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亚健康中医干预数据库数据结构的探讨作者:张早华,李国宝,刘明,苏大明,张黎,储戟农,蒋丁苾,袁野【关键词】 亚健康;中医干预数据库;基础数据;数据结构亚健康中医干预数据库的研制是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课题“亚健康基础数据库及其数据管理共性技术的研究”的内容之一,而数据结构设计是否合理,直接关系到数据库的品质和数据管理技术的优劣。因此,我们对数据结构及数据间的相互关系进行了研究。1 基础数据结构1.1 个体情况基础数据年龄、性别、职业、工作单位、家庭住址、联系电话、家族病史、既往病史、过敏史、婚育情况、嗜好(抽烟、喝酒、其他嗜好)以及居住条件、工作条件、经济状况等。1.2 症状数据区分主要症
2、状和次要症状,并制定轻、中、重三级或多级程度评定标准。1.2.1 躯体症状表现 疲乏无力、肌肉酸痛、关节酸痛、头昏头痛、心悸胸闷、睡眠紊乱、食欲不振、脘腹不适、便溏、便秘、性功能减退、怕冷、怕热、易于感冒、眼部干涩等。1.2.2 精神心理症状表现 情绪低落、心烦意乱、焦躁不安、急躁易怒、恐惧胆怯、记忆力下降、注意力不能集中、精力不足、反应迟钝等。1.2.3 社会适应能力下降表现 不能较好地承担相应的社会角色、工作学习困难、人际交往频率降低、不能正常地处理好人际关系、不能正常地处理好家庭关系、难以进行正常的社会交往等。1.3 体检数据1.3.1 现代医学检查数据重点是排除各类疾病,尤其是器质性疾
3、病和精神性疾病。1.3.1.1 体检 身高、体重、血压、脉搏;眼、耳、鼻、咽喉、口腔五官科常规检查;发育及营养状况、精神状态、肺及呼吸道、心血管、腹部肝脾、神经系统等内科常规检查;皮肤、淋巴结、甲状腺、乳房、脊柱、四肢等外科常规检查;外阴、阴道、宫颈、宫体、附件、涂片等妇科常规检查。1.3.1.2 物理检查 心电图、X 线胸透、B 超、前列腺(男)、乳腺(女)等。1.3.1.3 体液微观筛查血、尿、便常规检查,蛋白代谢、糖代谢、脂代谢、血尿酸(UA)测定,水与电解质等血液代谢性指标检查;肝脏功能相关酶、胰腺功能相关酶等酶学及其他蛋白分析;肌酐、尿素氮(BUN)、内生肌酐清除率(CCr)、二氧化
4、碳结合率等为指标的肾功能检查。必要时进行心肌酶谱及标志物检查和肿瘤标志物检查。1.3.2 中医“四诊”数据 可多个选项。1.3.2.1 望诊 望神:包括眼神(目光明亮还是晦暗、目珠运动是否灵活、视物清晰还是模糊)、神情(神志清楚还是模糊、思维有序还是混乱、反应灵敏还是迟钝、表情丰富还是淡漠)、气色、体态、有神、少神、失神(精神萎靡、面色无华、目无光彩、眼球呆滞)、神乱(神志不宁、精神抑郁、精神狂躁、意识障碍);望形:包括强、弱、胖、瘦;望态:包括动静姿态、异常动作;望头面:包括头形、动态、头发、面肿、腮肿、面脱、口眼喎斜、面容、面部颜色(主色、客色、病色);望五官:咽喉、颈项、躯体、肢体、皮肤
5、、排出物;望舌:包括舌神(荣、枯)、舌色(淡红、淡白、红、绛、紫、青)、舌形(老、嫩、胖大、肿胀、瘦薄、点刺、裂纹、齿痕)、舌态(强硬、痿软、颤动、歪斜、吐弄、短缩)、舌下络脉、苔质(厚苔、薄苔、润苔、燥苔、腻苔、腐苔、剥落苔、偏全苔、真假苔、有根苔、无根苔)、苔色(白苔、黄苔、灰黑苔)。1.3.2.2 闻诊 听呼吸、语声和语言;嗅气味(口气、鼻气、体气、汗气、痰涕之气、呕吐物之气、排泄物之气)。1.3.2.3 问诊问寒热:是否发烧、恶风、畏寒、恶寒、潮热、自觉发热体温。问汗:是否无汗、自汗、盗汗、大汗、战汗、黄汗、头汗、半身无汗、手足心汗、心胸汗多、阴部及周围汗多等。问疼痛:包括疼痛的性质(
6、胀痛、刺痛、窜痛、固定痛、冷痛、灼痛、绞痛、隐痛、重痛、酸痛、掣痛、空痛;疼痛的部位:包括头痛(整个头部、前额连眉棱骨、后枕痛连项背、头颞或一侧头痛、巅顶痛)、胸痛(胸前“虚里”部憋痛或痛彻臂内、胸膺部位闷痛或伴咳喘)、胁痛、脘痛、腹痛(大腹痛、小腹痛、少腹痛)、背痛、腰痛、四肢痛(肌肉痛、筋脉痛、关节痛)、周身疼痛。问头身胸腹不适:包括头晕、胸闷、心悸、胁胀、脘痞、腹胀、身重、麻木、疲劳。问耳目与睡眠:是否耳鸣、听力减退、目痛、目眩、目昏、雀盲、歧视,是否失眠或嗜睡。问饮食:是否口渴多饮、渴不多饮、食欲减退、厌食、消谷善饥、饥不欲食、偏嗜食物。问口味:包括口淡、口苦、口甜、口酸、口咸、口涩、
7、口粘腻。问二便:是否便秘、泄泻、便质异常(完谷不化、溏结不调、便血)、排便感异常(肛门灼热、里急后重、排便不爽、滑泄失禁、肛门气坠)、尿量增多、尿量减少、小便频数、癃闭、小便涩痛、余沥不尽、小便失禁。问妇女:包括月经先期、月经后期、月经先后不定期、月经过多、崩漏、月经过少、闭经、经色或经质异常、痛经、带下色白、黄带、赤白带、五色带、带下量多、带下气味异常。问男子:包括阳痿、阳强、遗精、早泄。问情绪:包括抑郁、高涨、焦虑、恐惧、烦躁。1.3.2.4 脉诊 平脉、浮脉、沉脉、迟脉、数脉、洪脉、大脉、细脉、微脉、散脉、虚脉、实脉、滑脉、涩脉、长脉、短脉、弦脉、芤脉、紧脉、缓脉、革脉、牢脉、弱脉、濡脉
8、、伏脉、动脉、促脉、结脉、代脉、疾脉、真脏脉。1.4 辨识数据亚健康状态辨识的前提原则:任何一个症状持续发作 3 个月以上,同时排除可能导致该表现的疾病1。1.4.1 症状程度评定数据基于亚健康的常见临床表现,对其症状程度的客观评价。疲劳状况评定:主要为疲劳评定量表(FAI)和疲劳问卷(FS)数据。疼痛状况评定:通过“长海痛尺”测评获得的数据2。焦虑状况评定:主要为焦虑自评量表(SAS)数据。抑郁状况评定:主要为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17 项版本)数据。睡眠质量状况评定: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测评获得的数据。生活质量状况评定:通过健康状况调查问卷(SF-36)获得的数据。1.4.
9、2 体质类型判定数据 采用参考文献3研究成果,将人体分为平和质、气虚质、阳虚质、阴虚质、痰湿质、湿热质、瘀血质、气郁质、特禀质,以及对各类体质相对应的解释3。1.4.3 中医证候诊断数据 肝气郁结证:胸胁满闷,喜太息,周身窜痛不适,时发时止,情绪低落和(或)急躁易怒,咽喉部异物感,月经不调,痛经,舌苔薄白,脉弦。肝郁脾虚证:胸胁满闷,喜太息,周身窜痛不适,时发时止,情绪低落和(或)急躁易怒,咽喉部异物感,周身倦怠,神疲乏力,食欲不振,脘腹胀满,便溏不爽,或大便秘结,舌淡红或黯,苔白或腻,脉弦细或弦缓。 心脾两虚证:心悸胸闷,气短乏力,自汗,头晕头昏,失眠多梦,食欲不振,脘腹胀满,便溏,舌淡,苔
10、白,脉细或弱。肝肾阴虚证:腰膝酸软,疲乏无力,眩晕耳鸣,失眠多梦,烘热汗出,潮热盗汗,月经不调,遗精早泄,舌红,少苔,或有裂纹,脉细数。肺脾气虚证:胸闷气短,疲乏无力,自汗畏风,易于感冒,食欲不振,腹胀便溏,舌淡,苔白,脉细或弱。脾虚湿阻证:神疲乏力,四肢困重,困倦多寐,食欲不振,腹胀便溏,面色萎黄或 白,舌淡,苔白腻,脉沉细或缓。肝郁化火证:头胀头痛,眩晕耳鸣,胸胁满闷,口苦咽干,失眠多梦,急躁易怒,舌红,苔黄,脉弦数。痰热内扰证:心悸心烦,焦虑不安,失眠多梦,便秘,舌红,苔黄腻,脉滑数。其他证型。1.5 干预数据1.5.1 非药物干预法 健康教育、戒烟限酒、睡眠调理、心理调适(语言开导法、
11、移情易性法、暗示解惑法、宁神静志法、全德养性法、情趣易性法、交往活动法)、饮食调摄(饮食有节、全面均衡、饮食卫生)、娱乐保健(音乐疗法、放风筝、垂钓、对弈、书法、旅游等)、运动健身(耐力性项目、力量性项目、放松性项目)以及针灸、推拿、按摩、气功等,包括干预机理、方法、效果、饮食配方、适用人群、注意事项等数据。1.5.2 药物干预法 纯中药:中成药、汤药、外用药,包括处方、剂量、用法、效果、适用人群、注意事项等数据。药膳:膳食种类及用量、中药处方和剂量,包括用法、效果、适用人群、注意事项等数据。1.5.3 其他 亚健康科普教育、预防知识以及研究动态等。2 数据选择依据及数据之间的逻辑关系2.1
12、个体情况基础数据是探索亚健康状态引发原因的重要依据亚健康的流行特点及不同人群亚健康发生因素是亚健康研究的重要内容,也是进行人群亚健康预防及干预的基础。目前,对亚健康区域性发生率、年龄特点、性别特点、职业特征等方面的相关性研究尚待深入,但身心不适应所反映出来的种种亚健康症状则与婚育情况、嗜好、居住条件、工作条件、经济状况等密切相关。因此,个体情况基础数据是其他各项数据的前提数据。2.2 症状数据是亚健康状态的基本构成要素亚健康正是由于临床出现一系列的躯体或心理不适而被认识和定义的,亚健康人群反映出的症状数据是中医辨识与干预的基础。2.3 体检数据是对症状数据性质的确认亚健康是指人体处于健康和疾病
13、之间的一种状态,既不能达到健康的标准,也不符合现代医学有关疾病的临床或亚临床诊断标准。现代医学检查数据是通过现代检测仪器或方法,用以排除器质性疾病和精神性疾病所获得的信息资料;中医“四诊”数据则来源于应用中医特有的思维与技术手段,所挖掘与提取到的有关潜病态和欲病态的信息,是亚健康辨识评估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体检数据是中医辨识与干预的依据。2.4 辨识数据是对上述各项数据定性、定量、定位的综合评估量表的应用克服了主试和被试者主观因素的干扰,可有效控制和减少对亚健康定性、定量评估的误差。体质是由遗传性和获得性因素所决定的表现在形态结构、生理机能和心理活动上综合的相对稳定的固有特性,其在病理上表现
14、为对某些病因和疾病的易感性,以及产生病变类型与疾病传变转归中的某种倾向性,体质因素与亚健康具有明显相关性4-5,体质辨识数据对形成亚健康准确的辨识结论、制定完整的中医干预方案具有重要意义;中医证候诊断数据更是对个体情况基础数据、症状数据、体检数据的抽象与概括,是制定中医干预方案的前提与支撑。2.5 干预数据是形成辨识结论后的应对措施辨“证”与论治、诊断与治疗对应相关,辨识数据与干预数据同样如此,缺一不可。3 按本数据结构设计建成的数据库具有的功能及应用预期在研究基础数据结构的基础上建立亚健康中医干预数据库,并进一步构建一体化亚健康中医干预基础数据管理与服务平台。3.1 服务功能便于医院或体检中
15、心记录亚健康中医干预的全过程;便于亚健康个体自我保健;便于科研人员了解亚健康中医干预的新技术、新设备、新方法,比较、评价亚健康各类型不同干预方法的效果。3.2 管理功能管理部门可以通过数据管理平台,便捷地掌握国内各医院或某医院开展亚健康中医干预工作的全貌,并实现相关数据的动态监测与管理。3.3 发布功能可通过亚健康一体化服务平台,将亚健康基础数据库内容进行展示和发布,如进行亚健康基本常识、预防知识的普及与宣传。3.4 实现数据的共建与共享亚健康中医干预数据库推广应用后,医院或体检中心依据症状数据和体检数据进行辨识,依据统一的辨识标准形成辨识结论,并将所产生的电子档案(病历)包括干预措施储存于数
16、据库中,不断充实数据;亚健康个体亦可按同样步骤进行自我辨识,形成辨识结论,并在数据库中查找到适合自己的保健方法。4 讨论4.1 关于数据的规范化与标准化本数据结构系依据中华中医药学会 2006 年发布的亚健康中医临床指南1中有关亚健康的术语、定义、范畴、分类、常见临床表现、中医常见证候类型、判定标准、综合评定流程等规范,确定亚健康中医干预的基础数据范围;中医“四诊”数据、中医体质分类则分别采用了中医诊断学6和中医体质学3中相关标准与规范。因此,基础数据及数据结构规范化与标准化程度较高,按本数据结构建成的数据库易于推广应用,实现数据的统一管理。由于亚健康基础数据种类较多,我们还将采用元数据规则定
17、义的方法对不同类型基础数据加以管理,以适应基础数据类型变化,如对基础数据或其分类的增加、减少、删除、调整,达到亚健康基础数据整体系统有良好的可扩展性与可调性。4.2 关于数据的关联性本数据结构形成了一套较完整的亚健康中医干预指标体系,数据间相互关联。只有通过多数据的综合辨识,尤其是对个体情况基础数据、症状数据定性、定量、定位的准确评估,才可能避免误诊,采取或选用恰当的干预手段,取得最佳效果。就数据本身而言,如何实现对亚健康涵盖范围、症状、证候、干预方法、方药等相关内容进行数据统计与关联分析,同样值得研究。【参考文献】1 中华中医药学会.亚健康中医临床指南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2006.1.2 陆小英,赵存凤,张婷婷,等.“长海痛尺”在疼痛评估中的应用J.解放军护理杂志,2003,20(4):67.3 王 琦.中医体质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4 孙 涛,王天芳,武留信,等.亚健康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2007.6064.5 王利敏,陈家旭.论体质分型与亚健康状态J.中国医药学报,2001, 16(6):2123.6 王忆勤.中医诊断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