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地质学基础复习纲要地质学:是以地球为研究对象的一门科学,目前特别是研究地壳的一门科学。洋脊:分布于海底的巨大的山脉,它延伸于四大洋,长达数万公里。大西洋大陆边缘进一步划分:地球的平均半径:R=6371.004km地温梯度:内热层中深度每增加一百米所升高的温度。海底为 48 度,大陆为 0.95 度,平均约 3 度。地表以下依温度的分布状况和热源的分层:外热层其地温受太阳辐射热的影响。常温层其地温等于或略高于当地年平均温度。 内热层常温层以下的温度层。随深度增加而增加。地磁场三要素:磁偏角、磁倾角和磁场强度合称为地磁三要素软流层:深度约 60250 公里区间,其物质的塑性明显增大,局部地段呈现出
2、液态。岩石圈:是指软流层之上的固体地球的表层,它由软流层之上的上地幔顶部的固体岩石层和其上的地壳组成。地球内圈的划分:地壳、地幔和地核。地震波的主要类型:地震波在地球内部传播时,产生纵波(P 波)和横波(S 波) ,P 波传播快,可在固体或液体中传播。S 波传播慢,且只能在固体中传播。地壳中含量最多的五种元素:氧、硅、铝、铁、钙。地质作用:是指由自然力引起的地球或地壳内部物质组成、结构以及地表形态变化发展的作用。地质作用的分类:大陆架围绕陆地的水浅的海底平台。大陆坡大陆架外缘坡度变陡的部分。大陆基大陆坡与大洋盆地的过度地带。大洋盆地内动力地质作用构造运动岩浆作用变质作用地震作用水平运动升降运动
3、侵入作用喷出作用动力变质作用接触变质作用区域变质作用混合岩化作用冲击变质作用人工地震堕落地震火山地震构造地震地壳运动:地壳运动是指由内力引起的地壳的缓慢的机械运动。地壳运动依方向的分类:升降运动:沿地球半径方向的运动。上升运动或造陆运动;下降运动。水平运动:沿地球切线方向的运动。水平挤压或造山运动;水平拉张或造谷运动。地震依震源深度的分类:从震源到震中的距离叫震源深度: 浅源地震不超过 70 公里, 占 72.5%; 中源地震70300 公里之间, 占 23.5%; 深源地震深度大于 300 公里, 占 4 %。 地震的成因分类:分为人工地震、陷落地震、火山地震和构造地震等四种成因类型。应用板
4、块构造理论解释全球地震的分布规律:板块:岩石圈被分割成若干个既不连续又相互“镶嵌”起来的球面块体,称为岩石圈板块,简称板块。引起地震的根本原因在于板块运动,由于板块的相对运动,在板块的边缘造成应力的积累和应变能的突然释放,从而形成地震。因此世界主要地震带位于各大板块边缘地区。A:环太平洋地震带B:地中海印尼地震带C:洋脊或大陆裂谷地震带岩浆作用:是指从岩浆的形成、演化直至冷凝固结成岩的全过程。喷出作用和侵入作用。岩浆依二氧化硅含量划分的基本类型: 超基性岩浆 小于 45% 基性岩浆 45-52% 中性岩浆 52-65%外动力地质作用风化作用物理风化作用化学风化作用生物风化作用剥蚀作用风的吹蚀作
5、用河流的侵蚀作用地下水的潜蚀作用海洋、湖泊的剥蚀作用冰川的剥蚀作用搬运作用风的搬运作用河流的搬运作用地下水的搬运作用海洋、湖泊的搬运作用冰川的搬运作用沉积作用风的堆积作用河流的沉积作用地下水的沉积作用海洋、湖泊的沉积作用冰川的沉积作用固结成岩作用胶结作用压实作用结晶作用 酸性岩浆 大于 65%岩浆作用的类型: 浅成侵入作用 深成侵入作用常见的侵入岩体的产状:变质作用:地壳内早已存在的岩石,当原有的物化条件改变时,其自身也发生相的改变,从而形成新岩石的过程。影响变质作用的外部因素:温度、压力、化学活动性流体。常见的变质作用类型: 动力变质作用:它是以定向压力为主导影响因素的变质作用,它发生于构造
6、运动强烈的断裂带当中动力变质岩。 接触变质作用:它是由岩浆作用侵入围岩所引起的变质作用,它发生于侵入岩体的边缘地带。 区域变质作用:它是指广大地区或地壳的不同深度内,由于温度、压力、化学活动性流体等因素的综合作用所起的变质作用。 混合岩化作用:它是由变质作用向岩浆作用过度的一种超深变质作用。 冲击变质作用风化作用:在地表附近的条件下,坚硬的岩石、矿物在原地发生物理的、化学的变化,从而形成松散堆积物的过程。风化壳:残留下来的风化产物 在陆地上构成了不连续的薄层叫风化壳。风化作用的类型:物理风化、化学风化、生物风化。剖面上风化壳的分层:底部为未受风化的岩石,习惯上称之为基岩、半风化的岩石、 残积层
7、、土壤层。物理风化的方式:岩石释重、岩石的热胀冷缩、岩石空隙中水的冻结与融化,又称冰劈作用、岩石空隙中盐类的结晶与潮解、正在生长的植物根的作用。化学风化的方式:氧化作用、溶解作用、水合作用、水解作用剥蚀作用:流动介质对地表岩石的破坏作用。搬运作用:流动介质将母岩风化剥蚀产物搬离原地的过程。沉积作用:搬运物终止搬运堆积下来的作用。侵蚀作用依方向的分类: 下蚀作用使河床不断降低的侵蚀作用,又称下切作用 侧蚀作用使河床两侧遭受破坏的侵蚀作用流水搬运碎屑的方式:在流水速度一定的情况,搬运的碎屑依其大小,分别从三种方式向下游方向搬运: 推运砾石、粗砂; 跃运中砂、细砂; 悬运粉砂、泥。(河流的搬运以悬运
8、为主)河谷要素有哪些: 谷底河谷底部较为平坦的部分 河床谷底上河水占据的沟槽 河漫滩谷底上除河床外的其余部分 谷坡谷底至分水岭的斜坡 河流阶地谷坡上出现地势较平坦的地段简述河流构造阶地的形成过程。河谷阶梯是在河谷两侧不对称断续分布的阶梯状地形,它的形成是在地壳经历了长期稳定时期形成了矿工的河漫滩之后,地壳发生上升运动,河流由侧蚀转化为下蚀作用,河床加深,当原来的河漫滩相对上升至洪水季节也不会被淹没时,便形成了河谷阶梯。在构造运动保持长期稳定的情况下,河流地质作用的发展阶段:初期下切,高山峡谷中期侧蚀,河流中游晚期河流下游当地壳经历多次阶段性上升,则在河谷上形成河谷阶地。喀斯特:以地下水为主,对
9、可溶性岩石进行以化学溶蚀为主,机械冲刷为辅的地质作用以及由此形成的特殊地貌。地下水的运动类型: 垂直运动带饱气带饱气带水水平运动带饱和带饱和带水(潜水;层间水/承压水) 。岩石空隙的类型:孔隙、裂缝、洞穴常见的喀斯特地貌:溶沟与石芽;落水洞、溶斗、溶洞;溶洼、溶盆、溶原等。溶洞滴石有哪些:石钟乳、石笋、石柱、石幔等。海岸带或滨岸带:风暴浪所及的上线至波浪作用所及的下限之间的水域。浊流:清澈水体中沿底部运动的一股被泥沙搅和的水团, 比重一般大于 1.5 。海洋分区: 滨海平均高潮线与平均低潮线之间的水域; 浅海平均低潮线以下至水深 200 米之间的水域; 半深海水深 200 米至 2000 米之
10、间的水域; 深海水深 2000 米以下的水域;波浪作用为主的海岸带的划分: 后滨平均高潮线以上的水域; 前滨平均高潮线与平均低潮线之间的水域; 近滨平均低潮线以下的水域;潮汐作用为主的海岸带的划分:潮上带;潮间带;潮下带。海洋地质作用的动力有哪些:海水地质作用的主要动力是海浪,其次有潮汐、洋流、浊流等。问题:3、简述海蚀地貌的形成过程。海浪对海底及海岸的破坏作用,简称海蚀作用。海蚀作用方式有机械剥蚀作用和化学剥蚀作用,但以机械剥蚀作用为主。机械剥蚀作用有两种:一种是海水在运动过程中对岩石进行冲击导致岩石破坏,成为磨蚀作用。海蚀作用的主要营力是海浪。潮汐在开阔的海岸带可助长海浪的破坏作用。基岩海
11、岸经海蚀作用形成的地貌叫海蚀地貌。在海浪和潮汐的不断破坏下,首先在岸壁基部海浪达到的高度附近形成沿海岸衍生的凹槽,称为海蚀凹槽。海蚀凹槽继续扩大加深,海蚀凹槽上部岩石失去支持而垮塌形成直的陡峭岩壁成为海蚀崖。海蚀崖在海浪作用下不断后退,则在海蚀崖前形成由基岩组成的微向海倾斜的平台,称为波切台地。底流把剥蚀海岸的物质带到波切台外靠海水一侧沉积下来形成波筑台。残留于波切台尚未被剥蚀的基岩岩柱称为海蚀柱。海蚀平台因海蚀作用而不断加宽,是波浪冲击崖基时要经过愈来越长的距离,波浪的能量消耗越来越大。最终,海浪的能量全部消耗在海蚀平台上。海蚀作用趋于停止。此后,如果地壳上升使波切台上升到海水不能淹没的高度
12、时,形成海蚀阶地。冰川:陆地上终年缓慢流动着的巨大冰体。冰川的分类:大陆冰川和山岳冰川常见的冰蚀地貌有哪些:冰斗、角峰、鳍脊、冰蚀谷、冰蚀洼地等。常见的冰碛地貌有哪些:终碛垅、鼓丘、底碛、蛇行丘、冰水扇、锅穴等。风成黄土:由风堆积的粉沙和尘土统称风成黄土。常见的风蚀地貌有哪些:风蚀谷,风蚀残丘,风蚀洼地,风蚀蘑菇,岩漠,砾漠等。风成黄土的一般特点。为一种黄色或棕黄色疏松多孔的沉积物,垂直节理发育,无明显层理组成的矿物繁多,分布不受地形限制。主要由粉沙组成,可含钙质;呈灰黄、棕黄色;质地均一、未固结、略有粘性;垂直节理发育,孔隙度大,无明显层理;易受流水侵蚀形成特有的地貌。矿物:自然生成的单质和
13、化合物,它具有一定的化学成分和内部结构以及确定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矿物的解理:矿物晶体受外力打击后沿某方向裂开形成光滑平面的现象,这种光滑面叫解理面。矿物的成分分类:自然元素类、硫化物及其类似化合物类、氧化物及氢氧化物类、卤化物类、含氧酸盐类。矿物的光学性质包括哪些:包括颜色、条痕、光泽、透明度等。常见矿物有哪些:石英、 (方解石、白云石) 、普通辉石、角闪石、黑云母、 (正长石、斜长石)问题:从哪些方面识别常见的矿物。一般说来,从矿物的外表形态入手,重点观察矿物的物理性质,必要时再考虑其化学性质。矿物的形态: 矿物的单体形态和集合体形态;矿物的物理性质:矿物的光学性质(包括颜色、条痕、光泽
14、、透明度、发光性等)矿物的力学性质:硬度、解理、断口、脆性、弹性、延展性、绕性等。矿物的其他物理性质:如比重、磁性、放射性、电学性质等。 矿物的化学成分:如方解石和白云石,点稀盐酸,前者起泡,后者不起泡。岩浆岩:岩浆岩是由岩浆作用形成的一类岩石。岩浆岩的结构:岩浆岩中矿物的结晶状态,它包括矿物的结晶程度、晶粒大小、晶粒形状以及晶粒之间的相互关系。岩浆岩的分类:超基性岩类(SiO 2 小于 45%) ;基性岩类(4552%) ;中性岩类(5265%) ;酸性岩类(SiO 2 大于 65%) 。常见的岩浆岩构造有哪些:块状构造、气孔状构造、杏仁状构造、流纹状构造、原生节理(还有斑杂、带状、枕状、晶
15、洞) 。 常见的岩浆岩有哪些:变质岩:由母岩经变质作用生成的一类岩石。常见的变质岩有哪些:千枚岩、片岩、片麻岩、大理岩(还有榴辉岩、麻粒岩)沉积岩:在地表附近的条件下,母岩风化剥蚀的产物,经搬运、沉积和成岩作用形成的一大类岩石。沉积作用依沉积物的分类: 机械沉积分异作用 化学沉积分异作用,包括胶体溶液沉积和真溶液沉积 生物沉积作用,包括生物遗体沉积和生物化学沉积层理构造:沿原始沉积平面的垂直方向上由于矿物成分、颜色、结构等特征发生变化所构成的一种层状构造。岩层:沉积岩系的基本组成单位,它是由两个近于平行的物理界面所限制的的成分、颜色、结构和内部构造均一的岩体。岩层依厚度的分类: 块状岩层 1m
16、 厚层 10.5m 中层 0.5 0.1m 薄层 0.10.01m 页状层 0.01m常见的层面构造有哪些:波痕、干裂(泥裂) 、雨痕冰雹痕、生物遗迹构造(遗迹化石)常见的层理有哪些:水平层理、平行层理、波状层理、斜层理、透镜状层理、粒序层理、块状层理等。碎屑岩:主要由陆源碎屑组成的沉积岩。砂岩依粒度的分类:粗砂岩 2-0.5mm、中砂岩 0.5-0.25mm、细砂岩 0.25-0.1mm砂岩的成分分类:净砂岩 泥质含量少于 15%;杂砂岩泥质含量大于 15%。粘土岩依构造的分类:泥岩(页理不发育) 、页岩(页理发育) 。碎屑岩的结构:组成碎屑岩的碎屑颗粒的粒度、圆度、球度以及其外部特征。火山
17、碎屑岩的分类:火山碎屑熔岩类;熔结火山碎屑岩类;正常火山碎屑岩类;火山碎屑岩类。碎屑岩依粒度的分类:砾、砂、粉砂、粘土(泥)砾岩依圆度的分类:碳酸盐岩:主要由碳酸盐矿物组成的沉积岩。碳酸盐岩的成分分类:1、碳酸盐矿物,主要是方解石、白云石,还有菱铁矿、菱镁矿等。2、陆源碎屑混入物,主要是粉砂级石英、长石和粘土。3、非碳酸盐的自生矿物,如海绿石、黄铁矿、石膏、硬石膏及自生的石英、长石等。石灰岩的结构分类:1、颗粒-灰泥石灰岩粒屑结构2、晶粒石灰岩晶粒结构3、礁灰岩生物格架常见的碳酸盐岩的构造有哪些:层理、波痕、结核、缝合线、叠锥。颗粒的类型:1、 内碎屑:砾屑(粒度大于 2mm) 、砂屑(粒度
18、2-0.1mm) 、粉屑(粒度 0.1-0.01mm) 、泥屑(粒度小于 0.01mm,又称为泥晶或灰泥)2、 生物碎屑(生物骨骼、外壳、碎屑)3、 鲕粒 4、团粒 5、球粒 6、藻粒油页岩:一种高灰分的腐泥质岩石。地史上主要的成煤时期:石炭纪 C、二叠纪 P、侏罗纪 J 和第三纪 R。沉积环境:沉积物堆积时所处的外部条件。沉积相:沉积环境中的产物。 包括岩石,化石,地球化学特征等。河流相可分哪些亚相、哪些微相:河流相的亚相类型:包括河床、堤岸、河漫、牛轭湖四个亚相。河床微相:河床滞留沉积微相河床低洼处沉积;边滩沉积微相凸岸单向环流堆积;心滩沉积微相河道中央双向环流堆积。堤岸亚相:分天然堤沉积
19、微相和缺口扇沉积微相。河漫亚相:分河漫滩、河漫湖泊、河漫沼泽三个微相。问题:6、简述河流相的一般特点。1、岩石组合:为碎屑岩,复成分砾岩,泥质砾石,长石砂岩、岩屑砂岩。2、结 构:分选差到中等。3、沉积构造:大型槽状交错层理、板状交错层理,砾石叠瓦状排列,泥裂、底部冲刷面等。4、生物化石:常见植物碎屑。5、空间分布变化:砂体呈透镜状,粒度向上变细。6、相 组 合:山麓洪积相河流相湖泊相或三角洲相或海岸相。碎屑型湖泊相可进一步划分出哪些亚相:湖泊三角洲亚相滨湖亚相:洪水期水面与枯水期水面之间地带浅湖亚相:枯水期水面以下至浪基面以上的浅水地带半深湖、深湖亚相:浪基面以下静水区依含盐度湖泊的分类:淡
20、水湖( 小于 0.1%) ;半(微)咸水湖(0.1%-1%) ;咸水湖(1%-3.5%) ;盐湖(大于 3.5%)三角洲:河流与海洋或湖泊的汇合处所形成的沉积体。三角洲相可分哪些亚相:三角洲平原(包括三角洲陆上平原和三角洲水下平原) 、三角洲前缘和前三角洲三个亚相类型。盐湖沉积的发展可划分出哪些阶段:半咸水湖、天然盐水湖、干湖、沙下湖问题:7、碎屑型湖泊相得一般特征。1、岩石类型:以粘土岩、粉砂岩、砂岩为主,砾岩少见;少量的碳酸盐岩、石膏、岩盐以及煤、油页岩等。2、沉积构造:水平层理为主,可发育波痕、泥裂、雨痕等层面构造。3、生物化石:生物化石丰富。泻湖:一个与外海呈半隔绝的水域。无障壁海岸相
21、可分哪些亚相:海岸沙丘、后滨、前滨、近滨等四个亚相。有障壁海岸相可分哪些亚相:泻湖、潮坪、障壁岛等亚相。浊流:指沉积物颗粒依靠涡流(湍流)支撑,呈悬浮状态在流体中搬运的重力流。地层:某一地质时代形成的岩层或岩石组合,包括沉积岩、火山岩以及由此经变质作用形成的变质岩。地层相对年代确定的方法有哪些:1、地层层序律 :老地层先形成、位于下面,新地层依次层层叠覆的顺序。2、生物化石层序律:地层中所含古生物化石越低级结构越简单其形成年代越老,反之亦然。3、地质体之间的相互切割律:切割者新、被切割者老。岩石学地层单位组:有一种地层划分和对比的方法,就有一套对应的地层单位,即岩石地层单位、生物地层单位和年代
22、地层单位。标志(或准)层:某些厚度不大、岩性稳定、特征突出、分布广泛和容易识别的岩层。可以作为地层对比的标志,称为标志层。化石:保存在岩石中的古生物遗体或遗迹标准化石:在一个地层单位中选择少数特有的生物化石,他们具有生存时间短、地理分布广、数量很多,保存完好和容易鉴定的特点,称为标准化石。岩石学地层单位有哪些:群、组、段、层等。年代地层单位有哪些:宇、界、系、统、阶、时间带。地质构造:由各种地质作用引起的岩石的变形或变位。岩层产状三要素: 走向走向线所指的方向; 倾向倾向线所指的方向; 倾角岩层面与水平面的夹角。依倾角岩层的分类:水平岩层、倾斜岩层和直立岩层。问题:8、解释岩层产状三要素; 走
23、向岩层面与水平面的交线为走向线,走向线两端所指示的方向就是岩层的走向(两头有两个方向) ; 倾向层面上与走向线垂直并沿倾斜面向下的垂线叫做倾斜线,倾斜线在水平面上的投影就是岩层的倾向; 倾角岩层面与水平面的最大夹角就是岩层的倾角,也就是岩层的倾斜线与水平投影的夹角。整合接触:上下地层的生成年代相连续。平行不整合接触:上下地层的产状大体一致,但其生成年代不连续的接触类型,接触界面叫不整合面。角度不整合接触:上下地层的产状不一致, 其生成年代不连续的接触类型,其接触界面叫不整合面。地层接触类型有哪些:地层接触类型:空间上相邻地层直接接触的情况。两种地层接触类型:整合接触上下地层的生成年代相连续。不
24、整合接触上下地层的生成年代相不连续(平行不整合接触;角度不整合接触)问题:9、简述平行不整合接触的形成过程;平行不整合上下地层的产状大体一致,但其生成年代不连续的接触类型,接触界面叫不整合面。形成:下伏地层的形成地壳大幅度上升和长时间的风化剥蚀上覆地层的形成。这样上下底层之间就缺失了一些时代的地层,但彼此的产状却是平行的。意义地壳大幅度上升的运动。下降沉积上升、沉积中断并遭受剥蚀再下降、再沉积10、简述角度不整合接触的形成过程;角度不整合接触上下地层的产状不一致,其生成的年代不连续的接触类型,其接触面叫不整合面。形成:下伏地层的形成水平挤压下伏地层褶皱上升和长时间的风化剥蚀上覆地层的形成。这样
25、上下底层之间不仅缺失了一些时代的地层,而且彼此的产状也不一致。意义地壳强烈的水平挤压运动沉积褶皱剥蚀再沉积褶皱:岩层呈连续弯曲的地质构造。 褶曲:一个岩层弯曲称为褶曲,其形态可分为背形和下凹形两种。同沉积背斜:核部地层最老,两翼地层对称依次变新的褶曲。褶曲的基本分类:背斜(核部最老,两翼地层对称依次变新)和向斜(核部最新,两翼地层依次变老) 。褶曲横剖面上依轴面产状与两翼岩层产状的分类: 直立褶曲轴面近直立; 斜歪褶曲轴面倾斜,两翼地层倾向相反; 倒转褶曲轴面倾斜,两翼地层倾向相同; 平卧褶曲轴面近水平; 翻转褶曲轴面弯曲。褶曲平面上的分类:圈闭式褶曲和半圈闭式褶曲线状褶曲:长宽比大于 10:
26、1;长轴褶曲:长宽比为 10:1 至 3:1:短轴褶曲:长宽比小于 3:1;穹隆构造:长宽比近 1:1 的背斜;构造盆地:长宽比近 1:1 的向斜。横剖面上常见的褶曲组合类型:复背斜、复向斜、隔挡式褶皱、隔槽式褶皱。问题:11、简述褶曲的基本类型与特点;背斜核部地层最老,两翼地层对称依次变新的褶曲。向斜核部地层最新,两翼地层对称依次变老的褶曲。12、简述同沉积背斜的一般特点;(1)两翼角上缓下陡;(2)转折端呈开阔状;(3)岩层背斜顶部变薄,翼部变厚;(4)背斜顶部粒度较粗,翼部变细。断裂构造:岩层连续性发生了中断的地质构造。可分节理和断层。节理:沿破裂面两侧岩块无明显位移的地质构造。节理的力
27、学性质的分类:剪节理和张节理两类。依节理产状与岩层产状关系节理的分类: 走向节理节理面走向与岩层面走向平行; 倾向节理节理面走向与岩层面走向垂直; 斜向节理节理面走向与岩层面走向斜交; 顺层节理节理面产状与岩层面产状一致。 问题;13、简述节理力学性质的分类及其特征。剪节理由剪应力形成的节理。a、剪节理产状较稳定;b、剪节理面平直光滑;c、一般切过砾石; d、常构成X共轭节理系;e、主要剪节理由羽状细微裂面组成。张节理由张应力形成的节理。a、张节理产状不稳定;b、张节理面粗造不平;c、一般多绕过砾石或粗沙; d、节理面多张开,常有矿脉充填;e、张节理可呈不规则状,也可呈一定的几何形态分布。断层
28、:沿破裂面两侧岩块有明显位移的地质构造。同沉积断层:在沉积过程中长期发育逐渐形成的断层,又称生长断层。断层的基本类型:正断层、逆断层、平移断层、枢纽断层断层要素包括哪些:断层面、断层线、断盘、断层位移、滑距、断距。常见的断层组合有哪些:平面组合类型:常见的有平行式、 雁列式、扫帚状、环状与放射状、斜交式断层组合等。剖面断层组合:常见的有阶梯状、地堑、地垒、叠瓦状、 Y字型、花状构造等断层组合。问题:14、简述断层的基本类型及其特征;依据断层两盘相对位移的方向,断层可划分为三种基本类型:正断层、逆断层、平移断层等。正断层上盘相对下降的断层。正断层断层面较陡,其倾角多在 45 度以上。由拉张和重力
29、作用形成。逆断层上盘相对上升的断层。 逆断层断层面的倾角变化较大。高角度断层 -45 度以上,低角度断层 -45 度以下平移断层断层两盘仅沿水平方向相对滑动。可分右旋平移断层和左旋平移断层。由水平剪切力偶或水平挤压作用形成。15、简述同沉积断层的一般特征;(1)正断层为主,平面上呈弧形, 断层面上陡下缓;(2)下降盘相当层明显增厚;(3)相当层的落差随深度增大而增大;(4)下降盘中常发育逆牵引背斜。含油气盆地:具有工业油气藏的沉积盆地。沉积盆地:地壳上 具有巨厚沉积岩(物)的构造单元。一级构造单元包括哪些:隆起、坳陷、斜坡地台: 某地史时期地壳运动相对平静的地区。地台的双层结构:上部为沉积层,又称盖层;下部称之为基底。板块:位于软流层之上的岩石圈被一些构造活动带分割成若干个既不连续又相互“镶嵌”起来的球面块体。板块的边界类型: 1.分离型板块边界;2.汇聚型板块边界;3.平错型扳块边界全球六大板块哪些:欧亚板块、美洲板块、非洲板块、印度板块、太平洋板块、南极洲板块显生宙以来有发生过哪些构造运动:加里东构造阶段、海西华力西构造阶段、老阿尔卑斯构造阶段(包括燕山构造阶段和印支构造阶段) 、新阿尔卑斯构造阶段(即喜马拉雅构造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