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传统环境伦理思想的马克思主义生态自然观转向.doc

上传人:99****p 文档编号:1995994 上传时间:2019-03-26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29.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谈传统环境伦理思想的马克思主义生态自然观转向.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浅谈传统环境伦理思想的马克思主义生态自然观转向.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浅谈传统环境伦理思想的马克思主义生态自然观转向.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浅谈传统环境伦理思想的马克思主义生态自然观转向.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浅谈传统环境伦理思想的马克思主义生态自然观转向.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浅谈传统环境伦理思想的马克思主义生态自然观转向论文关键词:传统环境伦理思想 困境 马克思主义生态自然观 论文摘要:传统环境伦理思想对环境问题和生态危机的认识滞留于传统主客观二分的境地,非但不能取得积极的成果,反而制约了经济社会的发展。如何做到有效地发展经济、保护生态、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必须实现传统环境伦理思想的马克思主义的生态自然观转向。 一、对传统环境伦理思想的思索 “真”是对知识的无限追求, “善”是对认知行为的规范约束, “美”是实现真与善的完美统一,达到对现实和理想的有机结合,实现人的真正自由的完全解放。人类历史诞生之初就在自觉与不自觉的践行这样的历史活动,面对广阔无垠的茫茫大地、宇

2、宙天空和原初自然发出了最原始的追问:自然是什么?自己是谁?自己应该做什么?自己能够做到什么?正是在这样的追问和反思过程中人类开启了最原始的对自然的感性认识和直观思索,开启了对自身的认识和反观。随着认识的不断深人和扩大,人逐渐从自然之中分离出来。人来自自然,是自然的一部分,自然对于人有种始终挥不去的先在性和客观性,但同时人置身于自然面前显得如此的渺小,展现在人面前的自然是那么的神秘和不可认知。人的求知本性再次发挥神奇作用,渐渐的人有了转换自己身份的企图,在这种转换当中,对于自然的不断接触实践,不断地认识,不断地抽象反思,在认识一实践一再认识一再实践的互动过程中,人的理性思维能力提升了,自然越来越

3、置身于自己对面、自己之下。人既主人。普罗泰戈拉的“人是万物的尺度”唤醒了许多人。苏格拉底“认识你自己”将哲学从天上拉回到人间开启了理性之门。近代哲学之父笛卡尔更是在面对人类的认识之思的过程中再次确立人的主体性地位,传统形而上学的基础再次得以确证,彻底实现了认识的主客二分思想。康德在解决笛卡尔的心身问题时承认了自然的存在,却将它置于人之下, “人为自然立法”为人类直接控制自然开出了合理的证明。 人的对象性认识显示了人类认识水平的不断提升和经济社会发展不断前进的特点。正是在这样的提升和前进之际,人和自然愈加分离,两者变成了“主奴关系” 、 “为我所用关系” ,自然无不成为人的占用、任意处置和随意“

4、撒泼”的对象。纳人人的历史的自然是可以发现和利用的,而在人的眼界之外的历史是不可知的。自然一旦纳人人的视界范围之内,人的理性的张狂和无限的控制欲望变得愈加躁动起来。最明显的标志就是工业社会的到来,自此步人了现代性社会。现代性的人就是理性无限膨胀的类。科技的每一次进步和发展都带来了生产力提升,理性的人在使用科学技术和工具之中彰显类的能力的每一次提升,工具理性渐次成为日益强大的统治手段。工具理性一旦主宰经济社会发展,人的主体性地位亦渐次提升和不断得以确证,亦意味着人的主体性地位的退化与没落。 环境的污染与破坏,资源的不可再生,自然灾害的频频发生,全球性的粮食危机,这些现象也就变得不足为奇了。生态危

5、机的出现和爆发不是偶然,而是必然。针对危机,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开始出现了规模较大的环境保护运动,各种环境伦理思想和生态主义粉墨登场开始了对生态危机的反思。以生态马克思主义者为例。他们几乎都看到了生态危机的背后是技术的资本主义使用,理性的发展到了今天已经演变为科学主义的工具理性。更难能可贵的是以福斯特为代表的英美生态马克思主义者认识到危机的更深层的原因在于追求利润至上的资本主义制度。可现实是更大规模的生态环境危机爆发,表现为世界范围的能源短缺、粮食危机、灾害频繁、人口爆炸等全球问题。不禁让人发问,难道环境保护不对?环境伦理思想该如何定位? 二、传统环境伦理思想的现实困境 (一)狭义的认识 人对自

6、然的占有、使用和改造是合乎人的理性规定性的,外在化的表现就是工具理性的猖撅。这种认识自然的就陷人了人类中心主义的案臼。人高于一切,人是手段,人是目的,一切围绕着人的喜怒哀乐进行活动。理性专属于人,自然没有理性。人既是理性,在人的范畴内活动是合乎理性的,合乎科学性的。围绕人既理性的传统环境伦理思维模式怎么可能突破人是自然主体的认识框架和行为框架。所谓环境伦理思想的狭义认识,就是在人既理性的案臼内,围绕人,为了人进行的合理性的环境道德评价。结果只能产生如下表现:1.事后评价。对于既定环境破坏事实的事后道德评判。2.维护了传统人类中心主义的合理性。人既主体表明了除了人以外的自然都是我们的认识改造对象

7、,既然是主体对于客体的活动,就难免会造成一定的破坏和影响。3.是不可能认识到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如果有这样的认识,那也只能是一种异化的认识,自然只能是人所驾驭的对象,而不是平等的为对象性的关系。当然环境伦理思想还有一种认识,与人类中心主义相反的非人类中心主义,倡导复归自然,实质是复归原始的自然,原始的共产主义的人与自然的和谐。这只能成为一种历史的倒退。 (二)对经济的制约 无疑生态破坏是极其严重的。单就人口的增长而论,罗马俱乐部的专家预测,至 2025 年,人口按照现有的增长倍数将达到极限值至 100 亿,届时地球将不能承载人类的正常活动。有些生态学家也预测,按目前的可供耕种的土地、森林、大气

8、和水资源的数量和质量,地球只能供给 20亿人口舒适的生存,维持 80,90 亿人口的基本生存。然而目前的人口已经突破 60 亿,已经严重影响到经济的正常发展。发展经济抑或维护生态摆在人们面前的是一个棘手的难题。评价经济增长必然要注重生态的维护,因而要采取必要的措施和手段,控制或者延缓环境的进一步破坏。工业社会的经济发展必然带来生态的破坏,最有效的办法就是阻止经济的增长,实现“零增长”或“负增长” 。这样一来就直接背离了社会的自然历史发展人类社会的发展最重要标志即以生产力为代表的经济的发展。这不是科学的办法。怎样突破这个悖论?有的生态学家提出经济的局域增长,既发展经济又将生态破坏降至最低。 历史

9、走向世界历史的不可避免性,要求我们客观对待,而非孤立的臆想,不仅仅是经济的局域增长。 (三)问题的悬置 因为各种努力付之东流,生态问题只能“悬置”起来。当然理性是人的属性,将问题根本悬置又是不允许的。经济社会的发展客观上也不可能让这个难题搁置。 事实上一些西方的科学家、经济学家、社会活动家开出了许多可供借鉴的“处方” 。例如,上个世纪后期比较活跃的法兰克福学派,开始了对生态危机的批判,触及了科学技术的资本主义使用;以后的奥康纳提出的“双重危机理论” ,生态危机上升到和经济危机并重的层面,提出了建立生态社会主义的主张;最有深度的批判当属克沃尔的革命的生态社会主义的提出,摈弃了奥康纳的改良性(实质

10、是革命的不彻底性),发现引起生态危机的真正原因是资本主义制度,资本的求利本性不可能摆脱掉生态危机的产生,因此,根本办法就是建立革命的生态社会主义,坚持社会主义公有制,坚持计划与市场相结合的生产与分配制度,实现全球化的生态社会主义。这些举措一定程度上确实起到了作用,但是克沃尔的革命的主体选错了对象,或者依赖的革命主体不足以也不可能产生彻底的革命性。缺少革命性的理论也导致生态社会主义陷人梦幻的乌托邦,问题并没有得到有效解决或者给出我们解决的希望。 三、传统环境伦理思想的马克思主义生态自然观转向的现实意义 (一)广义的认识 所谓环境伦理思想广义的认识是指扬弃传统主客二分的认识观,从人和自然共生的唯物

11、主义历史观的平等、互动、有机的角度出发理性审视人和自然之间的关系。表现在环境伦理上不再是单纯从人的主观单向度做所谓的生态道德评价,而是从人和自然、人和社会、社会和自然的多维关系角度进行的价值判断。无疑这样的认识观体现人的主体性的有效价值回归,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健康有序的和谐共生。也包括了几层含义:1.事前判断。自然和人的共生,经济发展和生态健康的共生纳人了我们的视野。在实践活动时能够兼顾两者的效益最大化、效益系统化、整体共赢化的原则。自然的做到行动前的科学评价和积极地价值判断。2.扬弃了传统人类中心主义的价值观和非人类中心主义的历史倒退。传统人类中心主义高扬了人的理性传统,看到了人的主体性的回

12、归,这是人类的进步。我们不是悲观论者,然而过犹不及,进人工业社会以来带来的经济的飞速发展同时,更多的是与人的生存息息相关的环境问题和生态破坏。非人类中心主义者看到了问题的存在,呼吁回到自然和人的和谐状态。一方面他们主张制约经济的发展,一方面主张降低人的主体性地位,以自在自然为主体,以自在自然为中心的原始共产主义的和谐关系。历史是不可能倒退。问题非但没有解决,反而使我们在到洗澡水时连同孩子一起到掉了。3.认识到自然和人的多维关系。马克思主义自然观蕴含着非常丰富的生态主义向度,自然是人的无机的身体,人是自然的一部分。从而能够达到对经济发展和生态破坏的悖论难题的有效解决。张德昭教授认为,按照马克思的

13、实践唯物主义,环境伦理学的基础问题可以获得合理的解决, “人和自然界的价值论地位当然有多种多样的确立方式,当人把自然界的价值论地位确立为与人平等的时候,就会形成对自然界的伦理态度,形成与自然界之间的伦理关系。 ” (二)推动经济发展 人类社会的发展表现在社会实践方面就是生产力的飞速发展,尤以科学技术为代表的飞速更替。扬弃了传统的主客二分的认识观,人不再是绝对的自然的主人,两者之间不再是主奴关系,为人和自然的和谐共生关系所代替。自然日益向人的过渡,向人化自然过渡。人化自然就是人类化的自然,就是人的动物性的渐至消失,就是人的类本质和自然本质的回归。因此, “社会是人同自然界的完成了的本质的统一,是

14、自然界的真正复活,是人的实现了的自然主义和自然界的实现了的人道主义。 人的价值复归实现的外在表现和基础是生产力的高度发展,物质资料的极其丰富。承前文所述,缺少生态环境的生产力发展对人来说是无;只有环境自然的存有而没有经济实践的活动对人来讲也是无。回到了没有人的自然,自然作为人的对象性存在失却了人,自然也就不是自然。一切皆成了无。自然和人的实践是共生互动的关系,不是极端的自然或极端的感性实践。否则,这样的自然无所谓存有意义,这样的感性实践无所谓生态环境的价值优劣,因而也是机械的、抽象的、虚无的。 因此,发展就是进行生态环境优化的发展;生态的建设就是经济的健康发展。国际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践行的就是自

15、然和人的互动和谐关系。当前中国践行的科学发展观既发展经济又以人为本,更注重生态的保护和建设,既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又是马克思生态观的最新发展。无疑,两者都暗合了经济发展和生态维护的价值旨趣。 (三)历史之谜和自然之谜的有效解答 历史不过是追求着历史的人而已,以前的所有的旧唯物主义都没能看到人的历史的存在。费尔巴哈通过批判宗教神学找到了人,但这样的人只是感性的、生物的、直观的,因而是僵化的,缺乏能动性;黑格尔诊释了人的能动的方面,却忽视了人的感性直观。黑格尔讲唯心主义,但他也讲人的实践性,是第一个把人引人到历史的哲学家。马克思继承了黑格尔的世界历史观,把它颠倒过来,创立了自己的历史的唯

16、物主义、实践的唯物主义,第一次使人具有了全面的意义。马克思的自然观真正意义上奠定了人的权威性存在,因而是属人的。马克思的自然观,发现了人,也发现了自然。没有人的自然,失去了对象性,将变得毫无意义;缺少自然的人,人也将不会存在。马克思谈及自然界时说“自然界,就它自身不是人的身体而言,是人的无机的身体。人靠自然界生活,这就是说,自然界是人为了不致死亡而必须与之处于持续不断的交互作用过程的人的身体。所谓人的肉体生活和精神生活同自然界相联系,不外是说自然界同自身相联系,因为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 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环境伦理思想完全脱离了传统主客二分的思维窠臼,因而是一切围绕人,一切为了人,一切复归人,达到人的本质的真正全面的占有,真正实现人的自由全面解放的环境伦理思想。马克思的社会进化理论学说把共产主义社会作为人类社会的一个阶段、一种状态、一个过程、一种运动,其目的无非是重视人,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其实质是达到人和自然的全面和解,共生和谐,达到历史之谜和自然之谜的完全解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毕业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