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农业综合开发科技示范新品种推广项目建议书.doc

上传人:龙*** 文档编号:1983351 上传时间:2019-03-25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12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0年农业综合开发科技示范新品种推广项目建议书.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2010年农业综合开发科技示范新品种推广项目建议书.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2010年农业综合开发科技示范新品种推广项目建议书.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2010年农业综合开发科技示范新品种推广项目建议书.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2010年农业综合开发科技示范新品种推广项目建议书.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1 -2010年 农 业 综 合 开 发 科技推广申报项目*市*县农业综合开新品种推广项目项 目 建 议 书*市*县二八年十一月二十六日- 2 -目 录第一章 项目概况第二章 项目建设单位基本情况第三章 项目背景和建设的必要性及有利条件第四章 项目建设内容、规模及目标第五章 项目组织与管理第六章 建设期限与实施进度计划第七章 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及使用第八章 效益分析第九章 结论- 3 -第一章 项目概况1.1 项目名称:*县 2009 年农业综合开发新品种推广项目1.2 主管单位:*省*市开发办1.3 建设单位:*省*市*县1.4 主要内容:新建新品种推广项目区,面积 3000 亩,主要应

2、用复播油葵、大豆早熟新品种推广,实现一年两熟。可辐射到周边的 130 团、125 团、*乡、*县、126 团和*市*乡,辐射粮食作物面积 20 万亩以上。1.5 投资规模:总投资 60 万元。其中:申请中央财政拨款 40 万元,项目实施单位自筹 20 万元。1.6 实施期限:2010 年 3 月2010 年 12 月1.7 效益预测:经济效益:建设 3000 亩新品种推广农田实现一年两熟,可减少一遍耕地作业。降低作业成本 1015%,增产增收25-35%,每年可增收 50 多万元。社会效益:可防治水土流失,减少水分流失 60%、土壤流失 30%,抑制沙尘暴对农田的袭击。生态效益:本项目增加土地

3、休闲期贮水量 1415%、提高水分利用效率 1517%、节约了水资源;增加土壤肥力,有机质提高 0.03%,速效氮、钾都有所提高,改善了土壤结- 4 -构。1.8 项目编制依据:依 据 农 业 部 2004 年 财 政 项 目 支 出 指 南 和 兵 团 农 业 结 构 调 整技 术 示 范 推 广 项 目 总 体 规 划 及 兵 团 *市 *县 “十 五 ”计 划 进行 项 目 编 制 。第二章 项目建设单位基本情况2.1 自然条件2.1.1 地理位置*县位于*北麓,*盆地的西南缘,行政区属*市,介于东经 842118“843637“;北纬 445148“450541“之间,地势东南高,西北

4、低,平均纵坡 1左右,东以*和团界排为界与*县、*县为邻;西以*县与*乡隔河相望;南为*县环绕,隔河与*水库、*水库相望;西北与*乡接壤;南北长 12.9km,东西宽17km,总辖面积 33 万亩,耕地面积 13.6 万亩(其中,中低产田 4.6 万亩,占耕地面积的 38.8%) 。2.1.2 交通条件团部驻地*镇,南距*县市 86Km,东南有 28 Km 公路与*公路相接, *公路在此交汇横穿团部,道路四通八达,便于物资运输及商旅往来。2.1.3 气候条件- 5 -*县地处亚欧大陆腹地,属典型的大陆性气候。冬季严寒,夏季酷热,降雨量少,蒸发量大,昼夜温差较大。光热资源丰富,日照充足,热量丰富

5、。年平均气温 6.7,极端最高温度 42.1,极端最低温度-42.3,10的年积温 3622,,无霜期平均为 165 天,全年日照时数 2620 小时,全年太阳辐射量 127.5 千卡/平方厘米,年均降水量 160 毫米,蒸发量 1770 毫米,蒸降比 11:1,干燥指数 0.095,作物生长季节主风向为西北风,灾害性气候主要为:冻害、干热风、大风、霜冻和冰雹,最大冻土深度 1.3 米。2.1.4 水土资源*县属人工灌溉绿洲,农业生产用水全部依赖于引水灌溉,且无地下水资源,均由师统一计划分水,年分水量5757 万立方米。全团土地规划面积为 33 万亩,现有耕地13.4 万亩,土壤的主要类为灰漠

6、土、草甸土和壤土,成土母质为冲积、沉积母质,耕地养分有机质含量相当于国家标准 5 级,速效磷在 5 级以下,有机质含量在 1%左右,全氮含量 0.0840.145%,碱解氮 4060ppm,速效磷 1525ppm。2.2 社会经济状况*县是一个以农为主,农、林、牧结合全面发展的农场,经过五十多年的努力奋战,已初步建成一个农、工、商、交、建、服综合经营的大型现代化国营农场。改革开- 6 -放以来,本团的各项事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2008 年底全团总人口 2.547 万人,常住人口 3 万人,其中:职工 4804人,离退休职工 4568 人,年退休费用 5794 万元。2009 年预计实现国内生产

7、总值 3.77 亿元,职均收入 13300 元,棉花总产 9800 吨,固定资产总值 38000 万元,拥有农机总动力 23093 千瓦,农用拖拉机 244 台,其中:大中型拖拉机218 台,小型拖拉机 26 台,机引农具 856 台架,农用载重汽车 243 辆,自动联合收割机 21 台。犁地、播种、田间作业、收获(棉花除外)机械化程度 100%,农用排灌动力机械 143 台。农田建设工程机械、挖掘机 5 台、推土机、铲运机、平地机各 35 台,大、小型喷灌机 158 台套。现有各类专业技术人员 1206 人,同时与*市科委、农科所、兵团农科院、设计院长期挂钩技术协作,石河子大学长年阶段性派专

8、家教授进驻本团进行技术指导和专业培训。*县*市电厂 3.6 万千瓦电网供电且与玛纳斯电并网,电力有保证。团内交通网络基本形成。以 3 级公路贯通周边各团场,以 4 级公路与各农业单位衔接组成全团交通网,并依托*国道四通八达,为*市*垦区交通枢纽,客货出入运输极为方便。第三章 项目背景和建设的必要性及有利条件3.1 项目背景- 7 -兵团担负着屯垦戍边的历史使命,是稳定新疆的一支可靠的重要力量,也是新疆经济建设的一支重要力量。兵团实施生态环境建设,对推进新疆的生态环境建设,改善垦区内生产条件,提高垦区人民生活水平,巩固稳定团结的局面,实现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根据兵师种植业结

9、构调整的指示精神,2009 年,*县从调整种植业结构入手,退出一部分棉花面积向粮食等多元化种植发展,增加职工收入,种植业结构调整一方面是重视粮食生产,另一方面则是“倒茬”养地,以前的棉花地改种玉米、小麦,以提升中低产田的产量,种植业结构调整使白色污染和土地盐碱化得到一定程度的治理,通过培肥地力、增加土地的有机质含量,增强了农业的发展后劲。3.2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3.2.1 新品种推广实现一年两熟,是发展壮大兵团,致富职工群众的重要措施。近年来团场大量种植冬麦等粮食作物,6 月份冬麦收割完毕,土地一直闲置,直到秋天犁地,第二年才播种,土地资源没有充分利用起来,冬麦地新品种推广油葵、大豆可以复播,

10、实现一年两熟,土地资源得到充分利用起来,职工收入大幅度增加,实现了职工增收,团场增效的目的。- 8 -3.2.1.2 我国北方地区一直沿袭传统的一年一茬耕作模式,实行深耕细耙,这种耕作方式破坏了土壤结构,降低了土壤的水分含量。据团场农业生产不同的耕作条件,采用农业保护性耕作机械化技术,推广新品种油葵、大豆,实现农业耕作机械化的节本增效;净化耕作土壤,提高农业耕作土壤的蓄水蓄热和保墒培肥能力,防治水土流失,减少风沙危害,促进农业生产可持续发展。新品种的推广可以促进耕作模式等综合配套农艺措施的提升,逐步改善项目区的生产环境。为项目区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3.2.2 新品种推广,实现一年

11、两熟是带动周边团场和地方经济发展的需要。*市*县位于*市*地区中心。担负着屯垦戍边的重任,大力发展新品种,实现一年两熟,建设相应的示范推广项目区,逐步改变项目团场作物耕作模式和生态环境,为进一步加大农作物结构调整提供了新品种、新技术,又可为团粮油加工厂提供充足的原料。良好的经济效益,壮大了农垦经济,提高职工生活水平。也带动了周边团场职工群众种植新品种的积极性,促进了周边团场和地方经济发展。3.3 项目建设的有利条件- 9 -3.3.1 *省属北方旱地粮食主产区,且耕地面积较大,相对集中乡片,有利于新品种示范辐射作用的充分发挥。3.3.2 *县职工种植水平相对较高,推广的新品种职工愿意接受而且劲

12、头高涨,并对变更传统的耕作模式有一定的认识,态度比较积极。3.3.3*县人员综合素质较高,有较高的项目建设管理、企业管理水平,2005、2006 年被国家评为“全国科技进步考核先进市 ”,在农业技术的研究和应用上居兵团先进水平行列。3.3.4 *县团场经济效益相对较好,对推广新品种有积极性,现有大中型拖拉机 218 台,农机具 856 台(架) 。农业机械总动力 23093 千瓦,机械化程度达到 98%以上;*县团场职工队伍稳定,组织机构健全,团成立了新品种示范推广工作领导小组,团长任组长,主管农业副团长负责新品种示范推广工作。农业科技服务体系较为完善。这些为本项目的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第四

13、章 项目建设内容、规模及目标4.1 项目建设内容及规模*县新品种示范推广面积 3000 亩,并选择面积相对- 10 -集中作物面积较大的 8 乡、12 乡、18 乡、三个单位设立对比实验田,由专人负责观察记录,收集原始数据,并建立条田档案,以比较项目实施和不同技术模式的效果。4.2 项目建设技术方案4.2.1 项目拟采取的技术方案依托科研单位的技术优势,制定合理的实施方案;选择适合复播优良品种,研究和制定新品种耕作模式及栽培管理技术,实行定人定额管理;将团场农业发展与生态环境高度结合;以点带面,推动农业经济发展,同时带动生态环境的改善,达到经济和社会的共同发展。4.3 项目建设目标项目建设总目标为:新建新品种推广项目区,并选择面积相对集中作物面积较大的 8 乡、12 乡、18 乡三个单位,规划面积 3000 亩,主要应用作物油葵、大豆,实现一年两熟。通过项目建设,改变了以往传统的耕作方式,实现了一年两熟,改善土壤结构,为农业可持续发展创造有利条件。最终达到降低单位面积作业成本 1015%,增加职工收入 2030%,油葵区增产 5%左右;节约成本 10 元以上。第五章 项目组织与管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实用文档资料库 > 可研报告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