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容小切口与平行双切口根治腋臭临床对比分析.doc

上传人:99****p 文档编号:1981194 上传时间:2019-03-25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6.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美容小切口与平行双切口根治腋臭临床对比分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美容小切口与平行双切口根治腋臭临床对比分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美容小切口与平行双切口根治腋臭临床对比分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美容小切口与平行双切口根治腋臭临床对比分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美容小切口与平行双切口根治腋臭临床对比分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美容小切口与平行双切口根治腋臭临床对比分析作者:黄志群,陆钢,谷世行,唐强,孙昇【摘要】 目的 探索更好的根治腋臭的手术方法。方法 81 例腋臭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其中 61 例施行美容小切口根治术,20 例施行平行双切口根治术,对两组治疗效果、并发症等进行比较。结果 两组总有效率均为 100%,美容小切口组 61 例中有 2 例皮瓣部分坏死,发生率为 3.3%,平行双切口组 20 例中有 4 例部分皮瓣坏死,发生率为 20.0%,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两组治疗效果均显著,但平行双切口组更易出现皮瓣部分坏死和增加术口瘢痕,美容小切口术式综合效果最佳。 【关键词】 腋臭;双切口

2、;美容小切口;摘除汗腺根治术腋臭俗称狐臭,是一种常见病,多见于白色或黑色人种,黄色人种发病率低,常为家族性发病,遗传方式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1,是腋窝大汗腺分泌液受细菌分解产生有特异气味的不饱和脂肪酸丁酸异戊酸引起的。该病对健康虽然无大害,但往往因患者身上带有特殊气味,影响人际交往,给患者造成心理负担。2003 年 2 月2009 年 6 月我科对 81例腋臭分别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其中美容小切口根治术 61 例,平行双切口根治术 20 例,下面对两组病例从治疗效果、并发症等进行回顾性对比分析。资料和方法1.一般资料 81 例腋臭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其中美容小切口根治术组 61 例,男 3 例,女

3、 58 例,年龄 1846 岁;平行双切口根治术组 20 例,男 2 例,女 18 例,年龄 1642 岁,其中有 2 例为电灼治疗无效或复发者。所有患者均为双侧轻至重度腋臭。2.手术方法(1)术前准备 患者仰卧位,双上肢上举外展,屈肘,手心朝上置于颅后或颅旁以充分显露腋窝,剪短腋毛,用龙胆紫分别沿双侧腋毛区外缘 0.5 cm 画术区周线。美容小切口根治术组于画线内顺腋窝皮纹皱襞作一条切口线,长约 2.03.0 cm,把术区分为两部分;平行双切口根治术组于画线内顺腋窝皮纹皱襞作两条平行线为切口线,间距约 2.0 cm,长约 2.03.0 cm,把术区分为 3 部分,干燥后碘酒固定。麻醉液配制:

4、2%利多卡因溶液 20 ml 加生理盐水至 60 ml 再加入 0.1%盐酸肾上腺素溶液 12滴(4.5#针头每 10 ml 加 2 滴)。以麻醉液作术区浅层浸润麻醉,每侧约2030 ml,麻醉范围应超过线外 0.51.0 cm2。(2)手术操作 两组均沿切口画线分别作一或两条切口,切开皮肤全层达真皮下,组织剪锐性游离术区皮下组织,形成仅含少量皮下脂肪颗粒的全厚皮瓣。外翻皮瓣,直视下用组织剪行皮下修剪,直至无脂肪颗粒及完整毛囊。彻底清除创面组织碎片,生理盐水冲洗,双极电凝充分止血,间断缝合皮肤,分别于上、下三角瓣下留置引流胶片各一片。同法完成另一侧。双侧用弹力绷带“8”字形加压包扎固定 67d

5、。术后2448 h 换药并拔除引流胶片,应用抗生素 35 d 预防感染,肩关节限制活动 1 周,910 d 拆线2。3.疗效评定标准3 痊愈:脱去衬衣,近闻无臭味。显效:脱去衬衣,近闻有轻度臭味,远闻无臭味。有效:不脱衬衣,近闻有轻度臭味,远闻无臭味。无效:术前术后无变化。总有效=痊愈+显效+有效。4.统计学分析 采用成组设计的两样本率的 2 检验,P0.05为有显著性差异。结 果1.两组疗效比较 经随访 6 个月1 年,美容小切口术组总有效率为 100%;平行双切口术组总有效率也为 100%。见表 1。两组腋毛稀疏,腋汗明显减少。表 1 两组的疗效比较 注:A 组为美容小切口术组;B组为平行

6、双切口术组2.并发症 美容小切口术组 61 例中 2 例皮瓣部分坏死、感染,发生率为 3.3%,经换药后愈合,轻度瘢痕形成,无肩关节活动受限,其他病例术口瘢痕不明显,关节活动好。平行双切口术组 20 例中 4 例皮瓣部分坏死、感染,发生率为 20.0%,经换药后愈合,轻度瘢痕形成,但不影响肩关节活动,其他病例术口瘢痕不明显,关节活动好,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2=3.944,P0.05),平行双切口术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高于美容小切口术组。讨 论 1.通常认为大汗腺主要分布于皮下层,导管开口于毛囊漏斗中,大汗腺与毛囊在数量、密度、分布上一致4,因此腋臭治疗范围多为腋毛分布区。组织学的

7、研究表明:腋窝部的大汗腺分布范围大致相同,腋窝的皮肤分为表皮、真皮和皮下组织,汗腺层位于真皮中层到皮下组织范围,大汗腺深于小汗腺,主要位于皮下组织层。皮肤和皮下组织之间,有一层界限清晰的真皮下血管网,皮瓣保留过厚,不能有效地破坏腺体,基础研究发现,腋臭患者的顶质分泌腺的数量和体积均比正常对照组的大,异味的产生主要归因于顶质分泌腺组织结构的改变,而非细菌感染的结果5。因此顶泌汗腺的切除或破坏是治疗腋臭的关键。2.有人认为手术切除大汗腺可能是目前唯一的根治方法6,术式颇多,各有利弊。从整形、美容学的角度出发,希望小切口,用不同的方法来破坏大汗腺层,以期达到治疗的目的。其突出的优点是:术野清楚,可以

8、充分止血,局部血运良好,能够充分地切除大汗腺所在的脂肪层;切口小,瘢痕不明显;愈合时间短,愈合后不影响手臂上举功能,汗腺清除较彻底。其缺点是:局部易发生程度不同的皮肤坏死7。虽然到目前为止尚无哪一种方法能把大汗腺组织完全彻底的清除,而腋部小切口皮肤剥离大汗腺清除术是最接近彻底的方法8,9。平行双切口治疗腋臭术式操作简单,能更充分地显露术野,手术时间短,切口在腋窝皱襞内,术后瘢痕隐蔽,不影响功能及外观;缺点是需要两条切口,真皮下血管网破坏多,致皮瓣坏死的可能性大,同时也增加术后切口瘢痕。美容小切口治疗腋臭术式,切口只有一条,术后切口瘢痕最少,真皮下血管网破坏少,致皮瓣坏死的可能性小。临床治疗病例

9、可以得到证实,美容小切口组和平行双切口组出现皮瓣部分坏死、感染分别为 3.3%和 20.0%,美容小切口组皮瓣部分坏死、感染的发生率明显少于平行双切口组。而两组均为开放性直视下手术切除大汗腺,治疗总有效率均为 100%,效果显著,组间差别无显著性,只是平行双切口组增加一条切口线,致术后术口瘢痕增多,更容易导致皮瓣部分坏死,我科自 2004 年 10 月以来已不采用该术式,故本组手术例数明显少于美容小切口组。相比而言,美容小切口更容易被手术医生和患者所接受。3.采用二种术式关键在于如何预防感染和避免切口开裂。应在术前、术中、术后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术中严格进行无菌操作;术后采取限制活动,减少局部渗

10、出等措施,预防感染发生;避免切口裂开最重要的措施是术中尽可能减少损伤真皮下血管网,导致血供不良,并做好皮下缝合,尽量无张力缝合皮肤。术后双侧用弹力绷带“8”字形加压包扎固定。为减少创面出血、渗出,用止血敏针等治疗 3 天。术后第一天更换敷料,拔除创腔引流条,轻轻按压,挤出腔内积血、积液,用 75%医用酒精消毒创口,继续加压包扎,以后隔 23 天换药一次,持续加压包扎直至拆线。【参考文献】1郑茂荣.遗传性皮肤病M.北京:北京科学出版社,1989:200.2黄志群,陆 钢,谷世行,等. 两种根治腋臭手术疗效的对比分析J.右江医学,2004,32(5):431-432.3虞 红,段效明,张传功,等.

11、剥离铲刮术治疗腋臭 96 例J.武警医学院学报,2003,12(2):124.4陈锡唐,刘季和,邱炳森,等.实用皮肤组织病理学M.广州:广东科技出版社,1994:9.5Bang YH,Kim JH,Paik SH,et al.Histoathology of apocrine bromhidrosisJ.Plast Reconstr Surg,1996,98:288-292.6陈明星,龚惠芸,雷晴峰.CO2 激光与常规手术治疗腋臭的临床观察J.中国美容医学,2002,11(6):537-538.7钱 江,林自华,陈 智,等.两种手术方法治疗腋臭 49 例对比分析J.中国美容医学,2003,12(2):150-151.8王继学,李 卫,魏有志.四种不同方法治疗腋臭疗效分析J.中华国际医学杂志,2002,2(5):404-405,409.9卜浪尉,李 兴,李琼茹.腋臭剥离术、高频电针术治疗腋臭 205例疗效观察J.华北煤炭医学院学报,2002,4(6):729.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毕业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