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简述:中国历史分期一、中国古代史: (约距今 170 万年前1840 年) 1. 原始社会:(约距今 170 万年前前 2070 年)石器时代 三皇:伏羲氏、燧人氏、神农氏五帝:黄帝、颛顼、帝喾、唐尧、虞舜2. 奴隶社会:前 2070前 476 年夏朝:夏禹夏桀(前 2070前 1600 年) 阳城(今河南登封)商朝:商汤商纣(前 1600前 1046 年) 殷(今河南安阳)西周:周武王周幽王(前 1046前 771 年) 镐(今陕西西安)东周:周平王 洛邑(今河南洛阳) 春秋时期(前 770前 476 年)3. 封建社会:前 4751840 年 战国时期:前 475前 221 年 大分裂时期
2、 秦汉时期:前 221公元 220 年(咸阳、长安、洛阳) 大一统 魏晋南北朝时期:220589 年 第二次大分裂 隋唐时期:581907 年(长安、洛阳) 第三次大一统 五代十国和两宋时期:9071279 年(开封、杭州 ) 第三次大分裂 元明清时期:12711840 年(1912 年 北京) 第四次大一统二、中国近代史:18401949 年1. 近代前期:18401919 年 即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重大的历史事件有:两次鸦片战争( 18401842 年、18561860 年)太平天国运动( 18511864 年)洋务运动( 19C6090)中法战争和甲午中日战争(18831885 年、18
3、941895 年)戊戌变法和义和团运动( 1898 年、18981900 年)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900 年)辛亥革命( 1911 年)新文化运动( 1915 年开始)五四运动( 1919 年)2. 近代后期:19191949 年 即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主要的历史时期包括:中共诞生和国民大革命时期(1921 年、19241927 年)国共十年对峙时期(19271936 年)抗日战争时期(19371945 年)解放战争时期(19451949 年)来源三、中国现代史:1949 年新中国成立以来 即新中国的历史,主要的历史时期包括: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时期(19491956 年)十年全面建设时期(19
4、561966 年)十年文革时期(19661976 年)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即改革开放时期)(1978 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第一单元 第 1 课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导学案一、课标要求:了解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基本内容,认识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二、网络纲要一、夏商的政治制度第一课 夏商周的政治制度1、出现:约公元前 2070 年,禹 建立夏朝。中国出现 早期国家 制度2、内容中央地方: 侯、伯 王位世袭制的形成中央: 相、卿士 形成标志: 启夺取王位,并传给后代 世袭方式: 父子相传,兄终弟及 评价:是社会生产力和阶级对立发展的产物,是社会的进步。二、西周的政治制度2、宗法制1、分封制
5、对象:王族、功臣、古代帝王的后代 内容:土地和人民 目的: 有效巩 固西周统治 诸侯权力:世袭、置官、建军、征役;诸侯义务:守疆、作战、纳赋、述职特点:层层分封、等级森严(天子诸侯卿大夫士)实质:西周地方政权的组织形式,体现了奴隶主阶级内部的等级关系特点:嫡长子继承制(核心) ;相对的大宗小宗来源:原始社会的父系家长制内容:用父系血缘关系的亲疏来维系政治等级、巩固国家统治的制度 目的: 为了加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解决贵族之间在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 结束: 西周后期,王权衰弱,分封制遭到破坏 意义:a加强了对地方的统治,b开发边远地区,扩大了统治区域.c有利于社会稳定和生产力的发展;
6、d确立了周天子天下共主的地位。e为未来成熟的地缘国家(秦以后的中央集权的郡县制国家)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作用:保证了各级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3、二者关系:相辅相成,互为表里。分封制通过宗法制得以维系,而分封制则是宗法制在政治制度方面的体现。宗法制是分配的原则,分封制是权力的分配4、礼乐制度:表示等级制度的典章制度和礼仪规定,是维护分封制和宗法制的工具。西周的礼乐制度是以乐从属礼的思想制度。以“礼”来区别宗法远近等级秩序,同时又以“乐”来和同共融“礼”的等级秩序,两者相辅相成。三、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不足:诸侯国具有相对独立性,易形成分裂割据局面。 1
7、、神权与王权的结合2、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国家政治结构3、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4、延续性(继承性)和稳定性。5、三、问题探究一、夏商政治制度从禅让制到王位世袭制 1、君主制度提问 1:此时的夏朝已经不是一个部落而是一个国家。为什么?具有国家的特征:按地域划分统治区域代替血缘关系;建立了宫殿;王权专制代替氏族民主;有从中央到地方的行政管理机构。关于大禹治水的传说,同学们却是耳熟能详的。而中国国家的形成,与传说中的大禹治水有密切的联系。大禹治水需要统一指挥和动员各地人民的力量,加强对人民的组织管理。所以,大禹治水和发展农业的过程就成为打破氏族部落组织,由地域关系代替血缘关系,王权专制
8、代替氏族民主,国家行政管理逐步成长的过程。伴随着私有制和阶级对立的发展,由于战争的频繁,禹的权力越来越大,以致发展成个人专断。据说有一次禹召集各部落首领开会,一个首领因迟到而被禹杀了。可见,禹似乎已不是群众的首领,而是至高无上的国王了。这反映了中国早期的政治管理制度开始具备雏形,由此导入新课-夏、商、周三代政治制度的演变 。部落是按血缘结合在一起的;国家按地区来管理的,禹治水成功后,就把天下分为九州,派“九牧”去管理,这表明夏已具有国家的职能,而不是靠氏族的血缘关系来维系。还有一点值得同学们注意的就是:禹死之后,由他的儿子启以世袭制而不是“禅让制”的形式继承了王位。 设问 2:王位世袭取代禅让
9、制,是历史的退步还是进步呢?为什么?王位世袭制是生产力发展的结果,私有制发展的结果,阶级对立的产物。解说: 传说中,禹一方面奉行“禅让”同时也积极培植儿子启的势力,禹死后,虽推举伯益为首领,但启凭借实力夺取了部落联盟首领的位置,从而结束了这种军事民主制的历史,此后王位世袭制确立,它通过“父死子继,兄终弟及”的形式,保持着王位在家族内部的承继, “家天下”的局面从此确立。奴隶社会是阶级社会的开始,它用“天下为家”的局面打破了原始社会的平等和无剥削压迫的“天下为公”的局面,但这是一个历史的进步。因为奴隶社会形态的出现是建立在生产力高于原始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基础上。2、夏商的中央地方制度学思之窗:
10、从课本中的资料看商朝的相权有多大?相是商朝中央最高官吏,相权很大,包括参定政制、主持政务、辅佐商王等,甚至有时可废立商王。解说:夏商时从中央到地方就已经建立起行政管理制度;最高的时国王,中央有相、卿士,地方封侯、伯,有臣属的方国。奴隶制的等级关系已初步确立。对后周的分封制和宗法制有直接影响。 一条完整的卜辞,包含有叙辞、命辞、占辞、验辞四部分。在占卜中,占辞是最重要的环节,决定一次占卜的吉凶。吉则可行,凶则不可行,因此作占辞的人,实际上就掌握着事情的决定权。商代的王,是全国一位最高宗教领袖。占卜内容被选出来,刻在甲骨上的用意,目的是为了显示占卜这种行为的正确性和神圣性,借以加强王权。3、夏商政
11、治制度的特点特点:“王”借天上的“神权”来强化人间“王权”的意图, 体现了王权与神权的结合。二、西周政治制度一、分封制 1、等级森严的分封制西周政权刚刚建立不久,武王姬发即因病而亡,成王姬诵年幼即位,由其叔父周公姬旦摄政。当时,管叔、蔡叔、霍叔作为宗亲诸侯,被封于殷都周围监视殷商遗民,谓之“三监” 。他们不满周公摄政,勾结纣王之子武庚及东夷部族发动叛乱。周公毅然平定内乱、率部出师东征,西周政权才得以稳定。面对周初出现的内外叛乱,周公敏锐地意识到,没有一套完善的典章礼仪制度和宗法等级秩序,单靠武力征服或刑罚镇压是不能实现社会安定和国家大治的。为此,他主持进行大规模的立法活动,建立起一套典章礼仪制
12、度与宗法等级秩序。 2、分封制的主要内容从以上材料中可以看出实行分封制的目的是什么?又有什么特点哪? 目的:封建亲戚,以蕃屏周 特点:层层分封、等级森严(天子诸侯卿大夫士) 内容:授土、授民、授职 诸侯权力:世袭、置官、建军、征役; 诸侯义务:守疆、作战、纳赋、述职解说:周朝对建国的元老、功臣、亲属和先世的后代等进行大分封。分封的目的是为了加强和巩固西周的统治, “封建亲戚,以蕃屏周” 。分封制在周朝时期是周王室把疆域土地划分为诸侯的制度。分封的办法是把王畿(首都地区)以外的土地和人民分封给亲属、功臣、元老,建立起诸侯国,以镇守疆土,保卫王室。在“分封制”下,国家土地不完全是周王室的,而是分别
13、由获得封地的诸侯所有,他们拥有分封土地的所有资源和收益,只需向周王室缴纳一定的进贡即可尽义务。诸侯与周王室的关系是:周天子是最高的统治者,诸侯是天子的臣属,必须服从周天子的命令,定期朝见天子,并向天子纳贡,带兵随天子作战。诸侯国像屏障一样拱守在周王室周围,和睦四方,安天下。周初,从武王到成王共分封大小 71 个诸侯国。其中主要有(教师挂图,并指出主要诸侯国的位置):在东方分封了鲁、齐等国;在北方分封了燕等国;在南方分封了吴、楚等国;在中原分封了郑、晋、卫、宋等国。西周成为一个疆域广大的奴隶制国家。 3、分封制的演变及其影响影响: 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 开发了边远地区,扩大了统治区域。 确
14、立了周天子天下共主的地位,国家政权逐渐由松散趋于严密。 有利于社会稳定和生产力的发展; 构成了西周的四个统治阶层诸侯国具有相对独立性,易形成分裂割据局面。解说:首先,分封制大封同姓子弟、功臣及古帝王之后,让他们在自己的诸侯国内享有一定的特权,能够按照自己的想法进行政治、经济以及文化方面的建设,这就避免了类似于管叔及蔡叔的事情的发生,暂时地满足了西周奴隶主贵族的欲望及要求,缓和了奴隶主贵族之间的矛盾,起到了“稳定政局”的作用。在分封过程中,周公要求那些受封诸侯在治理诸侯国过程中要“启以商政,疆以周索”或“启以夏政,疆以戎索” ,要实行文王“德明慎罚”的方针,广求“殷先哲王”的“保民”办法。通过这
15、些措施,极大地缓和了征服者与被征服者的矛盾,降低了殷民及其他族人的反抗情绪,起到了“镇抚各族”的作用。周王室的统治范围扩大。其次,在西周王朝的四周分布着肃慎、山戎、鬼方、羌、濮越等少数民族。这些少数民族经常性地侵扰西周的边界,掠夺财富,而西周在这些边界建立诸侯国,派王室贵族等直接管理,一方面直接加强了周王室的统治力量,对一些少数民族以及一些外族起到一定的威慑作用;另一方面有利于该地区经济的发展,有利于边疆地区与王畿之间的政治、经济以及文化交流,加速先进文化及先进生产技术的传播,从而为抵御外侮,巩固边防提供坚强的物质后盾,起到其应该起的作用。像太王长子太伯和次子仲雍渡江南下,在太湖沿岸建立吴国。
16、他们与当地人民结合,不但对开发吴越作出了贡献,而且还加强了对巴、濮、越、邓等部的控制。最终使周王确立天下共主的地位。二、血缘关系维系的宗法制讨论:该由谁来继承王位?二儿子:我是正室夫人所生,而且我又是儿子,当然 应该由我来继承王位。1、宗法制的主要内容及其特点主要内容: 1、由原始社会的父系家长制直接演变而来, 2、核心内容是嫡长子继承制。即嫡长子继承父亲的宗主地位,庶子进行分封。3、基本原则立嫡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4、嫡长子与分封的众子有双重关系,在亲缘上是兄弟关系,在政治上又是君臣关系。 5、大宗可以命令和约束小宗,小宗必须服从大宗。周王既是全国的大宗又是最高的政治领袖。宗法制的特
17、点:依据父系血缘关系的亲疏分配政治权力和规定等级秩序。 2、宗法制的深远影响1、 将君位的承传用嫡长子继承制的形式确定下来。 2、完善和巩固了分封制,防止贵族之间因为权力的继承问题发生纷争。3、 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维护贵族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 4、世袭制、宗法制和分封制一起,构成了夏、商、西周时期政治制度的主体,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解说:宗法制下的等级尊卑观念非常严格,等级森严,尊卑有序,它以血缘关系为纽带,以君臣关系为纲纪 3、宗法制总结来源:原始社会的父系家长制。 内容:规定宗族内嫡庶系统。特点:嫡长子继承制。作用: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也有利
18、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 三、总结:宗法制是分配的原则;分封制是权力的分配;二者是互为表里的,具有政治性质的制度,宗法制在政治制度方面的体现就是分封制 有 效 统 治 防 止 纷 争国 家 内 部 宗 族 内 部贵 族 分 权 制 贵 族 继 承 制按 父 系 血 缘 关 系 的 亲 疏 和 年 龄 的大 小 ( 男 女 不 平 等 、 嫡 庶 不 平 等)四 级 ( 天 子 、 诸 侯 、 卿 大 夫 、 士 ) 两 级 ( 大 宗 、 小 宗 )天 下 共 主 天 下 大 宗按 照 血 统 ( 王 族 、 古 代 帝 王 之后 ) 和 功 劳 大 小 ( 功 臣 )课堂总结夏商周的政治
19、制度 夏商的政治制度西周的政治制度中央地方王位世袭制的形成相、卿、师等的设立 封侯、伯分封制宗法制特点作用内容破坏内容特点作用封建诸侯,以蕃屏周加强统治,巩固王权西周后期,王权衰弱,被破坏规定宗族内嫡庶系统嫡长子继承制保证了贵族的垄断地位,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中国古代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1、神权与王权的紧密结合,具有神秘色彩。2、以血缘关系分配政治权力、制定等级秩序。3、尚未形成专制权力,带有宗族统治的色彩。4、具有相对的延续性(继承性 )和稳定性。 四、同步训练必做题2公元前 21 世纪,禹之子启夺得王位,政治权力从传贤变成传子。这反映了A.王位世袭制取代禅让制
20、 B.郡县制取代分封制C.科举制取代九品中正制 D.专制制度取代民主制度4 “中国人总是作为他家庭中忠诚的成员生活着,非常关心亲族关系,对于辈分、男女性别和身分的区别很是敏感,从古代起,女儿都是嫁到别家去,儿子则将媳妇娶进自己家里。 ”对上述材料理解最准确的是A.体现了宗法制等级森严及与分封制互为表里的特点B.宗法制最大的特点是嫡长子继承制,有利于权力的分配C.宗法制的形成有利于宗族的团结及内部的稳定D.体现了大宗和小宗的关系,小宗必须服从大宗5从甲骨文中我们可以看到很多商王求丰年和降雨的卜辞,但奇怪的是他们不是直接向他们心目中的最高神“帝”请求,而是托祖先转达。据此我们可以断定商代A祖先的地
21、位高于神 B崇拜祖先的宗法观念已经形成C王权具有神秘色彩 D国家大事完全通过占卜来决定6 荀子儒效篇记载:“(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 ”这反映在周朝政治中A周天子对地方进行垂直统治 B主要按血缘关系分配政治权 力 C周公开创了分封制 D先后分封了七十一个诸侯王7.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中国人的姓总是位于个人的名字之前,而不像西方那样,位于个人的名字之后。 ”从上述中国人重视姓氏这一现象中可以看出A男尊女卑思想严重 B家族宗法观念浓厚 C个人名利色彩鲜明 D聚族而居根深蒂固来源:学.科.网 Z.X.X.K8历史学家黄仁宇说:“(周朝)800 年的统治中,影响之深
22、远,常使历史学家难于区分,究竟某些特色是周朝的还是中国人的性格?”产生这一疑惑的原因是 宗法观念成为中国的传统思想,形成中华民族的亲情之爱宗法制使中国人的自主意识和平等权利长期受到压制分封制在秦始皇统一中国后虽被取消,但其影响贯穿中国古代分封制有利于中国古代中央集权的加强和国家的统一A B C D10.吕氏春秋宰分览 慎势 言:“ 立嫡子,不使庶孽疑焉。疑生争,争生乱。 ”这表明宗法制的目的是A维护宗族内部的稳定与团结 B保证各级贵族的特权C消除诸子矛盾 D实现长治久安11.与宗法制行用于贵族社会相对应,普通民众仅有名而无姓氏。春秋以前,史料中提到“百姓” ,通常是指( )A.贵族 B.平民
23、C.官僚 D.诸侯12历史学家指出:西周王朝显然显示出一定的统一性、集权性,但国家结构上的分散性、松散性仍是最本质的特点。造成“分散性、松散性”的原因是A贵族拥有土地所有权 B分散的自然经济 C贵族拥有世袭特权 D王室日益衰微13孔子认为周礼是理想之制度, “周监于二代,郁郁乎文哉,吾从周” 。这一思想提出的政治背景是A.诸侯不满封号,纷纷改称“ 王” B.分封制、宗法制遭到破坏C.铁农具和牛耕出现并逐步推广 D.王室衰微的迹象开始出现必做题 15BABCB 610 BBBBA 1115ACBDA 1620BDDAD 来四、重点拓展全面认识分封制和宗法制1 全面认识分封制,应该从分封制的目的、
24、特点、实质、作用、弊端等方面来把握。(1) 主要特点:分封对象的广泛性;周天子处于宝塔顶端;“土地和人民”与“义务”是周天子同诸侯之间关系的关键;层层封授:诸侯和卿大夫都可以进行再分封。(2) 作用:周初大分封,对商朝原始小邦林立的现象来说,多少含有统一天下于一尊的意义,显然是一种进步,并且为未来成熟的地缘国家(秦以后的中央集权的郡县制国家)的发展奠定了基础。2.准确认识宗法制过去人们常常把中国社会叫做宗法社会。 “宗”是指供奉神主之位的庙宇,其原始义为“尊祖庙也” 。宗法制作为一项重要的宗族组织制 度,它是由氏族公社后期的父系家长制发展、演变而来的。初期的作用是为了规范氏族或宗族内部的权益分
25、配关系。后来演变为以区分嫡庶之间权位分配为核心的宗统关系,形成宗法制度。史学界认为宗法制萌芽于夏朝,发展于商朝,完善于西周。宗法制可以说是周代社会的网络神经,是周代一切 社会制度和文化的依据和出发点。周朝的分封制是靠宗法制来维持的。宗法制一方面确立权力的纵向传递君统,也就是嫡长子继承制,它的精髓是“立子以贵不以贤,立嫡以长不以贤” 。宗法的另一方面是权力的横向扩张宗统,也就是说诸侯奉天子是宗主,所以天子是天下的大宗,诸侯对天子来说是小宗,但在诸侯自己的封地内又 是大宗,卿大夫也是这样。大宗永远是小宗的领袖,在各级贵族的宗庙内,大宗的灵位,是永远受祭享的,小宗则仅限五世。我们不可忽略的是宗法制度
26、是以血缘的亲疏来维系的,春秋战国时期,王室衰微,诸侯争霸,在以实力说话的残酷法则面前,以往各级贵族头上被温情脉脉的宗法关系装饰起来的光环很快黯然失色, “天下无道” ,亲戚之国相互攻战,骨肉相残成为常态。春秋战国以后,原创意义上的宗法制虽已瓦解,但是它的某些原则如皇位嫡长子继承制,贵族世袭爵位制,父权家长制逐渐演变为封建社会的宗族制度,成为中国封建社会上层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学者认为宗法制的影响长期笼罩中国社会,突出表现在:(1)父系单世系原则的广泛实行(2)家族制度长盛不衰;(3) “家国同构”精神始终贯彻于数千年中国社会。礼乐制度在统治阶级内部所设定的等级具体表现为“天子八佾,诸公六,诸
27、侯四” 。古代舞队的行列,八人为一行,叫一佾。按周礼,天子的舞队用八佾(即六十四人) ,诸公六佾,诸侯四佾,士二佾。这样,阶层不同从而使用舞队人数的不同,是为了给人们灌输君权至上无人能与之相抗衡的等级秩序思想。礼坏乐崩是指支撑贵族社会的规矩全都垮了。士:或叫士族。是最低一等的贵族,或是贵族后裔之疏远者,或是贵族之破落者,与夫平民中之俊秀子弟,因其学习当时贵族阶级“礼、乐、射、御、书、数”六艺,而得进身于贵族阶层中当差服务,受禄养为生。士的特点有四条:一是不能再封建的贵族。二是没有不动产的贵族。三是有参政权、参军权、祭祀权,但没有统治权的贵族。四是有文化、有教养、有本事,而且必须出来工作的贵族。
28、儒家代表文士、墨家代表武士、道家代表隐士、法家代表谋士。社会剧变,士最有用,诸侯大夫请士帮忙,战国末年,养士最多的有四个人:齐国的孟尝君田文,赵国的平原君赵胜,楚国的春申君黄歇,魏国的信陵君魏无忌。选做题22.关于中国姓氏起源,唐人柳芳说:“氏于国,则齐鲁秦吴;氏于谥,则文武成宣;氏于事, ,则巫乙匠陶。 ”由此类推,王、侯、公孙等姓氏应源自A族名 B邑名 C爵号 D官名23.董仲舒认为孔子撰春秋的目的是尊天子、抑诸侯、崇周制而“大一统” ,以此为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服务,从而将周代历史与汉代政治联系起来。西周时代对于秦汉统一的重要历史影响在于A构建了中央有效控制地方的制度 B确立了君主大权独揽
29、的集权意识C形成了天下一家的文化心理认同 D实现了国家对土地与人口的控制24.右图是明清古建筑中的一幅牌匾,与它有关联的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是( )A分封制 B宗法制 C三省六部制 D内阁制25.在红楼梦第九十回中,贾母说:“自然先给宝玉娶了亲,然后给林丫头说人家。再没有先是外人,后是自己人的” 。这反映出贾母A具有男尊女卑的思想 B固守传统的家庭等级观念C具有浓厚的宗法观念 D遵循长幼有序的婚姻礼俗26.“九鼎既成,迁于三国。夏后氏失之,殷人受之;殷人失之,周人受之。 ”其中所说的“九鼎”之所以被广泛重视并在夏商周流转,主要因为它是( )A反映民心民意的凭据 B国王祭祀的重要礼器 C青铜工艺水平
30、高的标志D王朝统治权力的象征27.广东省新会县城隍庙的庙门上镌刻着一副楹联:女无不爱,媳无不憎,劝天下家婆,减三分爱女之心而爱媳;妻何以顺?亲何以逆?愿世上人子,将一点顺妻之意以顺亲。这副楹联实质上说明了( )A忠恕孝悌是巩固家庭和睦的前提 B宗法观念是维护家庭和睦的基础C血缘关系是维系家庭和睦的纽带 D维护家庭和睦是重大的社会责任28. 下列史实符合西周确立的宗法制继承原则的是A唐太宗通过玄武门之变继位 B宋太宗继承兄长宋太祖之位C明太祖因太子亡指定嫡长孙继位 D清康熙帝死后皇四子继位29.有人将“分封制”称为“封建制” ,是指古代帝王列土封疆、封邦建国的制度,被封诸侯拥有自己的领地。按照上
31、述定义,下列现象不属于分封制的是( )A周天子封功臣姜尚于齐地 B汉高祖封侄子刘濞为吴王C明太祖封四子朱棣于燕地 D康熙 封四子胤稹为雍亲王30.家谱,是记载一个以血缘关系为主体的家族世系繁衍和重要人物事迹的特殊图书体裁。以父系家族世系、人物为中心。古人重视修订家谱的原因不包括A为了彰显家族的声誉 B为了凝聚亲族C为了给历史研究者提供历史史料 D为了教化子孙31.从地方行政组织来看,吕思勉先生把古代中国划分为“部落时代” 、 “封建时代” 、 “郡县时代”这三个先后相继的时代。其中与“封建时代”相对应的朝代是( )A西周 B秦朝 C西汉 D宋代选做题 2226CCBCD 2731 DCDC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