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活用初中历史教材的课文标题,提高课堂效率【关键词】 初中历史教材 课文标题研究 教学方法 指导作用 我们大家都有这样的体会:读书看报的时候,首先是看标题,然后再往下看正文。 说文这样解释:题者“额”也,目者“人眼”也,既然是“额头”和“眼睛” ,那一定是文章精要内容的提炼、概括与浓缩。领悟了文章的标题含义也就能粗略了解文章的主旨和要义,有助于文章的阅读。同样的,历史教材的课文标题也对本课学习起到提纲挈领的作用。 那么,我们学习历史时怎么才能用好历史教材的标题,读懂标题呢?笔者在讲授北师大版初中历史教材九(上)第一课向人性扼杀者宣战时有过这样的亲身体会:如果按照常用的教学思路用讲授法和导学法,按
2、部就班的指导学生学习,课堂教学效果总是不尽人意,老师教导吃力,学生接受新知识也很生涩,给人以囫囵吞枣之感。本学期我突发奇想,能不能把课题向人性扼杀者宣战变换成这样几个问题?“人性的扼杀者”是谁?谁向“人性的扼杀者”宣战?他们为什么要宣战?用什么武器宣战的?取得什么战果? 经此一变,课堂顿时活跃起来,同学们受好奇心,竞争心的驱使,通过开展小组合作学习,认真研讨,激烈辩论,原来诸如:天主教会、人文思想等生涩,抽象的概念知识都能轻松的理解掌握了。 受此启发,我开始仔细研究教材的课文标题,寻找其中的奥妙,发现它们之间是否有规律可循,并试图引导学生把这种规律运用课堂上,把它作为一把解开历史知识的“钥匙”
3、 。通过对初中历史六册教科书分析,我把这些课题大体归纳以下几种类型,并针对不同的类型实施不同的教、学方法。 一、直接表述型 让我们先来浏览下表: 通过表格明白看出课文标题与教学内容、课程标准基本一致。这一类课文的题目文字不多,却高度浓缩了本课重要知识点,直接点明中心,揭示主旨,让人一看就清楚本课的课标要求和学习目标。七年级教材中这样的标题较多,它符合了学生发展过程和认知规律,此阶段学生在知识层面、文学修养、理解能力等方面有一定差距,对历史学科的兴趣培养有待进一步提高。为此课堂教学中老师可以引导学生先记标题,在看子目录,然后掌握基础知识。这样,层次分明,浅显易懂,而又有的放矢。 二、寓意深刻型
4、大家再来看这样几个课文题目:“开启思想解放的闸门” “伟大的开端“昔日的辉煌” “引领时代的思考”这类题目或是一个凝练精辟的句子,也可以是富有个性或意义特殊的行为,或者是一个事件。如果不进行课前预习,你能知道本课要学习哪些内容吗?恐怕学生是无法从课题的字里行间看出来的。 老师在对待这些题目时,就要引导学生去挖掘思考,大胆怀疑,提出设问:题目有没有什么象征意义?是不是用了修辞?题目在字面上传递什么信息?在这些文字背后还包含着什么?杜威的教育哲学思想认为学习重要的过程取决于学习者对问题的思考和参与程度,设计有趣的思考问题就成为教师课前的主要任务。营造出一种课堂气氛,鼓励学生去质询、去探索、去讨论,
5、并且学生在尊重各自尊严的前提下进行辩论。三、概括总结型 概括总结型的课题,是对一定历史阶段某一方面做专题总结。课文题目总领全文,主旨鲜明。比如下表中所列举的部分课题: 对待这些课题,我们在学习时就要从以下几个环节来学习:1.分析专题所处的时代背景,任何事件发生、成就的取得都是在一定背景下的,就像植物生长的土壤和气候环境。2.领悟时代特征,课题里的修饰语不是妄言虚加的,它就像描绘一个人的相貌特征,让人一看就知道被描绘的人是张三而不是李四。历史阶段总结也是如此,如秦汉的“昌盛” ,魏晋南北朝的“异彩纷呈” ,隋唐的“璀璨”三、列举本阶段典型的代表成就,这是客观实在的;四、感悟历史,学习历史的作用,
6、不是在晒历史,而是从历史里发现、寻找有价值、可借鉴的、可启发东西。 如:七(上)第 24 课异彩纷呈的艺术成就 ,在课前预习时要学生题前完成基础知识:“书圣”王羲之的兰亭序 ,顾恺之的绘画珍品女史箴图和洛神赋图 ,云冈石窟和龙门石窟。课堂上把更多的时间用于研讨艺术成就出现的时代背景、阶段特征等内容。魏晋南北朝时期,是我国多民族大融合又一高潮时期,由于政局动荡,人口迁移,打破原来民族地域界限,既有冲突撞击,又有和睦相处。在动荡与交融中,各民族一方面保留了本民族文化特色,又有借鉴和吸取其他民族的文化,最终形成魏晋南北朝独特的文化特征。 四、因果关系型 随着年龄增长,知识面的扩大,学生有了一定的思维
7、,具备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历史教材的课题也随着变的深奥,文体用词也丰富多彩,九年级教材中更多使用了诸如“向人性扼杀者宣战” 、 “探险者的梦想” 、 “避免革命的改革” 、 “叩响现代文明的大门” 、 “引领时代的思考”等课文标题,像这些课题都给学生给下了广阔的空间,需要多去问几个“是什么?” “为什么?” “结果如何?” “带来什么?” 。 因果关系的课文标题,有的是先因后果、有的是因果倒置、有的是一因一果、有的是一因多果、有的是多因一果。 五、主体知识,单元整体型 老师要引导学生在完成一个单元学习任务后,要适时回顾,系统总结,把单一的分散的知识串联起来,形成一个统一的整体。此外教材编写也是有一定规律,七年级基本上以中国社会沿革为主线;八年级凸显了中国民主革命曲折进程;九年级划分为资本主义世界发生、发展、变化几个模块。 当然,历史教材的课题还可以从别的角度寻找规律。一旦找到它的规律,错综繁杂的初中历史知识就会象跳跃在五线谱上的“小蝌蚪” ,奏响了最华丽的乐章。教无定法,学无定势,学习的内容不同,采取的方法不同,只要方法灵活得当,学生学习兴趣也随之提高,就能真正实现课堂的高效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