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军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科研工作的难点与对策【摘要】 新成立的军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在科研工作上遇到难以得到科研经费方面的扶持、难以整合科研队伍、科研资源力量分散、缺乏高素质的科研管理干部队伍和科研协作形式不规范导致科研协作管理困难等难题。近年来,南京军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积极采取对策克服这些难点,使科研工作出现成效。 【关键词】军区疾控机构 科学研究 工作难点 随着军队医疗卫生机构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在新的历史时期,卫生防疫工作机制出现了新的模式,军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是战区部队疾病预防控制的专业保障机构,是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和“三防”医学救援的应急机动力量,是卫生监督执法机构,也是军事预防医学科研
2、与培训基地。南京军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成立五年来,能够正视科研工作中面临的困难和亟待解决的问题,积极探索思路和对策,大力加强科研管理,深化科研管理体制改革,从而使科研工作出现了新局面,走出了一条具有自己特色和优势的发展路子。 1 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科研工作的难点 1.1 难以得到科研经费方面的扶持 长期以来受诸多不利因素影响,我国卫生与健康等社会公益性科学研究发展受到制约,新成立的军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在基地建设、科研基础设施条件、科研创新等方面与军地医学院校和综合医疗机构相比存在较大差距,基础研究十分薄弱,在申请科研课题尤其是自然科学基金和国家重点基础研究项目缺乏竞争力,很难申请到资金支持力度较大
3、的科研项目。现阶段,国内对于学科建设的研究尚处于以显性指标(成果、科研经费数、发表论文数、获得奖项总数等)来衡量学科的水平、决定资源的流向和配置,而刚刚完成机构调整、尚处于职能转变阶段的军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在申请重点学(专)科建设资金支持的竞争中,与军地医学院校、综合医疗机构相比明显处于劣势。 1.2 难以整合科研队伍,科研资源力量分散 科研工作中由于成果登记、归属等问题,使得疾病预防和公共卫生体系在与不同军区和不同级别的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合作方面交流不够,疾病预防和公共卫生专业队伍缺乏有效的凝聚机制,科研队伍整合比较困难,在组织管理上很难将研究力量整合在一起共同完成较大的科研项目,科研结构得不
4、到优化配置,科研资源力量分散,科研队伍各自为战,科研技术和科研人才难以形成合力,无法真正实现强强合作、联合攻关和研究成果资源共享,导致了科研资源分散乃至浪费,科研投入和产出比效益低下,科研工作出现低水平重复。 1.3 缺乏高素质的科研管理干部队伍 军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科研管理人员的管理水平同预防医学和公共卫生发展极不适应。各军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普遍缺乏科研管理人员,有的军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设有科研管理机构,配备一名专职科研管理人员,有的军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均没有负责科研管理的专职人员,一般是办公室人员在承担文秘及后勤服务的同时,兼做科研管理。大多数的管理仅局限于一般的事务性服务工作,临时性、应
5、付性地对待科研管理工作的单位较多,甚至让对没有任何科研管理经验的人员帮其处理一些事情。科研管理人员对国家和军队的科技政策、有关科技成果转换、知识产权保护的法律知识不甚了解,缺乏洞察国内外、军内外预防医学发展前沿的能力,很难站在学科发展的高度对科技人员的科研活动进行引导和指导。 1.4 科研协作形式不规范导致科研协作管理困难 科研协作问题是一个开展跨单位、跨学科研究的重要问题,同时也是一个长期以来没有得到很好解决的问题。由于疾病预防和公共卫生体系的科研管理整体水平不高,科研管理人员缺乏充分利用科技合同法、知识产权保护法、专利法对科研协作进行引导、规范合作形式的能力,导致科研技术人员在商议协作之初
6、,没有明确合作者之间的利益、责任、义务和奖惩措施。因而,在协作单位或部门间因目标和利益的不一致而导致合作不愉快,或因发表论文、成果排名、专利申报、利益分配等利益关系处理不好产生矛盾时,科研管理人员在协调双方协作关系、推动科研活动进展等管理活动往往面临极大的困难和挑战,当科研协作出现难以调和的矛盾时,甚至形成内耗导致合作研究的失败,影响学科的建设与疾病预防和公共卫生事业的发展。 2 对策 2.1 建立“ 以科技兴中心”的方针,坚持疾病预防控制与科技研究相结合 自南京军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成立以来,单位领导一直重视科研工作,坚持把依靠科技进步和科技创新作为单位建设发展的技术支撑和技术保障,及时转变思
7、想观念,积极贯彻以科技发展振兴单位全面建设的战略思想,不断在加快科技人员知识更新、改善并提高专业人员的技能水平等方面下功夫,在做好疾病预防控制等专业保障的同时,加强科研指引和管理,持续加大科研工作的人力和物力投入,增加科研工作的软、硬件建设,采取一系列激励措施努力提高科技人员的科研意识和科研热情,注重在专业保障中加强科技创新研究,在创新中不断提升保障水平,推进单位建设不断创新发展。 2.2 加强科研管理规章制度的建设,使科研管理规范化和制度化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管理是第一科技。从某种意义上说,对科学研究的管理比科学研究本身还重要。为保障科研管理工作健康有序的开展,为科技人员开展科研工作创造良好
8、的环境,该中心重视科研管理制度的建设,对科研课题的申报、立项、规划计划、项目和档案管理、科技成果管理、重点学科与实验室建设、学术论文与科研奖励等作了明确的规定,内容详实,可操作性强。科研项目评议、申报工作公开透明,管理工作程序化、规范化。 2.3 加强科研投入,为中心科技人员的科研活动提供支持和保障 该中心设立专项资金支持科研工作,对获得上级部门立项课题均给予相应的配套资金予以支持,保证各级立项的科研课题的人力、物力和财力需要;与此同时,对一些虽未获得上级部门立项但经中心学术委员会审查通过认为有科研价值的科研课题,中心也作为内部的立项课题给予相应的经费支持。为鼓励科研技术人员申报科研课题,中心
9、开设科研课题立项奖、完成奖;对获科技成果奖的课题,另给予重奖。这些措施极大地激发了科技人员开展科研工作、申报科研课题的热情,科研管理工作进入良性循环阶段,近两年来申报的科研项目较往年明显增多。2.4 发挥专业技术骨干的作用,为中心科研发展和管理提供技术支持 设立了由中心内部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称和(或)博士学位的专业技术骨干组成“学术委员会” ,充分发挥中心科研工作智囊团的作用,针对重大科研课题的研究方向和研究内容、中心重点学(专)科建设提出建设性意见,并在各自领域内提供技术支持。所有申报的科研项目都先经该“学术委员会”评议,旨在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也必须经由“学术委员会”专业组成员的审阅,在一定
10、程度上保障了中心科技人员申报研究的科研课题、发表的学术论文不仅具有新颖性和创新性,而且保证了申报科研课题所撰写的资料、发表的学术论文具有科学性和严谨性,提高了中心申报科研课题的竞争力以及投稿论文的发表率。 2.5 加强与外部合作和交流,加速中心的科研成果转化 为提高中心专业学科发展和科研学术水平,中心注重加强和高等院校的交流与合作。在军区级疾控机构率先成立博士后科研工作站,与南京医科大学建立了联合培养研究生的合作教学关系,并积极推荐专业学科精英任南京医科大学的研究生导师。另外,积极寻求与军事医学科学院、第三军医大学、中国药科大学、南京师范大学、南京农业大学、东南大学、江南大学等军地院校在科研方
11、面的合作,近年来,与第三军医大学合作的我国高致病性 2 型猪链球菌分离鉴定、检定分型及分子致病机理研究项目获得军队科技进步一等奖。 2.6 加强人才梯队建设,建立科技人才储备 中心注重人才梯队建设,引进外来技术人才与培养内部技术骨干并重,在结合重点工作领域、专科建设、重点科研项目等方面,努力从外部引进高素质科技人员、博士和硕士研究生的同时,积极选拔中心内部现有的优秀科技人员作为重点培养对象,进行有计划的跟踪培养。鼓励和支持在职中青年技术人员参加学历学位教育,尤其是对参加博士研究生和硕士研究生的高学历高学位教育人员给予政策上的倾斜。自2005 年 8 月至今,中心共派出 156 人次参加国家级、
12、全军级或省级培训班 79 期;经批准并录取参加学历、学位教育的人员累计为 35 人,其中博士后 4 人、博士 8 人,硕士 12 人。中心的科研人才结构得到很大改善,为中心科研工作可持续性发展建立人才储备。 南京军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坚持贯彻“以科研为依托、以人才为根本、以疾控为中心”的方针,积极探索科研管理方法,采取诸多激励措施充分调动了中心科技人员的积极性,全中心出现了积极关心和参与科学研究的氛围,中心开展的科研项目无论在数量还是在质量上,都有了一个明显的飞跃。先后发表科技论文 642 篇,获得国家、军队和省部级科研课题 79 项,获资助经费 1920 多万元。同时,获得军队和省部级科技进步奖 19 项,其中军队科技进步一等奖 1 项、二等奖 1 项、三等奖 10 项,江苏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1 项、三等奖 2 项,中华预防医学会科技三等奖 2 项,南京市科技进步一等奖 1 项、南京市科技进步二等奖 1项。打破本单位历史上立项科研课题数量和资金资助额度的最高记录,开创了科研工作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