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浅议如何艺术地设置课下作业在推行素质教育的今天,广大教师不仅要提高上课“45 分钟”的效率,而且要重视课下练习的设置,因为课下练习也是教学流程中一个很重要的环节,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继续。合理的练习是学生学习数学,发展思维的一项经常性的实践活动,也是师生信息交流的窗口。因此,练习应该是一种生活和活动,应着眼于学生的发展,而非单一的、千篇一律的重复。新课标理念下的数学练习设计,应如何突出它的现实性、发展性和活动性,从而提高它的效度呢? 一、体现选择性,实行分层设置练习。 教育的核心是让学生学会学习和做人。教师作为练习设计的策划者,必须尊重学生的需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做练习的主人,做自
2、己的“练习” 。实践证明并不是每一个学生对于相同的练习都能承受。因此,练习的设计须考虑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尊重差异,尽可能地设计不同层次和功能的练习,供学生自主选择训练,引导学生积极思维,掌握知识,形成技能、技巧,促进每一位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都能跳一跳摘到“果子” ,得到主动发展。如在教学“轴对称图形”这一节时,我设计的练习是让学生搜集轴对称图形,让学有余力的学生自己设计轴对称图形。学生在丰富多彩的生活实践中搜集了有关感性材料,并经过思维加工,设计出一个个美丽的图案,这样的练习,学生的思维是自由的,活动是自主的。 二、体现开放性,倡导练习的多样性 新课标指出:数学学习中教师的“教”和学生的
3、“学”必须是开放多样的。课堂练习是使学生熟练地掌握知识,培养思维品质的具体措施。因此,练习要刻意减少指令性的成分,增加练习的开放性,以使学生的思路更广阔和灵活。如学习“统计”后,我设计了这样一次开放性活动练习:设计“大象过生日”这一情景,分别让学生在这一情景中统计客人数、客人送的鲜花数、客人喜欢吃什么水果、客人的年龄和属相等,让学生饶有兴趣地参与活动、提出问题、分析问题,通过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来解决问题,体会到统计的价值,体验到学习的快乐。 三、体现整合性,发展学生的综合能力 课程标准注重跨学科学习,强调课程之间的整合结构。数学本身与其它学科有着密切相关的联系,因此,我们的数学练习也应考虑到整
4、合性。如在学习列方程解应用题,我设计了我国古代著名的数学著作九章算术中的“圆材埋壁”问题:“今有圆材,埋在壁中,不知大小,以锯锯之,深一寸,锯适长一尺,问径几何?”刚看到这一个题,学生就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这样既让学生品味了中国古代语言文字的美,又拓宽了学生数学学习的视野,为学生构建了多角度、多方位的有助于学生的发展环境。 四、体现实践性,跳出练习的“纸上谈兵” 新课标指出:数学课程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学习数学的重要目的在于用数学知识去解决日常生活、学习和工作中的实际问题,数学教学如果脱离实际
5、,就成了“无本之木,无源之水”,更谈不上学生有意义地学习数学和获得有意义的数学知识的目的。 倡导数学练习设计的实践性,在体验中学习知识,在实践中运用和盘活知识,通过实践使之再学习、再探索、再提高,这不失为一种好的练习方法。如在学习丰富的图形世界,我就设计了这样的练习,就地取材,利用白萝卜、红萝卜、地瓜等,制作三棱柱、三棱锥、四棱锥等,学生表现出了空前的兴趣,制作了各种各样的棱锥和棱柱。这样不仅把抽象的物体形象化,而且经济实惠,还提高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学习了长方体,就鼓励同学亲自动手制作鞋盒;学习了统计后可以让学生统计城市里主要道路上车辆通行的情况,为交通局制定车辆分流方案提供参考这样的练习设计,引导学生从课堂走向社会,给学生以更广阔的学习数学的空间,学生学到的将不仅仅是数学知识本身,更重要的是观察、分析、创新、实践等综合素质得到了培养和训练。 “教者有心,学者得益” 。总之,教师要积极探索课下作业设计,在内容和形式上进行改革和创新,设计出更多台阶式作业引导学生循序渐进,步步高登;让课下作业真正成为学生的最爱而不再是沉重的负担,让其成为乐不思蜀的新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