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心理健康的优势家庭教养方式探究.DOC

上传人:天*** 文档编号:2001307 上传时间:2019-03-27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4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生心理健康的优势家庭教养方式探究.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初中生心理健康的优势家庭教养方式探究.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初中生心理健康的优势家庭教养方式探究.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初中生心理健康的优势家庭教养方式探究.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初中生心理健康的优势家庭教养方式探究.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初中生心理健康的优势家庭教养方式探究【作者简介】刘建榕 福建师范大学教育科学与技术学院 350000【内容提要】本研究从初中的心理健康出发,以初中生的气质特点作为中介控制变量,采用中学生心理健康量表和父母教育方式评定量表对 329 名初二学生进行研究,结果发现:(1)初中生的心理健康呈现“两头小,中间大”的分布趋势;(2)初中生评定的父母教养方式具有性别特点,并与其心理健康水平存在极其显著的关系;(3)控制了初中生的气质特点影响后,发现存在着有利于各种气质特点的青少年心理健康的“优势家庭教养方式”,即父母充分的温暖、理解与爱,以及母亲的不拒绝否认。【关键词】初中生 心理健康 优势家庭教养方式【

2、正文】1 引言“心理健康是青少年走向现代化、走向世界、走向未来、建功立业的重要条件。”1青少年的心理健康问题正倍受全社会的关注。80 年代以来,我国学者曾做过大量的抽样调查,如陈家麟(1984)在江苏、浙江两省对 1095 名中小学生进行调查,发现在 16.53%的学生有各种心理问题;全国 22 个城市抽样调查了 24013 名 4-16 岁儿童,问题行为的检出率为 12.97%(1993)。可见我国青少年的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受到家庭、社会、学校和个体自身特点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本研究仅从家庭教养方面进行有关的探讨。美国著名的女心理学家鲍姆令特将父母教养方式分成权威型、纵容

3、型和专制型三种。许多研究都表明,权威型的管教方式有利于青少年的健康成长,纵容型、专制型的教养将对青少年的发展产生不利影响(Baumrind,1972,Sigel.I.E,1986 等)。事实上,现实生活中的许多父母采取的是混合型的教养方式,兼有上述三种教养方式的特点。2所以,将单一的教养类型细化为具体的教养因子可能对现实中的家庭教育更有指导意义。目前,关于儿童发展的家庭研究已由父母对子女的单向决定研究转为双向互动研究3,即在考虑父母对子女影响的同时,也要考虑子女自身的特点对父母的反作用。近几年的许多研究都发现,儿童的气质在个体与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常常成为环境对人发展影响的中介,“在人与环境的

4、关系中起调节作用”(简斯特里劳)4。有研究发现5,初中生气质是某些家庭教养方式因子与初中生心理健康的中介因素,不同气质特点的初中生适应不同的教养方式。那么,不同气质特点的初中生要达到良好的心理健康水平,所要求的家庭教养方式可能是不同的。如果不考虑初中生的气质因素,即将初中生的气质特点作为中介变量控制住,是否存在着有利于所有气质特点的初中生心理健康的家庭教养方式?本研究旨在从具体维度考察初中生评定的父母教养方式的特点,寻找有利于各种气质特点的初中生心理健康的家庭教养方式,称之为“优势家庭教养方式”。2 方法2.1 被试采取随机整群抽样的方式抽取上海市两所中学初二年级 8 个班学生作为被试,共34

5、7 名,有效被试 329 名,其中,男生 147 名,女生 182 名。被试分别来自一所重点中学和一所普通中学。2.2 研究工具采用谭和平(1997)编制中学生心理健康量表测量初中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该量表从认知正常、情感协调、意志健全、个性完整和适应良好五个方面衡量初中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每个学生可测得总的心理健康状况的 T 分和与之相应的心理健康等级(优、中上、中等、较差、差五等)。该量表具有较高的信度(重测信度为 0.79)和效率(结构效度 X2/V=1.22)。将岳冬梅(1993)修订父母教育方式评定量表稍作改动后,让初中生被试对其父母亲的教育方式分别进行评价。因为所有被试均为独生子女,所

6、以删去原量表中“偏爱被试”因子。该量表的父亲量表有五个因子:(1)情感温暖、理解,(2)惩罚严厉,(3)过分干涉,(4)拒绝否认和(5)过度保护;母亲量表有四个因子:(1)情感温暖、理解,(2)过于涉过保护,(3)拒绝否认和(4)惩罚严厉。各分量表的同质性系数在 0.88-0.46 之间。采用龚耀先(1983)修订艾森克人格问卷(7-15 岁)测量初中生的气质特点(内外倾和情绪性,两个分量表的重测信度分别为 0.8628 和 0.7290)作为中介控制变量。3 结果3.1 初中生心理健康的基本状况对所有被试的心理健康等级进行单变量频数分布分析,每个等级所拥有的人数及该人数占总体的百分比如表 1

7、 所示:表 1 初中生心理健康等级分布情况等级 1 2 3 4 5人数 21(6.4%) 59(17.9%) 114(34.7%) 101(30.7%) 34(10.3%)注:1.心理健康等级 1 表示差,2 表示较差,3 表示中等,4 表示中上,5 表示优。人数边上括号中数字表示该等级人数占总人数的百分比。由表 1 可知,初中生的心理健康分布呈“两头小,中间大”的状况,心理健康水平中等和中上的学生占了大部分(65.4%),优和较差、差的人比较少。尚有 24.3%的学生心理健康上处于较差和差的状况,应引起家长和教师的高度重视。同时,对于心理健康水平中等的学生,也应加强教育,使其心理健康水平向更

8、好的方向发展。分别以性别和所在学校性质(重点中学或普通中学)作为自变量,以心理健康 T分数为因变量作差异显著性检验,发现男女生之间、重点中学和普通中学之间均不存在心理健康水平的显著性差异(P.05)。3.2 初中生评定的父母教养方式状况对家庭教养方式的 9 个变量进行 Bartlett 球形检验,发现 9 个教养方式变量是独立变量(P=074.05)。以性别作为因素变量,对 9 个教养方式因子作方差分析,结果见表 2:表 2 男女初中生评定的父母教养方式的差异比较男生(N=147) 女生(N=182)均数 标准差 均数 标准差 P 值EF1 2.7902 .504 2.8172 .546 .0

9、5EF2 1.6408 .484 1.3700 .339 0.5EF3 2.1014 .464 1.8374 .416 0.5EF4 1.6372 .139 1.4643 .377 0.5EF5 2.1102 .536 1.8440 .445 0.5EM1 2.8657 .480 2.9320 .497 0.5EM2 2.4303 .415 2.2497 .321 0.5EM3 1.8268 .575 1.6284 .436 0.5EM4 1.5729 .489 1.3852 .372 0.5注 2:EF1 表示父亲情感温暖、理解,EF2 表示父亲惩罚严厉,EF3 表示父亲过分干涉,EF4 表

10、示父亲拒绝否认,EF5 表示父亲过度保护;EM1 表示母亲情感温暖、理解,EF2 表示母亲过干涉过保护,EM3 表示母亲拒绝否认,EM4 表示母亲惩罚严厉。下表同。由表 2 发现,男女生在父母的情感温暖、理解上无显著差异,而男生体验到的父母的惩罚严厉、拒绝否认和过干涉过保护高于女生。再对父母教养方式进行配对检验。由于父亲的过度干涉和过度保护在两个因子上,母亲的只在一个变量上,为了比较的方便,将父亲的过度干涉和过度保护合成一个因子,比较的结果见表 3:表 3 父母教养方式的配对比较结果父母教养维度 均数 标准差 T 值惩罚严厉 父 1.4942 .432 1.17母 1.4691 .438情感温

11、暖、理解 父 2.8052 .527 -4.08*母 2.9024 .490拒绝否认 父 1.5415 .464 -7.44*母 1.7169 .521过干涉过保护 父 1.9591 .422 -18.39*母 2.3304 .377注 3:* * *表示 P.001从表 3 可知,除了惩罚严厉因子,父母教养方式之间存在极其显著差异,表现为母亲比父亲更容易表现出情感温暖、理解、拒绝否认和过度干涉过度保护。3.3 初中生心理健康与父母教养方式的相关分析对父母教养方式的 9 个因子与初中生心理健康作相关分析,结果见表 4:表 4 父母教养方式与心理健康的相关附图图3.4 “优势家庭教养方式”不同气

12、质特点的初中生适应不同的家庭教养方式,某些消极的教养方式对某些气质特点的初中生可能十分不利,而对另一些气质特点的初中生却无甚妨害,所以,仅凭笼统的相关分析不足以完全说明问题。是否存在一些教养因子,对所有气质特点的初中生的心理健康都有共同的非常重要的作用?将气质特点(内外倾和情绪性)作为协变量控制住,用协方差分析探讨不同心理健康等级组的父母教养方式,试图发现在去除了初中生自身气质特点的影响后,父母教养方式在各心理健康等级上的差异。结果见表 5:表 5 父母教养方式的协方差分析SS DF MS F Sig ofF(P)EF1 2.828 4 .957 3.978 .004EF2 .932 4 .2

13、33 1.369 .245EF3 .379 4 .095 .473 .755EF4 1.004 4 .251 1.251 .289EF5 .474 4 .118 .501 .725EM1 6.467 4 1.617 8.207 .000EM2 .321 4 .080 .619 .649EM3 2.409 4 .602 2.644 .034EM4 1.212 4 .303 1.744 .140结果发现,不同的心理健康等级组在父母的情感温暖、理解和母亲的拒绝否认上存在显著差异。这三个教养方式因子在不同心理健康等级上的均数见表 6:从表 6 可知,随着心理健康等级的提高,父母的情感温暖、理解因子的分

14、数上升,即心理健康水平越高的初中生感受到的父母的情感温暖、理解越多;母亲的拒绝否认因子则相反,随心理健康水平的升高而下降,即初中生的心理健康水平越高,母亲的拒绝否认越少,可见,对于不同气质特点的初中生而言,父母的情感温暖、理解和母亲的拒绝否认因素对心理健康的影响是最重要的。我们可以说,有利于初中生心理健康的“优势家庭教养方式”是父母充分的情感温暖、理解和母亲的不拒绝否认。表 6 不同心理健康等级的父母教养方式均数心理健康等级1 2 3 4 5EF1 2.454 2.526 2.791 2.962 3.085EM1 2.599 2.566 2.909 3.045 3.226EM3 2.006 1

15、.917 1.772 1.566 1.4564 讨论4.1 关于初中生父母的教养方式从父母教养方式的配对检验发现,男女初中生评定的父母教养方式中除了惩罚严厉因子之外,母亲在情感温暖、理解、过干涉过保护和拒绝否认上均显著高于父亲。这说明,孩子感受到更多的来自母亲的温暖、关爱与理解,但也觉得母亲比父亲更容易干涉、保护和拒绝孩子。产生这一结果的可能原因是:(1)父母与孩子接触的时空不同。一般来说,母亲是孩子日常生活的主要照顾者和参与者,与孩子接触、表现出各种教养行为的机会多于父亲。(2)父母亲角色的差异。Parsons 和 Bales(1955)对父母角色以“工具性”(instrumental)和“

16、表达性”(expressive)进行区分,认为父亲“工具性”的,是权能和统治的象征,是孩子树立理想、延缓满足和与家庭外的世界互动的榜样。母亲则是“表达性”的,她富有感情,给予家人情感上的支持6。Stolz(1966)发现,父亲与孩子的教育、道德观、人生观和身体安全有关,母亲则与孩子的情绪调试、避免焦虑有关7。所以,在孩子的情感深处,与母亲的关系更为密切,父亲则象一个社会化机构,孩子更能体会到母亲的温暖与关怀,母亲也容易过分干涉、保护孩子。一旦父母有拒绝孩子的言行,孩子从情感上也容易首先体验到母亲的拒绝与否认。从孩子的性别看,男生体验到的消极教养方式比女生多,这有两种可能性:一种是父母亲更容易对

17、男生采取消极的养育方式。男生一般比女生顽皮、易惹祸,女生相对更顺从,更容易博得父母的好评,所以男生遭受惩罚、被父母拒绝、干涉的机会比女生多;同时,现代社会对男女的要求不同,父母对男生的期望程度更高,要求更严格,而对女生相对更宽容、慈爱些。另一种可能性是男生比女生对消极的教养方式更敏感、体验更深刻。董奇等人(1991)曾研究发现,男生对父母离异的适应要差于女生,即男生对消极情感等的调试能力可能要差于女生,他们更容易对消极的教养方式作出反应。所以,父母亲应该多关心男孩们的感受,注意避免消极的养育方式,尤其是具有“表达性”的母亲。4.2 初中生心理健康的“优势家庭教养方式”初中生的心理健康与父母教养

18、方式存在极其显著的关系,从总体上看,积极的教养方式,如情感温暖、理解是有利于初中生心理健康的;而消极的教养方式,如惩罚严厉、拒绝否认等对心理健康是不利的。但这些教养方式的作用离不开初中生自身的气质特点。正如 Mussen(1980)所指出的,也许气质“容易”的儿童,从一开始就比较顺从、友好,容易按权威的方式来管教,而“困难”气质的儿童在权威方式的管教下则毫无结果。所以,教养方式的作用不能一概而论,我们通过控制气质因素的协方差分析,发现存在着所有气质特点的初中生都起直接作用的家庭教养方式,并通过均数分布发现父母情感温暖、理解和母亲的不拒绝否认是“优势家庭教养方式”,即无论何种气质类型,无论是内向

19、还是外向,是情绪稳定的还是不稳定的初中生,要达到良好的心理健康状况,他们的父母亲必须表现出“优势家庭教养方式”。我们知道,父母亲的情感温暖与爱是非常重要的。我国教育家夏丐尊早在 1924 年翻译亚米契斯的爱的教育一书中就提到,“教育没有了爱,就成了无池的水,任你四方形也罢,圆形也罢,总逃不了一个空虚。”家庭教育也是如此。Chiu(1922)、Greenberg & Chen(1996)的研究发现,对父母温暖与爱的知觉在孩子的心理健康中起非常重要的作用。有一位心理学家曾说过:“爱自己的孩子是本能。”确实,世界上没有不爱自己孩子的父母。但是,什么才是真正的爱,如何表达爱,如何让孩子知晓到父母的关爱

20、与温暖,却并非每个父母都知道。有的父母将爱等同于包办一切,给孩子创造优越的物质生活条件,为孩子设计未来的发展道路;有的父母认为爱就是要严加管教,“棍棒底下出孝子”。前者容易使孩子产生强烈的依赖性、缺少主见,经不起任何挫折的考验;后者则易使孩子缺乏自信、被动顺从,甚至出现逆反心理。这些都不是真正的爱与温暖。真正的爱与温暖是建立在父母对孩子的支持、鼓励与信任上的。父母要理解与尊重孩子,给孩子充分自由发展的空间,与孩子在一起时,要多表现温暖与体贴,当孩子遇到挫折时,要表现出极大的安慰与鼓励。并且,父母要把爱的信息及时、恰到好处地传达给孩子,尤其是不善表达情感的“工具性”的父亲,让孩子感到父母是最爱他

21、的人,家庭永远是他最温暖、最安全、最值得留恋的港湾。“优势家庭教养方式”的另一个重要因素是母亲的不拒绝否认。母亲主要给予家人情感上的支持。如果她表现出不喜欢孩子的行为,当众拒绝否认孩子,甚至认为孩子是其产生不快之源,那么,孩子将丧失最主要的情感支持,他的心理将遭受巨大打击。所以,母亲在家庭教育中要注意不要轻易表现出任何拒绝孩子的言行。其它教养方式因子,如惩罚严厉、过分干涉等就表现出很大的气质特异性,可能抑郁质的初中生对惩罚严厉、过分干涉特别敏感,而多血质的则不大受影响。对于不同气质类型的初中生,他们所适应的特殊的家庭教养方式是什么,留待后续研究继续探讨。5 结论5.1 初中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呈现“两头小、中间大”的分布趋势。5.2 初中生评定的父母教养方式具有性别特点,并与其心理健康水平存在极其显著的关系。5.3 有利于各种气质特点的初中生心理健康的“优势家庭教养方式”是父母的情感温暖、理解和母亲的不拒绝否认。【参考文献】1柳斌:三谈关于素质教育的思考人民教育1996.19(1):11-1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重点行业资料库 > 1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