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与环保意识的培养.doc

上传人:99****p 文档编号:1990519 上传时间:2019-03-25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4.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课与环保意识的培养.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语文课与环保意识的培养.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语文课与环保意识的培养.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语文课与环保意识的培养.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语文课与环保意识的培养.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语文课与环保意识的培养自然与生命的发展过程不是达郎贝尔的线性叠加,更不是赫尔霍姆的守恒定律。地球养育无数的生命,但置身于勃勃大千世界却感觉不到包括自己在内的生命存在。 当今世界,绿色经济、低碳经济、循环经济以昭示“人类在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已经成为全球共识。势态发展至今,人类面临的最严峻问题依然是环境问题。 新世纪的教育呼吁:教育必须回归自然,回归人的价值世界。人文教育的人文性,在于启迪人的生存智慧,深化人的价值反省,整合一个自由而全面发展的人生价值观。教育成果必须能促进本地区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需要。 怎样在语文课堂上将环保意识“内化”到学生潜意识中去? 一、引导学生从古代诗词里追寻自然

2、曾经的美丽,提升学生环保意识的精神境界 如:马志远的天净沙秋思赏析: 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这首小令仅五句 28 字,寥寥数笔就勾画出一幅“游子思归图” ,淋漓尽致地传达出了游子心中的无限悲愁。但作品里的“枯藤” 、 “老树” 、 “昏鸦” 、 “小桥” 、 “流水” 、 “人家”却勾勒出一幅乡村原生态的生存景观。让之与今天的现实社会形成鲜明对比,让学生借助课文意象穿越时空隧道回归人性美、自然美的精神境界。 丰富学生环保美好心灵,健全环保人格。 二、引导学生从中国古典诗歌里感受环保理念,领悟“生命与自然共存”万水千山总是情。

3、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在古代诗歌的廊苑里,自然成了“摆渡”那些在宦海里沉浮的诗人生命的“船” ,当仕途失落,要么退隐田园山林,要么壮游名山奇川,领略异域风情,涤荡内心愁情。如题破山寺后禅院 “山光悦鸟性,谭影空人心” ,山色美景,谭中清影使人除去尘世俗心。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描绘了千帆竞发、万木争春的生机景象,诗人因自然的熏陶表现出豁达的胸襟。李白“仗剑去国,辞亲远游” ,岑参则从军绝漠,体验异域风情,韦应物滁州西涧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这些都体现了诗人们在仕途失意之际去吮吸了自然健康元素,从而让大自然调整

4、了他们的心态。自然把他们的千愁绪“摆渡”到了愉悦的精神境界,让学生深刻领会到自然是人类安身立命之本,离开自然,生命就脱离了冲动,脱离了死亡之体验,人与自然应和谐相处。 三、导入关于世界环境时事新闻类知识,感受时代生存之忧患 学科教学应抓住时代脉搏,体现时代特征,将社会需要与人的发展紧密相结合 通过网络媒体报刊杂志创设教学情景。80 年代,被誉为中亚地区最大水域之一的罗布泊干涸。如今,它冰冷地躺在塔克拉玛干沙漠的边缘。1987 年大兴安岭的特大火灾,让十九分之一的森林从地球上抹去,160 多条生命猝然长逝。 “逝者长已矣,存者且偷生” 。1989 年的特大洪水灾害横空际来。2003 年的“非典疫

5、情” 、2004 年东亚地区的“禽流感” 、 2004 年 12 月26 日印尼发生里氏 7.9 级强烈地震,并引发了波及印度洋沿岸十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巨大海啸,造成印尼 12 万人死亡,20 万人流离失所。2008年这汶川地震,共遇难 69227 人,受伤 374643 人,失踪 17923 人。直接经济损失达 8452 亿元。2009 年墨西哥“猪流感”席卷全球。2010 年海地地震死亡数十万人,2010 干旱肆虐贵州云南等毁灭性事件彻底刺破了受困于物欲人的“黄金梦” ,击碎了那些习惯于在“自然资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 “人能战胜自然”等纯理论王国中“驯马由疆” , “纵斧驰骋“的人的安

6、乐梦” ,让这些长鸣于世界每个角落的警钟催生学生环保意识的必要性、紧迫性、长期性、艰巨性、世界性。 四、引导学生从风俗民情感悟原始的环保理念,提升生命的崇高性 生命具有崇高性。当人们对上世纪教育进行反思时,由于功利的追求,对物质的崇高,教育忽视了人文精神从而忽视了对自然的崇尚。 许多传统文化,特别是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中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人与人和谐相处以及崇尚勤劳、扬善弃恶的文化精神仍然在风俗民情中闪烁着灿烂的光辉。在经济市场和外来文化冲积的今天,许多涵化“环保意识”的民俗事象以及民俗风情已逐步远离生活,甚至日渐不复存在,农村基础教育应特别关注并引导学生进行收集整理,可让这些文化精神与文化主张得以

7、继承和发扬,使环保意识从不同角度以多种方式得以提升。 如,有些布衣寨子,孩子一生下来就把他寄拜给某一棵树或某一种动物,一旦从寄拜的那天起,他们就再砍树或放火烧山,猎杀动物,这是一种朴素的谋求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原始愿望。民俗风情实际也是少数民族的道德基础,是传统文化的精髓,也应该将它“内化”到学生潜“意识”中去。 五、大胆创设教学情景,让苍白的文字弹奏生命的旋律 教材的各种信息都是为达到塑造学生,这是教材的目的。上这部分课文,我们可以带着学生去聆听山谷回声,河湖微波,到森林里感受松涛,掘土寻找爱根,抚摸枝橙河藤蔓,沿着田地山坡等寻找自然健康之感,让学生们得以“亲近自然” , 从而“善待自然” ,

8、让环保意识在学生心中的潜移默化,亦即“润物细无声” ,最终让学生透过情感体验提升自己对自然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如朱自清春绿草如茵,百花竞艳,春风送暖,显示了春有不可遏制的创造力,生命便因此而萌动希望;老舍济南的春天特殊的地理形式造化了一个北中国的响晴的冬天。使学生因此而对愚公移山产生逆向思维。张晓风敬畏生命纤维不分昼夜地飘撒种子,也许只有一粒种子能够成活,也无怨无悔。让学生领略了自然界植物延续物种的伟大壮举。刘自羽的白蝴蝶之恋人与动物保护种群的悲壮是这般令学生刻骨铭心。 秃鹰之死让学生感觉了大气层飘荡的那一层光化烟雾、有毒化合物、潜在的核污染、石油泄露等一系列严峻的环境问题。 环保的希望在哪里?不是在发黄的书页里,而是在充满灵性的课堂里。“子规夜半犹啼血,不信东风唤不回”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毕业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