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一节 生产性毒物与职业中毒五、 有机溶剂,概 述,一、理化特性与毒作用特点,1.有机溶剂多易挥发,接触途径以吸入为主。2.具脂溶性,与神经系统亲和,有麻醉作用;3.有水溶性,可经皮肤进入体内;4.有可燃性,可用作燃料;5.有些则属于非可燃物,用作灭火剂。,二、化学结构,可以按照化学结构将有机溶剂分为若干类(族),同类物的毒性趋于相似。基本化学结构为脂肪族、脂环族和芳香族。,三、吸收与分布(1),1.大多数有机溶剂吸入后有40%80%在肺内滞留;2.有机溶剂多属于脂溶性,故摄入后多分布于富有脂肪的组织;3.由于血-组织膜屏障富含脂肪,故有机溶剂亦分布于血液充足的骨骼和肌肉组织;,三、吸收与分布
2、(2),4.肥胖者接触有机溶剂后,在体内蓄积量增多、排出慢。5.大多数有机溶剂可通过胎盘,亦可进入母乳,从而影响胎儿和乳儿健康。,1.不同溶剂的代谢程度各异,有些可充分代谢,有些则几乎不被代谢。代谢对毒作用起重要作用。2.体内溶剂主要以原形物经呼出气排出,少量以代谢物形式经尿排出。3.多数溶剂的生物半衰期较短,一般从数分钟至数天,故生物蓄积不是影响毒作用的重要因素。,四、生物转化与排出,五、有机溶剂对健康的影响(1),1.皮肤: 由有机溶剂所致的职业性皮炎,大约占总例数的20%。有机溶剂几乎全部都能使皮肤脱脂或使脂质溶解而成为原发性皮肤刺激物。 典型皮炎具有急性刺激性皮炎的特征,如红斑和水肿;
3、亦可见慢性裂纹性湿疹。有少数工业溶剂能引起过敏性接触性皮炎;个别有机溶剂甚至引起严重的剥脱性皮炎。,五、有机溶剂对健康的影响(2),2.中枢神经系统: 易挥发的脂溶性有机溶剂几乎全部能引起中枢神经系统的抑制,多属于非特异性的抑制或全身麻醉。溶剂的脂溶性与麻醉力密切相关,麻醉力又与化学结构有关。,3.周围神经和脑神经: 少数有机溶剂对周围神经系统呈特异毒性,如二硫化碳、正己烷能使远端轴突受累,引起感觉运动神经的对称性混合损害。三氯乙烯能引起三叉神经麻痹。,五、有机溶剂对健康的影响(3),4.呼吸系统: 常引起上呼吸道刺激症状,如甲醛。高浓度的醇、酮和醛类还会使蛋白变性。长期接触刺激性较强的溶剂还
4、可致慢性支气管炎。,五、有机溶剂对健康的影响(4),五、有机溶剂对健康的影响(5),5.心脏: 对内原型肾上腺素的敏感性增强。曾有报道,健康工人过量接触工业溶剂后可以发生心率不齐,如发生心室颤动,可致猝死。,6.肝脏: 在接触剂量大、接触时间长的情况下,任何有机溶剂均可导致肝细胞损害。其中一些具有卤素或硝基取代的有机溶剂,对肝毒性尤其明显。芳香烃,对肝毒性较弱。丙酮本身无直接肝脏毒性,但能加重乙醇对肝脏的作用。,五、有机溶剂对健康的影响(6),7.肾脏: 四氯化碳急性中毒时,可出现肾小管坏死性急性肾衰竭。多种溶剂或混合溶剂慢性接触可导致肾小管性功能不全,出现蛋白尿、尿酶尿(溶菌酶、葡萄糖苷酸酶
5、、氨基葡萄糖苷酶的排出增高)。溶剂接触还可能与原发性肾小球性肾炎有关。,五、有机溶剂对健康的影响(7),8.血液系统: 苯可以损害造血系统,某些乙二醇醚类能引起溶血性贫血或再生障碍性贫血。9.致癌: 苯可引起急性或慢性白血病。,五、有机溶剂对健康的影响(8),五、有机溶剂对健康的影响(9),10.生殖系统: 大多数溶剂容易通过胎盘脂质屏障,还可进入睾丸。有些溶剂(如二硫化碳)对女性生殖功能和胎儿的神经系统发育均有影响。,11.联合作用 许多溶剂是混合物;人们可能同时或先后接触两种或更多种的溶剂。联合作用的机制: 主要是通过一种溶剂影响另一种溶剂的代谢。如甲苯是苯代谢的竞争抑制剂;乙醇增强小鼠吸
6、入苯所致血液毒性,使三氯乙烯的的肝毒性增强。,五、有机溶剂对健康的影响(10),苯(benzene, C6H6),一、理化特性,在常温下为带有特殊芳香味的无色液体,极易挥发,易燃,微溶于水,易溶于有机溶剂。,二、接触机会 1.作为有机化学合成中常用的原料; 2.作为溶剂、萃取剂和稀释剂; 3.苯的制造; 4.用作燃料。,三、毒 理(1),1.侵入途径 生产环境中主要以蒸气形式通过呼吸道进入人体,皮肤仅能吸入少量。,2.分布 苯主要分布于含类脂质较多的组织和器官中,如脑、肾上腺、骨髓和血液等。,三、毒 理(2),3.代谢约40%在体内氧化,形成酚、对苯二酚、邻苯二酚。 约10%蓄积在体内含脂肪较
7、多的组织内,逐渐转化为上述代谢产物排出体外。,三、毒 理(3),4.排出 50%以原形经呼出气排出;其余经代谢再与硫酸盐或葡萄糖醛酸结合随尿排出。,三、毒 理(4),苯是一种蓄积性毒物 苯是确认的人致癌物,四、毒作用机制,急性毒作用:中枢神经系统麻醉作用高浓度对眼、皮肤、粘膜有刺激作用,四、毒作用机制,苯的血液毒性与遗传毒性:1.干扰细胞因子对骨髓造血干细胞的生长和分化的调节作用,IL-1,IL-2,TNF-。2.氢醌与纺垂体纤维蛋白共价结合,抑制细胞增殖。3.DNA损伤:苯的活性代谢物与DNA共价结合;代谢物氧化产生活性氧,对DNA造成氧化性损伤。4.癌基因活化:ras,c-fos,c-my
8、c等。,五、临床表现(1),1.急性中毒 主要表现为中枢神经系统的麻醉作用。尿酚和血苯升高。可有暂时性血象改变。,2.慢性中毒:慢性苯中毒主要损害造血系统苯可引起各种类型的白血病,五、临床表现(2),(1)造血系统:血象:白细胞、红细胞、血小板均减少。白细胞减少主要为中性粒细胞减少,淋巴细胞数相对增多,白细胞数低于4109/L才有意义。除数量变化外,粒细胞也有退行性改变如出现中毒性颗粒或空泡。 骨髓象:轻度中毒大多为正常;较典型的为再生不良型;有的病例伴发灶性病态性增生的骨髓象。,五、临床表现(3),(2)神经系统:类神经症和植物神经功能紊乱(3)其它:长期接触者皮肤干燥、脱屑以至皲裂过敏性湿
9、疹损害生殖系统,免疫系统,染色体畸变。,五、临床表现(4),六、诊 断,诊断原则:职业史临床表现(急性神经系统,慢性造血系统)现场劳动卫生学调查实验室检查排除其它疾病,七、处理原则,1.急性中毒:移至空气新鲜处,脱去被污染的衣物,用肥皂水清洗,忌用肾上腺素。2.慢性中毒:一经确诊,应调离接触苯的工作。设法恢复已受损的造血功能,调节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八、预防原生级预防(1)以无毒或低毒的物质取代苯 如在油漆及制鞋工业中,以汽油、甲苯、二甲苯等作为稀薄剂或粘胶剂;以乙醇等作为有机溶剂或萃取剂。(2)生产工艺改革和通风排毒 生产过程密闭化、自动化和程序化;安装有充分效果的局部抽风排毒设备,定期维修
10、,使空气中苯的浓度保持低于国家卫生标准。,(3)卫生保健措施 苯作业现场进行定期劳动卫生学调查,监测空气中苯的浓度。作业工人应加强个人防护,如戴防苯口罩或使用送风式面罩。进行就业前和定期体检。女工怀孕期及哺乳期必须调离苯作业,以免对胎儿和乳儿产生不良影响。 (4) 职业禁忌证 血象指标低于或接近正常值下限者,各种血液病,严重的全身性皮肤病,月经过多或功能性子宫出血。,甲苯、二甲苯,一、理化特性 甲苯 (toluene)、二甲苯 (xylene)均为无色透明,带芳香气味、易挥发的液体。 甲苯沸点110.4C,蒸气比重3.90。二甲苯有邻位、间位和对位三种异构体,其理化特性相近;沸点138.4-1
11、44.4C,蒸气比重3.66,均不溶于水,可溶于乙醇、丙酮和氯仿等有机溶剂。,二、接触机会 用作化工生产的中间体,作为溶剂或稀释剂用于油漆、喷漆、橡胶、皮革等工业,也可作为汽车和航空汽油中的掺加成分。,三、毒理 甲苯、二甲苯可经呼吸道、皮肤和消化道吸收。 吸收后主要分布在含脂丰富的组织,以脂肪组织、肾上腺最多,其次为骨髓、脑和肝脏。,甲苯80%-90%氧化成苯甲酸,其中80%与甘氨酸结合生成马尿酸,随尿排出;20%与葡萄糖醛酸结合为苯甲酸葡萄糖醛酸随尿排出 甲苯以原形经呼吸道排出一般占吸入量的3.8%24.8%。,二甲苯60%80%氧化产物为甲基苯甲酸(仅一个甲基参与氧化反应),其中大部分与甘
12、氨酸结合为甲基马尿酸,随尿排出;小部分与葡萄糖醛酸结合为甲基苯甲酸葡萄糖醛酸随尿排出。 二甲苯经呼吸道排出的比例较甲苯小。,四、毒作用表现 急性中毒: 高浓度甲苯、二甲苯主要对中枢神经系统产生麻醉作用对皮肤粘膜的刺激作用较苯为强,直接接触可引起皮肤红斑、干燥、脱脂及皲裂,四、毒作用表现 慢性中毒:纯甲苯、二甲苯对血液系统的影响不明显。出现不同程度的头晕、头痛、乏力、睡眠障碍、记忆力减退等症状。,五、预防 (1)降低空气中的浓度。通过工艺改革和密闭通风,将空气中甲苯、二甲苯浓度控制在国家卫生标准以下 。 (2)加强对作业工人的健康检查。做好就业前和2年一次的定期健康检查工作。 (3)卫生保健措施
13、同苯。 (4)职业禁忌证 神经系统器质性疾病,明显的神经衰弱综合征,肝脏疾病。,正己烷(n-hexane)分子式C6H14,一、理化特性,常温下为微有异臭的液体,易挥发,几乎不溶于水,易溶于氯仿、乙醚、乙醇。,二、接触机会提取植物油与合成橡胶的溶剂,试剂低温温度计的溶液制造胶水、清漆、粘合剂和其他产品,制鞋厂女工,三、毒 理(1),1.侵入途径: 以蒸气形式经呼吸道进入体内,也可经胃肠道吸收;经皮肤吸收较少。,2.分布 与器官的脂肪含量有关,主要分布于血液、神经系统、肾脏、脾脏等。,三、毒 理(2),3.代谢 主要在肝脏进行氧化,代谢产物由尿排出(可反映接触水平)。 正己烷在体内的代谢受其他化
14、学物的影响,甲苯可减慢代谢;丙酮、甲基乙基酮、异丙醇可加速其代谢。,三、毒 理(3),4.毒作用机制 代谢产物2,5-己二酮与神经微丝中的赖氨酸结合,发挥毒性作用。,三、毒 理(4),四、临床表现(1),1.急性中毒:神经系统症状,头晕、头痛、胸闷;眼和上呼吸道粘膜刺激症状;麻醉症状;经口摄入可引起恶心、呕吐、支气管和胃肠道刺激症状,严重者发生中枢性呼吸抑制。人体摄入约50g可致死。,2.慢性中毒,神经系统:引起多发性周围神经病变(痛觉、触觉、运动),其特点为起病隐匿且进展缓慢。痛、触觉减退一般呈手套、袜子型分布。较重者累及运动神经,肌无力,肌肉萎缩,以四肢远端较为明显。心血管系统:心律不齐。
15、生殖系统:精子生成过程受干扰。免疫系统:血清免疫球蛋白IgG、IgM、IgA水平受到抑制。,四、临床表现(2),华北煤炭医学院,正己烷中毒患者,在一工艺品公司打工,工作是用胶粘宝石等工艺品 ,工作不到半年即出现腿脚麻木,不能站立、行走等症状。,五、诊 断(1),1.观察对象:肢体远端麻木、疼痛,下肢沉重感;神经-肌电图显示可疑的神经源性损害。2.轻度中毒:肢体远端出现对称性分布的痛觉、触觉或音叉振动觉障碍,同时伴有跟腱反射减弱;神经-肌电图显示有肯定的神经源性损害。,五、诊 断(2),3.中度中毒:跟腱反射消失;下肢肌力4度;神经-肌电图显示神经源性损害,并有较多的自发性失神经电位。4.重度中毒:下肢肌力3度或以下;四肢远端肌肉明显萎缩,并影响运动功能。,六、防治原则(1),1.治疗原则:急性正己烷中毒:立即脱离接触,移至空气新鲜处,用肥皂水清洗皮肤污染物,作对症处理。慢性正己烷中毒:有多发性周围神经病变,应尽早脱离接触,予以对症和支持治疗。,2.预防:完善管理控制接触浓度 加强个人防护与健康监护,六、防治原则(2),复习题: 制做一张表格,比较苯、甲苯、二甲苯和正已烷的理化特性、接触机会、毒理、毒作用表现及其预防措施,总结其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