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浅论信托业务的会计整合【摘要】信托作为资产管理的基本形式,是信托投资公司专门从事的业务。而目前我国的证券公司、商业银行等开展的委托理财业务都具有信托的性质;证券投资基金实质上也体现了信托关系。企业年金基金多采取信托管理的模式。它们的运作都遵循信托原理。因此,笔者认为对信托、证券投资基金与企业年金基金三者进行会计整合,既有可能,又有必要。通过制定统一的会计标准,规范我国信托业务的会计核算,以促进信托行业的健康发展。 一、会计整合问题的提出 资产管理是资本市场发展到一定阶段所面临并必须解决的问题,它是资产拥有者出于保值、增值或其他目的,将其资产交由他人进行管理的行为。与资产拥有者的自我管理不同,它
2、是建立在委托基础上的外部财产管理安排。2001 年信托法颁布以前,我国资产管理的法律形式只有“代理” ,基本依据是民法通则中关于“委托代理”的规定和合同法中关于“委托合同”的规定。 信托法颁布之后,确立了资产管理的第二种法律形式“信托” 。信托与委托代理的产生虽然都是基于资产拥有者和资产管理者之间的信任,但二者在法律上却有明显的区别:一是信托与委托代理的法律权力不同,信托关系属于财产性的,受托人至少拥有名义上的信托财产所有权或控制权,由此产生的经济利益可归于受托人,而委托代理中的受托人并不因为接受了委托就取得财产的所有权或控制权,财产的所有权仍然属于委托人,由此产生的经济利益也主要归于委托人;
3、二是信托与委托代理的法律责任不同,信托中的受托人以自己的名义开展对外活动并承担行为的法律后果,而委托代理中的受托人则是以委托人的名义从事对外活动,并由委托人承担行为的法律后果;三是信托关系一旦成立,信托财产就具备了独立性,除委托人在信托协议中明确保留撤销权外,一般不得废止和撤销信托,而委托代理关系的建立只是基于当事双方的互相信任,委托人可以随时撤销委托。 信托与委托代理在法律意义上的差异,提醒我们绝不能混淆信托理财与委托理财的界限。但在我国的资产管理实践中,证券公司、商业银行、保险公司、基金管理公司、资产管理公司以及金融系统以外的一些投资咨询公司、投资顾问公司等开展的资产管理业务,实际上已经超
4、越了委托理财的范畴,具备了信托理财业务的特征,或者说通过“委托理财”方式进入了信托市场并从事实质上的信托业务,从而形成了我国既有信托业务专营机构,又有信托业务兼营机构的格局,在资产管理实践中完全混淆了委托理财业务与信托理财业务。 造成这一格局的原因,笔者认为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是法律上的漏洞。具有信托性质的委托理财业务出现在信托法颁布之前并放任自流,应当说情有可原,问题是 2001 年颁布的信托法中,对信托公司以外的机构能否经营以及如何经营资产管理业务仍然未做出明确界定。法律上的漏洞必然致使证券公司、商业银行以及保险公司等继续以委托理财方式开展实质上的信托理财业务。二是利益上的追求。相对于委托
5、理财来讲,信托理财属于专业化的资产管理业务,信托财产的独立性、业务设计的灵活性以及信托利益主要由受托人享受等优势,势必诱发各种资产管理机构对信托业务的青睐,在信托市场上追求自身的利益。 而这种格局则引发我们产生如下思考: 第一,财政部于 2005 年 1 月 5 日发布的信托业务会计核算办法中,以信托项目为核算主体,规范了信托当事人(包括受托人、委托人和受益人)的会计核算,但其中的“受托人”仅指信托投资公司,并未包括兼营信托业务的其它资产管理机构。那么,信托投资公司以外兼营信托业务的机构如何对信托业务进行核算?经营同样性质业务的机构能否采用相同的会计核算办法? 第二,我国于 2003 年 10
6、 月 28 日颁布、2004 年 6 月 1 日实施的证券投资基金法中,虽然未直接指明“契约型基金”就是“信托制基金” ,但在本法的第二条中却间接认可了投资基金关系实质上就是一种信托关系,投资基金的运作应当遵循信托原理,而在目前的实践中,证券投资基金的核算仍然是以财政部 2001 年 9 月 12 日颁布的证券投资基金会计核算办法为依据。既然证券投资基金关系的内在实质是信托关系,那么, 证券投资基金会计核算办法与信托业务会计核算办法是否应当统一呢? 第三,建立在信托法和证券投资基金法的基础之上,由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发布并于 2004 年 5 月 1 日起实施的企业年金基金管理试行办法中明确规定,
7、我国的企业年金基金以信托型为基本管理模式,同时吸收公司型基金和契约型基金的特点,但对企业年金基金如何进行会计核算未做具体规定。有学者曾建议制定委托资产管理会计核算办法对企业年金运作环节进行会计核算。既然企业年金基金以信托型为基本管理模式,那么,是否还有必要专门制定企业年金基金的会计核算办法?能否将企业年金基金的核算统一到信托业务的会计核算办法之中? 上述三个问题的实质,就是有无必要以及能否对专营和兼营信托业务的资产管理机构制定统一的会计规范,实现信托业务的会计整合。要想回答这个问题,需要我们认真思考证券投资基金会计、企业年金基金会计与信托业务会计之间的内在关系,深入研究它们是否存在遵循统一会计
8、规范的现实基础。 二、信托、证券投资基金、企业年金基金的共性是会计整合的基础 证券投资基金是指基金持有人通过购买基金份额将财产交与基金发起人或基金管理人进行统一管理,并通过基金的 合理运作实现投资的保值增值;企业年金是指雇主和雇员以退休后获取本金和收益为目的,而通过缴纳年金经费的形式将财产交与年金受托人管理,并通过年金的适当运作实现保值增值。从本质上看,企业年金基金的投资领域和证券投资基金基本相似,二者的主要区别是企业年金基金属于私募基金,证券投资基金则属于公募基金。如果不考虑基金的募集方式,它们都是投资于证券领域的集合资金信托,都体现了信托的基本原理,可以说是对信托的延伸和扩展,与信托业务出
9、自一脉,具有殊途同归的效果。只不过由于资产的具体管理和运作方式不同,与信托业务比较呈现出逐步复杂化的趋势。具体地讲,证券投资基金业务因为引入基金管理人、投资管理人和资产托管人,形成资产运作的二次委托,导致资产的运作业务与受托管理业务的分离;企业年金基金业务更是将行政管理业务、账目管理业务、投资业务和托管业务实行分离,使得委托关系更趋复杂。但不管它们的资产管理和运作如何设计,通过资产投资和资产托管而保持财产的独立性,则是它们的内在需求和共同目的,也是会计整合的基本前提。进一步讲,由于信托财产、证券投资基金财产、企业年金基金财产都具有独立性特征,从而使它们具备了会计整合的基础,能够采用统一或类似的
10、会计规范,而三者共有的委托人、受托人和受益人结构也为会计整合的实现提供了可能性。 但需要指出,对信托、证券投资基金、企业年金基金进行会计整合后,由于“信托业”既包括信托投资公司,也包括其他兼营信托业务的机构,因此,必须突破信托投资公司管理办法中有关信托业务是指“信托投资公司以营业和收取报酬为目的,以受托身份承诺信托和处理信托事务的经营行为”的束缚,从信托投资公司的“圈子”里跳出来,重新定义信托业务。对信托投资公司以外的机构所经营的信托性质的理财业务,即使法规上没有明示为信托模式,也应通过会计整合将其纳入信托业务的范畴,并按照信托业务的会计规范进行统一核算。这也是“实质重于形式”会计原则的基本要
11、求。 三、金融业混合经营的趋势是会计整合的动因 站在监管角度讲,如果能够从法律上限制其他金融机构和非金融机构涉足信托市场,禁止信托投资公司以外的所有资产管理机构从事信托业务,保证信托业务在实践中完全由信托投资公司经营,那显然没有必要讨论信托业务的会计整合问题。但在世纪之交,随着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的金融业转变为混合经营后,我国的金融政策也趋向宽松。自1999 年 10 月起,中国人民银行、中国证监会、中国保监会先后出台了松动现有金融监管的办法,2003 年 12 月人大常委会又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银行法进行了修改,使中国金融领域的混业经营不仅在政策上有了较大的发展空间
12、,而且在实践中出现了越来越多的交叉金融业务,包括本文所研究的资产管理业务。可以预见,在没有严格的资产管理业务市场准入制度的情况下,金融业混合经营的现象将逐渐成为金融业的发展趋势,更多的金融机构以及投资咨询公司、投资顾问公司、财务公司等非金融机构将会涉足信托业务市场,瓜分信托业务这一市场经济环境下出现的“蛋糕” 。而从市场经济的竞争规律和国际发展趋势看,我国政府从法律上限制信托投资公司以外的其他资产管理机构从事信托业务既不应当,也很难做到。 这就是说,金融业的混合经营、各种资产管理机构从事信托业务在我国不仅已成事实,而且呈现不断发展的态势。这种态势必然促使金融行业的机构性监管向功能性监管转化,进
13、而使按照业务种类而不是机构类型制定会计标准成为可能和比较现实的选择。换句话讲,金融业混合经营的趋势已经成为会计整合的动因。为了适应这种趋势,完全有必要进行信托业务的会计整合,以便建立统一的信托业务会计规范,促使专营和兼营信托业务的所有资产管理机构严格执行,保证信托业务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和可比性,维护投资者的正当经济利益。同时,通过会计整合营造公平的信托市场竞争环境促进信托业的健康发展。 四、会计整合的具体设想 如前所述,企业年金基金、证券投资基金、信托业务均以信托法作为法律基础,同属于信托型资产管理业务,都遵循信托业务的基本原理,尽管它们的法律形式不同,但都具有信托业务的受托资产独立性的特点,因
14、此,都能以独立资产为核心设计会计规范。信托业会计规范与其他行业会计规范的主要区别是对“自营业务”和“信托业务”分别进行会计核算。自营业务的会计核算应当遵循金融企业会计制度 ,本文无需探讨,而信托业务的会计核算则应当综合证券投资基金、企业年金基金和信托业务的会计共性,依照信托业务原理,以受托财产为核心,统一构建双层结构的会计规范体系。具体设想如下: 第一层次为信托业务会计准则。信托业务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系统,“协同”理论告诉我们,对于复杂系统必须注重从整体上研究,才能发现该系统赖以形成和存在的普遍规律,进而科学把握系统的运作。因此,应当将信托作为一个特殊行业,针对信托业务之间的共性制定专门的具体会
15、计准则,从整体上确立信托业务的会计核算规范框架。信托业务会计准则的组成要素应当包括:信托业务会计概念、信托业务会计目标、信托业务会计对象、信托业务一般会计原则、信托业务会计要素的确认与计量、信托业务会计报告等。各要素之间必须相互协调并按照逻辑推理关系形成有机整体。 第二层次为信托业务会计核算办法。应当在信托业务会计准则的指导下,针对不同类型的信托业务制定具体的会计核算办法。具体地讲: (一)在信托业务会计准则概念框架下,将证券投资基金会计核算办法更名为信托制证券投资基金会计核算办法 ,并将企业年金基金的核算涵盖在内。这样做,既符合证券投资基金法的精神,又能通过它规范企业年金基金的会计核算,并为
16、信托制实业投资基金以及将来可能出现的公司型投资基金会计核算办法的制定留下余地。 (二)将信托业务会计核算办法细分为资金信托会计核算办法和财产信托会计核算办法 ,分别从委托人、受托人、受益人的角度设计相应的会计科目及其使用说明,规定会计报告的具体格式及其编制说明等,进而实现信托当事人各方对涉及信托制基金、资金信托、财产信托等信托业务的会计核算,尤其要加快资金信托会计核算办法的制定。因为资金信托业务是信托业的主要业务,其品种繁多,涉及多个投资领域,如房地产、证券投资、信托贷款、股权投资、融资租赁、项目融资、货币市场投资、并购重组等。加之目前出现的资金信托业务绝大多数是私募形式的集合资金信托,因此,
17、为保护众多受益人的利益,亟需出台科学完善的资金信托会计核算办法 。 上述两个层次的会计规范相互支持,组成严密的信托业务会计规范体系,既有利于摆脱因信托权利与制度安排上的灵活性而导致的难以用统一办法核算复杂信托业务的困境,又可为信托新品种的拓展留下余地。需要指出的是,由于我国金融业混合经营现象日趋严重,信托业务的新品种不断涌现,因此在对现有信托业务品种进行综合性研究的同时,必须加强未来信托业务品种的前瞻性研究,找出它们之间的共性,提前进行会计整合并制定相应的会计规范,指导目前业已存在以及未来可能出现的所有信托业务的会计核算。尽量避免在出现新的信托业务品种后另行制定会计核算规则,否则会导致新的不协调现象。 “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思维方式,很难在信托业务会计整合时,将各种信托业务纳入整合系统之中,也就难免造成会计规范的偏颇和重复,影响信托业务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和使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