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对盐津县地质灾害防治的思考论文关键词:地质灾害 现状与成因 防治对策 盐津县 论文摘要:盐津县境内的地质灾害类型主要为滑坡 、崩塌、泥石流、危岩、地面裂缝、潜在不稳定斜坡等多种地质灾害并存 ,其形成原因主要与大气降水强度 、河水淹没和侵蚀作用、地形地貌 、岩土类 型、地质结构 、地震及人类不合理工程活动等相关。针对该县 目前地质灾害形势 ,提出了“以防为主、防治结 合、全面规划 、综合 治理”的防治对策。 云南省盐津县是全国地质灾害的多发县,由于地质环境条件复杂 ,地质灾害发生频繁,成为云南省地质灾害重点防治县之一。在地质灾害的防治过程中,盐津县政府、各级职能部门及广大人民群众开展了大量工作,
2、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但由于各种原因,特别是 近年来 ,随着全球气候的进一步恶化,人类工程活动的 日益频繁 ,地质灾害有着发展并蔓延趋势 已成为威胁人民生命安全、制约当地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1 盐津县地质灾害现状及成因 11 盐津县地质灾害现状 盐津县位于云南省东北部,境内地势起伏较大最高海拔 2 263m,最低海拔 330m,山势以中高 山为主 ,呈南高北低状 ,地形险峻,山势陡峭 ,沟壑纵横地形地貌、地质条件复杂多样 ,特殊的地理环境形成了“一山有 四季 ,十里不 同天”的地理气候 ,夏季炎热 ,冬季湿润偏暖。由于人多地少,森林覆盖率低,山高坡陡,水土流失严重,地质环境十分复杂。随着
3、工农业生产 、城镇建设、交通建设和其它经济建设的加速发展,以及人口的不断增长,人类工程活动 日益频繁 对生态环境与地质环境的破坏 日趋严重,特别是横江和白水江两岸斜坡岩土体处于超荷载或重荷载状态 ,不合理的开挖以及沿江地带洪水的淹没与冲刷作用,导致了多处斜坡变形、建筑物开裂等,地质灾害尤为突出。 盐津县境内共有地质灾害点有 90 个(条),主要分布在盐井、普洱 、豆沙 、庙坝等乡镇。地质灾害类型主要为滑坡 、崩塌、泥石流、危岩 、地面裂缝 、潜在不稳定斜坡等,多种地质灾害并存。近几年来,在盐津县十个乡镇 ,共发现地质灾害隐患点 298 个 ,其中滑坡 114 个 ,不稳定斜坡 123 个 ,危
4、岩崩塌 43 个 ,泥石流沟 15 条 ,地面塌陷 2 个,地裂缝 1 条。其中,具有一定规模 、稳定性差 、危险性高 、危害程度大的重要地质灾害点有 90 个 (条 ),含滑坡 30 个 ,不稳定斜坡 33 个 ,危岩崩塌 19 个 ,泥石流沟 8 条 ,较为严重的有县城滑坡群、庙坝乡滑坡群、柿子乡滑坡群、中和镇滑坡群 、普洱镇滑坡群等。 地质灾害的频繁发生 ,地质环境的 日益恶化 ,严重影响了全县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危及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1987 年 12 月 12 日,由于连降暴雨,普洱欧家扁村发生山体滑坡 ,造成 6 人死亡;1988 年 8 月 7 日,盐井镇由于连降暴雨产生山体
5、滑坡造成经济损失 250 万元 ;2001 年 9 月 13 日,中和乡中堡村茶园一、三社 由于连降暴雨产生山体滑坡,并引发泥石流,造成 63ha 耕地及 35 间房屋被毁 ;2002 年 8 月 12 日,由于连降暴雨,庙坝乡民政村皮匠沟产生山体滑坡 ,造成 7 户 13 间房屋被毁 ,22 人死亡,7 人失踪,4 人受伤,摧毁桥梁 1 座,损坏省道(柿子至牛街)1 000 余 m,直接经济损失达 200 余万元 2002 年 8 月 8 日原艾 田乡仁和村高洞子社由于连降暴雨,加之人类工程活动加剧,产生山体滑坡,造成 4 间房屋被毁 、5 人死亡。由于地质灾害 ,造成直接经济损失达 3 8
6、4934 万元,受威胁资产 43 11640 万 元。12 盐津县地质灾害成因 盐津县地质灾害类型多 、分布广 、危害大的原因主要与大气降水强度、河水淹没和侵蚀作用、地形地貌、岩土类型 、地质结构 、地震及人类不合理工程活动等相关。 县境内滑坡地层为中生代“红层” ,岩性以泥岩 、页岩和砂岩为主 ,岩层节理裂隙发育 ,岩体破碎遇水易软化 ,中一强烈风化 ,地层倾 向大致与坡 向相反,形成逆 向结构斜坡 ,主滑方 向与岩层倾 向相反属基岩切层滑坡。 县境内山谷和斜坡地形绝大多数位于软岩斜坡地带 ,斜坡原始坡度较 陡(近 45),斜坡临空条件好 为滑坡的发生提供了有利的地形条件。而软质岩体抗风化能
7、力弱表层岩体风化强烈,在其表部形成较厚 的松散土体,其透水性大于底部泥页岩 ,在接触部位易形成软弱带 ,而导致滑坡 。 暴雨或长时间连续高强度降雨后 ,造成岩土体饱水 ,物质容重增大、抗剪强度降低,在重力作用下发生地质蠕变而导致滑坡。 河水对边岸淹没或冲刷,造成斜坡受浮托力和动 、静水压力的严重影响 ,斜坡易失稳下滑。 人类不合理工程活动使环境条件更加恶化森林的乱砍滥伐 ,矿山的乱开滥采和基础设施建设没有充分进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等 ,致使地质灾害频有发生 。如庙坝乡境 内 5 家石灰厂在生产过程中管理松懈,监督不到位 ,把石灰渣长期堆放 、存储在 白水江 、乌撒溪和干沟等河岸最高水位线以下斜
8、坡地段 ,在 2006 年 8 月 28 日和 9 月 7 日晚,由于天降大雨 ,石灰 厂跨塌。河水暴涨 ,大量石灰渣冲人河中,导致大量鱼被毒死,造成白水江水污染事故。 盐津县是地震多发地区2006 年发生有两次 5.1 级 、一次 4.7级地震 以及频繁连续不断的小震今年,全县又发生了三次较大的地震和无数次余震加剧了岩土体的破坏 形成一系列地质构造(如大大4b 的裂缝 ),成为诱发各类地质灾害的重要因素。 2 盐津县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长期以来 ,盐津县地质灾害的频繁发生,给全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造成了严重 的影响尽管政府部 门已引起高度重视,有的放矢地编制了防治规划开展地质灾害防
9、治知识教育,制定防灾预案 ,有效地降低了地质灾害的发生,收到了一定的效果。但由于地质灾害的复杂多样,当地经济技术条件落后 ,加之对地质灾害认识不足 地质灾害仍成为威胁人民群众生命安全 ,制约当地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地质灾害防治形势仍不乐观 ,防治工作尚存在一些问题。 对地质灾害重视不够。区内地质灾害点多面广 各职能部门、部分乡镇和基层组织对地质灾害的危害性 、重要性和紧迫性认识不足,重视程度不够措施不到位。 地方财力匮乏,严重缺乏治理经费。由于地方财力匮乏 治理经费不足,专项治理地质灾害的配套资金难以落实到位等。 地质灾害防治相关专业技术人员严重缺乏由于每年的突发性地质灾害多,加之地质灾害隐患
10、点量多面广,有经验的专业技术人员严重缺乏,致使地质灾害点的调查不到位 ,对很多隐患点无法深入调查和进行预防,致使地质灾害仍然频繁发生。 地质灾害防御宣传不到位。人民群众对地质灾害防治意识淡薄 ,人为因素引发的地质灾害时有发生 ,如森林的乱砍滥伐,矿山的乱开滥采和基础设施建设没有充分进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 ,不按操作程序施工等不规范、不安全生产引起的地质灾害和工程事故频繁发生 ,致使 自然生态环境遭受污染破坏的事件屡有发生。 3 盐津县地质灾害防治对策与措施 针对全县地质灾害存在 的问题和所面临的严峻形势 ,盐津地质灾害的防治应本着“以防为主、防治结合 、全面规划、综合治理”的方针以期最大限度地
11、避免和减少地质灾害的危害。 31 加强组织领导,明确防治工作指导思想全县地质灾害隐患点量多面广 ,成灾 因素复杂突发性强,形势十分严峻。建立政府分管领导负责国土资源部门承办、有关部门配合、广大群众参与的地质灾害防治机制,把自然 因素引发的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纳入日常安全管理。把防治工作落实到具体单位,落实到乡镇长、村组干部和灾害隐患点村民。切实做到职能部 门主动抓,干部群众联合抓,群防群治,形成齐抓共管的格局,确保领导认识到位 ,责任明确到位,措施落实到位 ,资金投入到位。 为确保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全面到位,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地质灾害群测群防体系,制定地质灾害防御预案,建立
12、健全隐患点的防灾责任制 ,健全完善灾情速报制度、险情巡查制度和通讯保障体系建设,建立全县地质灾害预警预报系统,做好雨情水情、地质灾害预测预报。 利用现代科技手段技术指导地质灾害防治 ,建立全县地质灾害信息系统,引入现代技术和手段,建立全县地质灾害信息库,对重点地段的危险性作出判断 ,采取科学的应急防范措施 ,作为监控现有地质灾害点的依据有条件的地区,对重大滑坡、崩塌隐患点设立适当的自动或几何变形监测点,做到一旦发生地质灾害能在第一时间采取应急措施。建立医疗救护组、秩序维护组、搬迁安置组和抢险救灾调度组 ,分别承担灾害发生后 的伤病员施救维护灾民的正常生活秩序避免造成进一步的损失确保灾害发生后抢
13、险救灾工作的有序进行。 32 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宣传,构建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全县地质灾害绝大部分与人类工程活动息息相关, ”天灾 ”难测 , ”人祸”可防,坚持”以防为主 ,标本兼治”的方针。围绕以人为本,避让与治理相结合的原则,普及预防地质灾害基本知识 帮助广大农村地区尤其是受地质灾害威胁的人民群众了解地质灾害的危害,掌握地质灾害监测 、撤离避灾的基本常识提高农村基层防御地质灾害的意识和群测群防水平 减少地质灾害特别是人为活动引发地质灾害的发生,使灾害多发 区群众掌握灾害突发前的主要征兆和发生时的紧急处置办法及全民防灾减灾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加强山区和居民点建设管理,帮助山区农村进行房屋选址、
14、建设 ,避免把房屋修建在山洪及地质灾害易发区,切实减轻灾害损失。 33 规范工程开发建设行为,使其纳入法制化轨道对人为因素引发的地质灾害,应遵循 ”谁破坏谁治理”的原则 对在工程建设中不按规划设计方案操作 。不作灾害危险性评估,不作地质勘察的施工队伍或个人 违章作业,冒险蛮干引发地质灾害的,要依照有关法律法规从严从重处理。对破坏环境或擅自在松散岩土体或建筑物体上增加荷重的行为,要予以制止和处罚。今后城市规划和建设 中,要将地质灾害防治于其中特别是要重点整治大关河和白水江岸边的滥挖乱建和危岩附近的开山取石现象。 对矿山存在的地质灾害、安全生产隐患 、生态环境等 问题 ,县国土资源局、煤炭工业局、
15、建设环保局等部 门要相互配合,组织专业人员进行调查、检查督促并监督采矿权人认真制定防灾减灾方案和整治措施 。加强对矿山地质灾害防治的监督管理工作,切实做好矿山 自然生态环境恢复工作。 34 建立群防群治网络,制定地质灾害防治预案群防群治要重点发挥乡(镇)国土资源所工作人员的纽带作用,做好上传下达信息反馈工作,按地质灾害易发区防灾预案做好地质灾害群测群防工作对预报的地质灾害易发区内的地质灾害隐患点、高陡斜坡、陡崖、古泥石流沟(堆积区)做好巡查、监测遇临灾险情时采取紧急避让措施 ,避免人员伤亡暴雨期 间要结合当地的天气预报 ,并按群防群治网络的责任区落实到乡镇 、单位和监测人。直接涉及到人民生命财
16、产安全的要直接将地质灾害防灾避险明白卡送达到受威胁人员手中,将防灾措施落实清楚凡有地质灾害隐患的乡镇应立足于本辖区地质灾害的实际有的放矢地制定 出防灾减灾预案明确辖区内地质灾害易发区和多灾区,进行分类管理监测信息工作要做到灾害易发区 日测 日报 ,定人定岗监测随时洞察灾害变化发展态势 ,保持上下左右的信息联系,为灾害防治工作提供宝贵的第一手资料便于灾害调查组及时对辖区内险情明显的区域或已发生灾害的范围、成 因、危害程度及发展态势展开全面的调查 ,以有利于产生突发性地质灾害时人员、物资的转移、避让及撤离疏散到安全地带。 4 结语 地质灾害防治是一项长期艰苦的任务 ,在防治灾害的过程中,要不断完善运作机制,总结经验教训提高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水平,降低因地质灾害传播作用而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减少地质灾害给人民的生命财产造成损失,改善生存环境,促进生存环境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达到地质环境与经济发展的高度协调统一。 参考文献 : 1吴志亮生态地质环境示警录M昆明:云南科技出版社,2003 2潘懋,李铁峰灾害地质学 M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2