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浅谈新课改形势下的班级管理模式 班级管理既是一门科学,更是一门艺术,如何提高班级管理效益,使班级管理的科学性和艺术性有机地统一起来,是我们每一位教师尤其是班主任老师值得深思的重大课题,也是我们新时期班级管理工作应追求的理想目标。怎样才能实现理想中的班级管理模式呢?我们认为应从以下三方面考虑: 一、班级管理中的人际关系 怎样才能建构起班级人际关系,而且要达到最优化呢?具体有如下方法: 1、情境熏陶法。情境对班级人际关系的改善有一种潜移默化的作用,用这种方法要注意以下问题:加强班级内的学风、班风建设,使班内形成和谐的文化氛围,促进凝聚能力形成正确的集体舆论,对协调人际关系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2、实
2、践锻炼法。实践对学生来说,既包括课堂内也包括课堂外的。首先,在课堂学习中建构集体性学习模式。受传统的师生单向交流的影响,尽管有些教育者曾做过相当大努力,力图打破旧模式,但都跑不出传统思想的怪圈,总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事实证明上述师生关系不利于学生之间的信息交流,妨碍了人际关系的建构,因而课堂上也应采取集体式学习。 我曾在课堂上采取前后四人一组学习,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学习效率大大提高了。当然这种模式可灵活多变,先采取水平相当原则,再采取优差结合原则,每节课 10 分钟时间集体学习。这样有利于同学间的交往,改善人际关系,更有利于学生民主意识和合作意识的增强,满足他们的表现欲,提高不同层次
3、学生的学习成绩。其次,开展课外活动。这种方式一般都是分小组进行,增进了团结,开阔了眼界,加深了师生间、生生间的感情,促进了人际关系的形成。 3、心理教育法。影响班级人际关系形成的因素很多,但来自学生本身心理方面是最关的键因素,不少学生在交往上存在心理障碍,尤其是嫌弃型学生,要么自卑退缩,要么过火失态。因而初中政治专门设置了一学年的心理知识教育课。当然这只是理论,要和实践相结合,让学生从实践中吸取教训,身体力行,切实体现良好的人际关系,给自己的学习、生活等方面带来便捷和快乐。使每位同学能有一种良好的心态处理一切,为班级营造良好的人文环境。 二、班级管理中的公平问题 、重视班级的社会化功能,忽视了
4、班级的个性化功能。 班级对学生的社会化功能主要表现在按照社会要求对个体的社会同一性的教化、定向和控制,其功能的作用方式是对学生施以环境和教育的外部影响。班级对学生的个性功能表现为按照学生身心发展的特征、水平及其形成和发展的规律,以社会化影响为媒体,形成和发展学生的个性。 青少年时期是个人发展的重要时期,也是个体社会化的重要时期,而班级管理的任务之一就在于有效地促进学生的社会化和个性化。社会化并不排斥个性化,统一性并不排斥个体的自由发展,一个真正社会化的人,应该是一个有独立个性的人。学生的学习,不仅是社会化功能,而且也是个性化过程,而目前的现状过分强调班级管理中的社会化功能,忽视了班级管理的个性
5、化功能,也就是管得过严过死的管理主义。班主任应关注班级活动中管理主义倾向的消极影响,使社会化和个性化达到和谐的统一。从公平的角度来讲,班级需要科学管理,班主任老师要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承认学生之间的差别,让所有的学生认识到在班集体都是平等的,形成民主、和谐、宽松的班级气氛,使学生的主体性得到充分了发挥。 2、重视正式群体,忽视非正式群体。 正式群体通常包括班级学生集体、班级共青团集体和少先队等负责组织开展全班性的活动,此外还有些兴趣小组也属于正式群体。这个群体目的任务明确,成员稳定,有一定纪律和计划,经常开展活动。非正式群体是学生自发形成或组织起来的群体,它包括志趣相同、感情融洽或因地域等关系
6、以及其它需要而形成的学生群体。非正式群体的特点是自发性、相容性、不稳定性和易变性。正式群体和非正式群体共存,对学生身心发展有不可忽视的影响。但在班级管理中存在着班主任重视正式群体、忽视非正式群体的不平等现象,甚至对非正式群体产生了歧视。 班主任应正确对待非正式群体。非正式群体既有积极的一面,又有消极的一面。它确有活力,是学生进行学习、娱乐、生活和交往所必需的,可以弥补正式群体的不同,因而课后每位同学都有过非正式的小群体生活。当然,非正式群体也有盲同性、消极性。 例如:过分投入非正式群体生活,不关心学业;有的具有排他性,不允许其他同学加入,不团结同学;有的则迷恋于吃喝玩乐,甚至违法乱纪。这就需要
7、班主任老师的正确引导,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如果老师不能正确对待非正式群体,将使他们和正式群体的同学对立,不利于班级管理。因而老师应公平地对待每一位学生,不可偏爱正式群体,非难、歧视和打击非正式群体,要善于引导他们和正式群体团结起来共同实现共同的目标,为建设好班集体发挥各自的作用。 3、重视优秀学生,忽视差生 由于学生生活背景不一样、学习习惯不一样等差别导致学生在班级中的表现不一样,因而有的占据优势地位,部分学生处于不利地位。而班主任老师在管理中一般会重视优势学生,而忽视了处于劣势的学生,这就出现了教育不公平现象,最终导致班内出现两极分化。作为班主任老师,应该坚持一致看待原则,不管是何背景,都
8、是我班级中的一员,都应平等对待。 三、班级管理中的资信制度 所谓资信制度,是指在充分尊重学生、信任学生的前提下给班上每个学生的信誉进行计分量化,以此来促进学生自觉、自主地遵守学校和班级的规章制度,管理班级。这里有两层含义:一是受教育者向着有信誉的方向发展;二是教育者应培养受教育者自觉爱护自己信誉的良好习惯。 在班级管理中实行资信制度,具体设想如下: 目的:培养学生诚实守信等优良品德。 班级管理机构:实行以班长为领导核心的班委负责制,具体事物由资信评价委员负责。为保持公正、公开,资信评价委员可设两名,轮流记分、统分、报分,并及时向班主任和全体同学汇报。 具体操作:实行资信管理分,每位同学起始分可设为 100 分,依据具体条款(具体条款可依据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及学校规定和班级实际规定)和实际得分扣分情况,由资信评价委员予以加减分。学期末公布个人资信分,在班级表扬先进、警示落后,作为评优选先的依据。当然,以上只是我们在实践中摸索的总结和设想,班级管理实行资信制度在现实中能否行得通,如何完善还有待实践检验。但不管怎么说,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那就是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应始终坚持以人为本,探索有效的教育管理方法,用科学的管理去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 总之,处理好以上几个问题,将有助于使班级管理达到优化,促进师生共同进步。达到班级共同奋斗目标,促进学生健康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