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附件学号 大同大学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书论文题目:品读西游记中的孙悟空人物形象学科专业: 姓 名: 畅红梅 学 号: 研究方向: 导师姓名: 入学年月: 2011 年 8 月 10 日一、论文选题的研究目的和意义(本部分主要阐述为什么要研究这个课题、这个课题是否值得研究,包括研究目的、研究的价值意义等方面。研究的目的西游记这部以神魔面目出现的长篇小说,体现了作者思想发展的轨迹。特别是其中孙悟空的形象,更包含了作者在社会与人生多重文化背景下的探索与追求。正是因为有这种多重文化意义的存在,才引发了人们对孙悟空形象认识和评价上的不同。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对孙悟空形象进行多层面、全方位的研究,即从文本的实际出
2、发,既要联系作者所处时代的文化特质,亦要从民族文化的高度、人类普遍精神的高度等方面来全面认识这一形象,从而挖掘西游记的内在文学价值。孙悟空不仅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他身上不仅体现了民族精神,同时也体现人类的普遍文化精神。总之,我们认为,要全面把握孙悟空的形象,就要全视角、多层面地理解这个形象所蕴含的文化内涵,不仅要从作者所处时代来认识,亦要从民族文化和人类普遍精神的高度来研究。孙悟空实际上是封建时代事功型的斗士形象;其形象的基本内核,便是为造福人类的事业而奋斗的抗争与进取精神;其中困扰着不少研究者的大闹天宫与西天取经的矛盾,是人类自由精神和秩序精神矛盾统一的具体体现。时代可以变革,人类正在日新
3、月异地进步,惟有孙悟空身上所体现出来的这些精神,将永远启迪和激励着当代及后世的人们。研究的意义第一、孙悟空形象的典型意义有着多方面的、极为丰富的内容。例如他那机灵、乐观、诙谐、英勇、豪迈的性格,既可以给我们以思想上的启迪和教益,又能够使我们从中得到生动的愉悦和美感的享受。 第二、西游记堪称是我们伟大民族无限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的智慧的宝藏。可以说不但在我国文学史上,即使在世界文学史上,孙悟空也是具有永久魅力的伟大的艺术典型。 第三、在市场经济之旗高高飘扬的现代社会,商潮翻滚,金钱飙升,各种腐朽的封建思想沉渣泛起。加上西方文化思潮的渗透,浸入,体制本身的不完善,不健全,各种邪恶势力猖獗,“卖毒,
4、贩毒,制假,售假,坑蒙拐骗”等等丑恶现象弥漫于社会生活的诸多层面。“道德的滑坡”,“精神的贫血”,“理想的缺失”,也呼唤孙悟空这样的英雄形象的“再生”。二、国内外关于本课题研究现状、研究成果与 发展趋势述评西游记是我国著名的古典白话长篇神魔小说,在明代就与三国志演义、水浒传和金瓶梅并称为“四大奇书”,新中国成立后更是被誉为“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是我国文学长河中一颗耀眼的明星。而西游记的巨大影响力,在很大程度上是以主人公孙悟空为依托的,因为孙悟空实在是我国小说史上难得的家喻户晓、老少咸宜,拥有最大接受群体的人物形象。但是,这也正应了那句“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的名言,孙悟空的解读也因
5、此呈现出众说纷纭的局面。改革开放三十年来,中国不仅在社会经济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学术研究领域也经历了一个由摆脱僵化,恢复元气到全面兴盛的过程,可以毫不夸张的说,这同样也是一场意义重大的革命。孙悟空形象研究就是这样。 一、 第一个十年的研究 在这个十年中,对孙悟空形象的研究其实是较少的,而且更多的是在否定“文革”的基础上向“前文革”时代寻求继承回归,除了运用一些“马列文艺学”的知识外,并没有实际运用西方在二战后出现的各种文艺思潮。这主要是因为在这个十年中,我们把主要精力放在了引进西方现代的文艺和哲学思想上,因此用在中国传统文学上的精力自然就会少些,而且在理论引进还没有彻底完成的情况下,运用就是不
6、现实的了。但是,这十年的理论引进工作,在下一个十年中是会产生像发酵粉那样的作用的,这是接下来要论述的问题。 二、 第二个十年的研究 这个十年的研究可以用“五花八门”来概括,这其实正是学术研究在恢复元气后的第一个活跃期,接下来的十年将更加异彩纷呈。 三、第三个十年的研究 孙悟空形象研究在这个十年中也是这样,繁荣与问题并存。在这个十年的研究中,对传统问题的传统研究已经陷于沉寂,只有极个别学者还在坚持;与之相反,上一个十年中开启的研究路数大多得到了继承和发展,成为了这个时期的主流;另外,在世界型的强大的文化研究风潮中,诞生了最新的对孙悟空形象的文化阐释。需要特别注意的是,文化研究的领域实在是太广阔了
7、,以至于产生了这种研究要把其他研究纳入自己体系的趋势。 继承于上一个十年的研究路数主要有一下三种:一是孙悟空形象的比较研究,二是孙悟空形象与宗教尤其是佛教的关系,三是孙悟空形象的悲剧因素。 总之,孙悟空形象研究在这三十年中经历了摆脱僵化,恢复元气到全面兴盛的过程,每一个十年中都各有特色,总体又形成了一个继承与发展的关系,由传统的内在因素和引入的外在因素共同推动,向前发展。 正像邓小平同志当年说的那样,改革开放不仅仅是一场改革,更是一场翻天覆地的革命。中国社会在这三十年中有了长足的发展,使我们中华民族一步步走向复兴;同时也使我们的学术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尽管存在着这样那样的问题,但前途一定是光明的
8、。孙悟空形象研究尽管是整个中国学术研究领域中一个极其微小的问题,但是通过这样一个小小的窗口,我们也能看到这三十年来整个社会发展的缩影,所谓“一粒沙中看世界”就是这个意思吧。三、本课题研究的具体内容(研究的重点与难点分析)本文研究的重点是通过剖析孙悟空的主要性格特点,继承和发扬孙悟空所具有的中国传统美德:机智勇敢、惩恶扬善、乐观自信、百折不挠等,感受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的内涵。本文研究的难点在于使广大人民群众耳濡目染中感知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从而潜移默化的受到中国传统美德的熏陶和感化。四、本课题研究的方法步骤及其可行性分析本课题的研究思路为理论联系实际,重在实践指导。运用的主要研究方法有:资
9、料分析法:通过研读关于西游记方面的有关著作、论文等相关的资料来获取信息、加深研究。调查访谈法:通过周边人群对孙悟空形象的理解和认知进行调查访谈,获取第一手研究资料。但由于时间限制,此方法主要以问卷调查为主。在这两种研究方法中,以第一种为主。五、本课题研究的预期成果通过剖析孙悟空的主要性格特点,继承和发扬孙悟空所具有的中国传统美德:机智勇敢、惩恶扬善、乐观自信、百折不挠等,感受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的内涵。 。孙悟空的形象既可以给我们以思想上的启迪和教益,又能够使我们从中得到生动的愉悦和美感的享受。 通过对孙悟空形象的分析,感召呼唤像孙悟空这样的英雄形象的“再生”。六、论文提纲内容摘要:西游记中的
10、孙悟空颇受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是全书中最吸引人的英雄人物。它是动物性、人性、神性完美结合的艺术典型。他热爱自由,勇于反抗;他见恶必除,除恶务尽,不畏艰险,有着顽强的斗志。他不趋炎附势、不畏神权。研究孙悟空的形象,对人启示颇多,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孙悟空 形象 追求自由 英雄 正文:一、孙悟空是动物性、人性、神性完美结合的艺术典型 1、孙悟空的动物性 2、孙悟空的人性 3、孙悟空的神性 二、孙悟空是一个不畏神权、有着顽强斗志的叛逆人物形象 (一)不屑神佛等统治权威,桀骜不驯 1、孙悟空对天神们常常出言不逊2、孙悟空不承认神的王国的任何权威。3、对人间之王,他更是蔑视。(二)勇于斗争 、坚忍不
11、拔,有着顽强的斗志三、孙悟空是一个爱憎分明、有胆有识的江湖好汉形象 1、他仇恨一切兴妖作怪,残害人民的妖精魔怪,他对受苦受难的群众和一切善良的人们却有着深厚的感情。2、孙悟空还具有超凡的智慧,卓越的才能,洞察一切的眼力和清醒的头脑,有胆、有才、有识。四、孙悟空形象对后世的深远启发1、他有英勇果敢、艰苦卓绝的斗争精神,这可以作为永远鼓舞我们前进的力量。2、他敢于同邪恶势力作坚决斗争的大无畏的献身精神,也是当今社会所需要的。3、他有着高度的事业心和顽强的斗志。4、他有大志,有情操,不为狭隘物欲所囿,有坚定的信念。5、孙悟空的思想和行动,在历史上是有一定的进步意义的。结论:孙悟空的形象不愧为我们伟大
12、民族力、智、勇的结晶,西游记堪称是我们伟大民族无限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的智慧的宝藏。可以说不但在我国文学史上,即使在世界文学史上,孙悟空也是具有永久魅力的伟大的艺术典型。 七、论文研究工作计划与进度安排6月20日7月20日 搜集资料并整理归纳7月21日8月15日 完成初稿8月16日8月30日 听取导师对初稿的意见和建议9月1日 9月15日 根据导师意见进行修改,完成论文二稿9月16日9月30日 听取导师对二稿的意见和建议10月1日10月15日 再次修改论八、开题报告参考文1、简茂森:孙悟空形象的阶级属性,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78 年第 4 期。 2、赵国华:论孙悟空形象的来
13、历(上)西游记和印度文学比较研究之一,南亚研究,1986 年第 1 期。 3、赵国华:论孙悟空形象的来历(下)西游记和印度文学比较研究之一,南亚研究,1986 年第 2 期。 4、朱彤:论孙悟空,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78 年第 1 期。 5、赵明政:孙悟空是“新兴市民”的典型形象吗?与朱彤同志商榷,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78 年第3 期。 6、蔡铁鹰:猴行者与佛教密典中的猴形神将孙悟空形象探源之六,淮阴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9 年第 4期。 7、吴全韬:孙悟空形象的原型研究对哈奴曼说与密教大神说的思考与否定,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19
14、90 年第 3期。 8、吴华宝:钱塘君和孙悟空形象渊源简说,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科版),1991 年第 1 期。 9、蔡铁鹰:猴行者与古羌人的氏族图腾及祖先传说孙悟空形象探源之四,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0 年第3 期。 10、陈应祥:孙悟空形象的系统思考,明清小说研究,1988年第 3 期。 11、吕崇龄:孙悟空形象多义性的心理分析,昭通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91 年第二期。 12、邹少雄:人类超我意识的集中体现论西游记中的孙悟空形象,学术交流,1993 年第 6 期。 13、陆一飞:徘徊在“入世”与“出世”之间对孙悟空形象的模糊性思索,徐州师范大学学报,1990 年第 1 期。 14、李靖国:英雄的悲剧 悲剧的英雄孙悟空悲剧形象再探,名作欣赏,1994 年第 5 期。 15、草夫:孙悟空形象的审美层次,零陵学院学报,1988年第 2 期。 16、罗宪敏:孙悟空形象的美感效应,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0 年第 2 期 17、曾宪文:脚后跟与紧箍儿阿喀琉斯与孙悟空形象比较,达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94 年第 4 期。 18、赵维江:毛泽东与孙悟空的艺术形象,毛泽东思想研究,1991 年第 3 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