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化建设和采矿对土壤侵蚀及环境的影响.doc

上传人:99****p 文档编号:2007821 上传时间:2019-03-28 格式:DOC 页数:26 大小:46.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城市化建设和采矿对土壤侵蚀及环境的影响.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城市化建设和采矿对土壤侵蚀及环境的影响.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城市化建设和采矿对土壤侵蚀及环境的影响.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城市化建设和采矿对土壤侵蚀及环境的影响.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城市化建设和采矿对土壤侵蚀及环境的影响.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城市化建设和采矿对土壤侵蚀及环境的影响摘要:本文着重研究了城市化建设与采矿业占地对土壤侵蚀和环境的影响,分析了土地利用类型转变对土壤侵蚀程度的影响。作者收集了北美部分地区土地利用的不同历史阶段产沙速度资料加以整理,采用人工神经网络模型模拟计算了可能的土地产出损失率。清楚地说明了土地利用类型的变化引起产沙的巨大变化。讨论了土地利用变化发展的总趋势。关键词:城市化建设与采矿业 土壤侵蚀与环境 人工神经网络 土地生产率 1 前言土地利用问题是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产生的,与经济发展、人口增长等密切相关。现在,土地和人口增长的矛盾尖锐。目前我国每年净增人口 1500 万人,国家和农村建设每年占用耕地 80

2、 万 hm2。我国现有人口已超过 12 亿,预计 2050 年将达到 15 亿。人口急剧增长,耕地面积不断减少,给土地带来极大压力。土地是人类一切生产活动的基地,无论农业、牧业、林业、城市化建设、工矿企业);“企业等各项建设事业的发展,都离不开对土地的利用。如美国因城市建设占用农业用地,从19581967 年每年 49 万 hm2 增加到 19671975 的每年 85 万 hm2;我国从 19581978 年 21 年间,城市化基本建设占用农牧业土地面积达 3400万 hm2,平均每年用地相当于一个福建省的耕地面积。1981 年,仅农民盖房及院落占地达 27 万 hm21。而每一种改变土地利

3、用方式不可避免地带来对自然环境的破坏作用,如环境污染、生态失调、水土流失、土壤沙漠化、盐渍化等,已成为社会重大问题。土地利用基本形式包括:农业、林业、牧业、城市化建设、工矿企业等。随着经济发展,各项生产建设都要占用土地。大量开发,多项占用,土地利用形式不断变化,成为水沙变化的主因。城市工业化建设、采矿和其它类似的活动对加速土壤的侵蚀是非常明显的。城市化工业建设,大量占用土地资源。随着经济发展,我国正由农业大国发展为工业大国。经济腾飞,必然带来建设高潮。城市大量占地,扩大建设要延续一个相当长的时期。连续不断的工程,破土施工到处可见,产流产沙可想而知。采矿是在生产过程中和自然环境相互作用最强烈的形

4、式之一,在此过程中人类表现为改造地球外貌的强有力因素。在开采矿产过程中,人类往往要从天然储藏地点移走大量岩土到相当远的距离,所有这一切不仅在直接开采的地点,而且在距它们相当远的地方也会造成自然界的重大变化。同时不仅改变岩石圈的组成和结构,而且改变包括生物圈在内的整个自然综合体。由于强度开采矿产所产生的自然综合体的变化,通常对生物圈是不利的,导致周围环境的恶化,水土流失严重。土地利用变化往往对环境带来某种程度的不利影响。例如砍伐森林改营农业,土壤侵蚀量发生变化,会降低有机质的含量。但重要的是,不要使这种环境退化趋于严重,否则,最终将导致土地遭到不可逆转的破坏。同时,也要注意不造成环境的渐进性退化

5、,这是指采用某一种土地利用方式导致土地处于持续耗竭状态,例如放牧中对牲畜数量不加控制,任其超载,致使草场逐渐退化。随着经济建设的高速发展,人口的大量增加,使土地资源大规模开发利用,土地利用变化剧烈。加剧土壤侵蚀,使其发生的初始、边界条件更趋复杂。造成生态环境恶化,动植物物种多样性减少或丧失。因此,在水土流失规律研究和治理技术方面受到限制,许多关键性问题尚未解决。目前国内外对土地利用的变化过程研究这一关键问题研究较少。无疑对这一问题进行研究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2 城市土地利用在城市地区,自然生态系统的变异程度通常比农业、林业要大的多。城市地区的大部分土地覆盖着公路、建筑物以及其它难以渗透的地面。

6、保存空旷的空间主要是为文化娱乐和装饰的目的而不是为了生产粮食和木材,因此,城市中现存的绿色地区的生态系统的变迁与乡村有很大差异。城市地面几乎不能发生渗透现象;因有地下排水系统,城市排泄网比农村更有效,径流增加了 34 倍。当进行建设时,往往会给地面造成破坏,导致产沙量比农村高几倍;但建设完成后,大部分的地面密封了,产沙量降到高峰水平的 1/10,低于农业经营时的水平。尽管如此,城市的产沙量仍然高于未受干扰的自然植被。城市的土地利用仍然遵循人类活动趋于增加产沙量的一般规律。城市化造成土地最高的侵蚀速度产生在建设阶段,这阶段有大量裸露地面和由于运输和开挖引起很大的扰动。为建筑而清除地面,一年间产生

7、的土壤侵蚀相当于自然的甚至农业数十年造成的侵蚀。在马里兰,城市化在建设期间,产沙量达到 55000t/km2.a,而在同样的地区,森林地面产沙量大约为 80200t/km2.a,在农田是 400t/km2.a。在佐治亚,开挖新道路使产沙量达到 2000050000t/km2.a。同样,在英格兰德文郡,在有排水建筑物地区,河中悬浮泥沙物浓度是未受干扰地区的 210 倍(偶尔达到 100 倍)。在美国弗吉尼亚,在城市化建设期间,侵蚀速度同样高。而且记录了在相同地区侵蚀速度是农田的 10 倍,是草地的 200 倍,是森林地区的 2000 倍。然而,施工不会永远进行下去,一旦呈现出道路、建起花园和草坪

8、,干扰就停止,侵蚀整流速度就会大大地降低。可能与在自然条件下,或农业耕种前的侵蚀速度基本相同27。平均来讲,城市化建设期土壤侵蚀率是农田的 10350 倍(平均 180 倍),是森林的1500 倍。作者收集了北美部分地区土地利用的不同历史阶段产沙速度资料加以整理,并用人工神经网络模型模拟计算了可能的土地产出损失率(见图1)。所谓土地产出损失率(O1)是指单位面积由于土壤侵蚀引起的产量(Y)或产值(Pv)减少。实际土地产出率(Oa)是单位面积的产量(Y)或产值(Pv)。用公式表达为 Oa=Y or Pv/ A=Od-O1式中 A 为土地面积;Od 为应有土地产出率。图 1 不同历史阶段土地利用类

9、型转变引起产沙率及产值损失率的变化Variation of sediment yield and the rate of production value loss during the process of land use transformationto different period根据皇甫川流域卡口站试验资料,以吨泥沙减产量为据,分析计算得出8:每损失 1 吨泥沙,农地产值减少 12.5 元;草地损失 0.6 元;林地损失 0.39 元。按该指标可计算得出土地产出损失率。图 1 很好地说明了由森林农地林地或草地城市化的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产沙率的变化过程,更清楚地说明了土地利用类型的变

10、化引起产沙的巨大变化。从 19 世纪初期开始,茂密的森林产沙量很小,土地产出损失率也很小;当农作物取代原始森林,产沙量增加,土地产出损失率随之增加;随着耕作的开始,产沙量随之降低,农地的产出损失率降低;随着时间的推移,产沙率再次增高,农地的产出损失率也随着增高,即农地产出率减小;只是到 20 世纪,当某些耕地转变为林地和草地后,产沙量才再次下降,土地产出损失率下降,即土地产出率有所回升;在城市扩展和建设时期,由于地面暴露和建设施工对土地的干扰,产沙速度急剧上升,土地产出损失率也急剧上升,也就是说土地产出率降到历史最低;当大部分地表封在道路、建筑物以及其它难以渗透的表层下时,产沙量几乎以相同的速

11、度下降,城市化后的土地产出率也将急剧升高。在土地利用类型的演化过程中,每一种类型的转化,都无疑带来了产沙的急剧增加。3 采矿业目前我国正处于高速发展时期,人口膨胀需要开发矿产资源满足人民的物质生活的提高。采矿造成的土地利用变化虽然发展了经济,但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尤其是对水土流失和河流泥沙带来极其不利影响。这种影响国内外有很多实例。豫陕晋接壤区人烟稀少,林草茂密,80 年代后期,国营和个体企业);“企业纷纷投入开采金矿,在 1 万多平方公里的范围内有开采点 3000 个,年产黄金 30 万两,虽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但直接破坏植被 168km2,侵蚀模数由 1030 增加到 1458t/km

12、2.a,同时弃石废渣 1645 万 m3,暴雨时形成人造泥石流和滑坡。采矿不仅造成了严重的水土流失,而且其废弃物严重污染当地水质。该矿区大小选矿厂和个体土法混汞碾佯者鳞次栉比,所产生的废水中含汞、铅等有害物质注入当地水系,致使水资源受到污染带毒,既不能饮用,也不能灌溉。铜铁矿冶炼排放的 SO2 等有害气体所及之处,危害植物生长 9。黄河中游大型煤田,地处多沙粗沙区,处在暴雨多发地带,水土流失本来就非常严重,再加上大规模的开采煤炭,植被破坏殆尽,占用土地,造成地表地下土层松动,移动大量岩石土体,一遇暴雨极易形成滑坡、崩塌等重力侵蚀,更加剧了水土流失。在美国约有 1500 个大型烟煤露天采矿厂,占

13、地 3237km2,既不平整又无植被。在肯塔基州麦克克里郡,研究露天采矿对洪水和水质的影响表明:坎恩流域 19571958 年的输沙量为 1082t/km2,同一时期,附近的亥尔顿流域的输沙量仅为 19t/km2,亥尔顿流域内没有采矿10(见图 2),含沙量增加了数十倍,且泥沙颗粒变粗。不仅如此,采矿活动对河流泥沙影响可能在数十年后才显示出来。图 2 开矿与无矿小流域暴雨的输沙率与径流关系Comparison between the sediment discharge andrunoff in mining area and the neighbouringwatershed without

14、 mining图 2 给出了坎恩流域矿区与亥尔顿流域无矿区和准格尔煤田与其相邻的无矿业皇甫川流域的产沙率的对比11。在同样的径流条件下,采矿业导致水流含沙量和输沙率增大了 10 倍以上。表 1 神经网络模型预报开矿时及投产后产流产沙量(单位:产流量104m3;产沙量 104t)Runoff rate and sediment yield of opening up a mine and putting into production with ANN forecast model土地利用类型露天工业广场及工民区居民坑口运输取水其它合计开矿前产沙量13.059.378.96.891.014.3427.0690.3估算值71.8172.9230.219.7828.241.7427.01791.5神网 产流量142.5321.4547.336.11144.265.8758.73015.8基建期预报值 产沙量91.2160.7218.925.3915.352.6439.51873.5产沙误差-27.07.14.9-28.4-10.5-26.1-2.9-4.6增沙量(神网)78.2101.4140.018.5824.338.312.51183.2估算值82.4160.4213.515.5709.937.9451.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毕业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