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出仕不成落风尘,烟花柳巷误终身-浅谈柳永的反正统思想历史悠悠,思接千载,在我国古代文学长河中,群星荟萃,英豪云集,柳永无疑是其中一位璀璨的明星。柳永是我国北宋词坛上一位杰出的词作家,他的词作在内容和形式上都有创造性的建树,特别是慢词创作,对宋词的发展和繁荣作出了卓越的贡献。千百年来,虽然各朝各代文人对柳永和其词众说纷纭,褒贬不一,但柳词却深受广大市民阶层的喜爱。“俚不伤雅,雅而能俗“,正因为如此,柳词收到了“雅俗共赏“之功,在当时就获得“凡有井水饮处,皆能歌柳词“的社会效果。陈师道后山诗话评其词“天下咏之“,吴曾在能改斋漫录卷十六中说其词“传播四方“,只因柳词比较真实而深刻地反映了市民阶层的生
2、活思想、愿望,体现了一种浓厚的反封建正统思想。一、柳永反封建正统思想的重要表现之一就是对歌妓施予同情,用平等的眼光去看他们,还他们以应有的尊严,这不同于一般的封建正统文人,也不合乎封建正统思想。北宋时期,歌妓是市民阶层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历来文人对青楼女子多持有偏颇的看法,视歌妓为“贱民“。虽然,他们在多种场合下,并不排除去烟花柳巷寻欢作乐,然而,在这背后却潜藏着轻视他们的思想根基,因为正统思想已深深地在他们的骨子里扎了根,发了芽。如五代前蜀主王衍的醉妆词“者(这)边走,那边走,只是寻花柳;那边走,者(这)边走,莫忘金杯酒。“正反映了历来文人腐朽堕落、玩弄女性的可耻心态。他们视歌妓为渲泄的对象,
3、压抑的扭曲的人性只有在“贱民“面前才显出其强悍。虽然她们有才有艺-这也是其赖以生存的资本,虽然他们是女性中更加女性化的女子-这也是其吸引文人的外在因素,但在传统思想中永远居于社会底层,因此几乎没有可能走进文人的正常生活,而只能作为消遣的对象,寻欢的工具。她们是不幸的,但她们又是何其幸运的,因为她们遇到了柳永。文人的词从没有像柳永那样对歌妓施以广泛的、深刻的同情。在他的迷仙引中他便写道:“才过笄年,初绾云鬟,便学歌舞。席上尊前,王孙随分相许。算等闲,酬一笑,便千金慵觑。常祇恐,容易舜华偷换,光阴虚度。“十几岁的女孩子,一旦被卖入妓院,就须学歌舞,以供人享乐,践踏。此词主要是对她们身世的客观叙述,
4、但却熔铸了词人的激情与慨叹,更是对侮辱女性之风气的无情鞭挞。而此种风气正是封建正统思想的一种外在表现。宋代时期,由于程朱理学的兴起及其发展,孔孟之道大行于世,巩固了儒家思想在封建正统中的地位,但对歌妓的歧视态度也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盖因理学的思想核心就是禁欲主义。先秦孟子就曾指出:“养心莫过于寡欲“。(1)在提倡个人道德修养的同时,极力抨击不利巩固封建纲常的人欲。为此,理学大师周敦颐提出“无欲“主张,他说:“予谓养心,不寡而存耳,盖寡焉以至于无,无则诚之通明。“(2)而这种思想则深为统治阶级所赞赏,成为控制文人的理论工具,于是封建性在思想领域中占据了绝对统治地位。声色情欲被视为亡国亡身的祸源,
5、而歌妓更被视为毒蛇猛兽一般的事物。如当朝名妓李师师虽琴棋书画无不精绝,才艺出众冠盖当代,但只由于是一名歌妓,所以宋徽宗只能偷偷摸摸地入主青楼,思想其中缘由,也不过如是:唯恐触怒了以“纲常为先的孔孟思想的“正人君子“,其它文人更恐遭天下人鄙弃、唾骂。而柳永为一名词人,首先是作为文人,能够冒天下之大不韪,对歌妓-末流的“贱民“持以平等尊重的态度,同情赞美她们,爱怜她们,以赤裸裸的行径,有意识地对抗正统思想。这份勇气,这份思想就闪耀着人性的光芒,因而柳永是歌妓真正的知情人和同情人。白钢指出:“柳永写歌妓的前提,是把妓女当作人看待,给妓女以应有的人的地位。“(3)他所处的具体的具代环境及他的立身处世的
6、原则我们无从知晓,但从他的词以及当时和后代之人对他的研究中,就可以对他这种思想的根源略知一二。首先,从社会发展角度看,时代造就了柳永。赵宋开国之初,宋太祖鉴于前朝灭亡的教训,为巩固自己的政权,他一方面“杯酒释兵权“,把军权集中到自己手里;另一方面优待官吏,让他们在优裕的生活待遇中消磨锐气,从而保证高度的中央集权,以达到“长治久安“的目的。宋太祖就曾亲自对他手下官卿说:“人生驹过隙尔,不如多积金、市田宅以遗子孙,歌儿舞女以终天年。“(4)正是高层统治阶级的倡导,社会上自然普遍出现了一种享乐风气,“举目则鞦千一笑,触处则蹴踘轻狂。寻芳远胜,花絮时堕金尊;折翠簪红,蜂蝶暗随归骑。“(5)“新声巧笑于
7、柳陌花衢,按管调整弦于茶坊酒肆。“(6)由此可见,柳永对歌舞酒色的迷恋是受时代风尚影响。作为一个封建文人,他脱不出时代的局限,却将这种风习发挥到淋漓尽致。其次,从个性发展方面来看,柳永自身存在能动因素。他有放荡不羁的性格,“风流逡迈“的气质(7)“善为歌辞“(8)的才华,“好为淫冶讴歌之曲“(9)的情趣爱好。这一切都是与封建理性格格不入的,是导致柳永与传统意识相悖离的先决条件。在强大的封建意识面前,柳永产生一种具有抗争性的自我意识,渴望个性解放和性爱自由。这种与生俱来的性格原本深藏在他的身躯里,一旦遇上适合的环境必将爆发。年轻的柳永初到帝都,就沉湎于楚馆之内。宋叶梦得避暑录话巻下记载:“柳永,
8、为举子时,多游狭邪教坊乐工每得新腔,必求永为辞,始行于世。“相君未识陈三面,几女多知柳士名。“(10)正是在这一时期,他初步了解了歌妓,她们生活的遭遇、潜藏的人性深深震憾了他,他从内心里对从事这一职业的女子产生由衷的敬佩之情。朱光潜在悲剧的理学中说:“忧郁本身正是欲望受到阻碍或挫折的结果当生命力成功地找到正当发泄的途经时,便产生快感。“柳永在青楼之中找到了理想归宿,而这些青楼女子作为他的红颜知己,正可成为他抒发勃勃情感的寄托。在这些歌妓身上,词人发现了她们难能可贵的才艺。她们的色情才艺都深深地令柳倾心,也给年轻而又以词驰名的柳永以重大影响。从她们的才华上看,似能盖过世人。但由于时代的局限,柳永
9、自身抱负无法实现,自己困顿的生活,颠沛流离的经历,使他不可能给与她们以实质性的帮助,因而自然而然地产生惺惺惜惺惺的心情。他力求通过自己的词,让世人能更多的了解歌妓的生活及境遇。于是,亮丽的诗句从笔端倾泻而出,抗争的思想从诗句中奔涌而现。他描写歌妓的才华及处境,赞美她们的才艺,倾诉她们痛苦。如“世间尤物意中人心性温柔,品流祥雅,不称在风尘。“(少年游世间尤物)世人视歌妓为“尤物“,独柳永视为“意中人“,怜惜之情溢于言表。又如“急锵环佩上华裀。促拍尽随红袖举,风柳腰身。“(浪淘沙有个人人)“英英妙舞腰肢软。章台柳,昭阳燕乍入霓赏促遍。慢垂霞袖急趋莲步,进退奇容千变。“(柳腰轻 )“心娘自小能歌舞,
10、举意动容皆济楚。“这里柳永不仅赞美了她们的舞资,而且还赞美了她们那“层波潋滟运山横,一笑一倾城“(少年三)的绝色容颜,更加对她们那“笑整金翅,一点芳心在娇眼。王孙空肠断。“(荔枝香)的高傲心性表示赞扬,字里行间洋溢着词人对歌妓的尊重及爱慕之情。这种尊重与爱慕并不是词人的逢场作戏,而是内心真情的流露。虽然歌妓才艺双佳,但处境却十分悲惨,寄人篱下,强颜欢笑。柳永深入了解到她们的生活正是由她们的社会地位决定的,平常从不被人看重,得到的关爱极少,为此她们渴求幸福的愿望也更加强烈,只要有人稍加关心,那么她们很容易把终身寄托于人,把对幸福的愿望寄托于人。但往往被抛弃,因为当时的论理道德首先不允许这些人或更
11、准确地说是文人,真正接纳她们。柳永深恶痛绝这种歧形的社会现象,因而他悲愤地借歌妓之口直言道:“一场寂寞凭谁诉。算前言,总轻负。早知地难拼,悔不当初留住。“(昼夜乐)“深院无人,黄昏乍拆秋千,容空锁满庭花雨。“(斗白花)“几度垂泪。不会得都来些了事,甚忒底死难拼。待到头,终久问伊看,如何是。“(满江红)被遗弃的歌妓,默默地接受命运无情的摆布,支离破碎的心支撑着衰弱的残躯,却无力反抗。对于她们内心的极端痛苦、寂寞,词人寄予了极大的同情,却也只能以自己的词抚慰她们。这是柳永的无奈,社会的悲哀由于歌妓的内心、身体都受到摧残,因此许多都过早离世。柳永用词表示了自己深情的哀悼,“留不得。光阴催促这回望断,
12、永作终天隔。向仙岛,归冥路,两无消息。“(秋蕊香引)歌妓生前被世人冷眼相待,死后更是无人问津。只有柳永,毫不吝啬地付出自己的情感,对歌妓的溘然长逝长歌当哭,写下这闪耀着人性光芒的美丽歌词,这正是柳永避开封建正统思想,以一己之心抒发一人之恋的表现。柳永描写她们的思想,她们对生活,对未来的美好愿望。歌妓并非自堕落,情愿过着那种强颜欢笑,供人取乐的辛酸生活。她们也憧憬着作人的权力,希望跳出这满是血泪的人间炼狱,重获人身自由。这是柳永希冀的,也是他由衷支持的,他在词中表达了她们的这种思想,如在集贤宾中就提出她们应过着“和鸣偕老,免教敛翠啼红“的正常生活。又如“已爱.君思顾,好与花为主。万里丹霄,何妨携
13、手同去。永弃却,烟花伴侣。免教人见妾,朝云暮雨。“表达了歌妓对虚度年华、烟花生活的悔恨。她们纯情而善良,虽然被痛苦折磨得容颜憔悴,但其内心并未泯灭对自由生活的执着追求,对高尚人格的向往。她们深深地迷恋于自己的爱情,“恐伊不信芳容改,将憔悴,写霜绡。更凭锦字,字字说情缪。“(西施)并相信“临歧再约同欢,定是都把平生相许。“(击梧桐)在柳永笔下,她们不再是遭人鄙视的、唾弃的,她们是有情有义的,不是一只具有血肉的空壳,而是有思想有灵魂的,这是其吸引柳永的重要原因,也是柳永反正统的根基所在。柳永描写歌妓的爱情生活并希望与她们产生真正的爱情。如倾杯乐:“皓月初圆,暮云飘散,问甚时与你,深怜痛情还依旧。“
14、此中的女主人公在柳永心目中不是一个水性杨花之人,而是一个内心纯洁的少女,她有着对爱情的渴望,“朝思暮想,自容家空恁,添清瘦。“向道我别来,为伊牵系,度岁轻年,偷眼觑也不忍觑花柳。“柳永以深深真挚的感情刻画她们热烈的内心世界,展现她们的心声,把其灵魂最深处的情感向外喷发,使读者产生强烈的振动,共鸣。宋人罗烨醉翁谈录载:“耆卿居京华,暇日遍游妓馆。所至,妓者爱其有词名,能移宫换羽。一经品题,声价十倍。“柳永深受歌妓欢迎,固然是因为他精通音律,所填之词能使歌妓身价倍增,但究其中缘由还是他能用词抒写她们的灵魂,抒写她们被忽视的一面。柳永对歌妓的爱是真挚的,而不是逢场作戏。如他的雨霖铃就是与妓者恋人惜别
15、时所写,“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在萧瑟的秋风中,传来阵阵寒蝉凄厉嘶叫的声音。天色已近黄昏,骤雨过后,城外送别处斜照着落日的余晖,使离愁别绪更为缠绵悱恻,凄婉动人。从中可以看出词人的心是真诚的。又如“眼前时,暂疏欢寡,盟言在,更莫仲仲。待作真空宅院,方信有初终“(集贤宾),并期望“怎得伊来,重偕连理,再整余香波。视告天发愿,从今永无抛弃。“(十二时)多么真挚的诚语,多么坦荡的心扉,把朴素而热烈的爱给予这些苦命女子,慰籍着她们那倍受屈辱的心灵。他与歌妓之间的爱,完全是以平等为基础,摒弃财钱,摒弃私欲,是一种具有进步意义的爱情理念。柳永的理想爱情是“美人才子,合是相知。“(云蝴蝶)“自
16、古及今,佳人才子,少得当年双美。“(玉女摇仙佩)这是对传统门当户对的在联姻制和封建等级观念的冲破。北宋王朝实行的思想上禁欲,行为上放荡,使文人无法摆脱这种束缚与诱惑,不能光明正大,就只能偷偷摸摸,不能名正言顺,那就逢场作戏。而柳永与此大不相同。余秋雨在西湖梦中说:“社会污浊中也会隐伏着人性的大合理,而这种大合理的实现方式又常常怪异到正常的人们难以容忍。“正常的人对柳永嗤之以鼻,但柳永毫不为忤。自己孤弱的笔与强大的封建正统思想相对抗,也许这是无意识的,但并不减弱他的词中闪耀着的人性的光芒。这种抗争结果姑且不论,其反映歌妓生活思想, 、爱情及表达自己赤裸裸的情感的词本身就是对正统思想的嘲笑。二、柳
17、永反封建正统思想的重要表现之二就是在一定程度上,词人对功名利禄的蔑视,这与当时文人竟相求仕形成鲜明对比。年轻时的柳永并非视功名如粪土,他对功名也很是热衷。由于柳永放荡不羁的性格在不经意间被仁宗绝其仕途。在这里我们要略为叙述柳永的身世。柳永生于一个传统读书奉儒之家。祖父柳崇是有名的处士,父辈俱为显官。他的故乡建州(今福建崇安)在当时就以“家有诗书,户藏法律,其民之秀者狎于文“(11)而著称。如此出身的柳永,从小就受到“学而优则仕“思想的影响,希望能博取功名,施展抱负。他曾在劝学文中写道:“学则庶人之子为公卿,不学则公卿之子为庶人。“(12)柳永分别于天禧三年(1019 年)、仁宗天圣二年(102
18、4 年)、天圣五年(1027 年)三次参加科举。 (13)初次考试,这位青年才俊极具自负,自信有“凌云词赋,掷果风标“(合观带),认为“临轩亲试,对咫尺天颜,定然魁甲登高第。“(长寿乐)但是事实却无情地打击了他,使他不幸都以失败而告终。其中原因虽有诸多,但这不是柳永才疏学浅,而是他的思想意识与统治阶级思想意识发生了冲突却可肯定。统治者不可能让一个与封建正统思想相背驰的人入主官场。吴曾在能改斋温录巻十六记载:“仁宗留意儒雅,务本向道,深斥浮艳虚藻之文。初,进士柳三变好为淫冶讴歌之曲,传播四方,会尝有鹤冲天词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及临轩放榜,特落之曰:且去浅斟低唱,何要浮名。一句话打碎了柳永编织
19、的美梦,这给他追求功名的热情大泼了冷水,致使柳永的思想发生了巨大的转折。一个人在仕途上倍受打击时,最佳的方法就是找一个地方逃避起来,而青楼楚馆在他失意时接纳了他,于是自然地这里就成了他避风的港湾,展现才华的寓所。由此可见,并非柳永弃绝功名之念,实是仁宗把柳永推向了反封建思想的深渊。再者,柳永及第后,种种生活的现实又对柳永思想产生了重大影响。景祐无年(1034 年)他用柳永之名参加科考而及第,始授睦州团练推官。此后又相继做过泗州判官,余杭县令等职。按中国古代政治体制的“三任六考“已期满,应改调京官。吕尉知州事荐之,却因御史郭劝的“到官始逾月,善状安在“(叶梦得石林燕语卷六)的阻挠而未果,于是柳永
20、亲自上京向权倾一时的宰相晏殊投诉,却因其文和经世思想的不同而遭冷遇。张舜民画漫录记载了拜访的情景:晏公曰:“贤俊作曲子么?“三变曰:“如相公亦作曲子。“公曰:“殊虽作曲子,但不曾道针线闲拈伴伊坐。因此不予改官。这给柳永的心灵上笼罩上了一层阴影,从而使他的思想再一次变化,加之身在官场,柳永对官场的黑暗有着深刻的了解和体会,使他更清醒地看到统治阶级的丑恶本质,还有宦海生涯于他的种种束缚,制约,他对功名利禄的蔑视更为强烈,这在他当时的词作中得以体现。我们看他这一时期的词,正是他波折多变的生活的反映。首先,表现为封建功名和科举制度的公然嘲弄。宋程正同朝中措词曰:“少年不入名利场,花柳作家乡。一片由甲口嘴,几多要俏心肠。周郎学识,秦郎风度,柳七文章。聊借生绡一幅,与君写尽行藏。“充分道出柳永的行径与心态。他在早期词如鱼水中写道:“浮名利,拟拼林,是非莫挂心头。富贵岂由人,时会高志须酬。“其中就隐隐表现出对封建名利思想的对抗,但以“高志须酬“结尾,正表明年轻的他还对“入仕“抱有美丽的幻想。他对功名的态度是其所受教育熏陶所致,那时并未上升到反正统思想的高度。但其后的落第词鹤冲天 就表现出与封建正统思想背道而驰,“黄金榜上,偶失龙头望。明代暂遗贤,如何向?未遂风云便,争不恣游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