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批评中的数学思维.doc

上传人:99****p 文档编号:1989985 上传时间:2019-03-25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3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闻批评中的数学思维.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新闻批评中的数学思维.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新闻批评中的数学思维.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新闻批评中的数学思维.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新闻批评中的数学思维.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新闻批评中的数学思维摘 要:在发现事实、分析事实、从事实推出结论的新闻批评过程中,合理运用相对严格的数学精确思维、归纳思维和分类思维进行调查和推理,既有助于增加新闻批评的精确性,最大限度接近新闻事件的本质真实,又可提高报道的科学性,得出令人心悦诚服的批评结论。关键词:新闻批评;数学思维;精确思维;归纳思维;分类思维数学是自然科学中一门比较抽象的学科,严格的逻辑推理和精确的证明过程是不容置疑的基本特点1。因此,不少人对其顶礼膜拜或者敬而远之。西方新闻界把数理统计引入了新闻采访和写作之中,并用数学语言报道新闻,从而创立了精确新闻报道2。精确新闻报道的诞生早已表明新闻和数学并不对立,而精确新闻对传统

2、新闻报道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对其内容产生的环节上,如新闻内容使用自身媒体或者科研机构的民调数据,但记者严格和精确的思维习惯在新闻报道专业实践上尚付阙如。新闻批评不同于娱乐报道之类的软新闻。相比之下,它需要更加严密、准确、论证充分和结论可靠,搞不好反惹来“笔墨之争,官司缠身” ,得不偿失。庄慎之认为,新闻官司的日益增多不能归咎于被批评者的过分纠缠, “重要的是要更新传统的新闻批评观念, 提高新闻批评的准确性、科学性”3。因此,在批评报道线索的发现、新闻事实分析和结论论证等过程使用数学上的归纳、分类和综合等逻辑思维方法,并在整个操作中秉承“精确真实”理念,更能准确地厘清新闻事件的逻辑、明晰新闻事件的内

3、涵和外延,中肯又不偏颇的批评结论也就水到渠成了。一、精确思维:以“数”服人1.新闻需要精确的真实。新闻真实可能只是一种模糊的真实,模糊的真实只能展示事件的轮廓而不能触其本质。如报道对人数的描述“成百上千人”和“总计 1000 人”都算是真实。但前者是模糊的,而后者是精确的。新闻批评要批评人,证据虽然没错,但如果不精确,恐怕也难以让人信服。但也并不是有了数字就会有精确的真实,数字不准确反而会使新闻批评失实。记者在报道时如果只想以“数”造轰动,吸引公众眼球,并不是追求报道的真实精确,反而会让媒体蒙羞,削弱其公信力。湖南媒体曾对贪官蒋艳萍“肉弹 40 多名厅级干部”的报道数字失实便是例证。记者应该像

4、古人“敬惜字纸”的态度那样敬畏“新闻数字” 。如果批评报道不能达到精确的要求:一是可以退而求其次,使用模糊真实;二是宁愿不报道某个事件也不要滥用“数字”以免弄巧成拙。精确、真实并以“数”服人应当成为新闻批评的一种理念。真实而又精确的批评才会令人信服。2.模糊的结论来源于精确的数字。有些批评报道的结论有“模糊”的成分,而结论的模糊应该是记者调查、谨慎表达的体现。毕竟,批评报道不能像精确报道那样罗列一大堆的数字表格。报道若是充斥着干瘪瘪的数学语言,也会降低其可读性。但是,批评报道的模糊结论应该是有理有据的,其背后的调查数据也应该是真实精确的。如批评报道高科技几成摆设,该谁买单?4在题目上已经下了结

5、论。 “几成”是一个模糊的概念,但这个模糊的概念并不是从模糊的事实中来。记者经过对广州金沙洲真空垃圾收集系统投放口的数量完全统计,发现不开放的投放口占到了总投放口数量的 80%,不开放的投放口都处于闲置状态。虽是批评,但也得承认已开放的投放口是正常使用的。故用“几成” ,而不像同城媒体在 2009 年对其下的“已成摆设” 、 “亿元系统报废”的绝对结论。模糊数学其实并不模糊,它背后的思维过程、评价指标和理论分析都是非常严格精确的。其模糊性体现在可以选择多种严格的数学方法进行复杂的社会事件分析。对复杂系统进行模糊描述和控制,往往能达到精确的目的5。诚如模糊的“几成”也是来源于精确的 80%。记者

6、若不经统计而贸然给出表面准确的“已成” ,那就有违事实了。被批评者不能得到客观评价,其又怎能接受批评呢?3.主动统计数据,摆脱消息源的控制。记者在采访与报道新闻时,常常过分依赖少数消息来源提供的信息,包括新闻发言人、官方消息以及记者招待会等。在这种情况下,记者很容易受到消息来源的摆布和控制,使得新闻调查无法深入内核获得第一手资料,想要做出有力的批评也就无能为力。还是以高科技几成摆设,该谁买单?报道为例,其中有涉及到这个“高科技”系统一个月维护运营的费用问题,它对报道的方向确定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实际上这个数据并不容易得到。设备提供方拒绝透漏、物业公司不知情、官方信息不真实等都给记者获取真实数

7、据造成困难。几经波折,记者利用物业公司提供的“社区共 300 个垃圾桶、每桶垃圾常重 50 公斤、垃圾一天收集 2 次” 、官方透漏的“社区每天产垃圾 30 吨”以及科研机构领导公开披露的“处理真空收集系统的垃圾是 172 元/吨”这几项数据,经过计算并向科研机构验证而得到“该系统处理垃圾每月约需 15.48 万”的结论。如此就摆脱了官方坚持“系统运营每月仅需要 2 万元电费”消息源的控制。此报道在行文中利用两个数据形成强烈反差,含蓄地做到了寓批评于精确数据之中。经过大规模的社会调查得到精确数据的做法在精确新闻报道中已经非常普遍,但在日常批评报道中则不可能一律如此要求。记者经过主动计算得到的精

8、确数据反而更加快捷、便利可靠。而这种精确的获得也并非难事,只要勤于奔走与各方打交道总可成功。常常我们都看到或听到“记者随机采访了几位市民” ,这些记者都在偷懒中使用了严格的“随机”概念,他们不过是在“便利”访问,但是“那种在街上任意找几个人调查进行民意测验的方法是没有多大意义的”2。一个优秀调查记者的重要素质就是“能奔走” ,新闻是“跑”出来的。闭门造车做新闻、没有第一手资料,何来精确之言?二、归纳思维:批评有“术”追求新闻的事实精确是新闻批评的前提,而要获得切中肯綮的批评结论则离不开对新闻材料科学的分析。批评也需有“术” ,而数学的归纳思想即是有力的“逻辑术”之一。归纳法是以个别(或者特殊)

9、的知识为前提,推出一般性的知识为结论的一种推理方法,而归纳法又分为完全归纳法和不完全归纳法6。社会事件往往比较复杂, “仅仅依靠精确的数学方法去描述复杂的自然界和社会是绝对不可能的”7。即使是宣称提出“科学归纳法”的培根8,也不过是使用了不完全的排除归纳法。归纳思维在新闻批评中的作用主要有两点:1.归纳有助于新闻线索的发现。归纳思维在新闻批评中有助于新闻线索的发现。批评报道的任务就是清除包围在事实内核外面的障碍物,分辨真伪、澄清是非。但涉及到需要舆论进行监督的新闻事件,通常都是在揭别人的“短”或“丑” 。事实的发生和发现总有滞后,批评对象也不会开“新闻发布会”广而告之,事因往往比较复杂,事态发

10、展有时也会捉摸不定,有些负面新闻还不易判断,这些都给新闻批评造成了困难。此时,记者对新闻事件的思维分析显得尤为重要。在获取新闻苗头的初始,记者应该运用类比归纳的思维对“苗头”进行分析。一来可以发现独家新闻,二来可以在已有的新闻批评上发现新视角。 培养新闻敏感不是空喊注重生活积累,而是要在如何积累、积累什么和如何培养敏感上下功夫。范敬宜老先生的独家新闻月光如水照新村9的发现绝对不是因为睡觉,而是他在睡觉的时候进行了一系列严密的逻辑思维活动。通过归纳从就寝到次日早晨的现象“没有电话投诉+没有社员报案+没有人捅领导被窝+没有说假话报假数的形式主义改革开放农村有成就”得出结论,才有这条著名的独家新闻的

11、诞生。其实范老的“能力”和“积累”就体现在其思维能力上的积累。新闻的“敏感”就是科学思维,对生活有科学的思考方式和严密的逻辑思维才能发现新闻,察人所不能察。而“归纳”恰恰是发现新事物的灵验宝术,如大数学家高斯所言,他的很多定理“都是通过归纳发现的”6。即使伟大的哥德巴赫猜想也是通过归纳推理而得出来的,并且哥德巴赫本人除使用归纳法得此猜想外“也并不具有更充分的依据”10。2.归纳有助于批评结论的证明。在论证新闻批评的结论方面,归纳思维的使用也是相当普遍的。对于一些引起较大社会反响的政府决策、企业行为和团体活动进行舆论监督,得出批评结论之前常需进行一定规模的调查。只有真正了解到多个个体对公共决策的

12、态度,并通过归纳部分的特征,才能抽象出代表整体的一般结论。批评报道垃圾分类,广州准备好了吗?11在题目已经预设了一个前提结论:广州没有准备好垃圾分类。对此,其分析和证明结论的过程就是从个别到一般、从部分到整体的归纳过程。报道首先罗列了广州各区主要街道的垃圾分类准备情况。从这些街道准备工作的现状总结它们共同的特点,也就归纳得到了“广州的街道没有准备好垃圾分类” ,继而归纳“街道没有准备好”和“农贸市场没有准备好” ,得出结论“广州没有准备好”(如图 1)。这种归纳不算严格,不同的媒体、不同的人力、物力在不同报道的角度上都有不同程度“严格”的归纳。往往越全面的归纳需要越大规模的调查。如以上报道,这

13、在一般的批评报道中并不常见。但这就是为了搜集更多的“证据” ,证据越多就给归纳结论的力度增加了更多的砝码。新闻报道不可能穷尽广州每一条都没有准备好垃圾分类的街道(理论上可行,但实际上不可操作),但是采集更多的案例,结论就会愈加中肯。新闻批评的归纳是在有限的(过去或者现在的)现象上得到某一方面的判断,其本质是由已知推出未知。因此在归纳的同时,其背后也隐藏着记者的预测以及其批评倾向。这种做法不单是批评报道中用,在批评性的新闻评论中也常常使用“同质论据叠加”的方法论证结论,实际上也就是归纳思维的运用。这种归纳不算严格,不同的媒体、不同的人力、物力在不同报道的角度上都有不同程度“严格”的归纳。往往越全

14、面的归纳需要越大规模的调查。如以上报道,这在一般的批评报道中并不常见。但这就是为了搜集更多的“证据” ,证据越多就给归纳结论的力度增加了更多的砝码。新闻报道不可能穷尽广州每一条都没有准备好垃圾分类的街道(理论上可行,但实际上不可操作),但是采集更多的案例,结论就会愈加中肯。新闻批评的归纳是在有限的(过去或者现在的)现象上得到某一方面的判断,其本质是由已知推出未知。因此在归纳的同时,其背后也隐藏着记者的预测以及其批评倾向。这种做法不单是批评报道中用,在批评性的新闻评论中也常常使用“同质论据叠加”的方法论证结论,实际上也就是归纳思维的运用。三、分类思维:“高” 、 “深”并重如前所述,新闻批评的归

15、纳是在选定了新闻事件某个侧面后才进行的行文论证,而在归纳前选择哪一个侧面则需对错综复杂的事实按照一定的方式进行分类。分类,是依据一定的标准,将对象区分为不同种类的逻辑方法6。新闻批评事件常常涉及的人和事关系复杂,事件疑点迷雾笼罩,问题的责任归属也不甚明了,往往不易把握整个事件的特征。采用分类思维的方法能对大量繁杂的新闻材料系统化、条理化和类别化。但是新闻批评中对子事件分类不可能像数学中集合的“划分”一样具有严格的完备性,并且任何的分类也只是在“某一观点下把某些对象看作是同类的”12。如果有两个“某一观点”有交叉的成分,则一个对象可能属于两个不同集合,这也就是模糊数学的观点。在新闻报道中对子事件

16、的分类本身就具有模糊性。但是,模糊是在选择“某一观点”上的模糊(不同标准选择),而在选定了一个标准后,分类应该是确定的。分类并非最终目的,而是为探寻报道所服务。对于分类思维在新闻批评中的作用,可以归纳为两个方面:一是有利于提升批评的高度;二是有助于加深批评的深度。1.批评的高度:分类的“宏观意识” 。批评报道政治意识和大局意识的培养离不开对事物的“分门别类” 。大局就是某一观点,新闻批评引证某些新闻事件就是按照这个大局分类得到的同质事件。分类的过程是在寻找大局,然后在大局的标准下选择子事件。如此就可以提升新闻批评的高度,彰显宏观意识,此处的宏观就是所谓的大政治观,即大局。批评报道人行道烂尾工程

17、谁来治理?13中的主题是一条无人治理的烂尾路。如果就事论事也可作一般民生新闻对待,但是报道的过人之处正是看到了“大局” ,把烂尾路分类隶属为“亚运烂尾工程”这个集合中的元素之一,于是便站在了一个更高的政治角度去看一条烂路。如此,批评的便不只是这个工程的负责方,还有整个统管亚运工程的政府在“后亚运”时期的缺位。2.批评的深度:分类的“抽丝剥茧” 。对新闻事件进行分类后能清晰看到其来龙去脉、概貌分支、隶属关系和不同类间的相互影响,但分类并不是最终的操作和目的。分类后是要运用原因思维和历史思维对新闻事件进行深入的解剖,分辨子事件间的各种连带影响,如此的批评结论才能“高” 、 “深”并重。2011 年

18、 4 月 1 日,一场“垃圾分类”运动在羊城高调展开。4 月 12 日,倍受诟病的广州番禺垃圾焚烧厂重提日程。就在广州的同城媒体都连篇累牍地分别对垃圾分类和垃圾焚烧厂进行现状跟进之时,批评报道垃圾焚烧背后的互动与博弈4则是从广州垃圾产生到处理的整个流程进行联系审视(如图 2),巧妙地把“垃圾分类”和“垃圾焚烧厂”两件大事放在同一大环境去考虑。报道首先对概念进行分类,揭露政府偷换概念的做法把“处理方式”变成“选择焚烧厂地址” ,然后引证讨论“垃圾分类资源化”和“垃圾焚烧”的两派交锋。垃圾分类不过是垃圾产生的过渡处理环节,焚烧厂等才是垃圾处理的终端。而垃圾分类的资源化处理又将影响焚烧厂“建还是不该

19、建”的讨论。这样就把有关广州的垃圾问题都融进了整篇报道中,抽丝剥茧般呈现了近年来广州各种垃圾问题之间的联系和影响,批评也就显得更加掷地有声了。对一些影响比较大、时间持续比较长的公共决策进行批评报道,将事件如上图分类成一个个子事件有以下两个好处。一是在理清各个事件的关系后,可以选择一个子事件进行深入解剖,同时又考虑了其它子事件对其的连带影响。这样能使报道既集中又全面。 高科技几成摆设,该谁买单?报道的采访中,官方一直否认“此高科技与垃圾分类无关” ,而笔者由上分类图分析后认为它们在环节上的确是不同类的,但它们却是相邻的两个流程,在“对抗广州垃圾围城”(引自该报道)的功用上又是同类的。报道中融入部

20、分垃圾分类的内容,丰富了报道信息也理清了两者关系,既批郤导窾又相得益彰;二是在对新闻事件官止神行的同时,把各个关系的特点、交叉影响、直接影响和事件的起源、历史发展、现状乃至预测都于行文间清晰呈现,不独触某一点而高屋建瓴、纵观全局。批评报道垃圾焚烧背后的互动与博弈与南方都市报批评性社论垃圾焚烧决策切勿偷换概念14皆为此列。对新闻事件的分类不当便会偏离主流,分类不全又会导致一孔之见。新闻批评的“高” 、 “深”程度也就看记者对新闻事件剖析时的分类细致程度了。历来新闻批评乃至整个新闻传播学科都被看作是偏向实践的学科,认为经验积累才是重要的,往往忽视了理论素养对专业学生和从业人员的培养。其实不然,新闻

21、有学,批评有术,一些有识之士也早已提出了要把“新闻批评当作一门学问来研究”15。从人对事物的认识过程去研究新闻批评思维方式16。记者批评的思维方式的培养可从数学的逻辑思维方式中汲取养分,因为数学的逻辑思维是对具体事物经过了高度的抽象和长时间的经验总结而得来的,它的严密性与合理性深入人心。当然,新闻批评的复杂性并不是单纯的逻辑思维就能解决。但当记者有了学者般的严谨态度、分析思维与钻研精神,在发现事实、分析事实、从事实推出结论的新闻批评过程中,能够合理运用相对严格的数学精确思维、归纳思维和分类思维进行调查和推理,则既有助于增加新闻批评的精确性,最大限度接近新闻事件的本质真实,又可提高报道的科学性,给出让人心悦诚服的批评。参考文献:1 (俄)A.D.亚历山大洛夫等著,孙小礼等译.数学:它的内容方法和意义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1(3).2 李法宝.新闻传播方法论M.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2007(61).3 庄慎之.新闻批评要讲科学性与准确性J.中国记者,1989(8).4 胡念飞,李金泳.高科技几成摆设,该谁买单?N.南方日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毕业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