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改制后国有粮食购销企业面临的问题与对策【摘 要】 本文阐述了改制后国有粮食购销企业存在的问题,并从财务管理的角度指出了国有粮食购销企业的发展方向和管理对策。 【关键词】 粮食购销; 问题; 对策; 财务管理 随着粮食购销市场化的不断加快,原国有粮食购销企业经过改制阵痛之后,已基本形成市场经济条件下的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经济实体。企业的生存发展、职工的稳定、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都要求粮食购销企业按市场经济规律进行运作。但是特殊的县情、粮情、政策因素和原体制遗留下来的矛盾和困难,严重地削弱了国有粮食企业的竞争能力,直接威胁到国有粮食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我们只有正视困难,理清思路,深
2、化改革,才能保证粮食购销企业健康稳步发展。下面笔者就改制后部分国有粮食购销企业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结合自己从事粮企财务工作的实际谈点粗浅的看法。 一、改制后国有粮食企业面临的问题 目前,大部分国有粮食购销企业的改革改制,是通过组建县级粮食购销公司,对原国有资产、原有账务、原有粮食库存、政策性挂账、收购资金贷款、已停息的附营贷款及其他债权债务上划后实施统一监管;对部分职工进行买断工龄,办理内退等手续,对职工身份进行置换,企业的负担有所减轻,但历史包袱还未彻底甩掉。改制后企业的负担有所减轻,使他们轻装上阵,但阻碍了粮食购销公司自身的发展。 (一)改制成本缺口数额较大,企业难消化 国有粮食购销企业
3、改制政策性专项补贴资金不足,企业本身无积累。改制后购销企业拆借和利用返聘职工上岗抵押金垫付了改制成本资金缺口,经过几年来的消化,部分国有粮食购销企业结欠数额仍然较大,难消化,因而严重影响了新企业资金的正常运转,增加了企业的利息支出,也成为企业内部的不安定因素。 (二)特殊人员费用、历史遗留问题等包袱依然沉重 一是“老人”费用数额大。每年必需支付逐年增长的离、退休与退养人员的医保费用,军转干部、伤残军人生活费、养老、医疗保险以及由企业承担的历史遗留问题处理等。二是每年年底必需支付用于粮食企业人员扶贫解困的资金。三是要逐步消化为原购销企业的改制成本缺口而垫付的资金及利息。目前企业无“三老”补贴来源
4、,每年向承租企业收取的“三老”统筹费全部用于处理“老人”费用及原购销企业的固定资产修缮维护等, “老人”问题已成为阻碍改制后粮食购销企业发展不安定因素。 (三)对储备粮承储企业实行租赁经营,财务监管失灵 承储企业政策性经营没有得到有效监督,极易造成新的国有资产流失。主要体现在:一是内部管理机制不健全,各种风险依旧;二是企业经营行为短期化,不注重积累;三是费用开支得不到有效监督,权力个人化;四是会计工作退化,财务监督不能到位,会计信息失真、工作被动,资产隐形流失。 (四)存量资产未能盘活 一些有效资产未能实现其有效价值,造成部分资产效益流失。对现有存量资产未能制定一些管理措施,资产质态急剧下降。
5、目前第三次财务挂账已经到位,急需进一步整合有效资产,盘活存量资产,将实现的收益用于解决历史遗留问题,为购销企业的经营与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五)农业发展银行为化解贷款风险等信贷政策的调整 一是办理存量有效的公、私财产抵押,包括购销总公司所属有效资产、贷款企业的法人和主办会计个人房产。二是采取多渠道、多形式为贷款企业联保,主要包括:财政等有权部门提供担保;龙头骨干企业提供担保;名人权威人士提供担保;购销总公司为贷款企业担保;贷款企业间相互担保。三是贷款企业必须交纳 6%的风险质保金存入企业存款专户。四是贷款企业根据贷款额度完成一定的对公存款任务。这样做不仅提高了购销企业贷款的门槛,而且加重了购销
6、企业的经营成本。 (六)国有民营企业运作的问题多,监管的难度在增加 1.内部管理机制尚未健全,各种风险依旧,尤其是财务管理不够规范,账务不能真实反映企业的盈亏,特别在规范核算、真实反映企业的实际盈亏上受多种因素的制约,少数承租企业的利润在账面上得不到反映,亏损人为扩大的现象时有发生。 2.企业经营行为短期化。固定资产闲置使其应有的效能得不到发挥,再加之承租者对企业没有必要的投入,资产质态进一步恶化。大多数租赁经营企业在租赁期内,不对资产进行维修,加速了企业资产的损耗速度,使原购销企业的国有资产不断减少。 3.把握市场的能力不强。没有稳固的销售渠道和基地,收购与销售脱节。 4.产业化经营步伐不快
7、。仍然是单一的买原粮、卖原粮的购销方式,经营毛利率低,市场风险大。 5.国家政策性粮食收购政策难以执行到位,弄虚作假,欺上瞒下的行为时有发生。 6.企业没有积累,无任何抵抗风险的能力。 7.租赁风险上升。租赁经营的局限性,使少数承租人产生赌一把的心理,由于监管工作不到位,使租赁经营的风险大大上升。租赁经营风险不能有效防范,主管部门仍然要为亏损企业买单,一旦发生企业合并重组或承租人变化等因素,原承租人对经营中出现的亏损,不可能全部承担,必然造成国有资产的流失。 二、改制后国有粮食企业发展对策 面对粮食购销企业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如何发挥现有优势,扬长避短,抢抓机遇,迎接挑战,继续做好新形势下的
8、粮食流通工作,成为摆在每一个粮食企业面前的课题。就建湖县基层粮食购销企业而言,还没有进行产权制度改革,仍是国有企业性质,享受的是国家税收减免政策,都是直接或间接地从事国家政策性粮食营销,大部分已采取了租赁经营模式。因此,笔者认为还应从以下方面入手。 (一)突破思路,跳出粮食求发展,营运好国有资产 购销企业要走出买原粮、卖原粮的传统、原始、低效益的经营模式,要前伸后延,前面下订单,后面搞加工;要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敞开大门抓发展,广泛吸纳社会能人、社会民资到购销企业来,做强做大国有粮食购销企业;同时要进一步完善承租经营机制,对承租的资产以及改制后企业投入的资产,要制定相应的管理措施,及时区分企业投
9、入的资产性质、价值,防止承租期满,承租人难调整,账难算以及引发其他不安定因素。 (二)对储备粮承储企业易实行承包制,制定一些钢性的经济指标和费用考核指标,强化财务管理制度建设 在现行体制下,一些行之有效的财务管理制度应该继续发挥作用。要结合粮食企业业务方式变化、组织结构调整、投资主体多元化的形势,相应地建立新的财务管理制度。法人实行年薪制,年终审计对各项指标完成情况进行考核兑现奖惩;会计实行委派制,规范会计核算行为,强化财务监督。 (三)摸清家底,推动粮食企业产权制度改革 粮食购销市场化改革以来,国有粮食企业的经济总量、运行方式、组织结构都发生了新的变化,现代企业制度对财务管理工作也提出了新的
10、要求。因此,要结合粮食系统的实际,全面开展企业财产清查,在摸清家底的基础上,因地制宜,推动国有粮食企业产权制度改革,推动企业经营、管理机制的转变,以使企业真正成为独立的法人主体。 (四)高度重视行业内部审计工作 要使内部审计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不断提高审计质量,增强内部审计的价值。通过内部审计的监控职能,更好地为购销企业的经营管理服务。 (五)强化组织协调,妥善解决历史包袱 要进一步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完善粮食流通体制改革措施的意见精神,强化组织协调工作,积极创造条件,协调处理好粮食财务挂账剥离后续工作,妥善解决企业历史包袱,加快处理资产管理公司的债务。按照文件要求尽快落实粮食流通的相关优惠
11、政策,特别要做好国有改制后企业粮食购销经营资格的认定,确保税收政策落实到位;做好改制企业国有资产的监督管理工作,抓住深化粮食企业改革的有利时机,采取多种形式,加快处置企业不良资产和不良贷款,唤醒沉睡资产。 (六)明确责任,强化监督,严格执行国家收购政策 要认真做好政策性粮食收购、储存、销售等各环节工作;进一步明确承储企业法人、主办会计职责;加大监管处罚力度,特别是承储各级储备粮、最低收购价粮食的企业,必需严把收购政策关口,规范会计核算,确保储粮安全。 (七)建立健全租赁经营机制,使承租企业规范会计核算,真正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企业 粮食购销公司应发挥群体优势和团队精神,提高组织化、规模化、现代化水平,把基层粮食租赁企业发展成多种形式的粮食连锁经营,扩大市场占有率,实行综合化经营、区域化经营。 总之,通过体制创新和机制创新及财务管理,可以使粮食流通企业的体制改革迈上新台阶,真正形成“政府调控市场、市场形成价格、价格引导生产”的良性机制,不断提高改制后国有粮食购销企业的生存发展能力,把国有粮食企业确定在一个合理的、正确的位置上,使之真正成为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有效载体。【参考文献】 1 国务院.关于完善粮食流通体制改革措施的意见 (国发200616 号). 2 国家粮食局.有关粮油业务会计核算讲解.北京:海洋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