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历史课堂教学中的“问题情境”分析.doc

上传人:99****p 文档编号:1994133 上传时间:2019-03-26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2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基于历史课堂教学中的“问题情境”分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基于历史课堂教学中的“问题情境”分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基于历史课堂教学中的“问题情境”分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基于历史课堂教学中的“问题情境”分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基于历史课堂教学中的“问题情境”分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基于历史课堂教学中的“问题情境”分析摘要:历史学科是一门以史论结合为特点的思维学科。有位教育家说过:“教学的艺术全在于如何恰当地提出问题和巧妙地引导学生作答。 ”在历史课堂教学中,能否依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水平以及教材的具体内容,恰到好处地设置问题,合情合理地解决问题,则直接影响学生文化素质的提高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本文拟就历史学科中的“问题情境”作一探讨,以求方家教正。关键词:历史课堂;课堂教学;问题情境一、问题的分类如何对问题进行合理的分类,目前还没有最具权威性的说法。这里,仅从学生思维活动的特征和提问的内容将历史问题分为以下几种类型。(一)判断型问题这是指对历史事实、概念、结论等作出判断

2、或识别的一类问题,设计有“对不对” “是不是” “是这样,还是那样”等问句。 (例如:“有说汉武帝信仰佛教,你认为对不对?)(二)叙述型问题这是指对历史事实、概念、结论以及历史的阶段特征、基本线索和发展过程等进行叙述的一类问题,设计有“是什么” “怎么样”等问句。这两类问题,主要检测的是学生对于历史事实、概念以及结论的再认再现能力,思维要求相对不高。尤其是问题设计的封闭性,直接影响到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挥,但对于促进学习和强化记忆历史基础知识仍具有一定的作用。(三)述理型问题这是指对历史事物发生的条件与原因、条件与条件之间、原因与结果之间等关系进行综合分析的一类问题,设计有“为什么”等问句。(四

3、)评价型问题这是指对历史人物、历史现象等进行综合评价的一类问题。设计有“对你有怎样的评价”等问句。(五)运用型问题这是指对拟定的历史情境或可联系的现实,要求学生用新获得的知识和过去所学的知识去解决问题,设计有“当你你该怎么办”等问句。这三类问题,思维均具有一定的扩散性。与前两类问题相比,它具有较高的要求,不仅要求学生知其然而且要求知其所以然,不仅要求学生知其现象而且要求知其本质,不仅要求知其局部而且要求知其全局,不仅要求学生理解,而且要求学生运用。因此,它对于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尤其是创造性思维能力无疑具有重要的价值。从优化历史课堂教学、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角度出发,我们不仅要恰当

4、地运用前两类问题,更要注重对后三类问题的研究。二、问题的设置这里,主要从学科特点和思维范式来谈问题的设置。(一)从思维的敏捷性出发,设置识别型、判断型问题,以培养学生提取信息和判断真伪的能力思维敏捷性的训练,是时代对人类的要求。思维敏捷性的前提是正确,关键是迅速。在历史教学中,我们可以结合相关史料或有关教材设置识别型、判断型的问题。如讲述“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我们可以从时间、地域、条件等方面设置判断型的选择题或判断题,又可选用有关陈启源创办的继昌隆缫丝厂的有关史料,设置材料题,让学生从中提取民族工业艰苦创业的有关信息。长此以往,不仅能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理解能力以及提取信息和判断真伪的

5、能力,而且能有效地训练学生思维的敏捷性。(二)从思维的灵活性出发,设置评价型问题,以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能力思维的灵活性具有五个特点:一是思维起点灵活,即能从不同角度、方向、方面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二是思维过程灵活而不钻牛角尖;三是概括迁移能力强,运用规律的自觉性高;四是善于组织分析,伸缩性大;五是思维的结果往往是多种合理而灵活的结论(林崇德教育的智慧 ) 。在历史教学中,我们可以结合史实设置一些评价型问题,如曾国藩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位重要的历史人物,如何评价曾国藩?由于这类问题具有一定的“弹性” ,即问题的可争议性和研究性,在“是”与“不是”之间存在着较大的思维空间。只要学生持之有故、言之有理,

6、允许有不同的结论。这样便使学生获得了极大的自主权,从而可以更加自由地投入对问题的研究之中。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的主体意识得到张扬,发散性思维能力才能得到提高。(三)从思维的深刻性出发,设置述理型问题,以培养学生的分析综合能力思维的深刻性即表现在善于深入地思考问题,抓住事物的本质和规律,预见事物的发展趋势。在历史教学中,我们会碰到错综复杂的历史现象,这正是进行思维训练不可忽视的材料。如,秦始皇和汉武帝都实行了封建文化的专制政策,但结果却不一样:前者走向崩溃,后者走向鼎盛;中国人最早发明了火药,但被欧洲人学去变成西方殖民者侵略中国的利器;中国的民族资产阶级一方面要求摆脱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束缚和压迫

7、,另一方面又同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同为资本主义国家,英、法、美与德、日、意在二战前却走上了不同的道路;等等。通过对这些现象进行设问,可以帮助学生思考这些现象,并透过这些现象看到历史发展的本质,预见历史发展的方向,从而培养学生的分析综合能力,提高历史思维能力。在历史教学中,述理型问题的设置常常和叙述型问题结合在一起。(四)从思维的批判性出发,设置发难型问题,以培养学生的独立思维能力思维的批判性强调“知其所以然” 。历史学习的批判思维表现在对传统的或一般的结论、观点能够大胆质疑问难,对前人积累的知识能够正确地分析批判,从而获得新的思维成果。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人们的认识无不受到

8、客观条件的制约。由于受时代与阶级的局限,人们对于客观外在的认识常常存在这样或那样的缺陷,甚至是谬误。在历史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善于发现问题,而且要积极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如商鞅变法作为我国封建社会形成时期的新兴地主阶级的变革,历来都是被肯定的,但商鞅的“禁止弃农经商”即在重视农业生产的同时反对经商,显然不利于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清代史学家赵翼在唐女祸中说:“开元之治,几于家给人足,而一杨贵妃足以败之。 ”好像唐朝由盛转衰的根源就是杨贵妃,这显然不符合历史事实。在历史教学中,通过对这些问题的发难,对训练学生的独立思维是十分必要的,而且对于当今的中学生信息广泛,视野开阔,且求异心理和探究心理强,只要教

9、师引导得当,是会收到很好效果的。(五)从思维的创造性出发,设置运用型问题,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思维的创造性或创造性思维,是人类思维的高级形态,是智力的高级表现;它是根据一定目的,运用一切已知信息,在新情况或困难面前采取对策,并独立地新颖地且有效地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智力品质。根据创造性思维的特点,在历史教学的过程中,我们应有机地设置一些运用型问题,让学生借助联想,运用直觉,释放灵感,以期达到“独立、新颖且有效地解决问题”的目的。比如讲述“罗斯福新政”时,不妨设置这样一个问题:“罗斯福新政实施后,报纸上连篇咒骂罗斯福是敲富人竹杠和天天吃烤百万富翁 ,甚至前总统胡佛还指责罗斯福是个共产主义

10、者,假如你是一位议员,你会向国会提出什么议案或发表什么意见?”可以想见,对于当今思维活跃的中学生来说,这一开放型问题的提出,一定会掀起不小的波澜,尽管是为那时的美国人分担一份忧愁。总之,问题的设置,是一个无法穷尽的矿藏,不停地挖掘自有丰硕的成果。三、问题的解决设置问题的目的在于借助“问题情境”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品质和综合文化素质。那么,怎样才能有效地实现这一目的呢?在教学实践中,人们发现有多种途径和方法,但有三点是基本的,这就是正确理论的指导、科学方法的运用以及民主氛围的创设。恩格斯指出:一个民族要想站在科学的最高峰,就一刻也不能没有理论思维。对于历史学

11、科来说,要有所创新、有所发展,也一刻不能没有理论思维。在历史教学过程中,如果缺少正确理论的指导,纷繁复杂的矛盾将成为无法解开的谜团,问题的解决只能是一句空话。例如,奴隶社会中,奴隶主用极残忍的手段对待奴隶,任意残杀,为何还要说奴隶社会取代原始社会是历史的进步呢?社会主义制度是人类历史上最为先进的社会制度,为什么社会主义国家还要进行改革?等等,如果我们不能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生产力标准、实践标准以及实事求是的原则,就无法说明其理由。因此,每一个从事历史教学的人,都应该认真自觉地学习马克思主义的经典著作,提高自身理论思维能力,因为在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中,蕴含着巨大的理论思维力量和高度的智慧洞察力。同时

12、,每一个从事历史教学的人,都应该自觉地把马克思主义理论运用到历史教学过程中,运用到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维活动中,因为只有这样,才能从教材或史料中提炼出有价值的问题,也才能鞭辟入里、条分缕析地把问题说清楚,讲明白。在历史教学过程中,如何使问题得到有效解决?教师能否正确使用启发式教学,也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如少数民族入主中原最终被“汉化”的问题,这是一个有规律性的历史现象,但学生对解决这个问题有困难。因此,教师可引导学生一步一步地思考:少数民族入主中原前,他们的生产方式和社会形态如何?与中原地区文化相比,是进步还是落后?少数民族入主中原后是把他们原有的生产方式和社会形态强加给中原地区

13、人民而遭到反抗好,还是改变原有的生产方式和社会形态以得到中原地区汉族人民的接纳好?少数民族入主中原被“汉化”是历史的进步,还是历史的倒退?等等。通过这样的启发,学生不仅能够得出正确的结论,而且还可以认识到:“野蛮的征服者总是被那些他们所征服的较高文明所征服,这是一条永恒的历史规律” 。同时,也掌握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维方法。教学活动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主动探究事物、探求规律的特殊的认识活动。在历史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发挥自身的主导作用,同时更要强化学生的主体意识,每当提出一个有意义的问题时,教师要激发学生积极思维,或者组织学生热烈讨论,对于学生经过思考作出的答案,首先要尊重,对其中充满智慧的思想火花还要给以鼓励,使之愈发闪亮;对其中不够完善甚至是错误的回答,还应循循善诱,帮助走出误区。在历史教学过程中,我们还应该积极开展各种有意义的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现实,理解历史,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对学生提出的问题,也同样给以鼓励;对问题的解决同样给以热情的帮助。总之,历史课堂教学应当在民主、平等和友好的气氛中进行,因为只有在这样的气氛中,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才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历史课堂教学的效益才能得到较大提高。否则,将影响师生之间的教学和谐、学生思维的自由发挥以及教学目标的充分实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毕业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