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们应构建什么样的媒介文化.doc

上传人:99****p 文档编号:1980002 上传时间:2019-03-25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4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今天,我们应构建什么样的媒介文化.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今天,我们应构建什么样的媒介文化.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今天,我们应构建什么样的媒介文化.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今天,我们应构建什么样的媒介文化.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今天,我们应构建什么样的媒介文化.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今天,我们应构建什么样的媒介文化摘要 十七大提出建设和谐文化,媒介文化对此负有神圣的责任与使命。对此,要充分认识媒介文化的文化意义、政治意义、经济意义、社会意义、民本意义、权力意义。在此基础上,建构一个公信力强、文明和谐、与时俱进、富有创新力的媒介文化,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做出重要贡献。 关键词 和谐文化、媒介文化、媒介公信力、小康社会、文化创新 1949 年 9 月 21 日,毛泽东同志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上的开幕词中指出:“随着经济建设的高潮的到来,不可避免地将要出现一个文化建设的高潮。中国人被人认为不文明的时代已经过去了,我们将以一个具有高度文化的民族出现于世界。 ”胡锦涛

2、同志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明确提出:“当今时代,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丰富精神文化生活越来越成为我国人民的热切愿望。要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使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保障,使社会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使人民精神风貌更加昂扬向上。 ”现代社会把人们置于一个被媒介信息包围的文化之中,各种文化纷至沓来。仅就电子信息文化而言,诚如由陈默概括的:瞬间性的速度文化、空间性的数量文化、大众性的消费文化、视觉性的感官文化、流动的流行文化、非中心的多元文化、平面文化、整合文化、同质

3、文化等。在这样一种文化背境、信息环境下,我们应该建构什么样的媒介文化?特别是在时代的高起点上推动文化内容形式、体制机制、传播手段创新。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本文试图从如何认识、理解媒介文化,建设媒介文化等两个方面提出一点看法。 古往今来,人们对于文化的定义可以说是汗牛充栋,最为典型的莫过克莱德克拉克洪在其人类之镜中用近 27 页的篇幅把文化定义为:(1)“一个民族的生活方式的总和” ;(2)“个人从群体那里得到的社会遗产” ;(3)“一种思维、情感和信仰的方式” ;(4)“一种对行为的抽象” ;(5)就人类学家而言,是一种关于一群人的实际行为方式的理论:(6)“一个汇集了学识的宝库” ;(7)

4、“一组对反复出现的问题的标准化认知取向” ;(8)“习得行为” ;(9)“一种对行为进行规范性调控的机制” ;(10)“一套调整与外界环境及他人的关系的技术” ;(11)“一种历史的积淀物” 。最后,或许是出于绝望,他转而求助于比喻手法,把文化直接比做一幅地图、一张滤网和一个矩阵。而马克斯韦伯则提出了这样的文化概念,他认为,人是悬在由他自己所编织的意义之网中的动物。克利福德格尔茨也认为,所谓文化,就是这样一些由人自己编织的意义之网。因此,对文化的分析不是一种寻求规律的实验科学,而是一种探求意义的解释科学。澳大利亚的约翰多克在评价后现代主义时是这样说的, “后现代性,也就是后工业时期,是一个信息

5、、电脑、大众媒体、大众传播的年代。 ” 如何理解当下媒介文化的文化意义,我以为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如何认识媒介与文化的共生性问题。当下中国的媒介文化与大众文化,实际上是一个共生共荣、亦此亦彼的关系。今天的大众文化,从形式到内容,均是依媒体而存在,依媒体而发展。英国的尼克史蒂文森在谈到大众媒介与文化的关系时曾这样说:“许多现代文化是依凭大众传播媒介来传达的。各种各样的媒介传播着古典的歌剧、音乐、关于政客私生活的庸俗故事、好莱坞最新近的流言蜚语以及来自全球四面八方的新闻。这已深刻地改变了现象学意义上的现代生活经验,以及社会权力的网络系统” 。因此,我们在研究当代文化的同时,一定要关照大众媒介本身,从

6、大众媒介自身传播特征的转变,及对当代文化的重要影响做出深刻分析。尤其是当大众媒介自身制造与传播的文化形式越来越多,以至成为大众文化的主体甚至成为大众文化全部的时候。 2 媒介文化的政治意义 媒介文化的政治意义,更多是在国家工具的语境下看待的,突出表现为媒介的政治化和意识形态化。这种政治化,一般是通过政府议程设置去巧妙实现的。李普曼曾提出一个著名的“虚拟环境”的概念,它强调在今天(此处的今天是指 20 世纪后半叶)人们已经无法直接检验和直接认识周围的事物,特别是对那些超越个体视影与直接感受的事物外,人们只能间接地从新闻机构对通过议程设置提供给的文本内容去认识事物。而阿多尼和梅尼则从媒介建构“真实

7、”的角度提出,通过客观真实、符号真实、主观真实等三个“真实”的概念,在议程设置的框架下精心设计出一个现实之外的媒介世界,以改变人们对真实世界的看法。 媒介、媒介传播,不仅仅是对人们生存环境和虚拟环境的一种营造,同时在这个过程中,它直接或潜移默化地对受众认知社会、判断事物,产生重要影响力。美国著名社会学家盖伊塔奇曼(Gaye Tuchman)说,制造新闻的行为,就是建构事实本身的行为,而不仅仅是建构事实图景的行为。她认为,新闻是一种社会资源,对这种社会资源的建构限制了我们对当代生活的分析性思考。 “通过新闻的常规运作,通过认定新闻专业工作者具有裁定知识、表述新闻事实的权利,新闻使社会现状合法化了

8、。 ” 很明显。这种政治影响实际上就是政府借助媒体通过对消息来源的控制,特别是基于政府议程设置以及政府自身的需求去实现的。有资料说,富兰克林罗斯福在其执政的 13 年中,曾根据不同需要适时召开过900 多次记者招待会。平均不到 5 天就召开一次。 媒介文化的政治意义还体现在对意识形态的引导上。霍尔就曾在1977 年界定过媒体的三种主要意识形态,他认为。通过呈现不同社会群体的各种生活方式和行为,媒体提供了有关生活方式和意识形态的详细资料。其次,媒体根据这些材料与社会领域的中心和边缘的关系对它们进行分类和阐释,从而使公众相信中心位置的合法性。最后,为了完成这些任务。通过各种方式将事件进行编码,通过

9、将事件置于赋予它们以不同影响力和重要性的语境之中,媒体赋予事件以不同的阐释。戴安娜克兰特别强调,有时媒体为了达到这种三种意识形态的传播目的,往往运用下面技巧:(1)强调个体的重要性,尤其强调作为被动消费者的个体的重要性:(2)根据占有支配地位的阶级剥削其他社会阶级的程度,掩饰或隐藏社会各阶级之间关系的真正性质;(3)强调社会问题的个体解决办法,而不是强调集体解决办法;(4)兼收并蓄各种对立的或有分歧的视点,从而缓和它们之间的差异;(5)通过掩饰社会各阶级间的真实关系,提供一种社会和谐的幻象。因为社会系统内部有许多矛盾和不一致。媒体并没有成功地产生社会和谐和完全接受主导意识形态。 不管在东方还是

10、在西方,媒介的政治意义都突出体现在其工具性、引导性方面,这是媒介文化的规律性使然。在今天,新闻传播已渗透到人类社会的方方面面,成为政治斗争的前沿阵地、经济发展的信息杠杆、文化传播的有效载体。监督社会的有益镜鉴、引导舆论的文化先锋。像新闻文化这样一种高位价值体系的媒介角色,无疑是意识形态的前沿。它必然成为政治集团与利益集团争夺的主要对象。 3 媒介文化的经济意义 媒介文化的经济意义,更多是从消费主义去考虑的,一是反映在媒介在推进人们生活消费方面,二是媒介自身也已经成了一个被大众消费的商品。 西方发达国家,特别是在美国,由媒介促成的传媒产业、文化消费,方兴未艾。在今天,许多媒体机构已经完全等同于经

11、济体制下的生产商、受众的消费市场。这种媒介消费一般主要是通过两个途径去实现的: 其一是大量对生活类商品的报道,包括对广告内容的选择等。久而久之,这样一些报道对受众起到一个对消费生活的诱导和引导作用。 其二是媒介节目,特别是电视的大量娱乐性节目,为受众提供充分的消遣功能。这种娱乐化以近年来的“超女”为典型,包括一些情感类节目。 以这样两个途径为主要载体内容,融市场、媒介、文化、受众为一体,导致了当下我国社会消费文化的急剧扩张,媒体在其中不仅成了消费主义的推行者、引导者,更是实践者。以致像默多克这样的传媒消费主义的倡导者、实践者,在展望中国时,都不无溢美的指出,中国已经具有成为一个新的全球性媒体和

12、娱乐中心的潜能,而这种潜能带来的是一个巨大经济利益的市场。 媒介的传播便利性,信息的有用性、使用性,极大地推动了人们的文化消费和生活消费,而这种消费从另一个方面,也大大地滋养了媒体本身。同时,大众消费为受众制造了一种便利、简捷的商品民主化,有时甚至使消费者的消费行为成为一种经济活动的公共行为。一个成熟的、发展中的媒体,在今天,其生产的产品已不再是单一的物质产品,而是影响人们消费生活的符号,通过这些符号,不仅可以诱导人们的生活方式,而且牢固地成为人们的生活内容并充斥其生存空间。 4 媒介文化的民本意义 媒介文化的民本意义,更多是从建立一个公共舆论平台,提供一个公共话语空间去考虑的。不管是德国的哈

13、贝马斯,还是詹姆士弥尔顿,他们对公共领域都有精到的论述。在当下公共领域中。有一种明显的对大众传媒的依赖性。柯伦(1991)曾讲过:可以把大众传媒看成是公共领域中一个标准的中立区。在这里,人们可以广泛获得影响公共利益的相关信息;人们可以不受限制地进行自由讨论;所有参与者一律在平等的基础上进行辩论。在这个公共领域内,人们以促进社会发展为己任,通过理性的辩论,共同做出决策。这些结果转而成为政府决策的依据。大众传播通过为公共辩论提供阵地并把个体的公民重新组成一个以舆论为形式的公共团体,从而完善了这个辩论过程。 而美国的罗森甚至强调, “新闻本身就可以说是民主实验室的一部分。”这主要是从大众传媒作为公共

14、领域的意义上来理解的。英国的麦克奈尔在谈到公共领域建设时,特别强调。在公共领域中媒体要从五个方面深入其中: 第一,媒体必须告知民众在他们的身边发生了什么,我们把这个称作媒体的“侦察”或“监控”功能。 第二,媒体必须教育民众,让他们知晓发生了的“事实”的意义和重要性。 第三,媒体必须为政治讨论提供一个公共平台,促进公共舆论的形成。 第四,媒体必须给予政府和政治机构曝光率。 第五,在民主社会里,媒体同时作为鼓吹政治观点的一个渠道。 这五个方面,包括了告知、育民、议政、监督、通道等方面的服务功能。近年来,我国在公共领域建设方面,从构建和谐社会,推进民主政治化建设的需要,已经有所作为,取得一些成绩。比

15、如:在对热点、难点、焦点问题的引导方面,大众媒体已经比较自觉和主动地设置一些议程,且收到较好效果。不管是对非典的报道,还是孙志刚事件的监督,特别是今年北京第 29 届奥运会的胜利召开及先前的奥运圣火传递,5 月12 日汶川大地震等,都有非常好的表现。笔者曾在多种场合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假如没有媒体,第 29 届北京奥运会,汶川大地震将如何? 5 媒介文化的社会意义 在今天这样一个社会,人们的生活已经媒介化了,人们已不仅仅只是一个社会人,更重要的是一个信息人、媒介人。人们的文化、生活、工作,不仅已经程序化,实际上许多都已经文本化了。媒介成了人们生活的重要内容,成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广播、电视、报纸、

16、网络、手机短讯、流媒体、即时新闻、播客与博客、数字通讯等。人们的生活完完全全地被媒体所包围,成了围城中人,所有这一切都是由现代社会中的现代媒体完成的。在这个围城中,媒体文化不仅仅是生活内容,也是生活方式,不仅仅是物质需求。也是精神享受。但是,有一个现象往往被人们忽视或没有引起重视,即:现实环境在人们生活中的比重越来越轻,虚拟环境在人们生活中越来越重。其次。媒介围城亦改变了人们生活的公共性与私密性的平衡,公共性越来越多,私密性越来越少,更多的内容被纳入到公共视野中。 诚然,大众媒介最主要的社会意义还体现在如何有效地推进、促进受众形成一种共识创造了快捷条件。这主要是可以借助传播理论来架构一个人们都

17、易于接受的形式或模型,提供一种事实,同时包括对这种事实的欣赏与解读。1989 年,由甘森和莫迪格利亚尼提出的“阐释包”的方法是其中的有效形式之一,每一个阐释包都包含构架一个事件的核心思想。核心思想通过典型的意象、隐喻或口号表达出来。构架是使相关的事件有意义的核心思想。它告诉受众,如何去思考一个事件,鼓励他们根据一个关键思想去阐释事件。 6 媒介文化的权力意义 媒介文化的权力意义,是指西方把媒体看成是与立法、行政、司法相提并论的四种权力。其意义是如何从制度上保证新闻自由和舆论监督。实际上,对自由的理解与表达,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解释。美国的罗纳德哈里科斯等就曾提出: 其一,自由和表达自由是人的天赋权

18、利,人民有知情的权利和知情的自由,因此放松政府对媒体的管制是宪法赋予媒体的一种保障,也是媒体的天职。 其二,人是理性的,能够判别真伪和是非,应当让人民在“思想市场”上发表和接触各种思想,人们能够凭借理性在真实和虚假的各种意见之间做出判断和选择。 其三,在自由竞争思想市场中。何种意见得到多数人的支持,那么这种意见就是国家政策的基础,这正是民主政治“多数统治”理论。 其四,传媒业应成为不受政府干预的独立企业,按照自由经济原则。在公开的市场上参与自由竞争。其兴衰成败取决于社会和公众的信任与支持的程度。 其五,表达自由是寻求真理、保障人民权利的最好办法。 一般讲,媒介不能作为一种权力。有专家提出“今天

19、的大众传媒既是权力的工具,又是权力的源泉” 。甚至有专家明确提出新闻传媒拥有两种权力,即:一是采集、编发和传播新闻信息的权力,二是评价事实、表达舆论和监督社会的权力。我比较赞成新闻是一种媒介影响力,不仅对一般受众,也是对政治家。英国离任首相布莱尔,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媒体走上政治舞台,得益于媒体成就了政治生涯。他曾坦白的承认:“作为领导人物,除了为真正重大的事务做决策之外,他们工作的一大部分是应付媒体。因为媒体的覆盖和影响大。媒体围绕着他们,他们也围绕着媒体。 ” 对媒介文化的权力意义,学界早有不同看法。约翰菲斯克从“知识就是权力”切人,解读媒介权力。他认为,知识就是权力,知识的传播就是权力的社会分配的一部分。构建一种可以嵌入文化生活和政治生活中的常识性现实的推理权力是权力的社会关系的关键。知识的权力必须尽量在两个维度上行使自身。首先真实控制“现实” ,使实在变成可知的事物,它使得作为一种推理建构来创造它成为必要,这种建构的专制性和不适当都尽可能地被掩盖了。第二种努力是要让这种推理(因而也是社会政治的)建构的真实被那些其利益也许不必通过接受它而被服务的人作为真理接受。推理权力包括建构一种现实(感)并尽可能广泛而顺利地在整个社会中传播这种现实的努力。 而约翰菲斯克根据电视新闻从权力与抵制的两个坐标进行考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毕业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