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浅谈前信贷政策下农村金融供求情况调查与分析.doc

上传人:99****p 文档编号:1977014 上传时间:2019-03-25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2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当浅谈前信贷政策下农村金融供求情况调查与分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当浅谈前信贷政策下农村金融供求情况调查与分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当浅谈前信贷政策下农村金融供求情况调查与分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当浅谈前信贷政策下农村金融供求情况调查与分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当浅谈前信贷政策下农村金融供求情况调查与分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当浅谈前信贷政策下农村金融供求情况调查与分析【论文关键词】信贷政策 农村金融供求情况 调查与分析 【论文摘要】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 “三农”问题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不容回避的重大经济与社会课题。文章以寿宁县以例,分析当前农村信贷政策下农村金融供求情况并提出对策建设。 2007 年以来,央行启动紧缩货币政策,多次对存款准备金率和存贷款基准利率进行上调,虽然年初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就增加农业农村投入做出了明确规定。要求金融机构在实行从紧货币政策的同时,充分发挥信贷政策促进经济结构调整的积极作用,支持农村金融机构适当控制非农贷款,优先保证“三农”信贷需求,切实加大对“三农”的信贷投入,且近期以

2、来,这一紧缩货币政策开始松动,出现了下调存款准备金率和存贷款基准利率,但这一信贷调控政策的实施,对欠发达地区“三农”经济发展产生了较大影响。 一、当前农村金融供求特点分析 寿宁县是闽浙边界的一个山区县,农业发展缺乏后劲,工业基础薄弱,经济发展较为落后,属沿海主要经济欠发达山区县之一。此次调查以寿宁县南阳镇、武曲镇、斜滩镇三个乡镇为抽样调查样本,三个乡镇为该县农村人口较为密集的居住地,农业产业较为集中,具有较强的代表性。主要采取了问卷调查与实地调研相结合,共收回有效调查问卷 364份。 1、农村金融服务需求多样化 调查显示,当前农户一方面需要灵活的信贷服务。调查反映农户在办理贷款时存在的问题主要

3、有利率高、贷款手续过于烦琐、担保难、期限短、额度小、评估抵押费用高、上门服务少等,其中反映手续烦琐和担保难的近 50;73的农户希望提供信用贷款;20的农户希望提供消费贷款,表明了广大农户与信用贷款和消费贷款的迫切期待。另一方面需要综合金融服务,主要包括一是通存通兑服务,尤其是希望农村信用社提供农民工银行卡的全国联行结算业务;二是理财服务,现今农民的腰包鼓了,闲钱也逐年增多,自然需要提供相应的理财服务,实现存款增值;三是日常结算服务,比如提供家庭水电费、闭路电视费、电话费等的结算服务。 2、农村信贷用途消费化 由单一的生产需求向生产需求与消费需求并举的方向转变。随着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农民生活

4、水平的不断提高,广大农民的借贷观念也出现了新的变化。过去借贷多是“借钱生钱”的生产经营需要,目前消费性借贷,如受教育、建房在农村已成为时尚。随着农民对教育重视程度的提高和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相当一部分农户急需贷款来支付子女在本地或外出求学的费用。调查显示,寿宁县农村贷款需求列前五位的主要是:子女上学、经商、其他用途、盖修房子、买种子化肥。 3、农村信贷需求“粗短”化 过去在春耕时节,农村信用社贷款可谓门庭若市。而近几年,大部分农户纷纷外出务工、经商,经济收入日渐丰裕,其生产资金基本上都能自给解决,农贷资金需求逐渐向规模经营型倾斜,额度也随之增大。以往,农民贷款的数额大都在几百元至千元左右,

5、而时下农户贷款一开口就是几千元、上万元,甚至要十万元之多,同时贷款期限以一年内的居多,呈现出“金额大、期限短”的“粗短”型信贷需求。调查显示50以上的农户信贷金额需求为 1 万元以上,60的贷款期限为半年到一年。4、农村信用社仍是金融服务主力军 近年来,随着金融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进一步增强了农村信用社作为支农主力军的作用,相继推行了农户联保贷款、小额信用贷款等贷款方式。截至 2008 年 9 月末,全县农业贷款余额 21124 万元,其中农村信用社达 20887 万元,占全县农业贷款的近 98.88%,有效地缓解了农村经济发展正常的资金需求。调查显示,近 78的农户向农信社贷款,其中 89%

6、的农户获得贷款,82的农户对农信社的信贷服务表示满意,可见广大农民对农信社的信贷服务还是比较认可的。 二、当前农村金融服务存在的问题 1、小额农贷已无法满足当前农村经济发展需求 小额农贷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农村的资金紧张状况,但仍有相当大的局限性,主要是额度过小。信用户的平均贷款限额一般在两千元左右,小钱终归难办大事,只能用于购买种子、化肥等生产资料,维持最基本的简单再生产,对帮助农民脱贫致富不过是杯水车薪。 2、利率高增加农民信贷成本 目前,农村信用社实行贷款标准“一刀切” ,其贷款利率上浮较大,高额的利息负担将直接影响农民对农业生产的投入以及生活水平的改善。2008 年,寿宁县农信社的执行利

7、率有7.65、8.0925、9.18、9.765,浮动区间维持在1.5,1.965,其中执行 7.65利率的主要为小额信用贷款,占全部支农贷款的5.14;执行 8.0925和 9.18利率的主要为人行再贷款利率,贷款量为 1400 万元,占比为 5.4;其余均执行 9.765的利率,贷款量占比达 89.45。可见在农村信贷资金供给上,虽然该县农村信用社执行的贷款利率与周边县市相比为最低,但农村信用社因“一社独大”而渐呈垄断经营之势,使得农户只有被动接受高息贷款。 3、金融主体单一无法满足农户对金融服务“城市化”的需求 收入增长、思想意识转变后的农户已不满足于简单的存取款服务,对保险、委托理财等

8、中间业务提出了要求。调查的三个大乡镇中,农信社、邮储各 3 个,农行营业所 1 个,但提供农户信贷的仅为农信社一家,显然农村信用社业已独占了农村信贷资金供给的“鳌头” ,少了其他金融机构的展示舞台,致使农村中咨询、委托理财、代理保险等中间业务缺失。因此,广大农民对要求农村金融组织多样化的呼声很高。 4、缺少有效的风险分散和保障机制,影响了金融机构发放农业贷款的积极性 农业作为弱势产业,分散风险的机制不健全的问题十分突出,一旦遭受严重的自然灾害或国家产业政策变化,就会有大批农民和农产品企业因遭受严重损失而无力偿还贷款,这就决定了农业贷款较其他商业性贷款具有更大的风险性。而现行的信贷管理体制又缺乏

9、相应的信贷风险补偿办法,因此高风险的农业投入使信用社顾虑重重。如 2006 年遭受“桑美”台风影响,全县受灾贷款户达 1230 户,损失 1083.7 万元。涉及受灾贷款户贷款本金 912.4 万元,预计信贷资产损失 167 万元。 三、有效缓解当前农村金融供求矛盾的对策建议 1、完善农村金融体系,拓宽农村信贷资金供给渠道 在农村建立以政策性金融机构、农村信用社为主体,商业性金融机构,地方金融、邮政储蓄并存,民间金融辅助配合的多元化、适合农村经济特色、有保障的农村金融体系,实现农村金融资源的合理、有效配置。一是加快农村信用社改革进程,健全制约均衡机制,提高经营能力,增加有效信贷投入,在其商业化

10、进程中进一步发挥其农村金融主力军作用;二是加快农业银行的改革上市,重新发挥其服务“三农”的作用,加大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信贷投入,担当其农村金融“老大”角色;三是充分发挥邮储银行的支农作用。要充分利用其机构网点、网络优势及农村金融工作经验,创新金融产品,使农村资金的“抽水机”尽快回流农村,为农村经济发展注入新鲜血液,从而形成金融扶持新农村建设的“三套车” 。2、创新金融产品,探索支农新途径 农村金融机构应当按照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要求,牢固树立为“三农”服务的宗旨,拓宽服务领域,改善服务方式,增加服务品种,增强服务功能。(1)创新信贷产品。一是积极探索大额农贷的管理发放办法,大力扶植农村种养加

11、大户,发展农庄经济,加大对特色农业、高效农业、农产品精加工的投入力度,把资源优势、区域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二是组织金融机构联合发放支农银团贷款,共同培植当地大型的农业产业集群,在支持农业产业化进程、拉长产业链条中寻求新突破。实施“公司农户市场”为主要形式的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支持有特色、有销路、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的产品,比如寿宁县的茶叶产业、花菇产业和正在推广的毛竹产业等,构建大规模的产业带,使农民从传统农业向高效农业、订单农业转化,促进农业产业结构升级换代。三是创新贷款担保方式。针对农户和农村中小企业的实际情况,研究实行多种形式的抵押、质押办法。根据“产业大户” 、 “龙头企业”等新型农业

12、经济主体的不同特点,采取“一企一策、一户一策”的办法解决农民及企业抵押、担保难的问题。 (2)创新贷款利率定价机制。农村金融要立足“三农” ,科学、合理地确定贷款利率价格,既要防止利率过低影响金融机构的经营效益,又要防止利率过高“伤农” ,影响农户增收和农村经济稳步增长,还要防止贷款利率不合理造成银行信贷业务萎缩,致使金融业务走入“死胡同” ,因此要建立灵活的贷款利率定价机制,保持一个合理的贷款利率定价水平,维护农村金融稳定,实现经济金融协调发展。对农户、农村企业短期贷款资金需求,利率要少上浮。对采取质押、抵押和保证等不同担保方式的贷款,在利率上浮幅度也应有所区别,综合评估贷款的风险状况,据此

13、确定上浮档次。对农户和个体工商户贷款,按照评定的信用等级的不同,确定不同的利率浮动幅度;认真落实社员和信用户利率优惠政策,尽可能地给农民以利率优惠,千方百计减轻农民利率负担。 (3)创新服务方式。积极开办支农金融超市,发展中间业务,提供存款、贷款、结算、投融资咨询、委托理财、代理保险等全方位、多功能、一条龙服务,采取“多予少取放活”的政策,不断提高支农服务水平,推动新农村建设。 3、进一步加强信用环境建设 治理信用环境、改善投资环境是良性循环的两个方面,因此营造良好信用环境是改善投资环境的基础。一是要在全社会培养“守信必兴、失信必惩”的诚信理念,从根本上治理信用环境差的现象;二是继续开展信用户

14、、信用村的评比工作。关键是严格标准,对评出的信用户、信用企业,简化贷款手续,并在利率方面给予一定的优惠,鼓励争当“诚信人和守信户” ,营造良好的争创信用村的氛围;三是政府要大张旗鼓地宣扬和倡导诚实守信行为,以实际行动,打造过硬的投资环境,以增强金融部门的投资信心。 4、健全保障机制,构筑农业信贷风险防范屏障 一是建立激励机制。对于支农贷款实行基准利率,效益不佳形成的风险损失,国家在政策上应予以倾斜,该弥补亏损的要予以弥补,该减免税费的给予减免;二是加快农业保险制度建设,把农业保险纳入农村经济发展的总体规划,组建农业政策性保险机构,同时应引导和鼓励农户自愿投保,实行政府给农户保费补贴的办法,以减轻农民负担和增强抗风险能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毕业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