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水山梨醇脂肪酸酯聚乙二醇嫁接的聚乙烯醇化磁性药物载体的制备及应用.doc

上传人:99****p 文档编号:1986300 上传时间:2019-03-25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3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失水山梨醇脂肪酸酯聚乙二醇嫁接的聚乙烯醇化磁性药物载体的制备及应用.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失水山梨醇脂肪酸酯聚乙二醇嫁接的聚乙烯醇化磁性药物载体的制备及应用.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失水山梨醇脂肪酸酯聚乙二醇嫁接的聚乙烯醇化磁性药物载体的制备及应用.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失水山梨醇脂肪酸酯聚乙二醇嫁接的聚乙烯醇化磁性药物载体的制备及应用.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失水山梨醇脂肪酸酯聚乙二醇嫁接的聚乙烯醇化磁性药物载体的制备及应用.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失水山梨醇脂肪酸酯 聚乙二醇嫁接的聚乙烯醇化磁性药物载体的制备及应用【摘要】 通过丁二酸酐将失水山梨醇脂肪酸酯(Span80)和聚乙二醇(PEG400)联接在一起,合成了一种新的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然后将其嫁接在聚乙烯醇(PVA)化的 Fe3O4磁性粒子上,合成了一种新型靶向药物载体。这种载体兼备了 Span80/PEG400类脂囊泡和磁性材料的特点,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靶向作用。将这种新型载体用于两性霉素的包封,包封率可达 96.6%,且方法简便。实验过程中采用了 FTIR, NMR, XRD和TEM等多种手段进行表征。 【关键词】 失水山梨醇脂肪酸酯; 聚乙二醇 ; 聚乙烯醇; 药物载体; 磁

2、性粒子1 引 言纳米微粒四氧化三铁是一种磁性强、制备相对简单且生物相容性较好的磁性粒子,是生物医学领域常采用的磁性载体材料1。将有机高分子和这种磁性物质结合后会形成具有一定磁相应性及特殊结构的微球,其既可以通过共价键来结合酶2,3、细胞4等生物活性物质,或作为药物的载体5和固相吸附材料68等;又可对外加磁场表现出强烈的磁相应性。目前,用于磁性材料的有机高分子主要有壳聚糖9、血清白蛋白10等。而用非离子表面活性剂改性的磁性材料少有报道11。失水山梨醇脂肪酸酯(Span80)和聚乙二醇(PEG400)复配形成的类脂囊泡可作为药物助剂,长期稳定存在12。本实验合成了Span80PEG400 ,将其成

3、功地嫁接在磁性粒子上。将聚乙烯醇(Polyvinyl alcohol, PVA)羧基化(PVAc),然后将 PVAc涂层在磁性粒子表面,制备出一种新型的靶向药物载体,并将此载体用于两性霉素的包封,效果良好。2 实验部分2.1 仪器与试剂EQUINX55 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仪(德国 Bruker公司);UitraShied 300M核磁共振谱仪(瑞士 Bruker公司);XPERTPRO X射线衍射仪(荷兰飞利浦公司); TU1901 双光束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北京普析通用仪器公司);H800 透射电子显微镜(日本 Hitachi公司)。聚氧乙烯(20)失水山梨醇单月桂酸酯(Tween 20)、

4、Span80、PEG400、PVA 和丁二酸酐为分析纯试剂;4 二甲氨基吡啶(4DMAP, 99%),N,N 二环己基碳二亚胺(DCC, 99%)购于上海 Medpep公司;其它试剂均为分析纯,实验用水为去离子水。2.2 磁性微球的制备2.2.1 Span80PEG400 的合成 取干燥圆底烧瓶,加入反应溶剂二氯甲烷(CH2Cl2) 200 mL,Span80 21.4 g (0.05 mol),丁二酸酐(Succinic anhydride)15 g(15 mol),及催化剂 4DMAP 6.1 g (0.05 mol),于 65 水浴搅拌下反应 12 h。冷却后抽滤除去未反应的丁二酸酐,旋

5、转蒸发滤液除去 CH2Cl2后得 Span80的酯化产物。在 200 mL CH2Cl2中,按照摩尔比 1111 分别加入 PEG400、Span80 的酯化物、DCC及催化剂 4DMAP ,室温下磁力搅拌 24 h。反应结束后抽滤除去DCC,滤液旋转蒸发,然后加几滴四氢呋喃于冰箱中保存过夜。2.2.2 Span80PEG400 嫁接的 PVA化磁性粒子制备 称取适量Span80PEG400 倒入三口烧瓶中,加 50 mL甲苯为脱水剂,搅拌溶解后,加入适量 Fe3O4PVAc ,再加入少量 H2SO4作催化剂,加热回流反应 3 h后停止。弃去甲苯液,用无水乙醇洗脱粘附在烧瓶壁上的黑色产物,用乙

6、醇冲洗多次后蒸去乙醇,产物置于 50 真空干燥后备用。2.3 新型靶向制剂作为两性霉素的载体将 Fe3O4PVAcSpan80PEG400 和水或者一定浓度的两性霉素(AmB)的药物溶液按照质量比 199 配制,超声 15 min后12,各取1.00 mL装于透析袋中,在 25 mL水中透析 24 h,测定 AmB在 407.0 nm处的吸光度,扣除空白的吸收,由工作曲线确定游离药物的浓度,根据EE(%)=(c总-c 游离)/c 总100 计算包封率10。3 结果与讨论3.1 磁性靶向载体的合成及表征3.1.1 Fe3O4PVAc 微球的合成及表征 参照文献13 合成了Fe3O4PVAc 磁性

7、微球。对比红外差谱可知,Fe3O4PVAc 即具有 FeO在570 cm-1左右的特征吸收峰,又含有 1617 cm-1的羰基吸收峰和 1049 cm-1处的醚键的吸收峰, 其结果与文献13相符。此外,在 13CNMR中, 163.2310-6的峰确定为 PVAc的羰基所致。由此可知,PVAc 已成功嫁接在 Fe3O4粒子表面。采用透射电子显微镜(TEM)观察 Fe3O4纳米粒子及 Fe3O4PVAc 的微观形态。由图 1A可见,共沉淀法制备得到的 Fe3O4纳米粒子主要为球形结构,粒子大小均匀。粒子的直径约 20 nm。其表面包覆后形成的Fe3O4PVAc 的形貌见图 1B。包覆后的团聚现象

8、减弱,有部分分散的趋势。Fe3O4 在 XRD图谱中有 6个特征衍射峰(220, 311, 400, 422, 511和 440),这些指标参数在图 2中的两个谱线里都能观察到,说明合成的Fe3O4纳米微粒具有尖晶石结构,且在表面包覆时无相变现象。3.1.2 Span80PEG400 嫁接的磁性微球的制备及表征 Span80PEG400 的合成分为两步,均为酯化反应,其反应原理如下:由 A和 B的分子结构可知,B 结构式上多了一个双羰基(丁二酸酐打开所致)。而反映在 FTIR 光谱上(未列出),就是在 1740和 1850 cm-1之间有双峰(OCOCH2CH2COOH)。此外,采用 1H N

9、MR(CDCl3)对所得产物B的化学结构进行表征,其中,与羰基相连的两个亚甲基(OCOCH2CH2COOH)的化学位移出现在 2.61处,与文献13报道的结果一致,证实了 B的存在。产物 C的红外谱图与 B相比,多了 1109 cm-1处的 as(COC)和952 cm-1处的 s(COC)。此外,在 Span80PEG400 的 1HNMR(CDCl3)谱图上(未列出), 4.21处出现的亚甲基源于 PEG400,且与琥珀酰基(Succinyl group)相连,而 3.56处的峰则为 PEG400分子结构中的重复单元。证实了通过丁二酸酐 Span80已成功连接上 PEG400。在靶向制剂F

10、e3O4PVAcSpan80PEG400 的红外图谱中, FeO键(570 cm-1),羰基(1680 cm-1),特别是醚键的(11001200 cm-1)峰明显增强,由此可知已成功制备了改性的磁性微球。3.2 新型靶向制剂包封两性霉素及结果分析两性霉素是治疗深部真菌感染的首选药物之一,但该药物具有严重毒性,使临床应用受到很大限制。由此,对这类药物的包封和控制释放是提高疗效、降低毒副作用最有效的方法。按照 2.3节所述方法,用Fe3O4PVAcSpan80PEG400 作为两性霉素药物的载体进行实验,为了解其包封效果,需建立在此体系下两性霉素药物的检测方法。由于是磁性载体,在磁场作用下,很容

11、易实现载体与未包封药物的分离和测定。3.2.1 脂质体的吸收光谱和标准曲线 以无水乙醇为溶剂配制较低浓度的两性霉素溶液,以无水乙醇为参比,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在300700 nm内扫描,在 407 nm处出现最大吸收。而空白脂质体和包封药物的脂质体的紫外吸收光谱表明,在 407 nm处测定时,空白脂质体几乎无吸收,故不影响药物的测定(见图 3)。 图 3 脂质体和空白脂质体的紫外吸收光谱图配制浓度分别为 0.5, 1.0, 2.0, 3.0和 4.0 mg/L的两性霉素标准溶液,在 407 nm处测定吸光度。以浓度为横坐标,吸光度为纵坐标进行线性回归得标准曲线。测定两性霉素的线性回归方程为:A=

12、-0.3818+0.08866c(r=0.99883, n=5)。3.2.2 两性霉素的包封及误差分析 当Fe3O4PVAcSpan80PEG400 和 0.25 g/L两性霉素(AmB)的药物溶液按照不同质量体积比配制时,包封率见表 1。随着质量体积比的增加, 包封率也在逐渐增大;但质量体积比达到一定值后再增大,包封率变化不大,最大包封率为 96.6%,高于 Span80和 PEG400制备的囊泡12的包封率95.2%。但由于其具有磁铁靶向性,结果令人满意。需要说明的是,由于这种新型磁性粒子具有两性分子的特点,可用于磁性囊泡等的自组装15和作为分离富集的载体等,相关的工作有待于进一步的研究。

13、 表 1 在不同质量体积比条件下 AmB药物在 Fe3O4PVAcSpan80PEG400 中的包封率【参考文献】1 GAO HuiLing (高会玲), LI JianPing( 李建平). Chinese J.Anal. Chem.(分析化学), 2008, 36(12): 161416182 Hu F L, Deng C H, Zhang X M. J. Chromatogr. B, 2008, 871(1), 67713 YUAN YongHai (袁永海), LI JianPing (李建平). Chinese J.Anal. Chem.(分析化学), 2007, 35(7): 10

14、7810824 Chu L Y, Li Y, Zhu J H, Wang H D, Liang Y J. Journal of Controlled Release, 2004, 97(1): 43535 Qi D, Deng C, Zhang X. J. Chromatogr. A, 2009, 1216(29): 553355396 Qi D, Mao Y, Liu J, Deng C, Zhang X. J. Chromatogr. A, 2009. 1217(16): 260626177 WU ShaoXiong( 吴少雄), XING Zhi(邢 志), CHEN HongBing(

15、 陈红兵), WANG Juan(王 娟), FENG Lu(冯 璐). Chinese J. Anal. Chem.(分析化学), 2009, 37(5): 7117148 Yao G P, Qi D W, Deng C H, Zhang X M. J. Chromatogr. A, 2008, 1215(12) : 82919 Li G Y, Jiang Y R, Huang K L, Ding P, Chen J. Journal of Alloys and Compounds, 2008, 466(12): 45145610 Zhang C F, Cao J Q, Yin D Z, W

16、ang Y X, Feng Y L, Tan J J. Applied Radiation and Isotopes, 2004, 61(12): 1255125911 Manuel A, Rodrigo F P, Ricardo I, Santamaria J. Nanotoday, 2007, 2(3): 223212 Hua W, Liu T Q. Physicochem. Eng. Aspects, 2007, 302(13): 37738213 Schulte D M, Brunner H. J. Chromatogr. A, 1995, 711(1): 536014 WU ChangCheng( 武长城), LI LanYing( 李兰英), ZHANG Dong(张 栋), Song Hui(宋 惠). Journal of Tianjin Institute of Textile Science and Technology(天津工业大学学报), 2005, 24(6): 273015 J C Bacri, V Cabuil, A Cebers, Menager C, Perzynski R. Material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C, 1995, 2(4): 19720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毕业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