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DOC

上传人:天*** 文档编号:2005239 上传时间:2019-03-27 格式:DOC 页数:31 大小:91.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华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华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华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华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DOC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华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DOC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3 -华阴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2016 年 1 月 19 日华阴市第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批准)“十三五” (20162020 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如期 实现第一个百年目标的决战期,是加快建设国际山水文化旅游名城的关键时期。根据中、省、渭南市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编制本规划纲要。一、发展基础和环境因素1.发展基础“十二五”时期,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紧抓新一轮西部大开发、“一带一路” 和黄河金三角承接 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的机遇,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积极实施“旅游立市、工业富市、文化引领、城乡统筹”四大 发展战略,

2、解放思想、团结一心、克难攻坚、奋力拼搏,“十二五 ”规划确定的主要目标任务基本完成,经济社会保持了平稳较快发展,和谐社会建设取得了新成就,建设国际山水文化旅游名城取得了实质性进展。国民经济稳步发展,综合实力持续增强。2015 年全市生产总值达到 80.42 亿元,是 2010 年的 1.65 倍,年均增长 12.4%。其中:一产增加值达到 5.63 亿元,年均增长 5.6%;二产增加值达到37.26 亿元,年均增长 15%;三产增加值达到 37.53 亿元,年均增- 4 -长 9.4%。人均 GDP 达到 30119 元,是 2010 年的 1.6 倍,年均增长 10%。地方 财政收入达到 3

3、.93 亿元,是 2010 年的 2.5 倍,年均增长 20%。万元 GDP 能耗下降到 4.87 吨标准煤,较 2010 年下降 20%。三次产业结构由 2010 年的 7:55:38 调整为 2015 年的7:46:47,产业结构更趋合理,综合实力显著提升。投资规模逐年增大,项目建设有力推进。 “十二五” 期间,累计开工建设项目 124 个,完成投资 149 亿元,其中有 93 个项目建成运营。紧扣国家投资政策,累计争取中省资金 18.2 亿元。加大招商引资工作力度,累计引进项目 98 个、合同引进资金 848 亿元,完成投资 230 亿元,有 47 个项目建成运营。“十二五” 末完成全社

4、会固定资产投资 144.38 亿元,是 2010 年的 3 倍,五年累计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 496 亿元,年均增长 24.1%。第三产业蓬勃发展,旅游经济逐步壮大。华山晋升国家 5A级景区,华山御温泉晋升国家温泉类 4A 级景区,创建国家 3A级景区 2 个,全市 A 级旅游景区发展到 4 家。华山系列五部曲成功唱响,出版发行了环球旅游华阴专刊、华阴旅游,拍摄了电视剧智取华山传奇、旅游宣传片山水华阴,成功举办了秋千文化艺术节、荷花节等活动,华阴、华山知名度不断提升。率先开通城市免费旅游公交,华山博物馆、万亩油菜花海、关帝庙等一批景点对外开放,华山生态广场、西线太华索道、瓮峪旅游公路等一批旅

5、游基础设施建成投入运营,旅游景点和设施建设得到加强。华阴老腔亮相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参加央视国际频道汉语桥录制,首创中国民间戏曲与摇滚乐的融合。9 个项目列入渭南市级非遗保护名录,文化产业稳步发展。交通沿线- 5 -环境明显改善,旅游环境综合整治效果明显。成功创建省级旅游示范市,荣获“中国最美山水文化旅游城市、最美中国绿色生态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城市、中国秋千文化之乡”等称号,荣登2015 年最美中国榜。2015 年全市旅游人数达到 756 万人次,是2010 年的 4.6 倍,年均增 长 36%;全社会旅游总收入实现 43.6亿元,是 2010 年的 4.5 倍,年均增长 35%。在旅游业的

6、带动下,农家乐发展初具规模,华山温泉大酒店、兴和度假山庄建设进展顺利,餐饮住宿、交通运输等服务业加速发展,2015 年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 25.33 亿元,是 2010 年 2.1 倍,年均增长16%。园区规模不断扩大,工业转型发展加快。桃下新型轻工业项目区初见雏形。华山医药产业园提质增效。罗敷工业园区基础设施明显改善,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 127 亿元,32 家企业入驻,2015 年产值实现 75 亿元,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 47%。扶持培育力度进一步加强,累计新增规模以上企业 16 户、民营企业 193户。2015 年市辖工业总产值实现 160 亿元,是 2010 年的 2.6 倍,年

7、均增长 20.5% 。其中规模以上企业总产值由 2010 年的 43.7亿元增长到 107 亿元,年均增长 19.5%。非公经济迅猛发展,2015 年实现增加值 51.5 亿元,是 2010 年的 2.1 倍,年均增长16.4%。现代农业凸显特色,农村经济稳步发展。渭河大堤综合整治工程全面完成,南山支流应急分洪利用工程全面建成,农业发展基础更加稳固。累计改造中低产田 2.7 万亩,搬迁贫困群众 1065户 3860 人,3.9 万名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解决了 9 万人的安全饮- 6 -水问题,通村路实现全覆盖,美丽乡村建设成效显著,农民生产生活环境明显改善。粮食生产年年丰收,十大产业基地建设有序

8、推进,建成 1 个国家级休闲农业示范点、2 个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园、7 个优质水果生产基地、10 个市级现代农业示范园、12 个标准化规模养殖场,现代农业发展迅猛。累计发展省级龙头企业 7家,一村一品示范村 38 个,一乡一业示范镇 4 个,各类专业合作社 240 家。基础设施日臻完善,城乡面貌极大改善。修编了城市总体规划(20152030 年)、城乡一体化建设规划(20132030 年)。城区建成区面积达到 13.3 平方公里,较 2010 年增加了 1.4 平方公里。华阴至潼关二级公路建成通车,开通了滨河大道、八一街、书院路,改造了华岳路、太华路,延伸了东岳路、杨震路,城市道路长度增加到 3

9、3 公里,基本形成“ 四纵四横一环” 路网骨架。建成了城市文化公园、杜峪河公园、文化古亭等休闲场所,62 座城市免费公厕覆盖城区、景区,城市基础设施日益健全。率先实现城市集中供热,建成天然气加气站、垃圾中转站、污水处理厂,启用宝莲综合市场,城市功能不断完善。高标准完成城市绿化、亮化、美化工程,九天银河湾、东方名城、广厦锦园等一批现代化小区拔地而起,城市面貌大为改观。城区绿化覆盖面积达546.9 公顷,比“十一五 ”末增加了 28.1 公顷。城镇化水平达60%,比“十一五”末提高了 4.2 个百分点。成功 创建国家级卫生城市、省级园林城市。节能减排成效显著,生态环境日趋优化。秦东大地园林化工程步

10、伐加快,积极构筑四级生态网络,累计完成造林绿化 15.5 万- 7 -亩,森林覆盖率达 39%。节能减排深入实施,主要污染物减排如期达标,单位 GDP 能耗累计下降 20%。生态市创建工作全面推进,创建省级生态旅游名镇 1 个、市级生态镇 3 个、市级生态村10 个。秦岭北麓生态保护力度加大,石材综合整治取得阶段性成效。强力实施治污降霾行动计划,秸秆焚烧防治工作成效显著。渭河治污三年行动基本完成,城市污水处理率达 90%。荣获全国绿化模范单位、省级渭河综合治理先进单位称号。改革创新加快推进,县域发展再添活力。成功列入第三批全国发展改革试点城市。7 户市属国有企业改制成功,盘活存量资产 1.06

11、 亿元。财政惠民补贴一卡通、“ 一元剧场” 全面推行,乡镇机构改革、文化体制改革、简政放权、食品安全监管、商事制度改革全面完成。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深入推进,全部实行药品“三统一” 管理和零差率销售。政府机构改革、 财税体制改革、农村综合改革加快推进。民生保障不断加强,生活水平显著提高。五年来累计投资 23.6亿元,实施教育、就业、医疗、住房、养老等十大民生工程。2015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现 24611 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现 8236 元,分别比 2010 年增加 8740 元和 3949 元,分别年均增长 9.2%和 14%。教育事业健康发展。城关二中、二小建成投入使用,公办幼

12、儿园实现镇办全覆盖,成功创建省级“双高双普” 市,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高。卫生事 业全面推进。中医院门诊楼、市医院 2 号住院楼和综合楼全面建成,全民医保参加率达到 99%以上。科技事业加快发展。累计申报国、省、市级各类科技项目 52 项,专利申请 73 件,华麓社区荣获“陕西省科普示范- 8 -社区”称号。文体事业健康发展。农家书屋实现村村全覆盖,新建 4 个乡镇文化站、23 个村级文化活动广场、88 个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工作完成阶段性任务。低生育水平继续保持。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 4.54,成功创建省级计生优质服务市。保障体系不断健全。新增就业 3.1 万人,年

13、均转移农村劳动力 5.1 万人,城镇调查失业率控制在 4%。累计开工建设 5945 套保障性住房,成功列入国家级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市。食品药品监管体系不断完善,安全生产形势总体稳定。连续两年荣获全国县级防震减灾综合考核先进单位,成功创建省级“双拥 模范城” 。广播电视 、残疾人保障等各项工作取得了新成就。“平安 华阴” 创建工作扎 实开展,人民群众安全感得到增强。2.发展环境“十三五”时期,世界 经济仍处在深度 调整期,新一轮技术革命和产业变革蓄势待发,我国经济步入新常态,仍处于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国家实施“一带 一路” 战略以及批准实施晋陕豫黄河金三角区域合作规划带来的发展机遇,

14、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带来的政策机遇,陕西省实施促进旅游业改革发展战略的带动机遇,渭南市加快建设陕西东大门的拉动机遇,都为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创造了前所未有的良好机遇,更为加快旅游休闲业、能源等优势产业,承接现代服务业、生物医药、现代农业等特色产业提供有力支撑。在看到发展机遇的同时,也要充分认识到“十三五” 时期发展面临的一些突出矛盾与问题:一是经济规模依然偏小,发展质量- 9 -和效益不高;二是产业结构不尽合理,旅游龙头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工业产业链过短,农业产业化程度依然很低;三是土地、资金等要素制约日益突出,发展“瓶颈” 有待突破;四是旅游城市文化内涵还需提升,城市精细化管理还需加强;五是山水

15、绿色保护开发还需加大,生态文明建设任重道远。对这些问题,必须高度重视,切实加以解决。二、总体要求1.指导思想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坚持以“ 四个全面 ”战略布局和“五大发展理念”为引领,以建设国际山水文化旅游名城为目标,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发展全域旅游为统揽,以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为动力,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出发点和落脚点,高度重视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大力实施“ 旅游立市、 产业强市、文化兴 市、生态美市” 发展战略,加快适应新常态,努力引领新常态,确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早日建成国家全域旅游创新发展示范区,开创市域经济社会发展新局面。2.发展理念以人为本,

16、创新发展。坚持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始终把创新作为爬坡过坎、引领发展的根本途径,营造良好的创新发展环境,激发全社会创新激情,不断推进科技创新、体制创新、制度创新、文化创新,为转型发展追赶超越增添新活力。多规合一,协调发展。坚持协调是持续健康发展的内在要求,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城乡建设规划、生态- 10 -环境保护规划、华山景区总体规划等多项专业规划实现“多规合一” 的基 础 上,促使城市空 间功能布局优化和各行各业持续协调发展,形成多产融合、互相促进、联动发展新格局。生态保护,绿色发展。坚持把绿色发展理念全面融入城市发展进程,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加快形成

17、绿色发展方式,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局,推进宜居、宜业、宜游绿色华阴建设。合作共赢,开放发展。坚持实施开放开发战略,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 设,加大与毗 邻地区及国内外 发达地区的深度合作,主动用优越资源和产品走出去拓展市场,更好地把先进技术和模式引进来推动发展,以大开放拓展发展新空间,增强发展新动力。普惠于民,共享发展。坚持把解决民生问题摆在一切工作的首位,高度关注人民群众的生产和生活,认真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加快发展社会事业,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市人民。3.发展定位国际山水文化旅游名城

18、。依托得天独厚的自然风光和历史文化资源优势,深度挖掘文化内涵,开发特色旅游产品,打造旅游精品,完善服务设施,规范市场秩序,积极开展国际性旅游文化交流等活动,提升国际知名度和美誉度,建设国际山水文化旅游名城。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充分发挥旅游业的牵引作用和驱动- 11 -功能,做大做强旅游业,创新旅游业与三次产业深度融合发展的新模式,全面推进全域旅游化、全社会旅游化、全行业旅游化和全民旅游化进程,以旅游创新发展带动产业升级转型,建成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全国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坚持环境优先、生态保护、绿色发展的理念,推行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的发展方式,建成生态产业发达、自然环境优美、经济与资源协调

19、发展、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全国健康养老产业基地。进一步强化国际知名的华山品牌,建设运营健康养老设施,发展健康体检、母婴照料、营养辅导等专业机构,培育大健康产业链,构建医养结合的养老养生产业体系,打造全国健康养老产业基地。4.发展目标按照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总体要求,立足现状补短板,发挥优势上台阶,到 2020 年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 2010年翻一番多,综合经济实力进一步提高,国际山水文化旅游名城建设迈上更高水平。综合实力得到新提升。全市 GDP 达到 140 亿元,年均增长11.5%。人均 GDP 达到 50000 元,年均增长 10.6%。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累

20、计达到 1200 亿元,年均增长 18%。地方财政收入达到 6 亿元,年均增长 9%。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 50 亿元,年均增长 15%。全市旅游总人数达到 1500 万人次,年均增长 15%;旅游总收入达到 105 亿元,年均增长 20%。经济结构实现新优化。三次产业增加值比重调整到 5:45:50。- 12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达到 55 亿元,年均增长 10%。科技研发投入占 GDP 比重达到 2%以上。生态建设取得新成效。全市生产总值能耗累计下降 15%。城市污水集中处理率和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 100%。全市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达到 100%。森林覆盖率达到 40%。民生改善

21、达到新水平。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 4.3 万元,年均增长 12%;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 1.5 万元,年均增长 13%。城镇调查失业率控制在 4%以内。全市基本社会保险覆盖率达到 100%。集中供热普及率达到 80%。2017 年末率先实现精准脱贫。社会发展取得新进步。全市总人口达到 28 万人,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 6以内。城镇化水平达到 65%。三、总体布局1.构建多规融合的空间管控体系以主体功能区战略为指引,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为目标、城乡总体规划为载体、土地利用规划为边界、生态环境保护规划为底线、华山景区规划为抓手,消除空间冲突,通过城市建设规模控制红线、城市空间扩展边界控制红线、产业园区扩张控制红线、生态环境保育控制红线和基本农田保护控制红线五条红线的刚性约束,形成多规统一衔接、空间集约高效、主体功能互补、覆盖城乡全域的空间规划体系,为实现“ 一本规划、一张蓝图” 的多规合一目标奠定基础。城市建设规模控制红线。重点以华阴市城市总体规划(2013-2030)和华阴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中确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重点行业资料库 > 1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