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比较论述闻一多与徐志摩的是诗作的异同.doc

上传人:h**** 文档编号:2012666 上传时间:2019-03-28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4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试比较论述闻一多与徐志摩的是诗作的异同.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试比较论述闻一多与徐志摩的是诗作的异同.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试比较论述闻一多与徐志摩的是诗作的异同.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试比较论述闻一多与徐志摩的是诗作的异同.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试比较论述闻一多与徐志摩的是诗作的异同.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黔南民族师范学院毕业论文第 1 页 共 7 页试比较论析闻一多与徐志摩的诗作风格杨芳芳(2007015105)(黔南民族师范学院贵定分院中文系 贵州 贵定 551300)摘要:闻一多与徐志摩都是新月社的诗人,都热衷于提倡实践新诗格律化,同 样富有浪漫主义激情和想象,同样具有严谨的创作态度,然而二人的 诗 作风格存在着鲜明的差异。 闻一多的 诗思力沉厚,彰显阳刚之美;而徐志摩的诗则才思飘逸,独 标阴柔之美。徐志摩的 诗带 来的是抒情从容的快感,闻一多的诗则不在宣泄而在蓄积。在内容倾向上,同 样具有爱的思想,闻一多的是 “爱国”,徐志摩的是 “恋爱”。关键词:闻一多;徐志摩;诗歌风格;创作异同 C

2、omparison of Wen Yiduo and Xu Zhimos Poetic StylesYang Fang Fang ( 2007015105)( Qiannan Normal College for Nationalities Guiding branch of the Chinese Department Guizhou Guiding 551300)Abstract:Wen Yiduo and Xu Zhimo are the Crescent Society poet, are keen to promote the practice of new poetical, eq

3、ually romantic passion and imagination, also has the strict attitude of creation, however the two poem styles exist distinct difference. Wen Yiduos poem Si heavy shows masculine beauty, Xu Zhimos poetry is elegant standard alone feminine beauty. Xu Zhimos poem is brought about by the lyrical leisure

4、ly pleasure, Wen Yiduos poem is not in the vent in the accumulation. In the content tendency also has thought of love, Wen Yiduo is“ patriotic“, Xu Zhimos“ love“.Key words :Wen Yiduo; Xu Zhimo; poetry style;Differences in the writing闻一多与徐志摩都是新月诗派的诗人,都热衷于提倡实践新诗格律化,但二人的诗作风格存在着鲜明的差异。闻一多在诗歌上突出的特点就是具有极强烈

5、的民族意识和民族气质,表现出深沉、热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并从爱国爱民的真情出发,表现出对黑暗现实的厌恶,对人民疾苦的同情和美好未来的憧憬。而徐志摩作为“布尔乔亚开山”的和末代的诗人,他的诗歌独抒性灵,主要表现个人感受和内心体验。 “他没有闻(一多)氏那样精密,也没有他那样冷静。他是跳着溅着不舍昼夜的一道生命活水。 ”(朱自清中国新文学大系诗集导言 )他认为世界是由情感决定的,而不是由经济决定的。他强调个人因素,追求个性自由和幸福。如果说体现在闻一多诗歌中的人格是倔强,是赤诚的话,那么徐志摩的诗歌则体现了他执着、纯真的人格力量。闻一多和徐志摩两人的诗都满载着“爱”的因子,但闻一多爱的是祖国,是人民

6、,他的两部诗集红烛和死水贯穿着一条红线,那就是对黔南民族师范学院毕业论文第 2 页 共 7 页祖国无限热爱的情绪,跳动着诗人的赤子之心;徐志摩爱的是自由,是恋情,他的志摩的诗 、 翡冷翠的一夜 、 猛虎集大多以爱情为歌咏的对象,恋爱的欢乐,忧伤和痛苦,毫不掩饰,一片纯情。闻一多说, “诗人的主要天赋是爱,爱他的祖国,爱他的人民” ;徐志摩认为, “恋爱的成功是生命的成功,恋爱的失败是生命的失败” 。闻一多把生命融入了祖国的怀抱;徐志摩把生命局限在自我的天地。徐志摩也反映人民的疾苦,如先生,先生 、 盖上几张油纸 ,但只限于资产阶级人道主义的同情,与闻一多忧国忧民的襟怀迥然不同;闻一多也写爱情,

7、如红豆 ,那是真真切切的相思,与徐志摩空灵飘渺的理想也有差别。总之闻一多和徐志摩的诗歌创作有着不同的风格,闻诗沉雄,徐诗柔婉;闻诗蕴藉,徐诗飘逸。作为新月诗派的两位重要的创始人与领导者,闻一多与徐志摩的诗歌既有相同之处,又有不同之处。现从内容倾向、艺术手法以及抒情方式三方面作具体比较。一、内容倾向闻一多的一生,始终与祖国血肉相连,他的诗歌的主题就是突出 “爱国” 。所以朱自清在中国新文学大系诗集导言中说:“闻一多是个爱国诗人,而且几乎可以说是唯一的爱国诗人 ”。他的伟大的人格,体现在他的诗歌中,常常是选用青松、菊花、高山、大海、太阳、红烛等意象,表现了民主主义革命战士的高尚情操。诗歌感情丰富,

8、具有独特的思维,对于情景交融可谓是独具匠心,立意明显,让人感觉自然,一首诗读毕,回味无穷。红烛这首诗写于 1923 年。诗的开始就突出红烛的意象,红红的,如同赤子的心。诗人怀着敬慕的心情赞叹荧荧的红烛。 “红”是赤诚的象征。红烛在诗人眼里,是理想的人格的化身。他提出了自我要求:“诗人啊!吐出你的心来比比,可是一般颜色?”诗人的心应该也这样的红,一个“吐”字,逼真地摹状了诗人那种火热的爱国情感不吐不快的神态。我们感受到,诗人的那颗赤子之心,是如此纯洁 率真,晶明透亮,灼灼发热。在这首诗中,可以说红烛就是诗人,诗人就是红烛, “人与物化,意与境融” 。诗歌的第四节含义比较深刻,这一节是诗人对红烛的

9、殷殷寄语,也是诗人的自勉自励。 “既制了,便烧着” ,便要燃烧不息, “有一分热,发一分光” 。人生的价值也在于奉献,活着就要让生命之火熊熊燃烧,让智慧和才能放出灿烂的火光。诗人借着红烛的形象激励自己,表达自己的信念和心愿。 “烧罢!烧罢!烧破世人的梦,烧沸世人的血也救出他们的灵魂,也捣破他们的监狱。 ”而当时,民众深受帝国主义、封建主义思想文化的毒害,如沉睡梦中尚未觉醒,血性犹存然而麻木不仁,受着禁锢。诗人认为,自己的职责,就在于从梦中唤醒世人,救治世人的灵魂,使民众觉悟,使民众奋起,使民众热血沸腾,使民众走向光明,从帝国主义、封建主义所设置的精神监狱中解放出来。诗人爱国的赤诚之心是与祖国人

10、民的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的。诗人接着问红烛,问它的身躯从何处来,问它的灵魂从何处来。这样的身躯、这样的灵魂为何要燃烧,要在火光中毁灭自己的身躯?诗人迷茫了,如同在生活中的迷茫,找不到方向和思考不透很多问题。矛盾!冲突!黔南民族师范学院毕业论文第 3 页 共 7 页在曾有的矛盾冲突中诗人坚定了自己的信念。因为,诗人坚定地说:“不误!不误” 。诗人已经找到了生活的方向,准备朝着理想中的光明之路迈进,即使自己被烧成灰也在所不惜。 “灰心流泪你的果,创造光明你的因。 ”诗歌的结束,诗人发出同情的呼唤,劝导鼓励的呼唤。诗人劝勉红烛,也就是劝勉自己:“红烛啊!莫问收获,但问耕耘” ,诗情得到了凝聚与升华。闻

11、一多的爱国主义在红烛中得到淋漓尽致地释放,得到体现。而徐志摩的爱是那么奔放、豪情、自由,独抒性灵就成了徐志摩诗歌的基本风格,恋爱成了诗歌创作的基本内容。徐志摩的雪花的快乐写于 1924 年 12 月 30 日,在诗里,现实的“我”被彻底地抽空,雪花代替我出场, “翩翩的在半空里潇洒” 。但这是被诗人意念填充的雪花,被灵魂穿着的雪花。这是灵性的雪花,人的精灵,他要为美而死。值得回味的是,他在追求美的过程中丝毫不感到痛苦、绝望,恰恰相反,他充分享受着选择的自由、热爱的快乐。这首诗共四节。与其说这四节韵律铿锵的诗具有启承转合的章法结构之美,不如说它体现了诗人激情起伏的思路之奇。清醒的诗人避开现实藩篱

12、,把一切展开建筑在“假如”之上。 “假如”使这首诗定下了柔美、朦胧的格调,使其中的热烈和自由无不笼罩于淡淡的忧伤的光环里。 雪花的快乐真实地传达了一个曾经单纯信仰的诗人的精神追求。“千帆过尽,都不是我心所爱;三千弱水,哪一飘知我冷暖?”诗中那美丽的洁白且潇洒的雪花能使他获得快乐。 “假如我是一朵雪花?我就在半空里潇洒地飞扬。 ”在诗人的情感世界中,浪漫飞舞的雪花是前进的方向,是爱的指引,只为爱这一次,他完全忘我地投入,直至消融。 雪花的快乐是一首纯情诗,在这里,现实的我被彻底抽空,雪花取代了我出场。追求雪花般的梦想,成为徐志摩永远且沉重的十字架。在现实中,她永远不会来花园里探望,更加不会沾住他

13、的衣襟,贴进他柔波似的心胸。至此,消融也变成了一种奢望。这是一个无法摆脱的悲剧,徐志摩本不该来到这么一个世界的,就还像一粒沙落进眼睛时,肯定会被流出的泪水冲走一样,他注定了不能带着整个累赘往天外飞,而只能在天边的黑暗中沉默着,永远地沉默着。二、艺术手法再别康桥这首诗充分践行了新格律诗派的“三美”创作主张,即绘画美、建筑美、音乐美。音乐美是徐志摩最强调的,其中第一句和最后一句是反复的,加强节奏感,且其中的词是重叠的,例如 “悄悄” 、 “轻轻” 、 “沉默” 。再者每句诗换韵,因为感情是变化的,所以不是一韵到底的。再是音尺, “轻轻的我走了” ,三字尺,一字尺,二字尺,符合徐志摩活泼好动的性格。

14、所谓建筑美,一、三句诗排在前面,二、四句诗低格排列,空一格错落有致,建筑有变化;再者一三句短一点,二四句长一点,显出视觉美,音乐是听觉,绘画是视觉,视觉美与听觉美融通,读起来才会有节奏感。而绘画美即是词美,如“金柳” “柔波” “星辉” “软泥” “青荇”这些形象具有色彩,而且有动态感和柔美感。黔南民族师范学院毕业论文第 4 页 共 7 页这三者结合起来,徐志摩追求“整体当中求变化,参差当中求异” ,显示出新月诗的特点和个性,所以徐志摩的诗歌有着:柔美幽怨的意境,清新飘逸的风格。徐志摩以其独抒性灵的诗风靡一时。追求一种“纯真的诗感” 。 再别康桥这首诗意境优美,情感深挚含蓄,诗思精巧别致。诗人

15、以康桥的自然风光为直接抒情对象,采取间接抒情的方式,寓情于景,人景互化。通读整首诗,无一处不是在写景、又无一处不是包含着诗人那淡淡的愁绪离别。诗的第一节:“轻轻地我走了,正如我轻轻地来;我轻轻地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 ”行文看似洒脱,实则是无奈与惆怅:诗人知道,康桥的美景是永存的无法带走的,改变的是人的心境,失落的是曾经的梦想,而带走的只是那份似淡实浊的眷恋与忧愁。诗人运用比喻,将金柳看成是荡漾在自己心头的新娘,甚至他甘心做康河里的一条水草, “油油的在水底招摇” 。第四节中,是清泉倒映了天上的彩虹,还是天上的彩虹融入了清泉?那种“月光如水水如天”的意境开阔而悠远,正如诗人那淡淡的却又无处不在

16、的愁情。那绚烂如虹的梦早已揉碎、沉淀在其间,诗人轻轻地吟哦也许正是对往日康桥理想的一种悼念?情感在每一个意境中不断升华至高潮。如果说诗的前四节描写的是自然之景,而到了第五节则回忆人的活动。诗人仿佛看到往日的自己长蒿漫溯,在康桥寻梦的情景,那时的自己是怎样的意气风发啊,现实中的诗人禁不住也要放歌了但他不能放歌,因为要离别,因为离别时是满心的不舍与惆怅。唯有沉默才是今晚的康桥,诗人的心境,如一张拉满弦的弓,箭未离弦,便被人活生生地抢了去,那淡淡的思绪曾有瞬间的高涨,但这高涨又在瞬间消失了,正如他悄悄地来,呼应了开头。诗作的情绪线索是:淡淡的哀伤逐渐升华高涨瞬间回复淡淡的哀伤,在这样的线索中,整首诗

17、情与景浑然一体。而诗人构思之精妙体现于取裁的巧妙。诗的开头:“轻轻地我走了”诗的结尾:“悄悄地我走了”两个一前一后的“我走了” ,说明诗人截取的是“走”这一瞬间,而并非从来到走这一个较长的过程。这一瞬间已在诗人心中永远定格,诗人的一系列情感与他所描绘的康桥的一切意境都在瞬间中完成,瞬间便是永恒。也许,这也正是再别康桥这首诗在众多的离别抒情诗中脱颍而出,为世人所喜爱,经久不衰的原因。从结构上来看,全诗共七节,每节四句。每节各描写一个景物一个意境,而节与节之间是相互联系,上承下启的。以第二、第三节为例。第二节中,前两句诗人描绘了河畔的金柳,后两句采用层进深化情感。第三节则承第二节所写的“波光”来写

18、“水底的清荇” 。可见句子之间、诗节之间的环环相扣。诗人非常重视诗行本身的美感作用。他的诗作很考究诗歌的外形整齐。这样的整齐偏重于诗的整体排列顺序的整齐规划,至于诗行长短并不做呆板限制。这首诗的诗形,诗句有长有短,诗的整体错落有致而并不单调死板,使人在视觉上产生一种诗的参差错落的图案美,严谨稳定中内含变化的和谐感。死水也是闻一多追求诗歌“三美”的典范之作。这首诗节奏感极强,每个诗行的音组数目都相等,它们都由四个音组构成,其中一个有三个音节,其余三个是两个音节,我们不妨看第一节:这是一沟绝望的死水,黔南民族师范学院毕业论文第 5 页 共 7 页清风吹不起半点漪沦。不如多扔些破铜烂铁,爽性泼你的剩

19、菜残羹。长短不齐,变化没有规律的自由诗就没有这种特殊的音调和谐的效果了。闻一多在死水中学习和借鉴了西方现代诗的反讽方法和“以丑为美”的艺术原则。诗的中间三节,展开丰富的想象,极力把死水内在的丑恶东西,充分地涂饰以美丽的外形,以鲜明的色彩和响亮的声音,反讽死水的肮脏、霉烂、黯淡、沉寂。美与丑的交织反差,造成令人耳目一新的艺术效果。闻一多是最早提倡和实践新格律诗的诗人,这首诗也是实践其新格律诗主张的范例。首先,从音节上看,该诗具有音节的和谐美,这主要表现在诗的节奏上。这首诗的节奏非常整齐,每一行诗都有四个停顿,如:这是/一沟/绝望的/死水,清风/吹不起/半点/漪沦。不如/多扔些/破铜/烂铁,爽性/

20、泼你的/剩菜/残羹。这里,每四个停顿又是由三个“二字尺”一个“三字尺”组成,这样整齐的停顿,使这首诗的音节十分和谐,就如同四拍子的歌曲一样,使其节奏具有了格律化的音乐美。这首诗的音乐美还表现在韵律上。全诗除第一节外,第二、三、四、五节都采用隔句韵的形式,并且每节换一次韵,在统一中有所变化,使声律整齐而不呆板。这也就使新格律诗与旧格律诗在形式上有了明显的区别。另外,这首诗的首尾两节都用“这是一沟绝望的死水”做首句,这种复沓不仅在意义上是一种强调和呼应,在韵律上也有回环往复之美.其次,这首诗的建筑美也是显而易见的。这首诗共五节,每节均四句,每句九字,做到了节的匀称,句的均齐。每节诗都四四方方,整整

21、齐齐,好像一座有棱有角、刚劲挺拔的大厦,具有建筑美。再次,这首诗也具有较强的绘画美。这主要表现为诗的词藻美上。诗人在描写死水时,特别注意选取那些易于引起人们视觉联想的词藻,以加强诗句的绘画美感。如诗中既有色彩丰富、鲜明的“翡翠”绿,又有“桃花”红, “珍珠”白再加上“罗绮” 、 “云霞” 、 “绿酒”等描写,使死水显现出繁复的色彩来,这无疑大大增强了诗歌的绘画美。诗人用美丽的色彩来描绘死水的“表” ,当然正是为了有力地揭示它那丑恶的“里” 。表与里的强烈对比,造成强烈的反讽效果,犹如漫画中的夸张,修辞中的反语。 死水一诗相当成功地践行了闻一多自己的诗歌主张,不愧为诗人众多诗作中的精品。三、抒情

22、方式徐志摩的再别康桥表达的是一种留恋之情,惜别之情和理想幻灭后的感伤之情。再别康桥借物抒情物我合一。在美妙的风光中,通过具体的形象,来表达自己的感情。这是一首优美的抒情诗,宛如一曲优雅动听的轻音乐,全诗以“轻轻的” “走” “来”“招手” “作别云彩”起笔,接着用虚实相间的手法,描绘了一幅幅流动的画面,构成了一处处美妙的意境,细致入微地将诗人对康桥的爱恋,对往昔生活的憧憬,对眼前的无可奈何的离愁,表现得真挚、浓郁、隽永。他说:“我的眼是康桥教我睁的,我的求知欲是康桥给我拨动的,我的自我意识是康桥给我胚胎的。 ”然而,满目疮痍的中国,是非黔南民族师范学院毕业论文第 6 页 共 7 页颠倒的年代,

23、艰难的民生,使诗人的 康桥理想逐渐破灭。这首诗写于一九二八年诗人重返英伦后的归国途中。故地重游,昔日之景勾起作者昔日之忆,而离别在即,诗人敏感的心底怎能不荡起阵阵伤感的涟漪!描写康桥的自然美,表现作者对康桥的不舍眷恋及心底的惆怅。 诗境空灵淡远,不饰以绮丽的词藻,但给人难以消逝的余味。徐志摩将生命的感兴的灵异表现得轻柔飘逸。徐志摩曾数次歌咏他的“精神依恋之乡”康桥,这是一个集中体现了他的理想的圣地:自然的美丽与和谐,民主与文明的巨人的摇篮,更重要的是诗人一生之中的唯一一次真正的理想的完美爱情发生在这里,这是诗人所不能丢掉的,尽管是“一把过往的热情”,这种性灵的理想的热情沉淀到诗歌当中就成了柔丽

24、与洒脱,而不是沉溺不拔。轻吟漫诵徐志摩的再别康桥 ,将会陶醉在那注入了纯情的一个个意象中,感受到他那故地重游、乍逢即别的一段思绪和一步几回头、欲别不能的缠绵情谊。而闻一多则运用以物喻物,以物喻人的手法,直抒胸臆,表达自己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强烈感情。在晴朝中,写身居美国的诗人希望借助太阳的力量了解故乡的情况, “我的家此刻都依然无恙?”在太阳吟中诗人更是把太阳引为了同病相怜的知己,他开始向它倾吐自己的种种烦恼,希望得到太阳的帮助指点。诗人细细地讲述着自己对美国社会的感受:“这不象我的山川” , “这里的风云另带一般颜色,这里鸟儿唱的调子格外凄凉。 ”诗的最后部分,写诗人将太阳认作“家乡” ,象

25、崇拜家乡一样崇拜太阳。诗人说太阳兼有“球东半底情热”与“球西半底智光” 。这也就是说,太阳已经不再是世界的旁观者,它本身也由这个世界的基本元素组成,带着东方或者西方的气质与修养,当然,也必定包含着 “我家乡”的属性。故乡的文化、故乡的温情必定在旋转的太阳中有所显现。这样就推出了结论“太阳啊,也是我家乡底太阳!此刻我回不了我往日的家乡,便认你为家乡也还得失相偿。 ”诗人将心目中的故乡凝聚成某种精神的化身投射到了太阳身上。于是,每当太阳升起,也仿佛就是故乡的来到, “往后我看见你时,就当回家一次,我的家乡不在地上乃在天上!”至此,在心灵纠缠不已的“故乡情结” ,得以释放和外化,它辉煌耀眼,运行在万

26、里长空之上,更令人倾慕,令人崇拜。新月诗派是五四时期诗坛上的一个重要派别,闻一多和徐志摩是这一诗派的领导者和倡导者。在思想内容方面,他们的诗歌都表现出对理想的追求,对现实的不满。闻一多是五四时期“最伟大的爱国诗人”,着重于对祖国最真挚的爱,在现实面前永不消沉,永不退缩。徐志摩则偏重于“浪漫之爱”,抒发对纯真爱情的追求。在艺术形式方面,他们的诗歌都体现新格律诗的“三美”理论:音乐的美、绘画的美、建筑的美。在创作中,闻一多恪守自己的理论,“戴着脚镣跳舞”;徐志摩在遵守“三美”理论的同时,又按性灵的要求作诗。个人的家庭出生、个性气质、人生交际、理想、信仰、教育则是形成这些异同的原因。济慈唯美主义思想

27、的影响,对诗歌形式美的追求,对“追求个性解放,争取民主平等”的时代精神的反映,是他们诗歌在艺术形式与思想内容上具有相同之处的原因。从总体上来讲,闻一多的诗充满着学者的深沉、蕴藉;徐志摩的诗则给黔南民族师范学院毕业论文第 7 页 共 7 页人轻松愉快、清新自然的感觉。参考文献:1王亚民,徐志摩全集第二卷,花山文艺出版社,1992 年 8 月第 1 版。2王富仁,闻一多名作欣赏,中国和平出版社,1993 年 6 月第 1 版。3宋益乔,名家简传书系徐志摩,中国华侨出版社,1998 年 7 月第 1 版。4吴宏聪、范伯群,中国现代文学史,武汉大学出版社,1999 年 11 月第 2 版。5孙党伯,闻一多全集第一卷,湖北人民出版社出版 ,1993 年 12 月第一版。6闻立雕 、闻铭 、王克私,闻一多全集第 12 卷,湖北人民出版社,1993 年 12 月第一版。7朱栋霖、 丁帆 、 朱晓进,中国现代文学史,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年 8 月第 1 版。指导教师:周敏霞讲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毕业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