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穴位给药法治疗心律失常的研究现状与展望.doc

上传人:99****p 文档编号:1990325 上传时间:2019-03-25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3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用穴位给药法治疗心律失常的研究现状与展望.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用穴位给药法治疗心律失常的研究现状与展望.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用穴位给药法治疗心律失常的研究现状与展望.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用穴位给药法治疗心律失常的研究现状与展望.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用穴位给药法治疗心律失常的研究现状与展望.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用穴位给药法治疗心律失常的研究现状与展望【摘要】 目的总结穴位给药治疗心律失常方法和临床应用。方法总结穴位敷贴、穴位注射、穴位埋线等在治疗心律失常方面的应用及实验研究进展。结果穴位给药治疗心律失常具有用药量小、药效高、毒副作用少的特点。结论穴位给药符合心律失常用药的基本要求:尽快产生有效且能被很好耐受的药物浓度,并根据治疗需要尽可能长时间地保持这一浓度而不引起副作用;同时存在着剂型制剂工艺落后的问题,需要借助高科技发展现代新剂型。 【关键词】 穴位给药;敷贴;穴位注射;埋线;心律失常随着对药物毒副作用认识的不断加深,医学界开始研究第四代给药方式,其特点是用药量小、副作用小、药效稳定持久等,例如

2、靶向给药。心律失常是心血管系统的一种常见病和多发病,传统的给药方法如静脉滴注或口服往往疗效一般或产生全身毒性反应。近年来,国外采用心外膜药物聚合物骨架粘附给药和离子导入给药,产生了较好的效果,其局部药物浓度高、起效迅速、能进行药物控释,且能避免全身的不良反应,是一种很有发展前景的给药方式1 。中医药在给药方式上的研究还不多,但是中医理论中蕴藏着这方面的认识,例如药物归经理论与现代的靶向给药有相通之处;针灸的穴位给药就是以药量小、副作用小为特点,其给药途径符合第四代给药方式的要求。穴位给药主要包括穴位敷贴、穴位注射、穴位埋藏(穴位植入)等。目前这方面的研究报道尚少,下面对穴位给药治疗心律失常的研

3、究现状作一总结。1 穴位敷贴刘桂珍2报道用麝香保心丸耳穴敷贴治疗室性早搏 100 例,并与王不留行子组进行比较。方法:取耳穴。主穴:心、神门,配穴:交感、内分泌、皮质下。取麝香保心丸一贴,剪 1 cm1 cm 医用胶布,贴于心、神门穴,先取左耳,敷之 3 d 换右耳,这样左右轮换贴耳穴,20 次为 1个疗程,即 2 次/周,以药丸溶化效果更好。王不留行子组(对照组)40 例选穴相同。结果:治疗组显效 32 例,有效 58 例,总有效率为 90.0%。对照组显效 2 例,有效 33 例,总有效率为 82. 5%。两组相比差异显著(P0. 01) ,表明麝香保心丸组优于王不留行子组,临床上有显著意

4、义。本治疗方法简单、安全,病人乐意接受,不仅发挥了经络穴位的作用,而且发挥了麝香保心丸的药效,两效齐并效果更佳。焦瑛等3报道用平颤膏穴位敷贴治疗房颤 432 例。病人随机分为平颤膏治疗组和异搏定对照组。治疗组主要药物组成有元胡、生山楂、黄连、茵陈,该药经现代科学工艺提纯后再加入适量氮酮渗透剂制成浸膏,装入 7.5 cm2 cm 大的渗透膜中贴于心俞(双)、内关(双)、膻中。贴前先用 75%的酒精清洁局部皮肤,再用手指在穴位上摩擦 10 min 左右,以皮肤红热为度,将膜面对准穴位适当用力加压 30 s 即可,每 24 h 更换 1 次。疗程中除个别针对病因用其它药外,禁用任何抗心律失常药辅助治

5、疗。对照组用异搏定 80 mg 研末装胶囊,3 次/d 口服。治疗组显效率 25.38%,有效率 59.47%,无效率 15.15%,总有效率 84.85%;对照组显效率 23.21%,有效率 52.98%,无效率 23.81%,总有效率 76.19%。穴位敷贴疗法治疗心律失常最为突出的优点是方便,痛苦小,病人乐于接受。2 穴位注射2.1 室性心律失常周庆伟等4报道用当归液穴位注射治疗过早搏动 41 例收效较佳,方法如下:穴位常规消毒,选用 5ml 注射器和 6 号针头,针尖垂直刺入内关(双) 、神门(双)穴,上下提插 23 次,有酸胀感后每穴注入 6%当归注射液0.5 ml,1 次/d,10

6、 次为 1 个疗程,总有效率 87.8%。张馨兰等5报道用穴位注射的方法治疗室性期前收缩 30 例,取穴为内关、神门,穴位注射药剂为 1%利多卡因 4 ml,30 例病人中显效17 例,有效 10 例,无效 3 例,总有效率为 90.0%。杨吉第6报道以内关穴槲寄生针穴位注射治疗顽固性室性早搏15 例,方法:病人取仰卧位,医者以一次性空针抽取槲寄生注射液 1.5 ml (2 g/ml),取内关穴,常规消毒,直刺 1 寸,经施术直至“得气”为标准,抽动针栓见无回血,缓缓推注,注完留针 1 min,隔日 1 次,5 次为 1 个疗程,所有患者穴位注射前均记录心电图,停治后再复查 1 次,结果 15

7、 例中治愈 8 例占 53.3%,显效 6 例占 40%,有效 1 例占 6%,总有效率 100%。刘三太等7穴位注射治疗室性心律失常 30 例,治疗组取心俞、内关穴,病人坐位略前伏,穴位常规消毒,用 6 号针头抽取 2%利多卡因4 ml(80 mg),灯盏花注射液 4 ml 向下直刺略捻转,待局部得气后回抽无回血时将药缓慢注入,每穴 2 m,出针后用干棉球按压片刻,1 次/d,5 次为 1 个疗程,对照组采用口服抗心律失常和扩管西药治疗,结果治疗组 30 例经 12 个疗程治疗,显效 18 例占 60.00%,有效 10 例占33.30%,无效 2 例占 6.60%,总有效率为 93.40%

8、;对照组 30 例显效 12例占 40%,有效 8 例占 26.7%,无效 10 例占 33.3%,总有效率 70%,治疗组在显效率、有效率、总有效率方面均大于对照组,有显著差异(2=4.0,P0. 05)。刘斌8报道在内关穴注射苯肾上腺素、维生素 B 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 40 例,有效率为 82. 5%。曹奕9报道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 60 例患者,随机分为穴位注射组和针刺组进行对照观察,两组均选内关穴,治疗组以 5 ml 消毒注射器抽取新福林 10 mg,取双侧内关穴,常规消毒后刺入,提插得气,抽无回血后缓慢推药,每穴 5 mg。出针时用消毒干棉球按压针孔,避免出血;对照组取双侧

9、内关穴,常规消毒穴位皮肤,用 28 号 2 寸毫针刺入,大刺激量提插捻转,平补平泻,得气后留针 2040 min,其间行针 3 次,结果:治疗组有效率 90.0%,对照组有效率 53.3%,显示两组疗效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穴位注射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疗程结束后3 个月,两组有效率比较,治疗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为穴位注射组的远期疗效优于针刺组。2.2 心动过缓李淑萍等10报道穴位注射治疗心动过缓 50 例,取心俞穴,患者取伏卧位,穴位常规消毒,根据患者胖瘦酌情进针深度,药物为复方丹参注射液 2 ml,进针后稍加提插待有针感回抽无血后缓慢注入,1 次/d,每次取一侧

10、穴,10 次为 1 个疗程。首次取左侧心俞穴注射效果较好,以症状消失、心率恢复为每分钟 6270 次左右、1 个月后随访未见复发为治愈;50 例患者全部治愈,治疗最少 3 次,最多 10 次,采用本法治疗心动过缓产生奇效。2.3 各种心律失常王菊光等11报道小儿病毒性心肌炎心律失常 78 例效果满意,方法:取患儿内关穴,局部消毒,用 5 号半注射针头,进针约 0.5 cm 左右,回抽无血后注射 25%硫酸镁 0.2 ml,双侧穴位注射,7 d 为 1 个疗程,可连用两个疗程,结果:穴位注射 7 d 后,急性患儿心电图约 90.1%恢复正常或好转;慢性患儿约 54%恢复正常或好转、且疗程短;中毒

11、组硫酸镁穴位注射治疗(不停用洋地黄)3 d 后,心电图洋地黄中毒表现消失。韩勇等12用中药穴位注射治疗心律失常 47 例,取穴 1 组:心平(经验穴,在手少阴经上,腕横纹上 35 寸压痛点) ;2 组:厥阴俞、内关、心俞;气血虚的加足三里、阴虚火旺加太溪、痰火型加丰隆、瘀血加血海,用一次性 10 ml 注射器抽取生脉注射液 4ml 及复方丹参注射液 4 ml,1 ml/穴,2 d 1 次,两组穴位交替使用,10 次为 1 个疗程,结果治愈 5 例,好转 33 例,无效 9 例,总有效率 80.9%。石雪梅13报道穴位注射治疗心律失常 28 例。选穴:主穴心俞、内关、心俞周围敏感区,失眠加神门、

12、前额头痛加印堂、前侧头痛加太阳、后侧头痛加风池、头顶痛加百会,药物组成:安定注射液 2 mg, 5%葡萄糖 4 ml; 0.1%利多卡因 5 ml,维生素 B110 mg;5%葡萄糖 4 ml,丹参注射液 2 ml,注射方法:以上穴位常规消毒,每穴注入药物 0.5 ml,1 次/d,5 次为 1 个疗程,用以上方法治疗不同年龄组的病人 28 例,痊愈 20 例,好转 6 例,无效 1 例,有效率 96%。尹克春等14用当归注射液治疗快速心律失常 50 例并与 30 例常规西药及 30 例常规针刺治疗作对照研究,方法如下:治疗组用 3 ml 注射器抽取当归注射液 2 ml 分别刺入双侧内关、神门

13、穴,有针感后回抽无血将药物注入,西医对照组则按常规治疗,针灸对照组毫针针刺双侧内关、神门穴,留针 20 min,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 88.00%,西医对照组为86.67%,针灸对照组为 70.00%,治疗组与西医对照组比较无显著统计意义(P0.05),治疗组与针灸对照组比较有显著统计意义(P0.05) ,中医证候疗效统计治疗组总有效率为 88.00%,优于西医对照组的 70.00%和针灸对照组的 73.33%(p0.05) 。综合以上研究报道显示,穴位注射治疗心律失常具有很好的疗效,而副作用明显小于西药等治疗方法。3 穴位埋线马逸等15报道穴位埋线治疗心律失常 30 例,应用 1 号医用羊肠线

14、,剪成 56 cm 长,在局麻下把羊肠线埋入穴位,基本穴为内关(双)、足三里(双),结合辨证心脾两虚加脾俞、心俞或神门;心气阴两虚加三阴交或厥阴俞;心肺气虚加肺俞、列缺;气虚血疲加关元,埋线时一定要得气,有针感发胀或麻时才能进行,每隔 1520 d 埋线 1 次,3 次为1 个疗程,结果显效 18 例,有效 10 例,无效 2 例,总有效率为 93.3%。叶珩16报道耳头体穴联合埋线治疗心律失常 150 例,随机分A、B、C、D、E 组各 30 例,A 耳穴埋线,B 头针治疗带埋线,C 体穴埋线,D 耳、头、体穴联合埋线,E 耳、头、体穴联合针刺。耳穴主穴为心、皮质下,配穴:快速型心律失常(指

15、室率100 次/min 以上)选择降率点、神门、耳中,缓慢型心律失常(指室率60 次/min 以下)选肾上腺、交感、缘中、兴奋点;头针治疗带:主带为额旁 I 带、额中带透额顶带前 1/ 3,配带:快型选左额旁 II 带,慢型选额顶带后 1/3;体穴主穴为内关、郄门、太渊、厥阴俞透心俞、膈俞、膻中、足三里,配穴:快型选神门透灵道、心平透少海、太冲、太溪、三阴交,慢型选神藏、胸 1-7 夹脊、关元透气海、脾俞、肾俞、后溪。结果:有效率 A 组 80%,B 组 70%,C组 76.7%,D 组 93.3%,E 组 90%,提示:耳、头、体穴联合埋线组优于其他组,疗效高、省时间。穴位埋线治疗心律失常的

16、优点是作用时间长,具有长期疗效。4 实验研究倪氏17等以正常家兔及病理模型家兔作为研究对象,从肌肉、静脉或心包经“内关”穴注射相同剂量的利多卡因,比较 3 种途径给药所产生的药效差别,结果显示药物穴位注射在正常家兔和病理模型家兔机体上所产生的作用与其它给药途径颇为不同,正常机体的经络穴位组织能减弱药物的毒性作用,但机体处于病态情况时,经脉穴位组织又能增强纠正心律失常作用药物的效应。徐桂芬等18报道穴位注射生脉注射液对快速性心律失常家兔心电图时相性及心肌 Ca2+Mg2+ATP 酶活性的影响,方法:20 只家兔随机分为模型组、穴位注射干预 1 组、穴位注射干预 2 组、生脉注射液对照组,15 s

17、 内耳缘注射肾上腺素(75g/kg)复制家兔快速心律失常模型,另取健康家兔 5 只作为正常组,同步记录仪同步记录体表心电图(ECG)并观察时相性变化,检测心肌 Ca2+Mg2+ATP 酶活性,其结果穴位注射干预 2 组、生脉注射液对照组与模型组比较,快速性心律失常出现时间延迟(P0.05) ;穴位注射干预 1 组、穴位注射干预 2 组与模型组比较,快速性心律失常持续时间缩短(P0.05) ;模型组与正常组比较,Ca2+Mg2+ATP 酶活性降低(P005) ,结论是穴位注射生脉注射液延迟快速心律失常出现时间、缩短其持续时间、抑制心肌 Ca2+Mg2+ ATP 酶活性的降低,可能是其防治快速性心

18、律失常的作用机制之一。何英19报道观察穴位注射参附注射液对缓慢性心律失常的动物模型心肌组织 Na+K+ATP 酶活性以及心电图时相性变化的影响,方法:将 20 只家兔随机分成 4 组,每组 5 只,分别为空白组、模型组、预防组和治疗组,除空白组外的其它各组通过耳缘静脉注射盐酸维拉帕米的方法,复制家兔缓慢性心律失常的动物模型,利用分光光度法及监测心电图的方法观察穴位注射参附注射液对心肌组织 Na+K+ATP 酶活性的影响和心电图时相性变化的影响,结论为以耳缘静脉注射盐酸维拉帕米的方法复制的家兔实验性缓慢性心律失常模型的心电图改变基本与人类缓慢性心律失常的心电图改变相似;穴位注射参附注射液可明显延

19、缓家兔实验性缓慢性心律失常模型二度房室传导阻滞出现的时间,缩短其恢复时间;穴位注射参附注射液具有提高缓慢性心律失常家兔心肌组织Na+K+ATP 酶活性的作用,这可能是其预防和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的机制之一。实验研究表明用穴位给药法治疗心律失常具有一定的物质基础。5 前瞻性研究展望目前穴位给药法治疗心律失常的研究中均提示该种方法疗效显著且副作用小,但是也存在一些问题,如敷贴给药的给药量小;穴位注射对穴位作用时间短、治疗繁琐;而穴位埋线又仅局限于羊肠线的单一刺激、缺少药物作用,心律失常用药的基本要求是尽快产生有效且能被很好耐受的药物浓度,并根据治疗需要尽可能长时间地保持这一浓度而不引起副作用20 。

20、因此把药物作用与长时间对穴位的刺激结合起来进行研究是未来的发展方向。临床上用穴位给药法治疗其它疾病中有采用穴位埋入用中药液浸泡后羊肠线的,如治疗腰椎间盘突出、慢性胃炎、糖尿病等均有报道,但尚无采用此方法治疗心律失常的报道,因此筛选出治疗心律失常的有效方剂制成上述或者类似的制剂形式应用于临床具有重要的意义。【参考文献】1高建青,梁文权.抗心律失常药新的给药途径J.Foreign Medical Sciences Sectionon Pharmacy 1996,23(4):228.2刘桂珍.麝香保心丸耳穴敷贴治疗室性早搏 100 例J.上海医药,1996,18(8):8.3焦瑛.平颤膏穴位敷贴治疗

21、房颤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中医药科技,1997,4(1):246.4周庆伟.当归液穴位注射治疗过早搏动 41 例疗效观察J.陕西中医,1990,9:420.5张馨兰.穴位注射治疗室性心律失常 30 例J.中国针灸,1996,16(6):12.6杨吉第. 内关穴槲寄生针穴位注射治疗顽固性室性早搏 15 例J.中国社区医师,1998,15(3):35.7刘三太.穴位注射治疗室性心律失常 30 例J.天津中医学院学报,1996,4:30.8刘斌.内关穴注射苯肾上腺素、维生素 B,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疗效观察J.中西医结合实用临床急救,1997,4 (7) : 332.9曹奕.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 60 例治疗观察J.中国针灸,2002,22(4):231.10李淑萍.穴位注射治疗心动过缓 50 例J.中国针灸,1999,19(6):342.11王菊光,李岩.穴位注射硫酸镁治疗小儿病毒性心肌炎心律失常 18 例J.针灸临床杂志, 1997,13(2):37.12韩勇.中药穴位注射治疗心律失常 47 例J.陕西中医,2002,22, (8):736.13石雪梅.穴位注射治疗心律失常 28 例分析J.中国社区医师,2005,21(8):44.14尹克春.当归注射液治疗快速心律失常 50 例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06,4(2):12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毕业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