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儿童白喉 4 例报告【摘要】 目的探讨白喉的发病机制、危险因素及防治措施。方法 对 4例白喉患者通过临床观察进行回顾分析。结果 4 例患者,3 例死亡,1例治愈。结论 为降低白喉的死亡率,做到早发现早治疗,及早应用白喉抗毒素,对重症患者做好心血管系统和气道通气监护,是降低死亡率,预防致死性并发症的重要措施。 【关键词】 儿童;白喉;急性传染病 白喉是由白喉棒状杆菌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主要通过呼吸道飞沫或与感染患者接触传播1 ,随着我国儿童计划免疫工作的不断加强,目前白喉的发病率很低,大多数临床医生对本病缺乏认识,缺少临床经验,以致可能造成误漏诊,延误治疗,易误诊为化脓性扁桃体炎、肺炎等,海南省兴
2、隆地区 1996年发生 6例,作者所见 4例,现报告如下。 1 典型病例 病例 1,男,9 岁,以“咽痛犬吠样咳嗽声嘶 3 d,呼吸困难 2 h”于 1996年 9月 21日入院,曾在当地按“化脓性扁桃体炎”抗炎治疗,生后未进行预防接种。查体:T37,HR 110次/min, R56次/min,吸气性呼吸困难,唇绀,双侧扁桃肿大,仅留有直径约 1 cm的小孔,扁桃体上覆有一层灰白色膜状物,不易拭去,双肺呼吸音清,心率 110次/min,律齐,心音低钝,未闻及杂音,四肢末端轻度发绀,冰冷,办理入院手续后突然呼吸心跳停止,立即给予气管切开,呼吸囊正压通气,心外按压及药物抢救治疗 1 h,宣告临床死
3、亡论文代写。 病例 2,女 8岁,症状体征同例 1,在广东省东莞市茶山医院给予气管切开后转上级医院就诊,第 2天死亡。 病例 3,男 3岁,例 1,2 之弟,以“咽痛 5 d”于同日入院,未进行预防接种,查体:T37,HR 110次/min,R 36次/min,唇红,神志清,无烦躁不安,精神反应好,皮肤黏膜无皮疹,咽充血,双侧扁桃体肿大,扁桃体上覆有一层灰白色膜状物,不易拭去,无吸气三凹征,双肺呼吸音清,无吸气性喉鸣音,双肺未闻及干湿性啰音。心音有力,律齐,腹部软,无压痛,无及包块,肝脾不大,肠鸣音正常,四肢肌张力正常。辅助检查:白细胞计数 12.3910.9/L,红细胞计数4.781012/
4、L,血红蛋白 126 g/L,血小板计数 28510.9/L,中性粒细胞 70.3%,淋巴细胞 19.9%,肌酸激酶(CK)206 U/L,血糖(GLU)8.71 mmol/L,尿素(Urea)5.09 mmol/L,肌酐(Cr)30 mol/L,钾(K.+)4.31 mmol/L,钠(Na.+)138.7 mmol/L,钙(Ca2+)2.59 mmol/L,氯(Cl.-)104.3 mmol/L,无机磷(P)2.76 mmol/L,镁(Mg2+)0.85 mmol/L,丙氨基转移酶(ALT)26 U/L,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42 U/L,三兄妹同时发病,均未行预防接种,高度怀疑白喉
5、,上报疫情,并给予白喉抗毒素及青霉素治疗一周后痊愈出院,其咽涂片白喉杆菌。 病例 4,男 3岁,于 1996年 11月 30日以“发热咳嗽 3 d,声嘶气促 1 d”入院,拟肺炎心衰查体:T36.5,HR 140次/min,R66 次/min,吸气性呼吸困难,精神差,唇绀,双侧扁桃肿大,扁桃体上覆有一层灰白色膜状物,不易拭去,双肺呼吸音清,心率 140次/min,律齐,心音低钝,未闻及杂音,腹软,肝肋下 2 cm,余阴性。追问未行预防接种,诊为白喉,1 h 后死亡。2 讨论 白喉是白喉杆菌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产生外毒素的白喉杆菌为病原体,革兰染色阳性,不能耐高温,在 60环境中很快死亡,对一般消
6、毒剂敏感2 。白喉杆菌在衣服 床单上可生存数天至数周,能耐寒冷和干燥,在干燥的假膜中可生存 3个月。其临床特征是咽、喉、鼻等处假膜形成,和全身中毒症状如发热、乏力、恶心呕吐、头痛等,严重者可并发心肌炎和神经瘫痪。白喉杆菌侵袭力较弱,但能产生强烈的外毒素,为致病的主要因素。外毒素被吸收后,经淋巴和血液达各脏器,造成心肌细胞、肾、肝的间质细胞脂肪变性,灶性坏死并可损害末梢神经,造成各种神经麻痹3 。白喉的诊断主要依据临床表现,结合流行病学情况。患者大多未接受过白喉预防接种 有与白喉患者接触史,临床表现有假膜 且不易和黏膜下组织分离。鼻、咽等拭子培养及涂片检查可找到白喉杆菌,毒力试验呈阳性。有人把白
7、喉心肌炎分为早期(第 35天)和晚期(第 514天)两种类型。早期系由于严重的毒血症所引起,可于数分钟至数小时内突然死亡;晚期系由心肌病变继而影响周围循环所致,患者每有极度苍白后出现紫绀、腹痛,多见脉搏细弱、脉率减慢、第一心音不清楚甚至消失,心律可完全不规则,血压下降等表现。治疗上白喉抗毒素要早期足量使用,病后 12 d使用者病死率低,因为抗毒素可以中和游离的毒素,不能中和已与组织结合的毒素,另外可用青霉素或红霉素抗感染及营养心肌细胞药物的应用。至于喉梗阻的治疗对轻度喉梗阻者需密切观察病情的发展,随时准备作气管切开。呼吸困难较重,出现 凹症时,应即进行气管切开,并在切开处钳取假膜,或滴入胰蛋白
8、酶或糜蛋白酶以溶解假膜。度以上喉梗阻,就应为气管切开的指征,气管切开后,采用一滴(滴糜蛋白酶)二吸(吸痰液分泌物)三雾化(0.9%氯化钠注射液+庆大霉素地塞米松雾化吸入)的护理方法4来保持气道通畅,本组病例死亡率高,考虑属于中毒性咽白喉或喉白喉,本型咽部形成广泛而厚的假膜,周围组织水肿较重,可形成咽喉部梗阻,并伴有中毒性心肌炎,另外缺乏经验,就诊晚,也是死亡的原因之一,鉴于住院时间过短,辅助检查均未完善,一旦怀疑白喉,及时用白喉抗毒素是降低死亡率的重要措施。要做到早发现早治疗,对重症患者做好心血管系统监护和气道通气监护,是预防致死性并发症的重要措施。 在我国经济发达地区由于预防工作做得好,本病
9、基本消声匿迹。而欠发达地区,儿童传染病预防工作未完全普及,各种传染病时有发生或流行。在 20世纪后期,白喉基本得到控制后,其病死率反而有所上升,应与下列因素有关:在白喉患者极少的情况下,临床医生多未见过白喉患者,对白喉缺少认知,以致临床诊断滞后;治疗上未及时用抗毒素5 。上述病例均未行预防接种,作为医务人员有义务做好教育宣传,确实做好传染病的预防接种工作,减少或避免传染病的发病或流行。在白喉发病流行时期,当地学龄儿童均口服红霉素 10 d。 参考文献 1 胡亚美,江载芳.诸福棠实用儿科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900. 2 吴梓梁.小儿内科学.郑州大学出版社,2003:9213 吴梓梁.小儿内科学.郑州大学出版社,2003:922. 4 徐勤.白喉 30例报告.九江医学,1996,1(11):43. 5 刁琳琪,于燕.河南省白喉流行病学特点及控制策略探讨.医药论坛杂志,2007,15(28):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