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农产品流通体系建设对策研究.doc

上传人:99****p 文档编号:2011023 上传时间:2019-03-28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6.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安徽省农产品流通体系建设对策研究.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安徽省农产品流通体系建设对策研究.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安徽省农产品流通体系建设对策研究.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安徽省农产品流通体系建设对策研究.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安徽省农产品流通体系建设对策研究.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安徽省农产品流通体系建设对策研究提要本文从安徽省农产品流通现状入手,分析影响农产品流通的原因,提出解决对策。 关键词:流通体系;流通主体;流通业态 安徽是我国中部的一个农业大省,农村人口约占全省总人口的3/4,农业和农村经济在全省经济发展中一直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如何保持并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全面发展,历来是全省上下共同关注的重大问题。但是,安徽省农产品流通发展相对滞后,严重影响了农业经济的发展。如何构建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农产品市场流通体系,对于发展现代农业,提升“861”行动计划,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安徽农产品流通现状 1、农民的市场流通意识缺乏。在安徽广大的

2、农村,农民一直以来是重生产、轻流通,他们只关注生产环节,关注种子、化肥、播种和收割,对于流通很少关注,在他们看来,销售不应该是自己来做的工作只要产品生产出来,就有人来采购,而价格也不是自己所能控制的。这样的传统意识直接导致了农民在进行完生产活动后要受制于流通渠道的主导者,最终的结果是,往往到农村收购粮食的主体压低农产品的价格并且提高收购的苛刻条件,这样农民辛苦种植的粮食得不到应有的回报。所以,如何转变农民意识,让他们能够既重视生产,也重视流通,是改变流通现状的前提。 2、市场主体整体素质不高。近年来,安徽省农产品市场的繁荣转移了一大批农业劳动力进入流通领域,形成了农民经纪人、运销专户、中介流通

3、组织、农产品加工企业、城镇职业零售商贩以及季节性、临时性的农民运销队伍组成的市场流通大军。但是,当前除加工企业和中介组织外,对农产品流通主体的组织管理还处于起步阶段,有的地方开始对农民经纪人队伍进行培训、登记,作为农业生产经营主体的广大农民又是一个受传统观念影响最深、受教育程度最低的社会群体,流通主体总体上素质不高,他们较为普遍地缺乏流通经验和现代商业知识,依赖其现有的存量知识和经验是无法完成农村产业升级和流通现代化历史重任的。安徽省流通管理队伍中有相当一部分市场执法人员未受过高等专业教育,无论是政治素质、专业知识和业务能力都有待加强。 3、流通产品加工深度差距较大。安徽省的农产品深加工存在着

4、很大差距,主要是产品的加工深度低,产业链短。目前,安徽省主要农产品产量均位居全国前列,但农副产品加工业实现的利润仅占全国农副产品加工业利润总额的 1.6%,2010 年安徽省农副产品加工业产值与农业总产值比约为 11.3,低于国内 3-41 的先进水平,安徽省动物食品 95%以上为初级产品,熟食制品仅达 2%3%(国际上高达 40%以上) ,植物油脂中二级油仍占相当比重,果汁、蔬菜汁、茶饮料等深加工产品基本空白。4、农产品结构层次差距较大。安徽地处华东腹地,既是农业大省,也是人口大省,2010 年全省总人口 6,516 万,农村人口近 5,000 万,约占全省人口总数的 78%左右,全省土地面

5、积 13.9 万平方公里,安徽省全年粮食产量 3,080.5 万吨,比上年增加 10.6 万吨,增长 0.3%,连续五年创新高。油料产量 227.6 万吨,下降 5.3%;棉花产量 31.6 万吨,下降 8.7%。其中,夏粮产量 12,310 万吨,下降 0.3%;早稻 3,132 万吨,下降 6.1%;秋粮 39,199 万吨,增长 4.8%,油料产量增长 2.7%,糖料下降 1.9%。 (表 1) 虽然安徽省粮食、棉花、油料、水果、茶叶、大牲畜、水产等产量均居全国前列,但农产品结构层次仍然偏低。酸制剂、淀粉糖等高技术产品尚未形成规模,乳及乳制品开发相当薄弱,营养功能型葡萄酒、黄酒、果酒比重

6、小,啤酒中纯生啤等高档啤酒的比例太少,高层次的农产品目前尚待开发。 5、农产品流通业态落后。至 2008 年,安徽省共有各类农产品批发市场 1,340 个,但其中年交易额亿元以上的农产品批发市场只有 124 家,仅占市场总量的 9.3%,与农业大省极不相符。流通业现代化程度还较低,农民家庭自产自销、直接人市交易的居多,零售商品网点多,但连接产销的批发市场少,进货渠道复杂,价格随意性大,虽然近年来对 5 个大型农产品批发市场和 50 个省级重点农产品批发市场进行了升级改造,但是大多数还是相当落后。而且,农产品现货交易方式陈旧,以连锁经营、物流配送、电子商务等为基础的现代流通方式仍处于低端发展阶段

7、,拍卖市场和期货市场等新型流通业态建设不足。 二、完善安徽农产品流通体系的对策 1、转变农产品流通观念。把农产品的流通放到重要的位置,要与生产同等对待,要像重视农业生产那样重视农产品流通。在观念转变方面,各级政府尤其是农村县级以及乡镇级政府应该做好相应的宣传和引导工作,从上到下加强对农产品流通的重视,让更多的农民重视流通在农产品生产及经营中的重要地位并学会用市场经济的眼光来看流通。 2、构建现代农产品流通平台。重点建设和发展一批跨区域、辐射能力强的各具特色的产区农产品专业批发市场;积极推进重点农产品批发市场的标准化改造;培育一批全省性和区域性标准化批发市场,使其成为流通的主渠道;积极引导批发市

8、场或专业第三方物流企业建立物流配送中心,或者将批发市场转型为物流中心、生产者合作社或龙头企业设置的生鲜农产品处理中心和大型零售商设置生鲜农产品处理配送中心,包括农产品的深加工、包装、配送等服务,贯彻“大流通”的概念,实现产销一体化,逐步向现代化的物流中心发展。进一步优化农产品批发市场布局,多条腿走路,促进农业批发市场发展建设。2009 年以来,安徽省加快培育大型农产品流通企业,支持大型连锁超市开展“农超对接” 。3、加强农产品流通基地基础设施。借鉴其他国家和地区的经验,在农产品主产区和主销区建设重要商品储备设施、大型农产品流通设施,着重扶持农产品市场的供水、供电、交易和冷藏设施。同时,加大信息

9、化基础设施的投入,建立公用、快速、准确、有效的农产品供求信息网,进一步加强农产品批发市场信息、计算机网络管理系统、检验检测系统及物流配送系统等基础设施建设和改造。向农产品销售环节延伸链条,利用广交会、中博会、徽商大会、跨国采购会等国内外展会平台,组织本省名优特色农产品与国内外市场对接,促进农产品内销和出口,形成了一条涵盖农产品生产、加工、物流配送、销售等一系列环节,连接国内外两个农产品市场的现代农产品供应链条。通过农产品信息网络对市场行情、产品销量、价格变动规律的收集、整理、加工、传递、发布、咨询等,做到信息传递的畅通无阻,帮助生产者掌握市场脉搏,预测生产经营规模。 4、培育多层次的市场流通主

10、体。要抓住商务部在全国农村实施“万村千乡”市场工程的发展机遇,以县城和中心城镇为重点,以连锁超市、便利店为主要流通形式,以工业品下乡和农产品进城双向流通为特色,逐步形成以大型商场、超市、物流企业为龙头;以物流配送、连锁经营为纽带,以镇村两级农家店为基本单位的“小超市、大连锁” 、 “小网点、大网络”新型农村现代流通网络。加快发展和创新农产品拍卖、经纪人代理、网上交易等新型交易方式,提升市场层次。 5、加强流通领域人才队伍建设。要完善安徽省农产品流通体系,必须在流通领域引入农业标准化的理念和现代企业质量管理模式,也就是从市场的角度建立一套与品牌产品相适应的质量管理制度和办法,为此,就必须提升农产

11、品流通企业人员素质。现代化流通企业需要复合型人才,农产品流通企业的管理者、经营者要努力提高自身文化和业务素质,向农业专家、农业科技人员学习,从而更好地为培育农产品品牌服务。 6、加大政策支持力度。首先,政府应给予资金支持,一方面对农村流通体系的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实行财政贴息;另一方面设立专项资金对农村现代流通体系建设进行扶持;同时,应简化连锁企业证照办理手续,放宽市场准入。其次,政府给予税费政策优惠,完善农产品流通各个环节的流通税收政策,实行全面优惠减免的政策,包括对农业生产有重大作用的农资流通环节亦要有所考虑,这对增强农民生产的积极性有极大的促进作用;政府应对农民合作组织实行不同程度的税收减免。针对规范后的合作经济组织,对其执行免交所得税、附加税和减免营业税的政策优惠,并逐步向免交一切税赋的国际惯例靠拢。 主要参考文献: 1张丹.我国农产品流通体系的现状与对策研究.现代经济,2009.2. 2郑素利.安徽省农产品流通体系建设研究.安徽农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3徐丽艳.中国现阶段农产品流通体制的问题及解决对策.经济研究导刊,2009.3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毕业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