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简析以特色专业建设提升大学生就业竞争力论文摘要:通过对理工院校社会学专业毕业生就业竞争力状况的问卷调查,分析了特色专业与就业竞争力的关系。认为特色专业建设是适应市场竞争的必然选择,通过特色专业建设可以增强大学生就业竞争力。为此,需要在人才目标定位、教学培养方案、实践教学等方面进一步加强特色专业建设,以此促进大学生就业竞争力的提高。 论文关键词:社会学;理工院校;就业竞争力 在竞争激烈的就业市场上,如何使专业与就业形成良性互动、如何使理工院校中的文科专业有出路、使毕业生有就业竞争力,这些是需要思考的现实问题。通过 15 年的教学探索,笔者认为,理科院校的文科专业只有办出特色才有助于专业的生存发展
2、和毕业生的较好就业。为此,本文以成都理工大学社会学本科专业为例,对特色专业与就业的关系进行实证和理论分析,以此为文科专业建设和就业提供借鉴。 一、社会学专业毕业生就业竞争力状况 目前我国有社会学本科专业共 77 个,分布于重点大学和一般本科院校之中。成都理工大学(以下简称“我校” )社会学本科专业开设于1995 年,属一般本科院校中的文科专业,有毕业生 800 余人,在校生267 人,就业率稳定在 90%以上。从毕业生的就业追踪信息中获取就业和专业办学情况是一条有效的途径。为此于 2010 年 5 月至 8 月从 1999 至2010 年毕业的学生中选取 80 人进行网络问卷调查,回收有效问卷
3、 80 份。男生占 42.5%(34 人) ,女生占 57.5%(46 人) ;最大年龄 32 岁,最小年龄 23 岁。 就业竞争力是一种获取就业机会并适应职业发展的综合能力,包括基本求职能力、职业适应能力两个部分。基本求职能力是发现和利用就业信息并获得相应职位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测量指标有三个:对就业形势的评价;第一份工作单位的时间、业务、职务;找到工作的途径。职业适应能力是工作过程中取得成绩和寻求更好工作机会的能力,测量指标有三个:现在工作状况;工作变动情况;工作满意度。根据就业竞争力的测量指标,社会学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状况调查结果如下。 1.基本求职能力 (1)就业形势的好坏是客观存在
4、,但对就业形势的评价能够反映毕业生就业信息发现与获取能力,认为就业形势好的比例越高,越证明自己的就业竞争力强。认为自己毕业那年就业形势“非常好(1.3%)和比较好(26.3%) ”合计为 27.6%, “说不清”占 30.0%, “不太好(38.6%)和非常差(3.8%) ”合计为 42.4%,这表明多于 1/4 的毕业生对当年就业形势作出好的评价,这部分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较强。但有超过四成的毕业生在就业信息发现方面的能力较低。 (2)毕业生第一份工作单位情况反映求职的起点,以每年 7 月底为分界线,之前的为毕业当年,之后的为延迟就业,毕业当年找到工作的学生比滞后找到工作的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强。
5、从调查可见,近年来我校社会学专业毕业生当年就业的比例为 90%,滞后就业比例为 10%,高于全国大学毕业生的一次就业率2001 年 6 月本科生一次就业率超过80%,2002 年为 80%,2003 年为 75%,2004 年为 73%,2005 年 72.6%,近几年为 70.6%左右。1从第一个就业单位来看,在政府部门工作的占26.6%,在企业工作的占 62.5%,在学校工作的占 9.4%,自主创业 1 人,占 1.5%。从具体业务来看,从事管理类业务的占 41.3%,从事执行类业务的占 58.7%。从职务来看,担任初级职务的占 95.2%,担任中级职务的占 4.8%。 (3)毕业生就业渠
6、道越是通过人才市场竞争获得,就业竞争力越强。调查表明,社会学专业毕业生通过人才市场就业的占 65.6%,通过家庭、亲戚朋友就业的占 34.4%。近 2/3 毕业生通过市场就业,就业竞争力较强。2职业适应能力 (1)经过若干年职业生涯的磨砺,截至 2010 年 7 月,毕业生的职业发生了一定变化。在政府部门工作的占 32.8%,在企业工作的占53.1%,在学校工作的占 10.9%,自主创业的占 3.2%。可见,在政府部门任职的比例上升了 6.2 个百分点,在企业任职的比例下降了 9.4 个百分点。现在从事管理类业务的占 57.8%,上升了 16.5 个百分点,从事执行类业务的占 42.2%,下降
7、了 16.5 个百分点。从职务来看,现在担任中级职务的占 25%,上升了 20.2 个百分点,担任初级职务的占 75%,下降了20.2 个百分点。 (2)从工作变动次数来看,60.9%的毕业生工作变动 1 次以上,39.1%的毕业生至今没有变动工作。就变动工作的原因来看,寻求更好工作机会的占 30%,通过变动工作积累经验的占 25%,其他原因的占 45%。没有变动工作的原因是工作稳定,有预期的升迁机会。凡是工作稳定和寻求更好发展机会的变动都被视为就业适应力强的表现,可见毕业生的职业适应力较强。 (3)工作满意度是衡量职业适应力的重要标志,从现在工作满意度来看, “非常满意和比较满意”的比例合计
8、为 57.7%, “一般”的占34.3%, “不太满意”的占 8.0%。这表明毕业生的职业适应能力较强。 可见,我校社会学专业毕业生的总体就业能力较强,尤其是市场就业能力和职业适应能力较为显著,能够凭借专业素质在人才市场上获得就业就会,并在职业实践中获得向上流动的机会,实现职务上升,由执行职位提升为管理职位,毕业生普遍对现在的工作具有较高的满意度。在最近几年的就业市场上,我校社会学专业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得到显著提升,一是就业素质进一步优化,就业更有信心;二是就业方向更明确,能够根据职位提供相应的学习和技能简历,使学习和就业职位的相关性更高,就业成功率提高。三是一半以上的毕业生赞同我校社会学专业可
9、以在公共关系、社会调查和社会工作方面办出特色。 二、特色专业与就业竞争力的关系 特色专业是在人才培养模式、培养质量等方面具备独特风格和个性特征的专业,其培养的学生在某些素质方面优于其他学校该专业学生,得到社会认可,具有较高声誉。特色专业的“特色”有三种表现形式:“人无我有” ;“人有我优” ;“人优我新” 。我校社会学 2009 年被评为校级特色专业,其特色归结为:(1)专业属性与职业属性有机结合,克服了社会学专业职业属性模糊的缺陷;(2)就业指向明确,应用性特征显著,紧密结合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构建涵盖社会学专业主干课程,以公共关系、社会调查、社会工作为特色的学科专业教学体系;(3)学生具
10、有较强的职业变通和社会适应能力。特色专业建设对学生就业竞争力的提高起到了促进作用。 1.彰显就业方向 高等教育大众时代已经来临,高等教育扩招导致专业趋同现象突出,专业特色成为学校核心竞争力的核心要件,也成为市场竞争力的关键。特色专业划分了人才市场的层次和功能分区,使得用人单位能够根据特色专业的优势选择到最佳的毕业生,为用人单位提供了选择毕业生的直观标准。在明晰社会学专业一般属性的同时,增强了专业的就业指向,既使学生明确了专业的就业方向,也使用人单位对社会学专业有明晰的认识。 2.造就毕业生独特的就业素质和优势 特色专业独特的定位、培养方案和教学方式方法使得自己与其他同类专业有差异,形成鲜明的人
11、才培养特色,重视学生的个性和创造性。同时使大学生对自己的专业更加了解,有助于调动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能够学到实在的知识,培养过硬的技能,知晓专业优势,为就业方向打下坚实基础。 3.形成品牌效应 在专业趋同背景下,特色专业凸显高校之间的差异,特色专业就是学校的品牌,对提升学校知名度和美誉度具有促进作用,也会吸引更多的用人单位到这类学校挑选毕业生。三、社会学特色专业形成的路径 1.特色专业形成的内外环境分析 (1)就业市场行情分析。就业市场对人才需求的专业方向、数量和质量影响特色专业的选择方向。人才需求状况取决于国家和地区的经济、社会、技术和产业发展状况。我国目前奉行科学发展模式,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12、,大力发展第三产业,社会学专业以其特有的调查研究技术、多元化的理论视角、较强的职业适应能力积极介入新型发展模式之中,就业需求和前景广阔。教育部社会学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中国社会学会前会长郑杭生教授 2004 年组织全国社会学系开展了关于社会学专业现状与前景的调查,结论是:未来社会发展对社会学人才培养的需求量将大大提高,人才分布的行业领域将更为广泛,人才质量层次也将大大提升。社会学专业人才的具体分布领域是:各级各类研究机构和学校的社会学研究与教学人才;各级政府所需要的社会学人才;社区建设和社区发展所需要的社会学人才;劳动管理、妇女工作、青少年工作、工会工作、老年工作以及犯罪矫治等具体社会工作
13、所需要的社会学人才;企业或公司等经济活动部门所需要的社会学人才。 (2)相关高校专业情况分析。要了解其他高校相同专业的情况,才能知己知彼,准确定位,实行差异化建设。目前四川省有社会学类专业(社会学、社会工作)12 个,其中本科专业 11 个,专科专业 1 个。有社会学硕士点的高校 1 所(四川大学) ,有社会工作专业硕士点的高校 2 所(四川大学、西南财经大学) ,省级社会工作特色专业 3 个,我校社会学专业是四川省第一个社会学本科专业,是中国社会学学会理事单位,在全国具有一定专业知名度,综合实力在四川省内高校位列第五,处于中上等水平。 (3)学校区位和学科优势情况分析。学校区位是影响专业建设
14、的地理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因素的总称,对特色专业建设具有导向功能。每个高校社会学专业都要在一般属性基础上思考和构建自己的独特性。如中国政法大学社会学专业注重法律社会学的特色建设。清华大学社会学专业着重发展城市社会学、医学社会学、转型社会学 3 个方向。沈阳师范大学设立社会学学院,在社会政策咨询和社会服务方面在辽宁已开始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南京农业大学社会学专业确立了以农村社会学、城市社会学、社会保障、环境社会学和信息社会学为重点的研究方向。优势学科和专业是影响学校知名度和美誉度的重要因素,对特色专业建设产生晕轮效应。结合我校资源环境、能源、地质灾害防治等优势学科和地处西部的区位特征,确立了环境社
15、会学、城乡社会学和科技社会学的教学科研方向,立足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在社区调查、企业行政、市场开拓等方面培养学生实务能力。 (4)毕业生和用人单位的意见分析。从毕业生的追踪调查中获取专业建设信息,从中知道专业人才的职业适应状况。通过对用人单位的访问,从中了解毕业生职业胜任状况,为专业建设方案制定提供了依据。 2.特色专业建设规划与实施 (1)优化专业培养方案和课程结构。在内外环境调查分析基础上确定特色专业建设目标和方案。1)我校确定社会学专业建设的思路是:以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中心,增加专业属性和职业属性,培养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2)在 190 个学分中,必修课学分 144.5,占 76.0%,选
16、修课学分 45.5,占 24.0%。理论学分 139.5,占 73.4%,实践学分 50.5,占26.6%。3)优化课程设置,取消 4 门存在重复内容的课程:“管理社会学” 、 “文化社会学” 、 “人际关系学” 、 “法律社会学” 。增设 2 门实务性和职业属性强的课程:“团体社会工作” 、 “个案社会工作” 。压缩理论课时,增加应用型课程课时:“中国社会思想史”学时由 72 减为 56, “心理学”学时由 56 减为 48。 “社会统计软件与应用”学时由 32 增加为 40。4)在课程体系方面形成了有机联系,凸显了社会学专业属性与职业属性的结合。设置了教育部社会学本科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规定
17、的 11 门课程,奠定了社会学专业学科知识体系和研究方法的基础。在特色方向上初步形成公共关系、社会调查、社区服务的理论与实践体系。公共关系模块由“公共关系学” 、 “公关策划” 、 “公关心理学” 、 “广告学” 、 “组织行为学”等组成;社会调查模块由“高等数学” 、 “社会调查与研究方法” 、 “社会统计学” 、 “社会统计软件与应用”等组成;社区服务模块由“社会工作概论” 、 “团体社会工作” 、 “个案社会工作” 、 “社区概论” 、 “公共政策分析” 、 “社会保障” 、 “农村社会学” 、 “城市社会学” 、 “家庭社会学”等组成。 (2)加强实验室、实习基地和第二课堂建设。建有社
18、会调查与统计分析实验室,在专业主干和方向课程中设有实验教学环节,通过实验课程设计等环节增强学生应用能力。建有实习基地,使得学生在公共关系、社会调查、社区服务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得到检验和运用。设立认知实习、科学研究、学年论文、教学实习、毕业实习和毕业论文等前后相继的实践环节,增强了大学生的动手操作和学以致用的能力。另外,社会学专业所在的文法学院还有相应的学生第二课堂活动环节,如演讲比赛、暑期实践、志愿者服务、文化艺术节、魅力文法晚会、大学生记者站、勤工俭学、国旗班、心理驿站、农民工子女结对服务、党员服务队等,这些活动对大学生接触社会、感知人情世故、培养人际沟通能力和服务社会能力起到了重要作用,与
19、第一课堂形成良性互动关系和互补结构,有助于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就业能力的提升奠定基础。 (3)促进教学与科研互动。本科教学质量是生命线,通过科研促进教学是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一般规律。为此,充分发扬社会学专业教师科研优势,有意识地通过吸收学生参与科研、指导学生科研立项等方式提升教学效果和学生研究能力。学生课外科技立项数量和质量近几年大幅度上升,并获得四川省和学校大学生科技成果多项奖励。学生在就业和工作中显著感受到科学研究和调查研究训练带来的好处。社会学专业教师在农村社会学、宗教社会学、科学社会学、社会心理学等优势领域开展研究。申报各种科研课题,提高学术水平。鼓励教师把研究成果融入教学内容,编
20、写特色教案、特色教材,通过校教学骨干和科研骨干培养计划,进一步提高教学和科研水平。注重科技哲学与本科相关课程的贯通,达到相互支持相互促进的目的。 (4)开展社会服务以增强专业的应用性。建立社会学专业渗入社会相关领域的通道,在公共关系、社区服务、市场调查、新闻广告等领域提供专业服务,锻炼学生能力。社会学专业教师承接“成都市工会县级工会工作社会化评估”项目,承接大足、安岳、乐至 3 县联合工作组办公室横向委托“关于修建成渝城际铁路的对策建议” ,与四川省妇联合作开展留守妇女调查工作,参与成华区和谐社区建设调查工作,学生对专业的认识更加深刻,学以致用的能力得到锻炼。 四、总结 特色专业建设是一个动态
21、过程,需要根据就业市场的变化进行调整,以保持特色专业建设的先进性和实效性。教育部正在开展的质量工程建设是打造特色专业的重要契机和抓手。通过精品课程、教学团队、教学名师、教学改革等方面的建设细化特色专业建设的具体内容,为特色专业的形成提供扎实的保障。目前已建成校级精品课程“公共关系学” ,主持省级和校级教改项目 3 项,发表教改论文 3 篇,编写教材 5 部,正在建设“社会学概论”精品课程和社会学教学团队。特色专业建设对学生就业竞争力的提高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学生在近几年的求职过程中,大都能够较好地展示我校社会学专业的特色,在社会和市场调查、新闻媒体、公共关系、文秘、政府公务员、大学生村官、社区管理、自主创业等方面找到职业生涯中的第一份工作。我校社会学特色专业建设为理工类高校中的文科专业建设与学生就业能力提升的关系提供了一个可资借鉴的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