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分子肝素治疗非ST段抬高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62例临床观察.doc

上传人:99****p 文档编号:1976835 上传时间:2019-03-25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低分子肝素治疗非ST段抬高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62例临床观察.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低分子肝素治疗非ST段抬高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62例临床观察.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低分子肝素治疗非ST段抬高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62例临床观察.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低分子肝素治疗非ST段抬高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62例临床观察.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低分子肝素治疗非ST段抬高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62例临床观察.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低分子肝素治疗非 ST 段抬高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62 例临床观察作者:赵宁军,梁高永,翟丽梅,许铁 【关键词】 低分子肝素 摘要 :目的 观察低分子肝素治疗非 ST 段抬高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临床疗效。 方法 非 ST 段抬高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 122 例,随机分为对照组(60 例)和治疗组(62 例) ,2 组基础治疗相同,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低分子肝素 5000U,皮下注射,每 12h1 次,连用 7 天。观察治疗 30 天内心脏事件发生情况。 结果 治疗组死亡、心绞痛、Q 波心肌梗死、急性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例数较对照组明显减少(P0.01) 。2 组无明显出血并发症。 结论

2、 低分子肝素治疗非 ST 段抬高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安全有效。 关键词 :低分子肝素;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不稳定型心绞痛(UA)和非 ST 段抬高的心肌梗死(NSTE-MI)统称为非 ST 段抬高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NSTE-ACS) 。它们的病理生理机制相似,主要是由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或糜烂,血小板黏附、聚集和释放,凝血系统激活形成血栓,造成冠状动脉部分或完全血栓性阻塞。目前,临床上对非 ST 段抬高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主张早期开始抗血小板及抗凝治疗1 。我们自 2002 年 10 月-2004 年 10 月使用低分子肝素治疗非 ST 段抬高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62 例,现将资料及结果

3、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病例资料 按中国不稳定型心绞痛诊断治疗建议、2002AHA 稳定型心绞痛治疗指南及 1999AHA 急性心肌梗死指南选择病例,所有入选病例随机分为 2 组。对照组 60 例,男 47 例,女 13 例,年龄 3872 岁,平均(56.83.7)岁,其中不稳定型心绞痛 51 例,非 ST 段抬高的心肌梗死 9 例。治疗组 62 例,男 48 例,女 14 例,年龄 4178 岁,平均(56.94.1)岁,其中不稳定型心绞痛 52 例,非 ST 段抬高的心肌梗死10 例。2 组在年龄、性别以及疾病种类方面无显著性差异。所有病例均排除合并严重肝肾功能不全、出血性疾

4、病、血压180.110mmHg(1mmHg=0.1333kPa)及有脑出血病史者。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肠溶阿司匹林 100300mg.d、消心痛10mg(3 次.d) 、倍他乐克 25mg(2 次.d) 。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低分子肝素 5000U,皮下注射,每 12h1 次,连用 7 天。 1.3 观察指标 观察治疗前后 24h 动态心电图变化,记录心肌缺血次数、心肌缺血时间、心肌缺血最长持续时间、室性期前收缩次数、短阵室性心动过速次数,30 天内 2 组心脏事件发生情况,包括死亡、心绞痛、Q 波性心肌梗死、急性冠脉介入治疗例数。另外,统计 2 组发生出血的例数及治疗前后血

5、小板计数。 1.4 统计学处理 计量资料用 t 检验,计数资料采用 2 检验,检验水准:=0.05。 2 结果 研究过程中无失访者,2 组治疗结束前各 1 例死亡,无不能耐受治疗而退出者,最终治疗组 61 例、对照组 59 例完成治疗与观察。 2.1 2 组患者 24h 动态心电图变化 见表 1。 2.2 治疗 30 天内心脏事件发生情况 见表 2。治疗组发生再发心绞痛、Q 波性心肌梗死、急性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及死亡例数均较对照组减少(P0.01) 。治疗组 4 例发生皮肤淤斑,对照组 3 例,2 组间无显著性差异。经统计,2 组治疗前后血小板均无变化。 表 1 2 组患者动态心电图改变的比较(

6、略) 治疗前后比较:#P0.05,#P0.01;治疗后 2 组间比较:*P0.05,*P0.01 表 2 治疗 30 天内 2 组心脏事件发生例数比较(略) 组间比较:#P0.01 3 讨论 非 ST 段抬高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发作多由不稳定型斑块引起,而不稳定型斑块所致冠状动脉狭窄程度为轻至中度(30%70%)狭窄,因此平时多无明显症状,但不稳定型斑块脂核大,纤维帽薄,存在大量活跃的炎症细胞,在斑块与正常血管壁交界处(肩部)容易破裂2 。一旦斑块破裂,即可使血小板激活聚集,凝血酶激活,与纤维蛋白结合,在原来狭窄不重的斑块基础上发生急性血栓,短时间内使冠状动脉管腔狭窄急剧加重,甚至完全闭塞。如果

7、血栓没有完全堵塞受累血管,这种血栓的主要成分大多为血小板,即“白血栓”或“混合血栓” ,在临床上主要表现为无 ST 段抬高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肝素可与抗凝血酶结合,可引起凝血酶的快速抑制,防止已经形成的血栓扩展,并为内源性纤维溶解的发生争取时间。从理论上讲,在使用阿司匹林的基础上加用肝素能减少冠状动脉阻塞,改善冠状动脉血流,减少心肌缺血,最终减少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心肌梗死的发生率和病死率。目前,这一理论已被多项临床试验所证实,与单用阿司匹林相比,合用肝素能减少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近期心脏事件发生率。因此,肝素加阿司匹林已成为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常规治疗方法3 。本临床观察结果表明,与常规治疗相

8、比,低分子肝素能显著降低心脏事件发生率,明显缓解临床症状,改善近期预后。低分子肝素是从肝素中分离或降解而来,相对分子质量小(40006000) ,具有与普通肝素相同的抗凝血酶活性、抑制凝血酶原诱导的血小板聚集、促进内皮细胞释放组织纤溶酶原激活剂。因其抗 Xa.抗a 比值高,能抑制大量的 Xa 的产生,故低分子肝素还具有很强的抗Xa 因子作用,有更高效的抗栓活性4 。另外,低分子肝素不易被血小板第因子灭活,且与血浆蛋白非特异性的结合力低,具有较好的生物利用度和剂量-效应预测性,半衰期为普通肝素的 24 倍,对血小板功能无明显影响,出血并发症更少。可以皮下给药,而常规剂量无需检测凝血状态,使用方便

9、5 。 参考文献 : 1 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中华心血管杂志编辑委员会.不稳定性心绞痛诊断和治疗建议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0,28(6):409-412. 2 钱学贤.不稳定性冠状动脉病危险分层与治疗策略(一) J.岭南心血管病杂志,2001,7(5):326-327. 3 The RISC Group.Risk of myocardial infarction and death during treat-ment with low dose aspirin and intravenous heparinin men with unstable coronary artery diseaseJ.Lancet,1990,336(8719):827-830. 4 胡大一,冯新庆.急性冠性动脉综合征诊断和治疗进展J.中国医刊,2001,36(11):3-5. 5 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会、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辑委员会.全国心绞痛及心肌缺血学术研讨会纪要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0,28(6):405-408.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毕业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