS陶瓷:两类信息与文化.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玻璃VS陶瓷:两类信息与文化.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玻璃VS陶瓷:两类信息与文化.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玻璃VS陶瓷:两类信息与文化.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玻璃VS陶瓷:两类信息与文化.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玻璃陶瓷:两类信息与文化摘要西方玻璃中的世界是一个注重视觉影像、眼睛观看的外向的、透明的信息文化世界,借着玻璃的敞亮西方人实现了近代科学技术的革命。不透明的中国陶瓷及其相生的信息、文化传统使中国人困顿于“神秘”思维,与近代科学技术发展进化的要求恰恰相反。一定意义上,西方玻璃与中国陶瓷的生产、使用体现了西方与中国的两类不同的信息和文化传统;中国近代科学技术落后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于信息度的进化的“物竞天择,优胜劣汰” 。 关键词玻璃;陶瓷;信息;“李约瑟难题” 一、西方玻璃与中国陶瓷 西方玻璃技术有着悠久的传统。国际考古界逐渐确认了公元前 2015 世纪,古巴比伦和古埃及为世界玻璃制造的发源地,公元

2、 14 世纪罗马时的吹制玻璃器皿已很完美。显然中国是陶瓷大国,中国瓷器发展经历三次飞跃。中国古代玻璃无论相对瓷器还是相对西方玻璃都处于弱势地位或从属地位。 一定意义上,玻璃仪器在近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中有着重要的、不可替代的地位,没有玻璃的生产与使用就没有近代科学技术革命。我们知道,西方丹家及炼金术士很早就在实验室中普遍使用玻璃仪器,显微镜发明的事实使人类的眼界走入微观世界,它的发明对生物学发展的作用不可替代。望远镜的发明有革命性意义。 “日心说”的胜利归功于伽利略的直接明证,而他的证据的取得就在于自 1609 年后他首先使用望远镜对天体加以观测研究。伽利略的观测结果使哥白尼的理论得到同代人的认可

3、,如,开普勒将哥白尼的圆周运动改为椭圆轨道后提出行星运动三定律,接着牛顿在此基础上将天上的运动和地上的运动统一于数学公式,完成了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 。 二、玻璃与陶瓷中的信息、文化世界 在玻璃与陶瓷的生产和使用及其不同作用中,笔者以为,生动地体现着西方与中国的两类不同的信息、文化传统。 从信息论角度说,人与其工具系统存在着“全息统一、相协进化”的关系。因为人类越来越依赖于进化着的体外的物化工具的中介而展开、来完成,在新的心理和行为活动的方式的进化中集中体现着新的物化工具的进化水平,而在新的物化工具水平上也直接凝结着新的心理和行为活动方式的进化。这也正如费孝通先生所说,中国的文化就像陶器一样,中

4、国陶瓷作为“体外的物化工具”就是从华夏大地上生长出的有代表性中国文化,同时,陶瓷反过来又塑造着中国文化。 因为,从认识论看,人,作为一个高级的智能系统必然要面对的一个基本问题是“怎样把外部世界存在的客体信息转变成为知识(认知)” 。而显然正是“信息”在多重意义、层次和尺度上构成了人的认识发生和过程展开的中介环节,或者说, “信息”是认识构成一个现实的过程的主客体之间的“中介” 。 我们同样认为,人类的信息认识活动有其共同的特征和普遍规律,但世界上每个国家、每个民族乃至每个人都自有其特点。这是由于同一信息可以在不同的载体中传递,而人的感官功能的特异化,恰恰可以对自身统一的混沌客体的不同方面的特征

5、进行相对于某一感官的抽取;这种抽取产生的固然是对客体某一方面特征的映象,但是,它却是依赖于感官结构的相对映象。这个相对映象具有两方面的意义:一是感知对象的哪一方面的特征依赖于特定的感官结构,如眼睛看不到气味,耳朵听不到颜色;二是就某一感官映象的状况来看,它也不能不受到产生这一感觉映象的感官结构的限制,如人的视觉不同于青蛙和猫头鹰的视觉,有色盲的人的视觉也不同于正常人的视觉。由于主体的这种参照系作用,客体的映象是在主体状态对客体信息的整合和规范下在主体中建构出来的,主体对这个建构出来的客体映象并不是一个纯粹外在的观察者,而是一个直接内在的建构者。所以,我们创造的世界既是真实世界的“影子” ,也是

6、我们的“特定”精神世界的“影子” 。 通常的共识,我们中国人所把握的特定世界的特征,如表现在文化方面,中国文化是人的文化,西方文化是物的文化;中国文化是内省的文化,西方文化是外求的文化;中国文化是重情的文化,西方文化是重理的文化;中国文化注重直觉体验,西方文化注重逻辑分析等等。显然,一定意义上,体现了中国陶瓷中的信息、文化世界与玻璃中的信息、文化世界的区别。陶瓷中的信息、文化世界更注重“悟” 、 “内省”与“心智”的力量,它更多地表现为真实世界的多级间接存在的信息、文化世界。而西方玻璃中的世界更是一个注重视觉影像、眼睛观看的一个外向的、透明的信息文化世界。 应当说明,一方面,眼睛并不是单独工作

7、的,而是作为复杂的有机体的一个部分工作的,眼睛看什么、怎么看,都受整个身心系统的制约;另一方面,眼睛只是人的感官的一种,除了视觉,人类还可以利用听觉、嗅觉、触觉和味觉等来感知外在世界。但是,视觉,作为一种特殊的思维方式和一种特殊的表达方式,在人类的认知方面则具有特别重要和特殊的意义。人对视觉的依赖感是很强的,正如“视觉思维”研究开创者鲁道夫阿恩海姆所说:“视觉是人类活动中最有效的感官。 ”因为,在人类所有的认识器官中,眼睛最敏捷,人脑获取信息,来自它的信息比例最大。如此,通过具体的有所侧重的信息活动方式,或者视觉中的影像信息、文化的分析,我们就可以探悉认知主体是如何思考与理解世界的。这正显示了

8、不同国家、民族乃至每个人的不同的信息、文化特征。 三、信息度与“李约瑟难题” “李约瑟难题”的一般表述是:为什么近代科学,关于自然界假说的数学化及其相关的先进技术,只是辉煌而短暂地兴起于伽利略时代的欧洲?对“李约瑟难题” ,李约瑟本人的“破解”是因为中国是“官僚体制” ,欧洲是“贵族式封建体制” 。我国学者对于“李约瑟难题”的研究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笔者以为,李约瑟本人的回答可以说是一种“政治决定论” ,与此相似的还有“科举制和激励结构论”等。用思维方式和思维发展的不同特征与不同方向予以解答“李约瑟难题”是可以接受的,但这是一个宏观的视角,还没有回答思维方式和思维发展的不同特征与不同方向之

9、所以发生的根源,从而以更微观视角分析这种现象。在笔者看来,科学技术可以视为一种信息、文化现象。它是把握、创造和实现信息、文化的过程,而就科学技术表现为精神产品和物质产品的方面来看,它是人所创造的信息、文化的实现了的形态。在科学技术中,创造和实现信息、文化的过程和这一过程所达到的结果直接地统一着,人的心理和行为的过程和这一过程的产物直接统一着。因此,从信息、文化的不同传统来回答“李约瑟难题”是一个有效的思路,而人的心理和行为的活动方式与其赖以展开和完成的物化工具之间存在着复杂的、必然的相互作用、影响与规定,所以,我们选择有代表性的中国陶瓷与西方玻璃作为实例分析是问题破解的一个突破口。从现象上说,

10、玻璃仪器在近代科学革命扮演着至关重要的重要角色。中国古代虽然也存在玻璃业,但它的发展及影响可以到忽略不记的地步。显然,中国是陶瓷、冶金大国,所以,中国古代丹家主要使用陶瓷和金属器具。中国古代丹家不研究气体及对液体反应研究不多,无疑都和使用器具的不透明性有很大关系,这使我们不能像西方人一样利用玻璃的透明性直接用眼睛观看物质反应、变化的现象,进而错过了许多发现的机会,消弱了中国古代化学的成就。因此,可以认为,玻璃技术的落后使中国化学的发展受到了严重制约,而这在一定程度上又阻碍了中国古代化学向近代的演进。同样,在天文观测和生物观察上,由于玻璃仪器发明的欠缺也不能作出相应的重大发现。所以,仅从仪器工具

11、的角度看,这在技术条件上使中国失去了发生近代科学革命的可能性。 我们知道,科学是一个探寻知识信息的系统,而探寻知识信息的途径必需依靠科学方法。只有通过科学研究所获取的结果才能成为一个知识体系,科学的方法是统一规范的,可重复的。陶瓷中的信息、文化特征是一种崇尚悟性的文化,所以,与中国传统文化相关的东西,多是说不清楚、道不明白,也不能模仿的东西。如果没有先天的智慧和悟性,一般是不可能取得多大成就的。例如中医,文学,哲学,戏曲等等。讲求悟性,不注意寻求方法论,往往不善于对方法进行积累和简单化。而任何知识信息如果没有方法论,如果没有对知识信息进行总结、归纳,一般人就很难进入这个领域,即使进入了也要“从

12、新”开始,这本身就影响了知识信息的继续积累更新和发展进化。 在笔者看来,中国近代科学技术落后的一个根本原因还在于方法论上不注重眼睛的观察,不重视视觉影像信息。这里,可以由我们引以为豪的、世界上最古老的至今仍在使用的汉字进行说明。古老的汉字更多的反映了再生的影像信息世界。然而,这种所谓可直接“视读”的再生的影像信息世界,所视之世界更多的非着眼于描摹客观事物。因为,象形之像,不求形似,而求神似,是直觉、主观体验。虽然,一方面,可以说每个象形字包含着极其丰富的创造性思维信息,但是,它更多地表现为真实世界的多级间接存在的文化信息世界,而我们不能不承认这更多的是对自然的、客观事物的神秘想象。相反,玻璃中

13、的视觉信息世界是一种近乎“直接”的思维,它根据对事物的生动视觉印象, “直接”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近代科学技术结构的形成与发展的一个重要社会条件是社会结构由封闭型向开放型的转化。然而,不透明的陶瓷,一定程度上“封闭”了中国人的视野,而把中国人神秘想象力发挥到极致,形成了一个封闭的、内向的世界意识;而西方人借着玻璃的敞亮把其世界向外穿越,形成了一个开放、扩张的世界意识。 以上的事实不能不让我们得出这样的结论:不透明的中国陶瓷及其相生的信息、文化传统使中国人困顿于对自然的神秘想象,而西方人却借着玻璃的敞亮开创出近代科学技术的辉煌,实现了近代科学技术的革命。 笔者以为,一定意义上,中国陶瓷中的信

14、息、文化传统与近代科学技术发展进化要求恰恰相反,所以,就广义上文化也作为一种信息形态存在来看,可以有这样一个假说,中国近代科学技术落后的原因在于信息度的进化的“物竞天择,优胜劣汰” 。 认为中国古代科学技术与西方近代科学技术的关系不是“先进”与“落后”的关系,这似乎在消解“李约瑟难题” ,而且,显然这也不符合科学技术发展的事实。从科学技术所具有的信息活动意义与作为信息、文化存在来看,近代科学技术发展所选择的信息对于中国陶瓷中的信息来说发生了质的进化。信息的质与量统一为信息度。信息度的发展、进化是一个否定之否定的过程。近代以来,中国以陶瓷信息为特征的认知信息活动的信息度的发展已经到了极限,由此,发生了否定之否定的质变,不再适合近代科学技术活动,与此同时,西方玻璃中的视觉影像世界的信息度的发展、进化却正适应了发生了质的、较之传统科学技术有了革命性变化的近代科学技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毕业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