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礼仪教育——高校德育不可忽视的领域.doc

上传人:99****p 文档编号:1994910 上传时间:2019-03-26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7.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论礼仪教育——高校德育不可忽视的领域.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论礼仪教育——高校德育不可忽视的领域.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论礼仪教育——高校德育不可忽视的领域.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论礼仪教育——高校德育不可忽视的领域.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论礼仪教育——高校德育不可忽视的领域.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论礼仪教育高校德育不可忽视的领域论文摘要:礼仪教育是高校德育不可忽视的领域,这不仅是因为它具有鲜活的德育功能,而且在于其是当下大学生的实际需要。在高校礼仪教育实践中,既要有国际化、全球化的视野,又要挖掘和继承中华民族传统礼仪的内涵和形式;既要开展礼仪课的教学,又要注重日常礼仪的践行。 论文关键词:礼仪教育;高校德育;德育功能 高校是学生步入社会的“预热”机构,大学生在“象牙之塔”里除了专业知识的修养外,道德修养的提升更是重要的一课。礼仪是一种社会规范,是调整人与人、人与社会组织在社会活动中相互关系的行为准则。实际上,礼仪具有道德功能,道德同样具有礼仪功能,二者具有内在同一性,礼仪教育实际上也是

2、道德的建构过程。 一、礼仪教育与德育的关系 礼仪教育是德育的重要一个纬度,具有很强的德育功能。人的道德素养形成和发展的过程是“知、情、意、行”协调均衡发展,相互促进统一的过程。 “知、情、意”属于道德的内隐部分, “行”属于道德的外显部分。诚然,纵有绅士般的仪礼而无知情意的函永定是矫揉造作;同样,仅有道德的内在修养而无外在的文明行为也会给人粗野无礼的印象。非但如此,礼仪是社会规范,注重礼仪本身就可以提高道德修养。因此礼仪教育与德育的关系主要体现在以下两方面。 (一)礼仪教育是德育的手段 我国古代很注重“礼”的德育功能,所谓“夫礼者所以定亲疏,决嫌疑,别同异,明是非也道德仁义,非礼不成,教训正俗

3、,非礼不备。 ”(礼记曲礼)孔子指出“不学礼,无以立。 ”(论语季氏)此处将“立”译注为“在社会上立足” ,笔者认为儒家倡导的是“外礼内仁” , “无以立”则可以理解为“不能达到仁的要求” 。可见古代很注重“礼”在道德形成过程中的外烁作用。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劳伦斯科尔伯格Lawrence Kohlberg通过设置的道德两难问题情景实验提出了道德发展的“三期六段论” 。在他的实验中前习俗道德期被试者的道德心理特征是:只考虑自己需求满足,不考虑是否符合社会习俗,此一时期之内,又按道德发展水平的高低分为两个阶段即避罚服从取向和相对功利取向。习俗道德期,一般都是遵从世俗或社会规范,从事道德推理判断,此一

4、时期两个阶段为乖孩子取向和遵守法规取向。后习俗道德期,可本着自己良心及个人的价值观从事是非善恶的判断,未必受传统习俗所限制,此时期又分为社会法制取向和普遍伦理取向。根据科尔伯格的理论,礼仪教育在道德建构中的作用是毋庸置疑的,礼仪是一种有形的基本道德要求和形式,特别是在前两个时期的四个阶段,它无疑给人们提供了道德的标准和底线。文雅举止先于并且导致善良的行为,加强礼仪教育的外烁会使学生的道德水平逐步提高。 (二)礼仪也是德育的目的 品德教育的核心任务是要赋予每一个个体以科学的价值观、道德原则和行为规范。礼仪教育实质是培养人的教育,是教人如何尊重人,如何与他人相处。人是社会的人,这就决定了我们教育的

5、终极目标不是单纯的学习知识和智力开发,而是要使人适应社会的需要,推动社会的发展,并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人在社会中生活,必须要学会尊重他人,才能真正自立于社会,才能做到自尊自爱,才能有营造和谐融洽的人文环境和文明社会。孔子说“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论语雍也)法国的安德烈孔特一斯蓬维尔曾经说过,道德犹如一种心灵的礼貌,一种自我约束的礼仪,一种内心生活的礼节,一种我们责任的法规,一种最重要的仪式。反过来说,礼仪好比一种身体的道德,一种行为的伦理,一种社会生活的法规。一个有修养有道德的现代公民不仅要有“质”的道德而且要有“文”的礼仪。礼仪本身就体现出一个人的道德修养。 二、高

6、校礼仪教育的必要性 直面当下大学生道德现状,不难发现“道德失范”的状况越来越严重, “偏狭自私、嫌贫爱富、堕落懒散”这些词语用在一些大学生身上一点也不为过。例如,在大学校园中,以张扬个性为名言语不文明;男女同学行为举止过于轻佻;自习教室大声喧哗或随意接打手机;人际关系冷漠酿成马加爵事件他们一边妄自尊大,一边又缺乏进入社会角逐的信心。这种现象固然有多方面的原因,但是我们不得不重新审视这些年来高校的德育状况。长期以来,高校德育注重理论说教,对关乎学生生活实际、社会交往的礼仪教育多少有些忽视。我们谈大学生“道德失范” ,其实关键问题是有没有明确的规范。加强高校礼仪教育正是为大学生提供一个看得见、可践

7、行的规范。 自 1977 年恢复高考以来,应试教育愈演愈烈,近些年虽大力推行素质教育,我们却不得不面对“素质教育震天响,应试教育大行其道”的现实。学生的考试分数成了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老师家长或是忽视礼仪的重要性,或是迁就学生的无礼要求与行为,这样培养出的大学生的行为习惯、礼仪道德便可想而知了。应试教育使本应在小学和中学必修的礼仪教育缺位,作为大学生步入社会最后一道门槛的高校有必要补上这缺失的一课。 高校中开展礼仪教育并非仅仅是“补课”的需要。人的教育其实是一个终生教育的过程,大学生如何处理恋爱关系、同学关系、师生关系,乃至以后的立身处事对礼仪的要求各有不同。礼仪就是一个标准,它使我们的思想、

8、意志有一个规范的表达渠道。 乐记称“乐者为同,礼者为异。同则相亲,异则相敬,乐胜则流,礼胜则离。合情饰貌者礼乐之事也。 ”(礼记乐记)得体的礼仪是处理好人际关系的需要,良好的人际交往有助于提高大学生的自信和自尊,降低挫折感,消解内心的压力与苦闷,最大限度地降低不良情绪的产生和发展,提高社会心理承受能力。然而这些并不是不学自会的本能,它需要高校对之进行建构、演练从而形成大学生人格的一部分。早在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规划和 2000 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中就指出:“要坚持不懈地加强道德建设。并且建立和推广尊老爱幼、敬师爱生等良好的礼仪制度。学校是进行系统道德教育的重要阵地和主渠道,

9、加强大学生礼仪教育,推进思想道德建设,高校担负着义不容辞的责任。 ”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中也明确指出:“开展必要的礼仪、礼节、礼貌教育活动,对规范人们的言行举止,有着重要作用。 ”在世界交往日趋频繁,人们的生活愈来愈社会化、国际化的今天,学习掌握现代社会需要的礼仪规范,对于提高大学生个人修养、适应社会交往、醇化社会风气具有重要的意义。 三、高校礼仪教育的实践探讨 (一)传统与现代结合 高校礼仪教育应加强传统礼仪的继承。我国素有礼仪之邦的美誉,传统礼仪是我们民族的珍贵文化遗产。我国传统礼仪对一个人从诞生到成年的立身处世,以至以后的结婚乃至死都有相应的形式不仅如此,传统礼仪还有很深厚的德育内涵,如

10、对待父母要“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死后祭之以礼这些礼仪形式中就深深包含着“孝”的道德。我国传统礼仪由于有着广泛的生命力,因此韩国及东南亚地区的儒家礼仪继承得非常完整。韩国对儒家礼仪极为推崇,至今韩国尚有 300 多所古代儒林留存的“乡校” ,且成均馆的释奠礼仪,自明朝时传去至今没有变化,完全遵从古代中国的习惯。长期以来儒家的“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思想被鄙为人吃人的“封建礼教” , “仪礼纲常”被视为迂腐古板,但是这些思想和礼仪在规范人们的言行和塑造人们的伦理道德以及待人接物社会交往仍有着现实的意义和价值。Jung,Carl G 说:每一个文明人不管他的意识发展程度是如何的高,但在其心理

11、的深层次他仍然还是一个古代人。传统礼仪是我们精神家园的一部分,因此合理继承我国传统礼仪形式和其精神内核对于高校礼仪教育是义不容辞。 在继承传统礼仪的同时,高校礼仪教育应具有国际视野和时代触觉,着力培养“明礼诚信”的现代公民。在价值观多元化的今天,人与人的交流不断增强,礼仪行为在人与人的交往中越显重要;放眼世界,经济文化日益全球化,各国交流频繁,礼仪将是不用翻译的“世界语” 。高校应根据时代的需要,在礼仪教育中体现时代的气息,吸收各国优秀的礼仪文明,使大学生学会如何正确运用日常礼仪、公务礼仪、推销礼仪、谈判礼仪、国际交往礼仪等。 (二)教学与践行并重 礼仪是需要教化的,高校要将礼仪教育列为明确的

12、课程。从目前看,大多数高校都在开展礼仪教育,但是礼仪教育却不够系统,多为在品德教育的一种渗透教育,目的性和规范性不强,特别是在理工科显得更为突出。要在礼仪教学中把礼仪的修行当成一种文化来体验,而不仅仅是行为的模仿。 礼仪的“教”并不是目的,只有礼仪的长期践行并内化成大学生的道德修养才是高校礼仪教育的旨归。 礼记学记对国学学生的要求是“比年入学,中年考校,三年视敬业乐群,五年视博习亲师,七年视论学取友,谓之小成;九年知类通达,强立而不反,谓之大成。 ”可见,周代的教育体制非常注重考察学生学礼、遵礼、行礼的践行达到的程度,这无不对高校礼仪教育有着借鉴意义。除了对大学生礼仪践行进行评定外,在高校礼仪教育中应创设环境,注重日常“演礼”从而形成良好的校风。高校可发挥学生社团的功能,开展丰富多彩的“演礼”活动起到示范作用;也可在校内设置提示语以唤起大学生对礼仪的时刻注意。 总之,礼仪教育是高校德育不可忽视的领域,这不仅是因为它具有鲜活的德育功能,而且在于满足当下大学生的实际需要。高校礼仪教育要以培养现代公民为目标,以“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为培养方向,既要有国际化、全球化的视野,又要挖掘和继承中华民族传统礼仪的内涵和形式,既要开展礼仪课的教学,又要注重日常礼仪的践行,从而塑造优秀的现代公民,提升国民的道德素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毕业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