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流媒体突发事件报道理念和议程设置的改进--以2010年央视高温天气系列报道为例.doc

上传人:99****p 文档编号:1992492 上传时间:2019-03-26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2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主流媒体突发事件报道理念和议程设置的改进--以2010年央视高温天气系列报道为例.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主流媒体突发事件报道理念和议程设置的改进--以2010年央视高温天气系列报道为例.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主流媒体突发事件报道理念和议程设置的改进--以2010年央视高温天气系列报道为例.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主流媒体突发事件报道理念和议程设置的改进--以2010年央视高温天气系列报道为例.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主流媒体突发事件报道理念和议程设置的改进--以2010年央视高温天气系列报道为例.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主流媒体突发事件报道理念和议程设置的改进-以 2010 年央视高温天气系列报道为例摘要:央视关于去年夏天高温天气的报道集中反映了主流媒体突发事件报道理念和议程设置的改进,体现了作为大国强势媒体应有的社会责任感,对社会和其他媒体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关键词:突发事件报道理念 议程设置 央视 高温天气2010 年进入夏季以来,南北热浪同时夹击,我国大部饱受高温之苦,局地气温达 3840。在副热带高压的控制下,南方地区持续出现高温天气,北方的气温也明显上升,热浪再次袭来。作为主流媒体的代表,央视 CCTV 围绕着高温天气设置了一系列的议题,进行了有目的的报道。相较于之前的报道来说,在突发事件的报道理念以

2、及议程设置方面有了长足的改进,对社会产生了长远而有意义的影响。突发事件报道的报道理念创新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九次会议于 2007 年 8 月 30 日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 ,称突发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严重社会危害,需要采取应急处置措施予以应对的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重大突发事件蕴涵着巨大的新闻价值。对于重大突发事件,受众知情的欲望最为强烈。因为重大突发事件在突然之间爆发,新闻信息在一瞬间传递,单位时间爆发出来的信息量十分巨大,容易引起全国乃至全世界关注。这就是重大突发事件报道具有较强影响力的原因。正因为如此

3、,重大突发事件报道成为新闻媒体竞争的重点领域。在许多时候,重大突发事件的公开程度、处置方式及传播速度,直接或者间接地影响着我国的国际形象和新闻信誉。2010 年甲型 H1N1 流感肆虐全球,我国媒体自始至终进行了及时报道,后来发生的新疆“75 事件”也在第一时间得到国内外记者的公开报道。 “信息及时公开”已成为我国媒体报道突发事件的共识, “时效性” 、“客观性” 、 “公共性”等体现新闻专业主义的理念不断得到诠释和实践。然而,综观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媒体对于突发事件的报道过程,这些进步并不是轻易得来的,而是新闻业以每前进一个脚步的阵痛、传媒人用书写正义的心血所换得的必然成果。新中国成立以前,我

4、国新闻媒体囿于当时的政治环境,对于突发事件的报道理念始终局限在“以宣传为本位” ,主要在报道突发事件新闻时仍然按照“报喜不报忧”的传统,即使不得不报道,也充满了浓郁的主观色彩。 “内外有别” 、 “公开出版物和内参有别”重新成为突发事件新闻选择的依据。以此来颂扬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同时掩盖制度上的缺陷和相关领导人的责任。1978 年召开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端正了党的指导思想,实践成为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时候的突发事件报道出现了一些新变化:内容上开始注重“用事实说话” ;报道范围有所扩大;再不是由新华社一家统一发稿,任何新闻媒体可以就灾情等突发新闻进行采写。然而这只限于新闻的内容,新闻的报道框架

5、仍有政治宣传的影子。也就是说,政治宽松的气氛使新闻呈现出自己专业的一面“以事实为本位” ,但只有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开始建立后,新闻业的真正面目才焕然一新。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对该类报道理念反思最深刻、最全面、最彻底的是 2003 年的 SARS 报道。在疫情开始传播时,流言和病毒一起在媒体的沉默中扩散,而等到流言达到高潮引起市民恐慌时事实才被公开,但内容也仅仅限于“辟谣” 、 “打击奸商” 、 “经验总结” ,疫情的严峻形势没有被报道。4 月初,在国新办举行的记者招待会上,卫生部部长仍然说中国是安全的,引起国外舆论一片哗然。直到 4 月 20 日,国新办才召开新闻发布会公开疫情、问责官员。

6、此后媒体对于 SARS 的报道才开始进入公开透明的阶段。这让我们认识到:我国媒体对于突发事件报道必须与时俱进,必须纠正传统过时的理念,必须寻求媒体突发事件报道的制度保障。可以说,SARS 报道对于促使突发事件应对法 、 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的制定和出台产生了重要推动作用。之后,我国媒体在这方面的报道开始围绕受众知情需要而传播大量的有效信息,报道模式也开始多样化。一句话新闻、图片直播、现场直播、手机即时短信、广播连线等无不为受众欢迎。有关汶川地震的报道中,全国各大媒体争相派出记者,第一时间公开有关信息,及时把有效信息传给灾区群众,为我国政府赢得了良好声誉。 “信息公开为原则,不公开为例外”成为传媒人

7、进行突发事件报道的理念。2010 年入夏以来关于高温天气的报道让我们又一次看到央视作为主流媒体的代表,其关于突发性事件的报道,在报道理念廓清上又有了一个质的飞跃:首次在报道概念上把高温天气也规划为自然灾害范围,引起了大众和社会各界对高温天气的灾难性的重视和重新认识,并且呼吁应对高温灾害天气的措施应该更加人性化、多元化。以前人们对于自然灾害的认识多局限于地震、洪水、火灾等造成严重社会危害,需要采取应急处置措施予以应对的范围,对高温天气的社会危害性没有十分清晰和明确的认识,对于高温天气的报道多局限于对温度数字的纪实以及对于周边局势的预测,很少提及其他领域,更是缺乏人性化意义的报道。而今夏的高温天气

8、确实属于罕有,仅就局部而言,处中国东北的吉林省进入 6 月份以来遭遇连续 24 天高温天气,最高气温一度达到 39。吉林省气象局 25 日对外通报,这已创下吉林省自1951 年以来,59 年里历史同期最高温。在全国更是如此。北京、内蒙古、河南等多地均出现历史上罕见的高温天气。最高温度都达到了 40,并均创下自 1960 年以来的历史新高。央视在此次关于高温天气的报道着手很早,在 6 月初就进行了系列报道,据笔者不完全搜索,仅在中国网络电视台围绕着高温天气为主题的新闻就多达 1779 条。而且首次在新闻频道深度新闻栏目新闻1+17 月 6 日节目高温天气不能低调应对中将高温天气归为灾难天气范畴,

9、节目说道:“高温灾害是现代化和城市化的特有灾害类型,如今该是转变对高温天气固有观念的时候了,面对这种灾害,我们应该更加系统地应对” ,主持人白岩松首次在概念上对高温天气的灾害性给予了界定,指出高温天气是一种间接性的灾害天气。他表示今年很多人和媒体对于高温天气的高调关注是值得肯定的,因为这体现了对人的关怀,但缺点是相对于地震、洪灾等灾害性天气而言,人们应对高温天气的能力很低,对高温天气的灾害性认识也不足。在高温天气情况下首先要考虑的应该是人,是人的生命权和健康权。并首次提出应该将关注的重点放在农民工身上。他觉得在如此严酷的条件下强调人定胜天的精神是不人道的。 突发事件报道议程设置的改进议程设置是

10、大众传播媒介影响社会的重要方式。最早真正提出有关议程设置理论假说的是美国传播学家 M麦库姆斯(Maxwell Mccombs)和 D肖(Donald Show)。他们认为,大众传播具有一种为公众设置“议事日程”的功能,传媒的新闻报道和信息传达活动以赋予各种“议题”不同显著性(salience)的方式,影响着人们对周围世界的“大事”及其重要性的判断。议程设置功能理论暗示了这样一种媒介观,即传播媒介是从事“环境再构成作业”的机构。也就是说,传播媒介通过向公众提示“社会生活中的重要议事日程”的形式来进行环境再构成的,影响和制约报道内容取舍选择的因素主要有三:第一是时空因素;第二是媒介的办报宗旨和报道

11、方针、传播人员的新闻价值和倾向;第三是社会文化规范,即传播内容必须符合社会和受众的一般文化规范和价值标准。我国目前主流媒介的节目宗旨和报道方针、媒体人员的新闻价值和倾向与几十年前相比都发生了极大的变化。社会整体的文化氛围和价值标准也随着时代的更迭产生了重大变化。媒体现在更倾向于科学地报道事实真相,公众也要求有更高的知情权。央视此次关于高温天气的议程设置相较于以前的报道来说有了很大改进,相较于以前关于高温天气的议程设置仅仅围绕在数字的惊警性而言,这次的新闻报道除了关于高温的预警报道外,还有相当多的报道都围绕人们对高温天气灾害性的科学再思考上,将议程设置在对农民工这一弱势群体的命运关注上,更加体现

12、了人性化的色彩,也更加显示了一个大国主流媒体应有的社会责任感。比如相较于往年的高温天气报道而言,去年的报道除了会涉及我国高温天气的覆盖范围、下一步的天气发展趋势、有关于高温预警等级的新闻背景介绍、对台湾同胞的影响以及全世界范围内的高温天气灾害性表现之外,重点设置了高温天气对农民工的影响这一议题,这一议程设置相较于之前的高温天气报道主题设置为一大进步。通过这一系列的议程设置,整个社会的媒体舆论氛围形成了一个以央视设置的议程为中心的良性循环圈,多家省市媒体或者新媒体都纷纷关注高温灾害性天气和农民工问题,又延续了在若干不同地域情况下的积极探讨,分别设置了相关的诸多议题,引起了强烈的社会共鸣。实现了媒

13、体公众政府媒体的良性互动圈,收到了一系列的良好成效:全国总工会劳动保护部监督二处处长汤淳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我国已将“中暑”列入了国家法定职业病目录,全总目前正在与政府有关部门磋商,建议通过调研制定全国防暑降温工作规范文件,进一步加强高温季节劳动保护工作。更有法院表示高温津贴属于国家规定的劳动报酬范畴,根据劳动合同法及相关通知规定,用人单位应当按照其所在地区的具体规定在符合支付条件的情况下及时足额向劳动者支付相应的高温津贴,而且应当以货币形式足额支付。如果用人单位无故不及时发放高温津贴,劳动者可以向劳动监察部门对该违法行为投诉,也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支付令,在发生劳动争议的情况下,还可以先进行劳

14、动仲裁,不服仲裁的情况向人民法院进行起诉。用人单位在安排劳动者高温劳作时应当保障工作环境的防暑降温,对露天环境下的高温作业更应当做好劳动防护,比如为劳动者发放降温、防晒、解暑等工作设备、物品及药品等,而且这些物品不应当冲抵应发放给劳动者的高温津贴。用人单位不按照劳动合同约定提供高温作业下的必要条件的,甚至强令劳动者在没有防暑降温设施或高温防护条件冒险作业的,劳动者有权拒绝执行命令而不视为违反合同,同时有权对用人单位提出批评、检举和控告,还可以依照劳动合同法规定单方解除劳动合同,并要求用人单位赔偿经济补偿金。在高温条件下工作期间发生中暑引发职业病或心脏病猝死等情况造成劳动者伤亡的,是否构成工伤享

15、受工伤保险待遇,应当在送诊的同时,必须经由省、市、区级的职业病防治诊断机构确认是否为中暑。进而需经过工伤鉴定委员会的鉴定确认是否构成工伤,确定受伤或死亡的劳动者是否享受工伤保险待遇。相较于当下非诚勿扰之类相亲节目的收视火爆,诸多新媒体通过精心议程设置推出的红人、大姐之类,央视此次关于高温天气报道的重拳出击虽然没有所谓的火爆收视市场,但是却引导了社会舆论氛围的良性互动,使得社会焦点问题得以解决,弱势群体利益得以保障,体现了一个强国主流媒体应有的新闻敏感度和社会责任感,对于社会和民生起到了良好而又深远的影响。注释:李新:从新闻专业主义建构看六十年来突发事件报道 , 人民日报 ,2010-04- 12。郭庆光:传播学教程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 年版。袁梅:法官提示劳动者应维护“高温权益”中暑可算工伤 ,北京晚报 ,2010-07-2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毕业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