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辨析当前中职学校与学生之间法律关系【论文摘要】中职学校与学生之间的法律关系是妥善处理校园伤害事故、确定学校承担法律责任的基础。目前我国学界对此关系的认识主要有四种观量。中职学校与在校学生之间应当是教育、管理、保护关系,学校对学生承担的是教育、管理、保护的责任,而不是监护责任。【论文关键词】法律关系;校园伤害事故;法律责任前言在我国,随着学校办学形式多样化和公民权利意识增强,校园伤害事故及其所引发的学校法律纠纷也越来越多,受害人主张的赔偿金额日渐攀升,校园伤害事故逐渐成为影响学校工作和困拢学校发展的重要问题之一。在现实生活中,校园伤害事故发生后,侵权学生家长或受害学生家长往往不问任何理由均把矛头
2、指向了学校。由于校园伤害事故发生的原因多种多样,学校已经难以完全杜绝此类事故的发生。有些学校为了规避和减少校园伤害事故的发生,竟然采取了限制甚至取消自认为容易引发伤害事故的、教学计划规定学生必修的实验、实践课或体育活动课,这与开展素质教育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目标是显然相悖的。为解决这一问题,教育部以及一些地方人大先后制订了一系列行政规章和地方性法规,如教育部 2002 年制定的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上海市人大 2001 年审议通过的上海市中小学校学生伤害事故处理条例 、江苏省人大 2006 年审议通过的江苏省中小学人身伤害事故预防与处理条例等。但是,校园伤害事故的处理,涉及对自
3、然人人格权的保护,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第 8 条规定,对民事基本制度的规定只能制订法律。因此。这些规范显然难以对法院的审理具有拘束力。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适应社会的需要,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以下简称民法通则)以及相关教育立法的规定和精神,对在教育机构中就读的未成年人的人身损害赔偿问题进行了规定,意义重大。中职学校学生大多数是未成年人。在校园伤害事故中,学校是否一定要承担赔偿责任,关键是学校与学生之间属于什么性质的法律关系。因此,学校与学生之间的法律关系是妥善处理校园伤害事故、确定学校承担法律责任的法律基础。本文拟结合我国现有的法律法规,就学校
4、与未成年学生之间的法律关系问题进行深入探讨。在法律上,对于中职学校和学生之间的法律关系一直没有明确。目前,我国学界对此关系主要有以下四种观点:1 监护关系论该论认为家长把孩子送到学校学习,由学校负责管理学生在学校期间的学习和生活,学校就在一定时间或范围内代替家长成为未成年学生的监护人,未成年学生的监护权就自然转移给学校。因此,学校和学生之间的关系是监护与被监护的关系,只要被监护人遭受或致人损害的事实发生无论监护人有无过错,学校都应当承担民事责任。其主要理由是:监护是监护人对未成年人和精神病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合法权益依法实行的监督和保护。 “监护制度的重要作用,是在自然人具有权利能力而无行为能
5、力的情况下帮助这种自然人的权利能力得到实现,从而使他们得到生存和发展,使家庭成员与社会成员之间的互助义务得到法律的强制性的保障。 ”“因而监护人将被监护人送人学校求学,送人医院就医,不仅是履行其监护职责,也是履行公法上的法律义务。 ”,“学校是未成年学生在校时的当然监护人。2 委托监护论该论主张学校虽然不是学生的监护人,但是可以成为按受监护人委托履行一定监护职责的被委托人,监护人与被委托人既可以由书面形式确定相互关系,也可以是一般口头约定而成立。学校一旦正式接受未成年学生入学,未成年学生实际上已处于学校的管理控制之下,学校已经接受了未成年学生监护人的委托,因此学校和家长之间实际上已经存在委托关
6、系。学校和家长之间的关系就是监护人与被委托人的关系,学校对学生应当负有监护职责。其理由是:从现代学校的功能来看,学校对未成年学生负有特殊的保护职责。这种保护的重要性仅次于家庭,学生白天的大部分时间在学校度过,学校的工作对象是未成年学生,这就是学校这种教育机构与非教育机构工作职责的本质区别,学校必须对未成年学生进行长时间的保护。面对容易受外力伤害,身心发展水平较低,需要特殊保护的未成年学生,教师对他们应该有类似的家长般的责任,这种特殊保护可以理解为部分监护。3 准行政关系论该论的直接理论依据是 l9 世纪德国的特别权力关系说。该说的主要内容是国家与公共团体是行政主体基于特别的法律原因在一定的范围
7、内,相对人享有概括的命令强制权力,而另一方负有绝对服从的义务。这一理论为学校获得对学生概括的支配权提供了依据,即学校是负有教育目的的,提供专门服务的行政机构,只要校方认为自己对学生的管理行为符合教育目的,就能任意地对学生课以各种义务而不必承担任何责任,不必受行政一般原则的约束,与之相应的,学生必须承担由此带来的各种义务,而无法获得司法救助。这表明“高校作为一种具有特定目的的行政组织,又行使一定的行政权力,它与学生之间部分是行政法律关系。 ”因此,中小学校与学生之间的法律关系的基本性质,属于准教育行政关系,既区别于纯粹的教育行政关系,也区别于民事法律关系。4 教育、管理、保护关系论根据教育法第
8、5 条之规定, “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第 9 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公民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财产状况、宗教信仰等,依法享有平等的受教育机会。 ”:第 49 条规定:“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应当为其未成年子女或者其他被监护人受教育提供必要条件。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应当配合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对其未成年子女或者其他被监护人进行教育” 。从以上条款可以看出,学校履行教育职能是国家法律所明确规定的,学校对学生有教育的权力同时对学生有保护的义务:学生有接受教
9、育接受管理的义务,享有受到保护的权利。因此根据教育法 、 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有关法律规定,学校与学生之间是教育、管理、保护关系。其理由是学校与学生之间既不是特别权力关系,也不是平等的合同关系。综合评议以上四种观点,较少有人赞同准行政关系论与监护关系论这两种观点;相反,对委托监护论与教育、管理和保护关系论,赞同者较多,但争议较大。5 笔者观点结合我国现行法律的有关规定笔者认为,中等职业学校与在校学生之间是教育、管理、保护关系,学校对学生承担的是教育、管理、保护的责任,而不是监护责任。理由如下:51 学校的职责与监护的职责在性质上有明显的差别。我国教育法与未成年人保护法规定,学校是有计划、有组织地进
10、行系统教育的机构学校除了对学生进行教育外,还应当负有保护、照顾和管理学生的职责。学校对学生负有三项职能:一是教育职能,二是管理职能,三是保护职能。在这三项职能中,教育是学校的主要职能;管理服务于教育职能,是学校为达到教育目的而采取的方式和手段:保护则是学校行使教育和管理职能的前提条件。学校这种基于教育机构的设置而产生的管理和保护的职责,与基于亲权而产生的法律意义上的监护职责具有本质上的差别。监护是指对无行为能力或限制行为能力人设置专人保护其利益监护其行为,并且管理其财产的法律制度。没立监护制度的主要目的是弥补未成年人民事行为能力的缺陷,着眼于保护未成年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合法权益,同时管理、教
11、育未成年人的生活。 “与教育教学活动有关的管理和保护”是区分学校职能部门与法律意义上监护职责的关键。当然,学校对学生的管理和保护有其特定的范围,而不是任何场所、任何时间都要将学生的一切活动纳入自己的管理之下,使学校这种为教育教学目的而实施的辅助管理、保护无限放大到监护人的监护职责范围。52 学校不具备监护人的法定资格。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执行(民法通则)若干问题的意见(修改稿)第 10 条规定,监护人的监护职责包括保护被监护人的身体健康、照顾被监护人的生活、管理和保护被监护人的财产,代理被监护人进行民事活动,对被监护人进行管理和教育,在被监护人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或者与人发生争议时,代理其进行诉讼
12、,为了被监护人的利益,有权处理其财产等。而学校则不具备对未成年学生行使只有其监护人才有权行使上述行为的资格。监护又是权利与义务的统一事实上,家长将未成年人交给学校时,并没有将监护职责中的权力部分转移给学校,如对未成年人财产的监管与处分等,只是把监护的义务推给学校,一旦发生事故强求学校对在校学生承担监护责任,这明显违反法律“公平”的原则。即使是家长将监护职责的全部权利与义务转移给学校,对学校也是不公平的。53 学校承担监护职责没有法律依据。我国民事诉讼法第 7 条规定:人们法院审理民事案件,必须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这就是说,无论是学生家长还是人民法院判决学校承担监护责任都必须有法律依据。
13、在我国目前的法律体系中,教育法第 39 条、 教师法第 8 条、 未成年人保护法第 15 条、第 16 条以及意见第 160 条等法律规定是学校承担法律责任的主要依据。但是我们稍加分析就可以发现,上述法律规范只规定了学校的教育、管理、保护责任,并没有规定学校的监护责任。依照上述规定让学校承担监护责任只能说是对法律的曲解。也有学者试图根据意见第 22 条的规定, “监护人可以将监护职责部分或全部委托给他人” ,认为家长与学校之间形成了委托监护关系。这也是毫无道理的。我们知道, “监护责任的转移是一项非常重要的事项,对学校而言要承担巨大的责任,对监护人而言是责任的减轻,学校与监护人都应该慎重考虑。
14、 ”然而,委托合同的成立必须以当事人双方意思表示一致为前提。但是一般情况下,学校是根本不可能、也不愿意与家长达成这种意思表示一致的。法定的监护关系是以亲权为基础,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建立起来的法律关系。 民法通则规定的法定监护人(主要有四个序列:父母;祖父母、外祖父母;兄、姐;关系密切的其他亲属等)是按血缘关系亲疏的顺序来排列的,这种血缘关系是客观存在的。列入法定监护人范围的未成年人的亲属,只要具备监护能力,必须按法律规定履行监护义务,如不履行,则应依法承担相应责任。监护与被监护是民法通则133 条设定的法律关系,我国着名法学家杨立新教授在对本条款进行解释的时候提道:“之所以否定监护义务的存在是因
15、为认定学校与学生之间的法律关系适用监护法律关系进行调整,没有确切的法律依据。其一,认定学校在未成年学生人校以后产生监护权,没有任何法律对此作出规定,没有足够的法律根据这样认定。其二,监护权的成立,要么是法定,要么是指定,除此之外没有监护权产生的根据。其三监护权转移,需要有转移的手续,即在当事人之间订立监护权转移的合同,该合同根本不存在” 。 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第 7 条第 2 款规定:“学校对未成年学生不承担监护职责但法律有规定的或者学校依法接受委托承担监护职责的情形除外。 ”本条款是依据民法通则的基本原则,也明确了学校与学生之间不存在监护关系。5-4 学校不具备担任未成年学生监护人的能力。
16、家庭履行监护是 1:1 或 N:1 的形式,祖父母、外祖父母、兄姐都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帮助或在一定情形下替代未成年人父母对该未成年人履行监护职责;而学校对学生的保护是 1:N 的形式,学校每位教师一般要负责教育管理十几名甚至几十名学生他们不可能时时处处像家长照顾自己的孩子一样去照顾每一位活泼好动的未成年学生,保证他们不发生任何伤害事故。因此,要求学校为数甚少的教师对为数甚多的学生承担监护责任难免不合情理事实上也难以做到。55 学校不具有充当未成年学生监护人的经济条件。从法社会学和法经济学的角度讲让学校成为学生的监护人,需要昂贵的成本是不可行的。因为,要履行监护责任,学校必须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
17、财力,聘任足够数量的专兼职教育和照管学生的教职工,全面改善学校的校舍、场地、其他教育教学设施和生活设施。在目前和未来相当长时期教育经费短缺的情况下,这一系列条件是难以实现的。综上所述。学校与学生的关系是基于教育法律的规定而产生的权利义务关系,教育、管理和保护构成这一法律关系的基本内容,即法律的调整内容中职学校学校与学生之间的法律关系应当是教育、管理、保护关系法律关系。笔者认为,在处理校园伤害事故中,应当根据我国现有的法律法规确定学校的法律责任、责任范围和赔偿额度,切实维护学校、教师和学生的合法权益,保证学校能够按照教育本身的规律做好教育工作,履行教育管理保护职责,保障学生在优美、健康、文明、安全、和谐的校园里愉快地学习和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