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关于借鉴德国“双元制”教育模式解决大学生就业难题的探讨论文摘要:通过深入研究德国“双元制”教育形成的历史文化背景及其发展历程,可以有效地学习德国“双元制”教育理念及系统,并为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提供借鉴和参考。 论文关键词:德国;就业难;双元制;教育模式 大学生就业难是当今社会极为关注的问题,2011 年中国大学生就业状况调查显示,在已签约的毕业生中绝大部分是去往企业的,签约率较高的是高职高专的毕业生,而就业矛盾最为突出的是本科院校的毕业生。一、 “就业难”和“招工难” 调查中多数的受访者认为,在影响毕业生就业的教育教学因素方面,“学科专业”是否对口影响很大,在学校对大学生培养的基本能力方面,“
2、理解与交流能力”的培养最为重要, “动手能力”与“管理能力”也很重要。随着通货膨胀和企业商务成本的急剧增加,企业方面希望招收更多的具有专业技能并且入职后马上能开展工作的员工。毕业生“就业难” 、企业“招工难”两个问题在现在社会发展中同时存在。 若这些难就业的毕业生恰好是难招工的企业所需的人才,则两难可以并除。因此可以借鉴德国的“双元制”教育模式,让学生的理论学习和企业的实践生产相结合,保证学生一毕业就能进入企业工作,实现零过渡,解决学生和企业的双重烦恼。 二、何谓“双元制” “双元制” (Duales System)是德国一种企业和学校合作的教育模式,所谓“双元” ,就是企业和学校。一方面受教
3、育者要在企业或跨企业的培训机构里学习相应职业的实践性知识和培养从业能力,另一方面要在学校接受普通文化教育和职业专业理论教育。学校和企业相结合的教学模式,不仅在时间上相互协调,而且在有关职业教育内容上也相互补充。这种教育,不但创造了战后德国的“经济奇迹” ,也是“德国制造”的有力保障。它的成功得益于德意志民族信仰,国家完善的教育体系,企业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师资队伍高标准以及法律法规的严密完善。 三、教育选择 德国人大多信奉新教,是马丁路德领导改革后的基督教新的教派。路德新教中提倡的是个人人格与国家意识相结合,把现实的职业神圣化,每个人的职业都是上帝特定的安排。人们都认为改造现实和创造财富是通往天
4、堂的唯一途径。新教重新解释了忠诚、责任和服从,使创造、科学、经济、效率和民主等精神成为人行动的最直接动力。劳动被看作是一种世俗的礼拜,也是对上帝最大的忠诚。 “在上帝眼中每一个正当的职业都具有完全等同的价值” 。这样的一种职业价值观使得德国的青少年更加注重以个人爱好兴趣来选择自己的未来,而不是盲目的追求更高的学历。 四、教育体系 在德国,每年大约有三分之二的年轻人接受“双元制”职业教育,教育年限因职业不同而有所不同,一般是三年。教育结束后可以直接参加工作也可继续进行更高层次的学习,但只是特定专业。职业教育和普通高等教育之间的“立交桥”非常流畅,保障“条条教育途径通大学” 。国家为所有学生提供均
5、等的教育机会与适当的学习环境,让个体独特的兴趣、能力充分发展。 “双元制”教育是以学生选择培训企业、签订教育合同开始的,而非进入职业学校。签订合同后再根据职业所需选择不同的职业学校,企业是“双元制”的主体。学生每周有 34 天在企业接受实践培训,12 天在学校学习理论知识,如果企业无法提供学生所需的培养条件,还要负责把他们送去专门的培训机构接受培训。学生在学习期间不仅不交学费,而且每月还可得到由企业提供的生活津贴及法定社会保险。 五、教育企业 作为“双元”中较为重要一元企业,是由国家法律管理的。不是每一个企业都可以承担这种培训工作。只有经过国家认证的,具有一定资质的“教育企业”才有资格主办职业
6、教育,在德国约有三分之一的企业属于“教育企业” 。这部分企业不会因此得到赋税减免等优惠政策,但是在培训过程中他们更容易发现优秀的学生,进而发展成为企业的员工,这部分员工由于三年的学习已对企业制度及专业操作相当熟悉,能够保证生产产品的高质量,对企业的忠诚度也较高,跳槽、换岗位的情况较少,一定程度上减少了企业的损失。这部分企业的社会声誉也会因此而提高。 六、教育师资 作为“双元”中另一元的职业学校则是由各联邦州管理的。职业学校的学习内容与职业培训紧密结合,始终做到以就业为导向。为保证教学质量的高效,保证教师的高品质就尤为重要。德国对于教师的要求很高,教师必须是大学毕业生,必须具备渊博的知识和高尚的
7、品德,往往是高学历的高材生才能进入教师行业。而要成为职业学校教师,就必须有一定的职业技能训练和至少一年的实习,才能进入教师领域。所有的教师在执教前都必须经历两年的实践学习和经过两次国家考试。在企业的实训教师,必须是具备相应人品和专业资质者(具备专业资质者指的是通过与教育职业相应专业方向的结业考试者) 。 七、法律保障 德国职业教育发展最重要的保障是“堪称西方国家最严密和最详细”的职业教育法规。各种法律法规保证“双元制”的实施始终有法可依,在法制化的背景下构建校企合作办学模式。 职业义务教育法规定:每一个德国公民在十八周岁以前,凡是完成了普通义务教育而未进入高中的,都必须接受三年的职业义务教育。
8、这就从根本上确定了职业教育的重要地位,确保了职业教育的实施与普及。2005 年 4 月 1 日德国颁布并实施新的联邦职业教育法 。该法总结和升华了 1969 年颁布的职业教育的基本法联邦职业教育法与 1981 颁布的职业教育的配套法联邦职业教育促进法的实施经验和实践效果,将两法合并加以修订,作为德国应对新世纪挑战、进一步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保障。做了许多根本性修订的新法进一步强调了对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极大促进作用的职业教育在德国的法律地位和基本框架,使职业教育满足社会需求,为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满足了个人发展需求。这部法律主要针对校外职业教育,即企业内部的职业教育,而学校则遵循各
9、州教育法、学校法。 当前我国本科毕业生“就业难”的一个原因是由于各高校无法输送企业急需的一线人才,大多数毕业生在一些人才供给富余的岗位过度竞争,这也一定程度加剧了企业“招工难” 。本科院校的学生在学校都是学习理论知识,但脱离实践的理论知识往往很难消化。而实习由于时间过短,学生往往不能真正接触到职业核心内容,进入企业工作后还需要一个过渡的学习过程,费时又费力。德国“双元制”教育模式虽然是运用于职业教育,但是这种校企合作,理论联系实际,提供高标准的师资以及完善的法律保障的教学思想可以为我国的本科高等教育所用。在符合国情的条件下采取多样化的操作形式,根据市场需要、学生的兴趣培养人才,从根源上解决就业难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