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DSA栓塞止血,顾海莉,DSA,血管造影术的发展,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是20世纪80年代继CT之后出现的一项医学影像学新技术,是电子计算机与常规X线心血管造影相结合的一种新的检查方法.,血管造影术的发展,1895年11月8日伦琴发现了X线,几周后有人就在尸体上进行了手的动脉血管造影的实验研究1923年首次在人体上做了血管造影检查1931年Forsmann报告了心脏的X线造影,血管造影术的发展,20世纪30年代中期,一些学者报告了经腰部穿刺施行主动脉、颈动脉及周围血管造影的方法20世纪50年代初期,Seldinger对动脉插管的
2、方法改进。时至今日,动脉插管仍沿用此法,血管造影术的发展,1978年Wisconsin大学Kruger领导的一个研究小组最先设计出了数字视频影像处理器,奠定了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的基础1980年3月在Wisconsin大学和Cleveland临床医院里安装了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商用机11月北美放射学会上公布DSA,我国血管造影术的发展,1984年开展肺癌支气管动脉灌注化疗; 1985年开展食管狭窄球囊扩张术1986年开始了肾动脉狭窄球囊扩张术(PTRA)等等1990年发出文件,确定介入放射科为临床科室,DSA的基本原理,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是消除了造影血管以外的结构,突出了被造影血管的血管影像的方法,普
3、通上肢血管造影 上肢DSA图像,腹部 DSA,肝动脉出血,应用范畴,经导管血管栓塞术血管性疾病的治疗治疗肿瘤灭活器官经皮血管扩张经导管药物治疗溶栓心血管介入诊疗经皮腔内诊疗,禁忌症,严重出血倾向;难以逆转的肝肾功能障碍;严重恶液质;,根据将造影剂注入动脉或静脉分类,动脉DSA(intraarterial DSA,IADSA)静脉DSA(intravenous DSA,IVDSA ),由于IADSA血管成像清晰,造影剂用量少,所以应用广泛,DSA检查技术分类,IVDSA可经导管或针剌静脉,向静脉内注入造影剂,再进行减影。,静脉DSA,动脉DSA,IADSA的操作是将导管插入动脉后,经导管注入肝素
4、30005000u,行全身低肝素化,以防止导管凝血。将导管尖插入欲查动脉开口,导管尾端接压力注射器,快速注入造影剂。注入造影剂前将IITV影屏对准检查部位。于造影前及整个造影过程中,以每秒13帧或更多的帧频,摄像710秒。经操作台处理即可得减影的血管图像。,经股动脉穿刺,经导管血管栓塞术,经导管血管栓塞术 ;可比喻为外科手术的结扎和切除术。其定义为经导管向靶血管内注入栓塞物质,使靶血管闭塞,而达到某种治疗目的的技术。,术后护理常规,注意穿刺口出血情况,观察伤口敷料。因术中应用尿激酶,术后需全身肝素化,故动脉鞘需保留46h方可拔除。病人回病房后护士应密切观察穿刺点有无出血情况,加强凝血机制及血生
5、化的检测。如全血凝血时间(act)动态变化,以指导肝素及扩血管药物用量。,术后护理常规,确定拔管时间,正常act时间为80120 s。术后由于术中抗凝药物作用act可达150 s,提示药物用量适当。若act大于180 s则提示有出血倾向,此时不能拔管。在月经期发生脑梗塞,应适当延长拔管时间,避免凝血时间延长导致的穿刺口出血。,术后护理常规,注意穿刺肢体动脉搏动及皮肤色泽 由于术后病人需平卧24h,拔管后穿刺点局部沙袋加压包扎12h。穿刺肢体伸直,禁止蜷曲。故术后需严密观察术侧足背动脉搏动及皮肤色泽情况,经常询问病人有无下肢疼痛现象。,术后护理常规,若术侧足背动脉搏动较对侧明显减弱和(或)下肢疼痛明显,皮肤色泽发绀,提示有下肢栓塞可能。临床分析认为,穿刺点加压包扎过度会导致动脉血运不良,迅速松开加压包扎绷带,症状能很快消失。,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