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浅析山东省部分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就业现状与对策研究论文关键词 山东省 体育教育专业 就业 就业现状 对策论文摘 要 本文主要采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法、访谈法等对曲阜师范大学 2010 届和 2011 届体育教育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状况进行调查,找出就业存在的一些问题,并分析问题;结合曲阜发展的实际情况及金融危机对体育教育专业毕业生就业的影响,获得了体育教育专业毕业生就业状况的重要资料,同时也为课题研究的顺利进行提供了保证。一、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一)研究对象对曲阜师范大学体育科学学院体育教育专业毕业生 2010 届、2011 届毕业生就业情况。(二)研究方法本文主要采用了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
2、问卷调查法等研究方法对课题进行了研究,其中问卷调查法采用了随机抽样方法,以电子邮件为主要形式,向曲阜师范大学体育科学学院毕业生发放问卷 80 份,收回有效问卷 76 份,有效率为 95%,本调查问卷分两次进行。二、研究结果与分析(一)体育教育专业毕业生就业中存在的主要问题1.体育教育专业毕业生就业单位所处的地理位置进一步分析发现,毕业生的就业地域向地市级以下城市转移,说明大城市的体育人才已饱和。从社会需求量信息反映出,需要体育专业毕业生的单位越来越少,也是毕业生流向这些地区就业的原因之一。2.体育教育专业毕业生择业期望值偏高高等学校体育教育专业是培养中等学校体育教师的。但是,最近几年,由于形势
3、发展和社会需要等原因,不少毕业生不愿到中学从事体育教育工作。而想到其它的行业, 如政府部门、部队等单位,希望到高中以上层次的学校就业,这就造成了他们的择业期望值偏高。3.体育教育专业毕业生就业的现状对曲阜师范大学体育科学学院体育教育专业毕业生 2010 届、2011 届毕业生就业情况做了相关的调查。统一计数据显示,两届毕业生一次就业率 2010 年明显高于 2011 年,由此看出,两届毕业生的一次就业率均有差异。其中男生差异显著,说明随着招生规模不断扩大,体育教育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据有关资料显示:一次就业率在 30%以下为就业危机;30%50%为就业困难;50%70%为基本正常,
4、但有一定的压力;70%以上属于正常。(二)影响体育教育专业毕业生就业状况的因素分析1.社会观念的影响社会观念主要包括社会发展、经济和教育制度改革、家庭背景等因素对体育教育专业毕业生就业的影响。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飞跃转变中,由于经济利益的冲击,体育教育专业毕业生的择业心态、择业动机也发生巨大的变化。当代大学毕业生重视发展个人特长,丰厚的收入和社会地位作为择业的首选标准。另外,家庭环境和父母对待子女的态度等因素也对个体职业的选择有着重要的影响。2.社会转型期中不稳定因素的影响人才流动全球化是经济全球化的一个明显特征,对担负培养人才重任的高等院校提出了更高要求,同时对体育教育专业毕业生的培养目标
5、和培养规格也将按国际化人才标准予以重新立。我国现行教学体系、课程标准、教学内容和质量管理都会随着教育市场的逐步开放而加速改革步伐。目前我国高等教育水平与发达国家仍存在较大差距,人才的质量要求和教育质量的不对称仍是困扰我们的突出问题。3.传统校园文化对体育教育专业学生思想的影响从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的角度出发,以文献资料为基础,以专家访谈为补充,论述了高校校园体育文化的建设,就是为当代体育教育专业毕业生的思想认识更提高一步,有一个系统全面的认识高校校园体育文化的建设。随着我国学校体育的不断发展,高校校园体育文化的建设已成为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课题。高校校园体育文化发展的新特点,也要求当代体育教育专业毕
6、业的学生必须以崭新的思维来研究和对待这一课题。4.师资条件相对薄弱对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就业思想的影响体育教师师资力量薄弱学校的现状与我国在基础教育阶段实施义务教育、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总体要求存在较大差距。从社会角度看,薄弱学校的社会声誉不佳,不能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教育需求。从教育本身看,师资教育薄弱学校教育质量不高,使教育的质量难以得到保证,影响了教育方针的全面贯彻。从学校内部看,薄弱学校的管理水平不高、体育教师队伍不稳定,这种状况严重地影响到整个教育事业的发展。因此,着眼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中人们对高水平、高质量教育需求的不断增长,必须加大薄弱学校的建设。三、结论与建议就目前情况而言,高校体育教
7、育专业学生的培养规模已超过了社会需求。农村中小学由于生源的逐渐减少而合并,出现了体育教师超编的现象;高校和城镇中小学的体育教师也已基本饱和。供需矛盾突出,供大于求;适应面窄,期望值过高;办学无特色,学生基础不扎实,缺少竞争力。因此,对其影响因素进行深入的研究和分析,才能针对性地采取有效的措施,提高就业率。高校应该转变教育观念,培养复合型人才基础上,探索适应社会需求的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参考文献:1 国务院文件.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Z.2006.2 韩勤英.高师体育教育专业毕业生就业状况与管理模式研D.北京体育大学.2007.3 李鸿江.我国高等体育院(校)系改革与发展的战略研究D.武汉体育学院.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