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温故”可多“雕”孔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我看温故不仅可以知新,还可以举一反三,形成“知” “能”转换,扩充知识容量等;不只是能达到孔子说的“知新” “为师”双雕境界,还可以达到多雕境界。对于这种经验我深有体会。 比如我在给学生教授基础知识,也就是高考语文字音字形考点时就常这么做。上赤壁赋这篇课文时,当同学们不认识“山川相缪”句中的“缪”的读音时,我先引导学生复习“缪”的其他三个读音(mu,mio,mi),并比较三个读音的相同点,再根据句子意思知道“缪”有“缭绕”意,自然而然的就推出了此句中“缪”的读音是“lio”,还可以判断它是通假字,通“缭” 。这个办法可谓屡试不爽。我在教学
2、“誊”的字形时,学生记成了“誉” 。我便抓住机会先让学生复习“荣誉”一词的读音和字形,再告诉“誊写”这词的读音和字形,又添加“眷恋”一词的读音和字形进行比较记忆。这样既能温故知新,也达到了知识向能力的转换,还扩大了记忆的容量。 又比如,我告诉学生文学常识或补充课文背景知识时,在温故的同时还可以向权威挑战。南方出版社编辑的优秀教案 ,在 2009 年版高二语文上册的第 88 页第二段的第三行把“大乔”说成了孙权妻,这是错误的;“大乔”应该是孙策妻才对。我查过历史资料,也和同事讨论过,大家的结论是一致的。其实我在 2002 年版的高二语文上册 142 页第七段第三行早就发现过,那时我以为再版时会改
3、正过来,没想这个错误一直沿袭了下来,时隔近十年了,我希望出版社能接受我的建议,并写了封信给他们指了出来,一个星期后他们给我打来了电话,承认了自己的错误,还给了我荣誉证书。可见“温故”可以“改错” 。 再比如,我在教学文言实词和虚词考点时也常用这个办法。上陈情表这篇课文时,同学不理解“慈父见背”是什么意思。我就引导学生先复习“请见谅” “请见教” “府吏见叮咛” “君既若见录” (课文孔雀东南飞 )句中“见”的含义,同学一下就知道了“见”在句中是“我”的意思,整句的理解也就迎刃而解了。 学生不理解“察臣孝廉” “举臣秀才”的意思时,我让学生先复习“征”“辟” “召”在古文中的意思(举孝廉” 、
4、“辟公府” 、 “累召不应” 、 “公车特征”:举,推荐。辟,征召。召,呼唤,特指上对下的呼唤,引申为招致,征,召,特指君召臣。 “举、辟”二字在这里都表被动。 ) 告诉学生“举” “察”的意思也和这几个字的意思相同,学生即刻恍然大悟,知道“举” “察”的意思是“推举”意。学生不明白“除臣洗马”的意思,我就先让他们复习“拜” 赵惠文王十六年,廉颇为赵将,伐齐,大破之,取阳晋,拜为上卿,以勇气闻于诸侯。 (廉颇蔺相如列传 )“封”未有封侯之赏。 (鸿门宴 )的意思,学生也能推出“除”的意思是“授予官职”的意思。顺便可以熟记“守” 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岳阳楼记 ) “守”为任命,意为“任太守”
5、,同理, “总督两广”即“任两广总督” 。当学生不理解“过蒙拔擢”的意思时,我还是用“温故”法化解了难点,先让学生复习“升” 既而胡即放宁夏知府,旋升宁夏道。 (谭嗣同 ) “迁” 安帝雅闻衡善术学,公车特征拜郎中,再迁为太史令。 (张衡传 )中的“升” “迁” 表示提升官职。 说明:“迁”一般指升官,但也有作一般调动讲的,如“而翁长铨,迁我京职,则汝朝夕侍母” (记王忠肃公翱事 ) ;也有作降职远调的,如“迁客骚人” (岳阳楼记 )。从而也就理解了“过蒙拔擢”的意思。同时补充“陟” 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陟”本为上升之意,此处为提升(官职)。 (出师表 )“左迁” 元和十年,予左迁九江郡司
6、马。 (琵琶行 ) “谪”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岳阳楼记 ) “迁谪” 感斯人言,是夕始觉有迁谪意。 (琵琶行 ) “放” 何故怀瑾握瑜而自令见放为?(屈原列传 ) “出官 ”予出官二年。 (琵琶行 ) 说明:古代,右表示高贵的位置,左表示较低的位置,故“左迁”为贬官降职;“迁谪”侧重于“谪” ,即降官远调;“放”有流放、放逐义,从色彩上讲,是贬职;“出官”是贬职调离,而“出为河间相”(张衡传 )的“出”为出任(地方官)。同理,当学生不理解“是以区区不能废远”的含义时,我还是让学生先复习“然秦以区区之地,致万乘之势” (过秦论 ) “何乃太区区” “感君区区怀” (孔雀东南飞 )等句子中“区区”的含义,可推出此句中“区区”的含义是“拳拳”的意思(专指下对上) ,还可以补充“眷眷”的含义(专指上对下) 。通过这些例证不能不让人相信, “温故”除了可“知新” “为师” ,还可以举一反三,将知识转化为能力,并扩大知识的容量。 “温故”可以“知新” “为师” “纠错” “反三” ,其实“温故何只这些好处, “温故”确实可以“多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