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逻辑与思维训练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与任课教师基本信息课程名称:逻辑与思维训练 课程类别:必修课 选修课总学时/周学时/学分:32/2/2 其中实验(实训、讨论等)学时:0授课时间:1-16 周 星期四 1-2 节 授课地点:艺 A-302开课单位:师范学院 适用专业班级:2012 级音乐教育、群众文艺任课(/助课)教师姓名:周寿明 职称:讲师联系电话:13539037906/74906 Email:答疑时间、地点与方式:可分为集体答疑与个别答疑的形式。集体答疑的时间、地点与上课基本相同,个别答疑主要通过公共邮箱、电子邮件、电话联系等方式。二、课程简介本课程是 2012级音乐教育、群众文艺班的必
2、修课,主要内容是研究判断、推理、论证及其规律以及一些逻辑方法的科学,结合大量古今中外经典的逻辑故事,通过逻辑学基本理论的学习、训练,加深了解课程的逻辑知识和基本规则,再通过课堂练习作答,锻炼学生解决逻辑题目的思维能力和解题技巧,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课程。本课程可以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提高思维素质,为其学习其它各专业课程奠定良好的基础。三、课程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掌握课程知识内容,给合社会现实理解课程重点章节,了解本课程的学科动态,具有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本课程着力于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以及一些常用的逻辑方法;在课程中突出与现代生活密切联系,以实际生活中的事例结合逻辑
3、知识来进行分析与讨论为主,以解决逻辑题目为辅,达到提高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并学以致用的目的。2.过程与方法目标:从概念、命题、推理、论证、逻辑基本规律等方面,通过通俗而有趣的逻辑故事,展现逻辑知识趣味而智慧的学习之旅,了解逻辑学的学科结构,进而提高学生的逻辑意识,逻辑精神。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发展目标:通过逻辑学基本理论的学习、训练,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提高思维素质,为其学习各专业课程奠定良好的基础,进而培养学生严密的逻辑推理以及深刻敏锐的感悟,为从事未来的事业奠定坚实的基础。四、与前后课程的联系本课程由于是必修课,对音乐学专业的相关课程学习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学生学习该门课程后,可以提高逻辑思
4、辨能力、分析判断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为今后的学习和生活打下一定的基础。五、教材选用与参考书1、选用教材: 逻辑与思维方式 (邵进强著,复旦大学出版社,2012年 10月第一版)2、参考书:逻辑学基础教程 (南开大学哲学系逻辑学教研室编著,南开大学出版社,2008年 7月第二版) (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普通逻辑原理 (吴家国著,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0 年 1月第二版)趣味逻辑 (徐德清著,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2 年 4月第一版)逻辑学是什么 (陈波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 年)大学逻辑导论 (郭桥、资建民主编,人民出版社,2003 年 8月第一版)何谓逻辑学(王明辉
5、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年)趣味逻辑(彭漪涟、余式厚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年 10月第一版)逻辑学教程 (何向东著,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0 年 8月第三版)六、课程进度表周次 教学主题 要点与重点 要求 学时1第一章 绪论1、了解普通逻辑学的研究对象和性质。2、明确学习普通逻辑学的意义。3、了解逻辑学的发展过程。重点:思维形式和思维的逻辑形式及其结构,逻辑简史。难点:逻辑学的科学定义、思维形式和思维的逻辑形式及其结构掌握:思维形式和思维的逻辑形式及其结构。熟悉:学习逻辑的意义和方法,普通逻辑学的性质。了解:逻辑与语言的关系,逻辑学发展的主要阶段和类型。22-3第二章 概念
6、、概念的概述、种类、概念之间的关系、概念的限制与概括重点: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概念的分类方式,概念外延间的关系, “反变关系”及概念的限制和概括。难点:集合概念与非集合概念的区分。掌握: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概念的三种分类方式,概念外延间关系, “反变关系”及概念的限制和概括熟悉:概念的定义,概念分类的依据了解:概念、语词、词项三者的关系,概念使用的要求444、概念的定义及其分类5、定义的规则6、概念的划分及其分类7、划分应遵守的规则重点:概念的定义、概念的划分概述,定义、划分应遵守的规则难点:定义、划分应遵守的规则掌握:定义的方法和规则,划分的方法和规则。熟悉:定义的种类,划分的定义、划分的种类。
7、了解:划分与分解、列举的关系。25-8第三章 判断与演绎推理第一节 性质判断及其推理1、判断的概述及其分类2、性质判断3、推理及其分类4、性质判断直接推理重点:判断的特征;相同素材的性质判断间的对当关系;性质判断主、谓项的周延性;推理及其分类;根据性质判断的直接推理。难点:相同素材的性质判断间的对当关系及其推理掌握:各种性质判断的逻辑形式,能正确识别自然语句表达的判断类型;系统地掌握 A、E、I、O 四种判断的真假;熟悉:对当关系,性质判断直接推理及各种推理形式。了解:推理及其分类99第三章 判断与演绎推理第二节 关系判断及其推理重点:关系判断的概述;关系判断的逻辑性质,关系判断推理难点:关系
8、判断推理掌握:关系命题的基本逻辑性质和简单的关系命题推理熟悉:简单的关系命题推理了解:混合关系推理110 第三章 判断与演绎推理 重点:三段论的公理和 掌握:三段论的定义及其结构,三 2第三节 三段论1、什么是三段论2、三段论的公理3、三段论的一般规则4、三段论的格与式规则;三段论的格与式及各格的规则,省略三段论的恢复难点:三段论的规则及导出规则的证明段论的公理和规则,三段论的格及其规则。理解:三段论的省略式,复合三段论,三段论的式。了解:用欧拉图对三段论进行有效性的判定。11-12第四章 复合判断与演绎推理第一节 联言判断及其推理第二节 选言判断及其推理第三节 假言判断及其推理第四节 负判断
9、第五节 二难推理重点:命题联结词及其作用,联言命题、选言命题、假言命题的逻辑特性、真值表以及相应的推理的有效形式。简单命题及复合命题的负命题及其等值推理;二难推理的主要形式及破斥错误的二难推理的方法。难点:真值表;复合命题推理的现代表示法及其直观背景, 复合命题的负命题及其等值推理;二难推理的主要形式及破斥错误的二难推理的方法。掌握:命题联结词及其作用,简单命题、假言命题的负命题、选言命题的有效推理形式,联言命题、选言(两种)命题、假言(三种)命题等的逻辑特性、真值表以及相应的推理的有效形式。二难推理的主要形式及破斥错误的二难推理的方法。熟悉:联言命题、选言命题等的性质和逻辑形式,命题形式的判
10、定方法。假言命题的性质和逻辑形式,命题形式的判定方法。了解:复合命题定义、负命题的逻辑特性413第五章 归纳推理1、归纳推理及其种类2、完全归纳推理与不完全归纳推理3、探求因果联系的逻辑方法重点:归纳推理的逻辑要求、特征及区别难点:探求因果联系的逻辑方法掌握:归纳推理的逻辑要求、特征及区别熟悉:探求因果联系的逻辑方法,能够对它们作简单的应用了解:收集和整理经验材料的方法214第六章 类比推理与假说演绎法第一节 类比推理第二节 假说演绎法重点:类比推理的形式、作用及应用,假说的形成、检验、作用难点:假说演绎法的确证形式掌握:类比推理、假说演绎法的逻辑特征,能够分析假说中所应用的推理熟悉:类比推理
11、的应用,假说与推理了解:假说的检验,提高类比推理结论可靠性的条件。215第七章 论证1、论证的概述 2、证明的方法3、反驳的方法 4、论证的规则重点:论证的概述,证明、反驳的方法,论证的规则难点:证明、反驳的方法,论证的规则掌握:论证的逻辑特征和结构,证明、反驳的方法,论证的基本规则熟悉:证明、反驳的种类了解:论证的作用、论证与推理的关系216第八章 普通逻辑的基本规律1、同一律2、矛盾律3、排中律4、充足理由律重点:每个逻辑基本规律的基本内容和逻辑要求。难点:同一律、矛盾律的逻辑要求及违反其的错误;排中律与矛盾律的区别。创新点:悖论掌握:每个逻辑基本规律的基本内容和逻辑要求。排中律与矛盾律的
12、区别。熟悉:逻辑基本规律的含义及违反它们的常见错误和各自的作用。了解:逻辑基本规律的客观性,逻辑基本规律在实际思维中的作用;常见的悖论。217 考试 2七、教学方法本课程结合大量逻辑故事和实例来讲授课程内容,通过深入浅出的讲解和学生课堂作业的练习,加深对课程知识的理解和把握,采用课程讲解,作业讲解,启发式教学,案例式教学,师生互动,完成教学过程。八、对学生的学习要求1学习本课程的方法、策略及教育资源的利用。本课程特别注重阅读和习题练习,通过阅读书本知识和网络现实事例,运用所学逻辑知识解决疑难问题;通过习题练习,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学生学习该门课程可以充分利用学校图书馆图书
13、资源,或者网络上免费图书资源、网络资源,也可以查阅各高校精品课程、国内外知名学者讲座的视频资料等等。2、学生必须阅读的论著,建议学生阅读的论著。逻辑与思维方式 (邵进强著,复旦大学出版社,2012 年 10月第一版)逻辑学基础教程 (南开大学哲学系逻辑学教研室编著,南开大学出版社,2008年 7月第二版) (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3.学生完成本课程每周须耗费的时间。为达到课程目标,学生在课内课外所花费的最少时间必须保证每周 4小时。4.学生上课、实验、讨论、答疑、提交作业(论文)单元测试、期末考试等方面的要求。学生不得无故缺席,上课必须勤作笔记、多思考,课堂讨论务必积极参与;课
14、后认真消化课堂内容,有什么问题可以直接联系主讲教师。建立班级公共邮箱,通过公共邮箱的资源交互平台,形成师生讨论、答疑的高效通道,也方便电子作业的布置和收取。5.学生参与教学评价要求。课程结束前 1-2周内,按照学校统一安排,通过网上评教系统,回答调查问卷,实事求是地对本课程及任课教师的教学效果作出客观公正的评价,是学生的应尽责任和义务,对教师改进教学工作具有重要意义。九、成绩评定方法及标准表考核内容 评价标准及要求 权重到堂情况 不得无故缺席,请假要上交请假条,上课勤做笔记,积极回答问题 10%课堂讨论 认真准备,积极参与讨论,并能提出不同意见 10%完成作业 每次课程结束,教师会根据所讲内容以及需要延伸的内容,提出具体要求,布置相关作业并明确上交日期 10%期末考核 采用开卷考查的形式来考核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了解情况。考查学生综合使用知识的能力 70%期末考核方式 开卷 闭卷 课程论文 实操十、院(系)教学委员会审查意见我院(系)教学委员会已对本课程教学大纲进行了审查,同意执行。院(系)教学委员会主任签名:段雄春 日期:2014 年 9月 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