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导学提纲”助我成长“导学提纲”中各个环节习题的优化设计就是一份高质量“导学提纲”的一个重点。 “导学提纲”的高效使用成为提高学生学习水平的一个关键。 一、精心设计“导学提纲”中的习题、测试题 (一)自主探究 1. 旧知识的回顾 在学生接受新知之前,考察学生是否具备了与新知有关的知识与技能,缩短新旧知识之间的距离。 2新知识的简单尝试 为了使学生尽可能在课堂 45 分钟内把所学的知识全部掌握,我们就根据教材内容,设计难度较低,并通过预习就能独立解决的一些练习题。 3课堂研讨 学生理解和掌握的知识是要通过训练去强化,通过运用去巩固和提高的,这样才能内化为学生的素质,形成学习能力。所以,我认为课堂
2、自主探究部分的例题应注意适度。要注重课内例题的基础性、典型性、坡度性 (二)巩固新知、课堂检测 课堂练习是课堂教学中的再次反馈活动,要给学生充分的时间思考。所以课堂巩固练习要适量,保证课堂练习当堂完成。 在学生进行课堂练习时,教师应巡视,掌握典型错误,当堂反馈纠正。要重视学生作业的规范性、合理性和独创性。对学生在自主探究中或课堂研讨练习中出现的问题和独到见解,应及时讲评和反馈,对教学进行适时调控。 二、 “导学提纲”的有效使用 1结合学案 课前预习 一般是提前一天把学案发给学生,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通过自学课本、查阅资料和与同学探讨等方式把教师设计的学习目标和知识结构进行一番的思考和探究,对照导
3、学提纲进行预习,一般是要求学生通过预习解决基础知识,找出本节课要解决的问题和存在的疑问。然后把学纲上自己能解决的问题完成,把疑问做好标记,上课时解决而且在课前把学生预习过的学纲收集起来,进行批阅,深入了解学生预习所达到的程度以及存在的问题,以便把握讲课的方向和重点。这样可培养学生的自学习惯、探索精神和自学能力,就切实做到了“先学后教,问题教学” 。 2小组合作 解决问题 这一环节主要是解决学生在预习过程中的疑问。在课堂上,首先要组织学生交流课前预习情况,并予以简要的总结、恰当的评价。通过交流、评价,一方面检查学生预习情况,督促学生做好预习工作,另一方面是了解学生对学习新课内容的认知基础和主要问
4、题,以更具针对性地突出重点、难点。 3精讲点拨 解难释疑 在经小组交流后, 问题基本都能解决,但有个别难度较大,学生理解不够透彻或根本不理解的,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可采用两种方式处理学生的具有普遍意义的疑点。一是点拨:在学生相互讨论解决疑点的过程中教师应参与其中,适时点拨;或是某个问题,某个组已经解决,其它组仍是疑点,教师可让已解决问题的小组做一次“教师” ,面向全体学生讲解,教师补充点拨,这也可以说是讨论的继续。二是精讲,对于难度较大的倾向性问题,在学生渴望释疑的心理状态下,我们应针对疑难点,快速确定讲的内容, 抓住要害,讲清思路,明晰事理,并以问题为案例,由个别问题上升到一般规律, 以起到触
5、类旁通的教学效果,使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归纳出新旧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构建知识网络,从而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总结收获 反思领悟 导学提纲的第四环节的第一个内容是学生谈收获,让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学习活动进行总结反思。可提示学生:想一想,本课学习了哪些内容,主要探究了哪些问题?用了哪一些探究方法?通过本节课学习你得到哪些启示,还有哪些疑问?学生根据自学、讨论、解答问题情况,进行总结,反思其过程,并进一步完善归纳,然后将收获、疑问在学纲上写下来,当堂交流。这样能够逐步引领学生形成反思性学习的良好习惯。 5检测反馈 补偿矫正 导学提纲的第四环节的第二个内容就是当堂检测,当堂
6、检验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的熟练程度及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起到查漏补缺的作用。为使不同档次的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可以采取分层达标测试,将测试题分出档次,我们一般是分为两组,较简单的题目要求全做,较难的题目要求可以部分选做。针对检测中再次出现的问题,教师除了再次展示解题思路,引导学生突破问题外,还应再补充练习题,引导学生反复进行巩固性训练。只有这样,学生对所学知识才能进行内化整理,把新知识纳入到个体的认知结构中,进而达到知识的巩固与迁移,形成个体的创新性能力。另外,对问题要做到“堂堂清” , “天天清” , 不留疑难题目到下一节课。 三、重视“导学提纲”的批阅 对精心设计的“导学提纲” ,要正确、
7、合理、有效的使用,特别还要加大对“导学提纲”中有关习题的批阅力度,重视知识的反馈,掌握学生对所学知识成败的一手材料,以便有的放矢的进行巩固、训练。1自主探究部分是要求学生提前预习完成的,教师要在课前全部收齐进行批阅,教师要进行全批全改,全面了解学生在预习时所达到的程度以及存在的有关问题,充分把握讲课的方向和重难点。 2课堂练习的题目是当堂进行的活动,在批改上可以是多种多样的。 随堂面批。 学生自批。 小组批改。 3当堂检测题是全面反馈学生接受知识的情况,在上课时间充足的情况下,可采用小组批改或同位互批方式,在上课时间不允许的情况下,教师可在课后进行全面批改,详细了解学生对所学知识掌握的熟练程度和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经过近两年对“导学提纲”的研究、使用,确使我受益匪浅。当然,这仅仅是开始,往后还需要我们继续探究、挖掘“导学提纲” ,让“导学提纲”伴我们快速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